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设计类专业美学基础知识教学探讨

2020-12-06梁海霞

大观·东京文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

梁海霞

摘 要:自高校扩招以来,艺术设计类的学生人数也大幅增加,随之而来的是生源质量的参差不齐,突出表现为学生美学基础知识欠缺,由此造成艺术表达能力的不足。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在授课过程中注重美学知识的渗透,以弥补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高校艺术生;美学基础知识;艺术设计

一、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美学基础知识欠缺的具体表现

(一)缺乏构图能力

艺术设计类新生入校的第一门课程是素描,因为素描是一切造型的基础。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可以检验和巩固学生的造型基础,从而为后面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素描写生内容中,无论是几何形体、静物还是景物,当学生面对一张白纸动手作画时,首先要考虑的是构图。构图的好坏意义重大,也是学生审美能力强弱的反映。

那么,构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呢?一言以蔽之,就是均衡、有美感。在素描学习中,学生作业里经常出现的问题是:构图太大太满、构图太小太空、构图太偏而重心不稳、构图呆板而缺乏美感。这些比较低级的错误,是学生构图能力缺乏、美学知识严重不足的直接体现。

(二)缺乏色彩搭配能力

艺术设计类新生入校的第二门课程是色彩,这是因为色彩和素描一样,是造型艺术的基本功。形与色是一切造型艺术的两大构成要素,素描解决造型问题,色彩解决色彩搭配问题,所以色彩课程所讲授的色彩基础和配色规律非常重要。

在色彩基础中,色彩三要素——色调、明度和饱和度是课程的核心内容,理解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掌握色彩规律的关键。学生在色彩写生中所呈现出来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色彩对比太弱而晦暗、色彩对比太强而刺目、色彩单一而乏味、色彩杂乱不协调。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学生对色彩三要素认知不够、色彩搭配能力欠缺。

(三)不懂形式美法则

形式美,是指客观事物和艺术形象在形式上的美的表现,具体而言,是指在社会生活、自然界、艺术领域中各种形式因素(线条、色彩、形体、声音)有规律地组合所产生的美的表现。形式美法则,就是长期以来人们在艺术实践中不断总结出来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美的表现方式。掌握形式美法则,学生就能够快速提高构图能力和艺术创作能力。

形式美的原理是“变化统一”。这简单的四个字,涵盖了形式美的基本法则,体现了美学法则的矛盾与统一。形式美的基本法则,诸如对称与平衡、对比与调和、节奏和韵律、重心与安定等等,其实是对形式美原理“变化统一”的具体阐释。如果学生理解和掌握了这些规律性美学知识,他们在艺术设计上就会如虎添翼,轻松驾驭设计规律。而这些,对于艺术设计类大一学生来说,是比构图、色彩搭配更为陌生的难点。

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美学基础薄弱的原因

(一)考前美术班的应试教育训练方式

多年来,艺术生在考上大学之前,一般都要参加培训班。由于距离高考时间很短,老师很少跟学生讲解系统的理论知识,比如构图、色彩心理、形式美法则等美学基础知识,而是围绕如何在专业考试中获得高分,要求学生画得像、“吸睛”效果好,让学生在不求甚解、照葫芦画瓢的状态下,短时间内掌握所谓的表现规律和技巧。因此,学生入校前在美术班学到的,大多是较为肤浅的绘画之“皮毛”。

(二)学生选择艺术类专业的投机性和轻率性

高校扩招后艺术类院校招生人数大幅增加,学生入校门槛明显降低,这一客观事实所带来的影响是,大量文化课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在感觉选择文理科升學无望的情况下,退而选择了文化课分数要求较低的艺术类专业。于是,不少没有艺术天赋也不爱好艺术的学生,较为轻松地考进了艺术设计专业。可以想见,这样的学生入校后,如果没有后天的特别努力,就很难成为优秀生。更何况,艺术类专业对天赋要求较高,没有天赋的学生,即使非常努力,也很难成为行业精英。比较糟心的现实是,近年来,不少艺术设计类学生,因为天赋和兴趣都谈不上,入校之后,学习动力不足,专业成绩落后,在浑浑噩噩中浪费了青春时光。这一选择上的投机性和轻率性,也是艺术设计类学生美学基础薄弱的重要原因。

