APP下载

同心同源 各放异彩

2020-12-06冯雅静

教育界·A 2020年10期
关键词:集团化办学创新实践幼儿园

【摘要】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常州市鸣珂巷幼教集团在创新幼儿教育办学模式,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促进资源共建共享,搭建集团化办学合作平台,促进信息交流互通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形成了集团内园区“同心同源,各放异彩”的发展模式,在推进集团化办学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引领带动作用。

【关键词】幼儿园;集团化办学;创新实践

为解决“上学难”“择校热”问题,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常州市自2007年起启动集团化办学探索,以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常州市鸣珂巷幼儿园顺势而为,成立了鸣珂巷幼兒教育集团:从一所学校到一个集团,不是简单地扩张办学规模,而是完成办学模式的转型,生成有机统一的整体,实现更优质的教育。

一、追本溯源,以园所文化润泽生命

常州市鸣珂巷幼儿园在百年发展历史中,始终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2007年设立第一所分园,至今形成一园多址集团办学的规模。集团内园所,性质上既有公办,又有民办;形式上既有一体化办学,也有城乡共建合作办学。集团遵循“同心同源、同发展”又“异形异趣、异特色”的原则,在求同存异中,形成各园区协同发展、齐头并进的理想模型。

常州市鸣珂巷幼儿园前身为1908年美国基督教会在常州开办的崇真中西女校,1953年正式更名为“常州市鸣珂巷幼儿园”。百年积淀与发展让学校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办学个性,集团化办学改革又为学校带来机遇,注入活力。2007年10月8日,第一所分园——常州市天润幼儿园在新北区正式成立,鸣珂巷幼儿园成功跨出了集团化办园的第一步。2013年12月,宝龙园区落成。2015年8月,集团又添新成员——常州市钟楼区万福幼儿园。之后,钟楼区邹区中心幼儿园、经开区青洋幼儿园、钟楼区荷源幼儿园纷纷加入集团,结成联盟,集团规模不断扩大。

一百多年前,鸣幼校训是“崇真”:追求本真教育。

一百多年后,鸣幼在集团化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园本“乐文化”:体验快乐,享受成长。幼儿在游戏中享受童年,在快乐中健康成长;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享受职业的尊严与幸福感。

“乐文化”是鸣珂巷幼教集团竞争力的核心,具有能够整合、积聚、倍增其他物质资源、精神、知识以及人力资源的作用,是各园区教育理念联结点,是管理的灵魂,是凝聚和激励全体教职员工的精神内核。各园区达到高度的文化认同,才能实现行为的一致,形成强大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在“乐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下,鸣珂巷幼教集团所有教职员工形成了“拼搏、向上、不怕苦、爱挑战”的精神,多次承接省市区级重大工作任务,并能出色地完成目标,广受同行的肯定与认可。

二、资源整合,以共享互补优质创生

鸣珂巷幼儿教育集团努力践行“乐管理、乐教育、乐服务”的工作思路,充分凸显“乐教育”的办园特色。在统一文化、统一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各园区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发展格局。

通过“整合—联动—分享”,不同园区从“教育环境、管理机制、育人团队、课程建设、实践活动”等方面系统架构乐文化教育体系,达到多校协同、抱团发展,打破校际壁垒,缩小校际差距,达到优势互补和发展互促的效果,实现鸣幼集团内部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推广、合成再造与共享共建。

首先是“整合”。鸣珂巷幼教集团内各园区类型丰富,既有紧密型园区,也有联盟办学,还有合作办学。类型丰富,既是资源,也是挑战。需要合理地进行整合,才能形成合力。紧密型园区是总园一体化管理,各园区财务统一,各执行园长向总园长负责。集团组建联系会议制度,成立联合工作组,与联盟型与合作型园区保持高效联系,定期进行各项业务指导。

其次是“联动”。集团各成员校联动,整合融通。如组织联合办公会议、全集团教师暑期培训班、联合教研活动等。如每学期开学,集团内所有园区一起集中培训学习,省优回头看互帮互助,定期开展联盟园展示活动、相互参加课程审议活动,集团内各园区之间教师互相跟岗学习,联合开展教研活动。

再次是“分享”。集团内的各种教育教学资源,通过联合教研活动、集团网络平台、联席会议、教师交流、相互观摩等达到共享。

“整合—联动—分享”,帮助各园区立足本园区实际,充分彰显本园区特色。鸣幼园区以“乐享科学”为教育特色,一直坚持做中学课程。后来开展STEM课程,2017年成为江苏省STEM课程试点学校,建立STEM学习中心。万福园区以“乐享表达”为教育特色,将“角色扮演”“情境创设”等巧妙地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突破局限,将社会资源聚集起来,纳入孩子主动、健康发展的实践中来。其中与社区建立合作关系,为孩子们的童话剧表演提供广阔的平台。天润园区则以“乐享艺术”为教育特色,打造户外艺术区,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素材,教师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引发幼儿讨论,促进幼儿之间的思维碰撞,体现了艺术活动中新型的师幼关系。宝龙园区以“乐享自然”为教育特色,通过全园混龄营造自然的社会环境,促进幼儿“自然”地成长。经过五年的改革探索,已经创造出一套切实有效的“园本化”全园混龄教育课程。这样的课程各具特色,又资源互补,既延续着鸣珂巷幼儿园经典特色活动的实践,又拓宽了课程的空间,为集团内每一位孩子享受优质教育权利提供了保障。

