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对培养小学生良好品格的作用分析
2020-12-06郑艳
郑艳
【摘要】要想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就要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打造出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课堂,促使学生形成较好的心理素质,逐渐养成优秀的性格和品格,为其日后的发展和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小学生;必要性;良好品质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关心、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需要重视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学生,在此基础上运用积极心理学,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综合素养,使其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
一、培养学生良好品格的必要性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实现自我成长的初级阶段,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品格的关键时期。学生步入小学后,将会接受系统性的教学,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受到年龄的限制,学生尚不具备成熟的心理,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抵触学习、过于悲观等心理状态。此时,教师需要在教学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的内容,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形成積极乐观的心态,及时解决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困惑。如果学生产生消极心理,那么将会影响到其学习和生活,也会影响到良好性格的养成。因此,教师需要积极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积极心理学能够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使其更好地融入社会中,还能让学生懂得感恩,形成良好的“三观”。
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工作时,通常都是开展心理健康课程,或者开展咨询活动等,逐步引导学生,使其形成良好的品格。心理健康课程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如抗挫折教育、情感教育、心理健康证书、学习心理等。在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时,需要做好预防工作和教育工作,同时还需要面向全体学生。但是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只为学生讲解心理知识,未能开展多样化的心理活动体验。对此,教师需要灵活运用积极心理学,既要了解学生的个性与特点,又要给予足够的尊重,促使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情感与情绪,形成较好的自我意识,具备较强的认知心理,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品质。
二、积极心理学培养学生良好品格的方法
1.情景概念教学法
在当前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会运用情景教学法,以引起学生的行为反应或情绪体验,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师构建的情境中。在积极心理学的引导下,学生能够进行自我教育,开发心理潜能,发展心理品质,培养良好品格。
在应用情景教学法时,教师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第一,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先为学生播放一些简短的情景剧、小视频等,导入该节课的新知识;第二,在引出话题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围绕着这些内容展开讨论和交流,说说自己的感悟和体会,深化课文内容;第三,在各小组完成讨论后,学生需要运用表演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加深理解和认知;第四,在各小组完成表演后,教师需要进行总体的归纳和总结,还需要带领学生一起展开点评,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反思、体验情感,还能内化学生的品格,使其逐步形成较好的人格。
例如,在教学“换一个角度思考”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一段视频。视频的内容是在美术课上,一名学生在睡觉,另一名学生发现后提醒了睡觉的同学,但是被教师所批评。在完成视频播放后,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1)如果你是那个上课睡觉的学生,在受到教师的批评后,你会在下课后怎么做?(2)你这么做的理由是什么呢?这样的情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之间存在较为紧密的关联,学生会产生更多的感悟,能够联想到自己。教师需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使其掌握正确的做法。根据情景分析和思考问题,可以让学生养成换位思考的好习惯。
在情景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采用问题教学法,而且可以开展角色体验。在各式各样的情境中,学生能够发现优秀的品格,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懂得换位思考的重要性,懂得在生活和学习中要主动帮助他人,懂得每一个人都拥有优点和缺点,应当学会理解他人,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人,积极开发和利用自身的积极力量。
在上课时,教师可以采用交换角色、角色体验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和体验不同的角色[1]。当学生处于不同的位置与角色中,其产生的想法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这些想法,还要进行适当的归纳和总结。
在不同的角色中,学生将会产生不同的想法。此时教师就要进行总结和归纳:在生活中,我们要尝试从多种角度进行思考,也许就会得到不一样的结果。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列举自己未能换位思考从而误解他人的例子,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如果现在的你再次面临同样的情境或问题,你觉得自己会怎样做呢?”教师充分利用积极心理学的内容,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转变情绪,形成积极乐观的良好心理状态。
2.体验式教学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较为活跃,性格较为活泼,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教师应根据学生这一特点,结合积极心理学的内容,开展有趣、新颖的体验式教学,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
积极心理学需要贯穿到整个体验式教学模式中,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并在概括、评价、反思与讨论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感受和体验。这样,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同样问题时,会做出正确的决策,运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师要将体验式教学与积极心理学融合起来,给予学生更多的帮助和支持[2]。
例如在教学“考考你的观察能力”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采用游戏教学法,渗透积极心理学[3]。在上课时,教师先挑选几名学生站在讲台上,并给予学生五分钟的时间,让台下的学生认真观察台上同学的穿着打扮。时间结束后,台下学生蒙上自己的眼睛,而台上学生快速换装。完成换装后,学生摘下自己的眼罩,看看同学身上换了哪些配饰或衣服等。在开展游戏前,教师需要运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寻找热情。在完成游戏后,教师需要进行评选,评选出找到不同部分最多的小组,并给予一定的奖励。所有的学生再讨论这一小组为何能获取胜利。这样的方式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转向正面、积极的角度,具有较强的趣味性,能够在第一时间锁定学生的目光,给予学生更多良好的学习体验,还能让学生获得更多心理方面的良好体验,形成良好的品格。
3.辩论教学法
辩证教学法能够给予所有学生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机会,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能够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和辩证能力,学会从多样的角度分析和思考问题[4]。要想更好地渗透积极心理学,教师要营造有趣的辩论氛围,鼓励学生自行搜集与辩论主题相关的资料,验证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在此过程中,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辩证能力、思维能力等都会得到有效提升。教师要通过小组辩论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去分析、探究并解决问题,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去检验自己的品格与行为,从而逐步形成较好的品格。
例如在教学“做个快乐网中人”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置有趣的辩论题目:小学生上网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学生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方向,收集证明自己观点的素材,澄清问题,从而形成积极的心理认知,更好地指导自己的行为。在学生、各小组实际辩论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认真聆听学生辩论的内容,传递给学生正确的“三观”,摒弃其中消极的内容,引导学生围绕着正确的内容重新进行讨论和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内容,加深印象。
4.积极心理学渗透到日常教学中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有趣的知识问题游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掌握大量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品格。教师在教学时运用问卷调查、日常观察等方式了解学生的生活状态和心理情况,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5]。例如,班级中有些学生的性格较为孤僻,在上课时不愿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课下却十分活跃。针对此类情况,教师要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成因,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教师既可以采用讲道理的方式,也可以列举一些案例、事实等,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使其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转变学生错误的认识。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品格、提高学生素养、夯实知识基础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充分利用积极心理学开展教学,让学生了解道德规范和社会规范,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逐渐形成良好的品格,树立起正确的“三观”,保证学生更好地发展和成长。
【参考文献】
[1]周原驰,张凡迪.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探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7):176-177.
[2]吴长如.积极心理学对小学生良好品格培养的影响[J].當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04):83-84.
[3]曾文雄.积极心理学视域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改革探析[J].教育参考,2019(05):56-60,66.
[4]刘思立.基于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J].华夏教师,2019(05):85-86.
[5]徐莹.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6):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