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源于生活,智慧成长

2020-12-06郑雯婷杜锐冯秀梅

教育界·A 2020年10期
关键词:德育课堂学前教育生活化

郑雯婷 杜锐 冯秀梅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学前教育、小学低段教学中逐渐重视生活化的教学工作。在当前小学、学前教育生活化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贴近儿童的日常生活展开德育教学,促使儿童通过真实的体验可以积极参与到实际教学中,同时丰富儿童的实际生活以及德育教育工作,帮助儿童掌握更多的德育内容。

【关键词】小学;学前教育;生活化;德育课堂

学前、小学低段作为儿童学习的启蒙阶段,是儿童形成人格以及道德认知的重要阶段。教育部明确指出在儿童教学工作中,需要将儿童的社会态度与情感渗透在生活中,并为儿童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避免对儿童进行单一的道德说教,让儿童通过贴近生活的德育教学活动,充分了解德育教学的内容与本质,显著提升兒童的德育水准。此外,生活是儿童德育教学的主要来源,将儿童德育教学工作回归生活,积极开展生活化的德育教学工作,可以提升德育教学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一、构建生活化德育课堂的重要性

德育教育工作作为一项育人的重要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育人价值[1]。教师需要正确认知自己的角色定位,明确德育工作在教学的作用。教师需要紧跟“立德育人”的教学目标,将德育教学渗透在实际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并通过挖掘生活中的德育资料,在课堂中对学生开展生活德育教育,有效实现生活和德育统一的目的。教师将德育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而且能够促使学生深层次地发展。

在以往的思想教育过程中,教师常将学生的成绩当作评判标准。随着新课程改革以及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学生的评价标准不仅局限于学习成绩,还有学生的综合品质与学习态度。同时,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便捷,许多不良思想充斥在生活中,特别是处于发展阶段的儿童,其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会在这一过程中受到影响[2]。因此,进行儿童德育教育工作对于儿童日后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此外,在德育教育中融入生活化内容,能够转变课堂教学枯燥无味的方式,既能满足新课改所提出的要求,又能使学生的道德品质与思想境界得到提升,从而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主动参加到课堂学习中。这是由于人们的学习来源于实际生活,因此教师通过积极研究生活中蕴含的德育知识,可以显著增强德育教学的生活化,将德育知识贴合实际生活,最终提升儿童的道德水平。

二、通过合理挖掘教材展开生活化德育教学

教材中蕴含着诸多德育内容,这些内容并不是流于表面的。教师需要深入挖掘教材,在教学中渗透德育,使二者相辅相成,在提高学生能力的同时,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因此,教师需要认真钻研实际教材,充分掌握教材中的德育教学渗透点,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出教材的作用,并适当对学生渗透德育,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数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知识,和实际生活存在密切的关系。教师可以在数学教学中,通过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德育资料与生活化内容,对学生展开生活化的德育教学工作[3]。比如,小学教师在讲解“黄金分割”的时候,可以结合教材中的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线段的比例关系,并让学生积极思考生活中有哪些类似的事物。学生通过思考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记忆,还能提升审美能力,陶冶道德情操。

又如,教师在讲解“多位数”相关知识的时候,可以适当引进一些伟大发明的故事,让学生理解这些发明背后的故事,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教师为学生列举这些名人的案例,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存在于实际生活中,而且能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德育也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德育和生活息息相关,从而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德育知识内容,显著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准[4]。

三、开展生活化实践的德育教学活动

教师在渗透德育教学知识的时候,不能只限于课堂中,还需要结合诸多的课外教学资源与内容,渗透德育教学知识内容。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捕捉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德育知识,对学生渗透德育教学,引导学生领悟、内化更多的德育知识。教师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对学生适当开展一些德育渗透活动,促使学生走出课堂,面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道德情操。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调查实际生活中班级每天丢掉的零食垃圾袋数量,从而计算一个星期、一个月丢弃的数量,并结合这些垃圾袋对生活产生的影响,制作相关的手抄报等。采用此种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并运用统计知识,而且能让学生深刻认识到随意乱丢垃圾对自然界的影响,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保护生活环境[5]。

此外,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像节约成本,提高效率,节省原料等,促使学生从小养成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满足新时期的德育教学要求。教师通过带领儿童进行德育实践活动,可以促使儿童对生活中的德育进行发掘和了解,提升生活化德育教学效率,提升儿童的德育水准。因此,教师应重视课堂实践活动的开展,并将德育教育融入其中,使学生感受到课堂中的德育因素。但是,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德育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需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丰富实践活动的形式与内容,将德育教育因素融入活动中,丰富学生的德育知识与相关技能。此外,教师可以开展德育主题相关活动,组织朗读会、歌唱比赛、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积极踊跃参与到实践活动中,通过这样的方式,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使德育教育与课外实践活动有机融合。

四、结合生活化内容构建德育教学氛围

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将生活中的内容灵活渗透到教德育教学中。同时,教师应创新教学模式,结合德育教学的特点,将生活内容整合到德育教学中,进而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生活化德育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德育氛围中学习,感受到生活化德育教育的意义与价值。因此,教师应深入挖掘生活中的德育因素,并将日常生活内容当作教学切入点,把教材内容与现实社会相结合,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所学习的内容。比如,教师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课堂中,当讲解到与校园生活有关的内容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应该具备的学习能力与行为要求,让学生初步感受现实社会的情况,体会到德育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7]。

同时,教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具有一定的时代感与真实感,教材中的许多内容都涉及德育教育因素。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资源,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学习效率得到提升。

五、优化师生互动做好课堂反馈

教师在以往的德育教育中,通常是直接为学生讲解德育教育内容。很多学生只是初步形成了德育意识,但未能感受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长此以往对于德育教育内容产生抵触心理,进而影响到德育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情况。因此,教师在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时,需要多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积极鼓励学生发言,勇敢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教师若发现学生存在一些不良思想,需要立刻与学生进行交流,调整学生的思想状态,让学生对不良的思想行为进行改正。对于一些课堂上不方便交流的话题,教师可以在班级中设置交流信箱,让学生将自己的困惑写入信中,并投放到信箱内。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到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的困扰,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教育与管理措施,适当调整课堂教学内容。

六、结语

综上所述,对儿童展开德育教学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通过德育教学工作可以让儿童的道德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评判水准。此外,教师通过开展生活化的德育教育工作,可以让儿童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儿童未来更好地成长。因此,教师在开展德育教学工作的时候,需要将实际生活结合到教学活动中,让儿童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活动,掌握更多的德育知识内容,促使儿童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最终成为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唐燕.突破儿童经验的限制——一节“生活化”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深度反思[J].中小学德育,2019(12):49-51,62.

[2]唐燕.打开儿童生活的可能——谈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的方向[J].江苏教育,2019(81):21-24,28.

[3]刘玉芝.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儿童活化分析[J].华夏教师,2019(24):75.

[4]沈珠鳳.“互联网+”与中职德育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J].文教资料,2019(10):188-189.

[5]符欲静.试论翻转课堂教学与生活德育理念[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06):111-112.

[6]张康.发挥道德叙事在小学德育课程中的价值[J].教学与管理,2017(30):79-81.

[7]黄雅芳.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生活化教学探析——评《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的“草根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7(03):119.

猜你喜欢

德育课堂学前教育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丰富教学角度演绎德育课堂
提高中职德育课堂教学实效的策略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