三、整合融通,推进集团化办学改革

1.建立条块结合的管理体制。在总园长之下,各分园设立执行园长、教研主任、后勤主管,形成纵向条线管理。同时,整个集团成立各项工作组,包括教务督导组、后勤督导组、联席党务工作组、团工作组、宣传工作组等,负责各项专门工作的联络与指导。

2.导师引导制度。充分发挥冯雅静总园长导师作用,依托冯雅静省区市各类名师工作室、骨干教师培育站等平台,吸纳各园区优秀教师培训学习,带动各园区其他教师共同成长。

3.制定激励和监督机制。鸣珂巷幼教集团从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社会认可及集团潜能等层面建立一系列的质量评估体系,对各园区实施评估,确保集团化办学的成效。同时,对办学效益显著的园区实施成果奖励,对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在教学资源分配上给予激励。例如设立集团先进、拓邦基金等荣誉和奖项,对聘用制教师设置专项奖励等等。

四、融合渗透,以创新机制优化教师

集团化办学的核心力量是教师,教师专业成长是诸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集团化办学的初始阶段,集团采用“输血”(外派和骨干教师轮岗)的方式支持新园区建设。随着集团化办学的深入,逐步开展“造血工程”(教师培训)。集团“乐创杯”教师基本功大赛正是在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机制启动了活力,机制激发了热情,机制同时保证了这种热情和活力沿着正确的方向释放。除了骨干教师轮岗、乐创杯竞赛、研学联动,鸣珂巷幼儿教育集团还推出了一系列利于集团发展的机制。

1.“种子教师+交流教师”教师发展引领

鸣珂巷园区作为集团教师孵化器,承担着培养新教师的重担,凡是被鸣珂巷教育集团录用的教师,一般会在总园带班小中大一轮,制定个人成长三年目标,学习积淀园所文化,考核合格后根据集团需要安排到各园区。集团内的骨干教师发挥引领作用,开展师徒结对传帮带。

2.“复合型+內生型”教师群体联盟研修

联盟研修不是以母校的特色去同化、消除各校的原有特色,而是学校文化的融合互通。“体验快乐,享受成长”是我们联盟研修的共同愿景,共同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课程研究能力。实施教师分层研训,通过名师引领、学科联片教研、项目研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多向联合。特别是针对集团内城乡共建园、合作办学园,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构筑联盟研修的人才高地。如在区“头雁振翅”园长课程领导力提升班中,鸣幼冯园长和邹幼汤园长师徒结对,针对“理想学校的样子”“幼儿园三年发展规划”“课程游戏化项目研究”等文化建设进行研讨。

3.“集团导师+”的集团教研

鸣珂巷幼教集团是江苏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指定的“全国园长带教基地”,江苏省七色花苏派幼教特级教师联盟单位,江苏省课程基地,常州市课程基地共同体领衔单位,能定期得到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导师团的业务指导。例如在集团内邹区幼儿园创建省优质幼儿园、区“教育西进”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专题研讨、管理经验分享、园所文化环境审议中,都给予了支持和帮助。

五、拼搏奋进,以累累硕果回馈社会

在集团化办学的实践中,通过不断拼搏与奋进,鸣幼集团多次获得上级领导部门的肯定,先后被评为首届“全国百强特色学校”“全国十佳示范学校”、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科学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文明礼仪示范学校、江苏省《未来科学家》科技特色幼儿园、江苏省游戏课程基地、江苏省前瞻性项目改革实验单位、江苏省优秀校园网评比一等奖、江苏省优秀家长学校、常州市示范家长学校、常州市文明单位、常州市党建品牌一等奖、常州市教育系统青蓝工程先进学校、常州市行风建设群众满意示范学校、常州市e学习项目学校、常州市科普基地、常州市做中学科学小游戏课程基地等全国、省、市、区各级各类荣誉百余项。

集团化办学不是单所学校规模的扩大,而是充分发挥“名校”辐射作用,整合教育资源,达到优质教育均衡,实现教育公平的路径之一。让“名校”惠及更多民众,让孩子们享受无差别的品质教育,“让不一样的孩子拥有一样的精彩”,就是集团化办学的核心所在。

【参考文献】

[1]孙宇.集团化幼儿园教师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2019.

猜你喜欢

集团化办学创新实践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影响因素与发展对策
公办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的制度化分析
铁岭市高职院校物流专业集团化办学的对策研究
浅析班组文化建设与创新实践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跃升的校企合作症结及其破解
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新时期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