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能力倾向对计算机速录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
2020-12-06王宇
王宇
摘 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建立速录专业学生的挑选机制:将现有的职业能力倾向测试引入速录专业学生的筛选;经过相同的训练之后,职业能力和注意力比较高的学生,速录成绩的提高比起职业能力和注意力比较低的学生有非常明显差异。由此,我们可以借助职业能力倾向测试,建立起完善的速录专业学生的选拔制度,及时对学生将来的就业选择提出合理而科学的建议。同时,通过本文的实验研究,将为今后速录人员的选拔和培训提供一套科学的明确指标。
关键词:速录;职业能力;一般能力倾向
在过去几年的计算机速录教学中,笔者发现有一小部分学生付出了辛苦的努力并认真配合老师学习,可是却收效甚微。而心理学家对各种工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工作要求任职者具有不同的专长和认知水平,继而发现人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是专门化的。[1]由此可推断,这部分同学虽然付出了刻苦的后天努力,却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必然是受到了人的先天能力的制约。换句话说,是否具备一定的先天能力,是决定其是否适合从事某类职业、获得职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如果我们找到先天能力倾向对计算机速录的学习的影响规律,就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择业指导,避免学生浪费时间,选择到完全不适合自己的专业。另外,也希望可以针对先天能力不足的同学制定单独的教学强化方法,帮助这部分同学更快的提高学习成绩。
笔者使用一般能力倾向成套测验(General Aptitude Test Battery,简称GATB)中的办公仪器操作工作所必需的GQK测试和注意力QPT测试得到的综合能力倾向统称为速录专业的职业能力倾向,并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假设一:速录职业能力倾向高的学生,速录技能的掌握能力高于职业能力倾向低的学生
假设二:经过完全相同的速录训练后,速录职业能力倾向得分高的同学速录成绩的提高和速录职业能力倾向得分不足的同学速录成绩的提高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
验证假设的实验研究设置如下:
在我校2016级速录专业新生中,针对所有同学进行GQK测试和注意力测试,按照测试成绩将学生分为高能力组、中等能力组和低能力组。
在三组同学学习了基本速录技能后,选择英文文章对他们进行测试,即前测。在接下来长达六个月的教学中,对三组同学以同样的进度和方法进行训练。在一个阶段的训练完成后,对三组同学用同样的软件和测试文章进行英文文章录入水平测试,即后测。从速录专业的评价系统来看,最能体现学生成绩的参数有两项,分别是:录入速度(字/分)、和正确率。本阶段的教学目标被确定为:录入速度越快越好;正确率必须达到98%以上成绩方为有效。
通过对三个能力组的实验数据进行比较之后,得到三个能力组同学的前、后测成绩比较而言,速录速度前后差异及其显著,正确率的前后差异显著这一研究结论。
而在分组比较完成之后,笔者还对三个组的前后测成绩差异进行了两两比较。差异比较见下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速录速度的提高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而正确率的提高存在比较显著的差异。
由上表可以看出:速录速度的提高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而正确率的提高差异不显著。
综上所述,根据以上检验结果,验证了本实验假设一和假设二成立。
通过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在经过相同一段时间,使用相同的训练方式,三组同学对于速录输入成绩的提高,有着很大的差异。职业能力倾向测试完全预见了学生在速录专业学习中的进步空间。根据实验所得:高能力组同学几乎是一路凯歌的大步前进,相当于快热型选手;中等能力组同学在刚开始的训练中和低等能力组同学区别不大,但在后续训练中,越来越明显的体现出优势,属于慢热型选手;而低能力组的同学有的是因为个人原因毛毛躁躁不肯好好练习,也有的练习刻苦效果却不明显,无论老师怎么变换教学方法,都收效甚微。针对以上情况,笔者认为,对于高能力组同学来说,正确引导很关键,任课老师要及时發现他们指法的问题,及时督促他们改正,同时,除了该肯定的方面要肯定之外,要帮助他们戒骄戒躁,不要因为取得了一点点成绩就沾沾自喜。对于中等能力组同学来说,老师要赋予给多的关注,不停的帮助和鼓励他们,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同时,对练习方法做一些小改变,让他们不会因为太枯燥或者太没有自信而放弃学习。对于低能力组同学,除了鼓励和更多的关注以外,需要变换更多的训练方法,当然,也可劝说学生尽量早的转去其他专业学习,不要浪费自己的宝贵时间。
通过以上对实验的分析,笔者也总结出速录学科的教学要点。首先,教师的教学方法要灵活,内容要多样,注意教学的节奏。学生在长时间的速录练习中,始终处于单调的机械运动,很容易出现视觉疲劳,导致心理疲劳,失去训练的兴趣和信心。要避免这些现象的发生,就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当学生表现出练习的瓶颈期时,不要一味强调刻苦、坚持,可以改变训练的形式和方法。比如:截短练习文章;将易错或者提速困难的单词或短句单独练习;引入游戏型练习方式等等。
其次,速录教学一定要因材施教、个别辅导。任课老师必须对每一个学生提出每周的具体要求和本周学习过程中的优缺点。这样执行一段时间下来,学生的进步就一目了然。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之后,也会为速录学习带来动力,甚至转化成学习的兴趣。
最后,建立有助于学习的小团体。将进度差不多的同学的座位排在一起,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形成你追我赶或者共同进步的良好的学习习惯。长期下来,既强化了学生学习速录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戴忠恒.一般能力倾向成套测验简介及其中国试用常模的修订[J].心理科学,1994(1):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