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术鉴赏公选课教学方法实践探究
2020-12-06王健峰
王健峰
摘 要:在重视素质教育的当下,我国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审美观念与能力的培养。美术鉴赏是高校普遍开设的公选课程之一,对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陶冶学生道德情操、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对高校美术鉴赏公选课教学方法实践展开探究,提出高校美术鉴赏公选课新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美术鉴赏;公选课;审美能力
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是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公共艺术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通过开设高校美术鉴赏公选课,由教师引导非美术专业的学生学习美术基础理论知识,欣赏古今中外优秀美术作品,了解多样的艺术文化和审美情趣,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高校应重视提高美术鉴赏公选课的教学水平,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以帮助其更好地发挥教育作用。
一、高校美术鉴赏公选课开设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培养学生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开设美术鉴赏公选课,学生在对优秀艺术作品的感知和欣赏的过程中,联系自身的经验与知识,充分发挥意识的主观能动性,利用联想和想象将艺术与生活、精神世界和现实世界融为一体,获得精神的愉悦、生活的充实,实现对于自身的完善和对客体世界的认知和把握。美术鉴赏公选课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和欣赏能力,还可以锻炼其对艺术文化的鉴别能力和创造能力。学生通过美术鉴赏,学习透过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的不同角度认识、理解、感知和评判世界上的存在,获得对美敏锐的感知、分析和判断能力,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审美经验、美学知识和文化素养形成独特的审美情趣,对现实生活中的素材进行观察、选择、加工,从而完成自身的艺术创造。
(二)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
美术鉴赏公选课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美术基础知识,学习美术鉴赏方法,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通过教师的课堂讲解和学生以教学内容为中心展开的自主学习,学生不仅可以了解艺术家、美术作品、美术理论、美术思潮和美术流派相关的知识,还可以接触历史、民族、民俗、宗教、风土、考古等方面的知识,对学生自身兴趣爱好的培养、知识量的增加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提供了极大帮助,有利于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三)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美术鉴赏可以使学生透过影像、图片、文字,超越时代、国度、民族的界限,获得全人类所共同珍爱的宝贵精神财富。通过在美术鉴赏公选课中对经典艺术作品的解读,学生可以欣赏其中美好的艺术形象,理解与领悟艺术家在美术作品中表达的丰富思想感情,感受优秀作品的强烈艺术冲击力和感染力。学生在感悟艺术的过程中,获得了对生命与人生意义的深切感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艺术的鉴赏活动深深地影响并塑造着学生的情感、思想、意志和性格,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精神文化世界,提升了学生的思想境界,培养了学生的高尚情操,为学生进行未来人生道路的正确选择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二、高校美术鉴赏公选课新的教学方法
(一)课堂与生活结合,激发学习兴趣
高校美术鉴赏公选课的授课对象是非美术专业的学生,由于小学、初中、高中的升学考试压力而无暇培养美术兴趣,或者学校对美术课的不重视导致缺乏美术教育等原因,学生的美术知识比较欠缺,美术鉴赏基础比较薄弱,使其无法透彻地理解和吸收课堂教学内容,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若教师单纯从枯燥的美术基本理论入手展开教学内容的讲解,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为了帮助非美术专业的学生接触、了解美术鉴赏,激发他们学习美术鉴赏的兴趣,可以通过建立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的方式,来拉近学生生活与艺术的距离,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美术鉴赏知识。例如,在赏析达·芬奇《最后的晚餐》之后,通过布置课后作业的方式,让学生们寻找日常生活中运用三角形构图的事物,如大街小巷的店铺招牌,公交车站广告牌,人们手中的报纸、书籍、名片等,挑选其认为最巧妙的设计并拍下照片,利用通讯设备上传给教师,以方便教师在下一堂课上在学生收集的图片中挑选出典型案例进行点评、讲解,并评选出最佳图片,奖励提供该照片的学生。通过这种方式,既锻炼了学生在寻找过程中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利用现实事物帮助学生更加简单易懂地学习和巩固了课堂知识,又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参与度和学习美术鉴赏的热情。
(二)讲授与讨论配合,增强师生互动
高校美术鉴赏公选课的上课学生数量往往比较多,通常利用大教室上课,导致课堂上主要采用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传统教学模式,师生之间缺少互动,课堂缺乏活力,影响美术鉴赏公选课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上围绕某个话题组织学生们进行热烈的讨论,可以有效地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打破课堂沉闷气氛。例如,通过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和达·芬奇《最后的晚餐》两幅画作的对比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中西方早期绘画风格的不同,设置“在这两幅名作中,我更欣赏……”的讨论话题,将学生分为《韩熙载夜宴图》组和《最后的晚餐》组,让学生针对两幅画作的精妙之处展开讨论,引导学生从线条、色彩、构图、人物形象、艺术蕴含等方面对两幅画作进行比较鉴赏。讨论完毕后,教师进行评论和总结,并选择表现较为优秀的一组,为其提供奖励。通过这种方式,增加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效地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学生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了学生对美术鉴赏的学习兴趣,提高了高校课堂教学实践的质量[1]。
(三)视觉与听觉并用,增加审美体验
人类文明发展至今,古今中外优秀艺术作品不计其数,虽然教师会在美术鉴赏公选课上挑选经典作品来进行讲解,但依然避免不了在讲解过程中出现作品的大量罗列,分散了学生的关注点,不利于学生对于优秀作品的记忆和深度理解。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记忆,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对课堂内容进行视觉、听觉的多重强化。如在讲解达·芬奇相关艺术作品之后,安排学生观看电影《达·芬奇密码》,充分利用音像强悍的视听效果,发挥艺术的感染力,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以促使学生加深对天才绘画大师达·芬奇和传世名作《蒙娜丽莎》的了解,通过电影帮助学生感受卢浮宫的艺术魅力,深化学生关于课堂知识的印象,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艺术的追求与向往[2]。
(四)理论与实践并重,丰富课堂形式
在传统的高校美术鉴赏公选课上,教师大都通过图片展示和口头传授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解,缺乏实践的环节。与此同此,学生因为来自非美术专业,普遍地对于美术缺乏了解,对一些美术专业知识感到陌生。实践环节的缺失加大了学生对美术相关知识的理解难度,导致学生们对艺术产生距离感,无法得到更为直观的审美体验。高校美术鉴赏公选课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教學中增加动手实践的方式,丰富美术鉴赏的课堂形式,增加学生们的新鲜感和学习热情,帮助学生理解美、体验美、创造美。例如,可以在讲解史前美术相关内容时,安排学生临摹彩陶花纹,通过动手临摹简单的图案,直观地感受彩陶花纹线条的柔和均匀、流利生动,用亲身体验来加深对精妙艺术的领悟。还可以在讲解版画相关内容后,安排学生设计和制作简单的版画,帮助其在实际动手操作中了解、体验版画的制作过程,体会版画特有的艺术效果,增加对版画艺术的欣赏能力,树立学习美术鉴赏的信心,增强美术鉴赏能力,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3]。
三、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学生的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的培养成为了教育关注的重点。在高校美术鉴赏公选课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把握学生的特点,抓住学生的兴趣,充分利用艺术与生活的联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拉近学生与艺术之间的距离,以提高高校美术鉴赏公选课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明明.审美素养视域下高校美术鉴赏公选课教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
[2]李寅,李佳莹.高等教育美术鉴赏公选课的创新:以美术与生活课程为例[J].智库时代,2019(6):239,242.
[3]胡晓春.大学美术鉴赏公选课教学反思[J].才智,2019(4):71.
作者单位:
井冈山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