三、补救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美学基础、提高其审美能力的有效措施

(一)任课教师用心负责,在教学过程中查漏补缺

教学过程包括课堂上讲课、做作业、批改和点评作业等环节,任课教师可以在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之外,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适当补充美学基础知识。例如,在素描写生中,补充构图的有关知识:构图的原则、要求和常见形式等。在色彩写生中,补充色彩对比、色彩心理、色彩主调等知识点。这不仅扩充了课程的容量,提高了含金量,而且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表达能力,让他们在专业学习上快速提升。当然,这需要任课教师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二)引导学生多读国学经典,在古典诗词中发现美学

在当今时代,网络信息充斥着人们的头脑,压缩了纸质媒介的生存空间。玩手机看电脑占用了学生的大量时间,以至于静下心来看书的人越来越少。当代大学生自小就生活在电子产品的包围之中,爱好读书的学生较少,因此多数学生不太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尤其是对中国古典文学爱之不多、知之甚少。然而,文学、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只是表达方式不同而已,它们在本质上的表情达意,以及在表达技巧上对美学法则的运用,往往是相通的,可以相互借鉴。所谓广闻博览、融会贯通,道理也在于此。

所以,如果能够引导学生多读经典,在唐诗宋词中发现节奏和韵律之美,在《红楼梦》中发现园林造景的布局之美,这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将是有益的补充。

(三)外出考察课中,要引导学生从特色建筑中发现造型与色彩之美

艺术设计类学生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至少有两次外出实践机会,每次两周时间。在这些实践必修课程中,学校事先联系好的校外实习基地,既有南方的苏杭一带,也有北方的太行山,还有西南的重庆等地。例如,在安徽黟县的西递、宏村,带领学生参观徽派建筑时,可以充分挖掘建筑风格所蕴含的美学意义:白墙黛瓦的简洁素朴之美,黑白二色与红花绿叶相映衬的明快亮丽之美,马头墙的高低错落所呈现的对比,宏村半圆形的月沼所呈现的“月盈则亏”的哲学寓意……这些由建筑本身所展示的美学知识,任课教师可以面对面地讲给学生,以避免学生走马观花看热闹。

(四)活学活用,让艺术法则与生活美学相结合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正值青春年少的大学生,在学习知识、完成学业的同时,也更加注重自己的形象,在穿衣打扮上,往往追赶潮流、追求个性,尤其是女大学生的表现更为突出。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美学知识通俗化、生活化,例如,在讲形式美的“对比”法则时,可以就地取材,以班里女生的着装为例。所谓对比,即强调事物的差异性,是把质或量反差很大的两种形式要素成功地配置在一起,使人感到既鲜明生动,又统一和谐。那么,女生T恤衫的圆领和V字形的项上挂饰,就形成了曲线和直线的对比。在讲画面之间的“呼应”关系时,可以列举女生上衣左上角的刺绣和右下角的刺绣形成的呼应关系。当女生的发饰和鞋子的颜色与衣服颜色相近时,既是一种上下呼应关系,也是一种整体色调的和谐美。在讲色彩的“膨胀与收缩”“前冲与后退”等共同心理现象时,可以列举瘦人穿浅色衣服显得丰满、胖人穿深色衣服显得苗条等例子,以加深学生对色彩美学的印象。

四、结语

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而美学基础知识是学生完成审美活动的必要基础。审美能力,是指人感受、鉴赏、评价和创造美的能力。审美创造能力指在具备一定的审美感受、鉴赏和评价能力的基础上,运用某种艺术形式和表现技巧,创造美的艺术形象的能力。审美能力是后天培养的,发展审美能力,培养审美创造能力,是审美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艺术类学生应该努力的方向。正视当前艺术设计专业的现状,在教学过程中力所能及地增补美学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是一个“不见其增但日有所长”的美好历程,相信经过我们持之以恒的努力,必定能收到良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邵彦.中国绘画的历史与审美鉴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比厄斯利.美学史:从古希腊到当代[M].高建平,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作者单位:

洛阳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
《自然生活》
张弢作品
花影
小院系列之二
试论创新思维在室内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书封与现代艺术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环境艺术设计辩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