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探讨

2020-12-06周杰

广西教育·C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建设

周杰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民办高校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中存在的投入不足、缺乏优质合作单位、校外实习基地功能单一、缺乏稳定负责的实习指导教师等问题,提出加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投入、与优质合作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加强校外实习基地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实施科学的实习基地运作过程管理等措施。

【关键词】民办高校 校外实习基地 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1-0182-02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高校人才培养面临较大挑战。如何围绕人才培养定位完善人才培养的每个环节,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为社会经济发展输送合格人才?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是高校培养社会需要人才以及促进学生成功就业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促推学生尽快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有效方式。然而,民办高校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中还存在投入不足、优质合作单位不多、缺乏稳定的实习指导教师等诸多问题。为了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民办高校需要针对目前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一、民办高校建设校外实习基地的意义

(一)实现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民办高校办学定位是培养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这就决定了校外实习环节在民办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学生在学校课堂学习的知识以理论为主,而理论与实际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民办高校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在学生步入实际工作之前,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安排学生到相应的校外实习基地实习,让学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岗位,思考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的差距,以及如何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提高综合实践能力,有助于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二)提高民办高校学生就业竞争力

就业率是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指标,也是衡量高校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而就业率则取决于所培养的学生是否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校外实习基地的校企合作模式有利于培养出符合用人单位需要的人才,从而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校外实习基地的行业专家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置、课程教学、岗前培训、创新创业指导等,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和实习过程中发挥专业知识作用,找到专业兴趣,较快地适应市场需求,盡早成功就业。

(三)搭建民办高校与合作单位共赢平台

民办高校通过建设校外实习基地,一方面,能够为合作单位提供科研成果支持,促进合作单位创新发展,也能够为合作单位提供人才储备;另一方面,能够得到合作单位的行业前沿技术支持,培养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竞争力。因此,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为民办高校和合作单位搭建了共赢的平台。

二、民办高校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现状

(一)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投入不足

由于民办高校资金来源单一,往往在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上投入不足,这主要体现在:一是实习基地硬件设施设备投入不足,没有专门供实习生使用的办公桌椅、电脑、打印机等,实习生工作基本条件无法保证;二是实习基地师资队伍建设投入不足,导致实习基地指导教师对实习生的指导和训练缺乏积极性;三是在实习生的管理方面如时间、精力、财力等投入不足,导致学生在实习期间存在的问题无法及时沟通与解决。如何加大对实习基地建设的投入,是当前民办高校实现应用人才培养目标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缺乏优质合作单位

民办高校主要以实习合作单位为校外实习基地,因此民办高校与校外单位的合作十分关键。据调查,民办高校校外实习基地数量有限,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尤其缺乏。究其原因,民办高校往往把大部分资金投入到学校办学的基本运行中,对学生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重视和投入不够,自然难以寻找到优质的合作单位共建校外实习基地,也难以与高质量的校外合作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联系。有些高校让学生自由寻找实习基地,这些实习基地对实习生的指导、训练、评价等往往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学校也无法有效监控学生实训过程,实习质量无法保证。

(三)校外实习基地功能单一

当前,多数民办高校的实习基地功能仅限于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功能较为单一。这导致实习基地不够巩固,因为不密切的合作往往不具有可持续性。实习基地的功能不应局限于实习环节,可以扩展到更大范围。例如,发挥实习基地协同育人的作用。人才的培养是系统工程,需要合作进行,所以高校应与实习基地密切协作,互补互助,对标社会需求,形成协同育人的合力。又如,发挥实习基地促进就业作用。学生在专业选择和职业选择之前都处于对专业和行业不甚了解的状态,而通过实习,学生可以进一步明确以后的就业方向,为顺利走向职场打下厚实的基础。当然,实习基地的功能如果能继续挖掘,应该不止于此。然而,目前民办高校的实习基地未能实现功能多样化,功能单一的局面亟待改变。

(四)缺乏稳定、负责的实习指导教师

在学生校外实习过程中,需要实习基地提供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专业技能的指导教师,对实习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和训练,然而民办高校校外实习基地往往缺乏稳定、负责的指导教师。由于缺乏相关激励,校外实习基地的指导教师无法保证稳定性,且对学生的指导表现出一定的随意性,不能真正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

三、民办高校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措施

(一)加大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投入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高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尽管民办高校办学经费较为紧张,仍应划拨一定的经费投入到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中。例如,在校外实习基地给学生建设专门的办公场所,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如电脑、打印机、桌椅等;在实习基地聘请相对稳定的实习指导教师,并提供实习生与实习指导教师开展活动的基本运行经费;主动与实习单位协商,签约实习协议,并给予实习单位一定的管理经费等,保证实习管理、评价等方面落实到位。总之,为了保证实习质量,高校需要在时间、精力、经费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投入。

(二)与优质合作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民办高校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設过程中,应当结合专业需求,与一批优质的合作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与优质合作单位建立持久稳定的合作关系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互惠互利。实习基地给民办高校提供了实习的场所和人力资源,牺牲了部分利益,民办高校要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为实习基地提供技术支持、资源支持和信息支持,比如为实习基地开展员工培训,合作开展技术攻坚和横向研究项目,有条件的也可以安排人员相互挂职等,形成双赢的局面。二是开展联谊活动。组织和个人类似,具有社会性,都有交往的需求,对此,民办高校和实习基地可以定期开展文化交流、体育比赛等联谊活动,不仅加深单位层面的联系,也加强部门以及职工之间的情谊。三是开展战略协作。如通过提供就业岗位、开展订单式培养等方式,形成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战略合作关系。

(三)加强校外实习基地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校外实习基地要发挥教学、研究、服务的作用,离不开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指导教师队伍。这就要求民办高校加强校外实习基地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一是通过多种形式调动实习基地指导教师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如通过开展教研活动、协同育人论坛、校企合作论坛等形式与实习基地指导教师保持稳固关系;二是通过调研了解实习基地指导教师的需求并尽量予以满足,同时要尊重实习基地指导教师的劳动,如给实习指导教师颁发聘书、进行必要的表彰、给予合理的劳动报酬等;三是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实习基地指导教师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让其满足人才培养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四)实施科学的实习基地运作过程管理

为了实现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民办高校要把实习基地运作过程管理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工作计划,与实习基地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的阶段性目标和工作内容,并与实习基地签订切实可行、权责明确的合作协议,明确在学生实习和见习期间合作单位应该履行的职责,以及校外实习指导教师的工作任务。如校外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前期的指导、实习过程的帮扶、实习总结的评价等。民办高校也要定期评估校外合作单位,肯定合作单位对人才培养做出的贡献,安排相应的专项经费用于奖励实习基地为学生实习工作提供有力帮助的部门和个人;对实习效果差、不负责任乃至于损害学生利益的实习单位,则果断终止合作关系。

总之,实习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学生从理论学习到实践运用的关键一步,对学生职业生涯起到重要作用。民办高校要致力于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积极调动合作单位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就业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振强.以“就业为导向”的实习基地运作及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1).

[2]亮洁,等.以就业为导向地方经济高校经管专业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10).

[3]王永,等.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公路类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5(4).

[4]胡永青,等.以就业为导向校外实习基地的运作和管理研究[J].理论前言,2015(17).

【基金项目】教育部2019年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跨境电商实训基地建设”(201902287028)

【作者简介】周 杰(1969— ),男,安徽蚌埠人,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副教授。

(责编 苏 洋)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
加强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