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在高校重唱训练教学中的应用

2020-12-06邹建军谢红霞

广西教育·C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高校

邹建军 谢红霞

【摘 要】本文分析翻转课堂与混合式教学相结合的意义,论述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课前、课堂、课后三个阶段的前思、打底、演练、拓展、反思五个环节的设计,并从前思、打底、演练和拓展、合成录制、反思等方面论述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在重唱训练中的实践应用。

【关键词】翻转课堂 混合式教学 高校 重唱训练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1-0170-03

近年来,翻转课堂与混合式教学作为新兴的教学模式,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国内外高校教师的广泛关注。多个学科成功案例证明,二者结合使用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促进教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叠加效应。因此,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丰富教学资源所带来的便利与优势,将翻转课堂模式结合传统声乐教学的优势进行混合式教学探索和研究可以实现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发展。我们通过文献资料检索发现,将翻转课堂与混合式教学相结合运用到高校重唱教学中的相关研究比较少见,关于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在重唱训练中的具体实施、操作评价的研究尤为少见。笔者拟结合自身艺术实践活动积累和教改课题研究,探讨翻转课堂与混合式教学相结合的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在高校重唱训练教学中的应用。

一、翻转课堂与混合式教学相结合的意义

翻转课堂指教师制作教学课件或运用线上教学的优势资源,指导学生课前学习完成网络设计的教学内容,将课堂有限时间重点用于完成作品答疑和演唱技巧指导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通过课程结构的翻转,通过师生互助合作和互动性强的高认知活动,弥补了传统课程教学互动性偏低、学习主动性偏低、认知活动偏低、综合性创造性练习缺乏的不足。而混合式教学是指线上与线下的综合性学习模式,通过面对面的教学,发挥传统教学架构比较清楚、课程讲学清晰仔细、练习搭配合理等优势,能够弥补线上教学效果不好、技能互动教学延迟、课程翻转不起来的缺陷。因此,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是将线上的网络学习和线下的传统课堂训练结合起来的新型教学模式。它将师生面对面教学与网络化教学优势结合起来,既能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启发引导的积极指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学习的主体作用,可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的设计

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主要分为课前、课堂、课后三个阶段,主要包括五个教学环节:课前的前思、打底,课堂的演练、拓展,课后的教学反思。

(一)前思设计

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内容,选择一至两个有价值的教学模块进行翻转课堂教学设计。首先,教师做好课前教学任务设计,并提前一周告知学生做好学习准备。同时,强调课前学习动机和悬疑性教学设计,并给予学生一定的悬疑提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动机,引导学生进入课题学习。其次,要求学生及时做好课前预习、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完成课前预习任务。

(二)打底设计

课前教师要做好收集和制作网络教学相关视频资料和教学材料等工作:选择富有特色的重唱作品,设计好关键知识点和教学要点,进行微课教学(10分钟),引导学生了解学习重点和训练要求。要求知识点难度适中,符合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础知识(5分钟)。

(三)演练设计

首先,根据重唱演唱作品特点和学生嗓音条件进行声部划分,并对作品教学内容进行学习角色分配,让学生进行线上学习和课堂分工合作学习(20分钟)。其次,教师通过课程内容要点问题设计确认学生理解能力,必要时组织学生小组实践讨论和指导补救办法。需要注意的是,教学内容必须与打底的知识要点相呼应,但是训练难度要比打底大。

(四)拓展设计

拓展环节是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的重点,时间约25分钟。此环节根据课程内容进入角色分配和教学时段分配,主要对课程核心内容—— 声部合音教学分别进行单一重点学习和综合指导训练,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组织讨论和开展互助指导。通过拓展活动环节,学生重点掌握重唱作品声部的合音音准、节奏学习内容和集体演唱的声乐艺术魅力。

(五)反思设计

反思即课程后期一個人或者两个人,通过作业等形式进行反复练习或者多元化评价活动(师评、小组评、同学评、自评等),对课程进行整体的评价和教学反馈。这些教学反馈和评价对老师今后的教学有很好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三、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在重唱训练中的实践应用

(一)前思

首先,根据翻转课堂与混合式教学的特点对重唱教学内容进行修改完善,并对课程教学进度进行模块化设计。其次,结合网络平台建立学习网络群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查阅教师上传的视听资料、课堂教案PPT、声乐微课等资料内容。最后,根据学生特点和演唱优势,结合教学进度模块设计和展演比赛活动要求,具体选定男声重唱作品《从七月开始》和女声重唱作品《月圆的时候》作为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的重点内容,从创作背景、艺术特点对歌曲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并把相关资料打包给学生。

1.创作背景。《从七月开始》是一首富有历史性与时代性气息的男声重唱合唱原创作品,由杨玉鹏作词、陈丁和曾令荣作曲。该作品在2016年中国音协“心中的旗帜”—— 纪念建党95周年优秀原创歌曲全国征集推选活动中获优秀作品奖第一名。歌曲充满“理想与信念”的革命主题,创作动机紧紧抓住“七月”这一关键词,用凝练的词句、朴素的语言,真实再现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发展、壮大的奋斗足迹,以及中国在党的引领下从任人宰割到获得新生,一步步创造幸福、走向复兴的光辉历程。

《月圆的时候》是一首优美抒情的女高音三重唱艺术歌曲,由著名词曲作家吴善翎作词、李延忠作曲,该词获得2011年的“五洲杯”总决赛金奖作品奖,歌曲获得2013年中国音协“金钟奖”优秀作品奖。作品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情怀,它表达了对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以及老一辈革命家的深切缅怀。歌词作家吴善翎以毛泽东的诗词《蝶恋花·答李淑一》为切入点,进行整首作品的歌词编创,歌词风格别具一格,让人耳目一新。

2.艺术特点。重唱是每个声部由一人演唱的多声部声乐艺术形式,按声部或人数可分为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六重唱等。《月圆的时候》《从七月开始》是以三重唱的形式体现的。《从七月开始》旋律质朴流畅,情感真挚,带再现的二段式结构,C小调,四四拍,主歌情绪坚定执着,感情真挚厚重,踏铁留痕,副歌主题抒情优美,宽广自豪,激情澎湃。歌曲形象生动鲜明,词曲朗朗上口,热情讴歌了党的丰功伟绩,唱出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新中国的无限忠诚和热爱,唱出了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众志成城,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坚强决心。《月圆的时候》中的女高音三重唱的声音特点是:层次分明、高音清亮飘逸、音色清纯、音响丰满。作品技巧性高、专业性强,并具有独特的女声重唱魅力。

(二)打底

1.作品的线上视频学习。将制作好的歌曲背景资料及歌曲完整演唱MV和歌曲乐谱一起发给学生,使学生能够立体直观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同时,要求学生课前分声部按照学习步骤和相关知识要求要点认真自主进行网络视频学习。

2.分声部的演唱录音学习。根据歌曲结构和三声部演唱特点,对歌曲的引子部分、主歌部分、副歌高潮段、间奏和声和尾声部分的高中低声部分别进行清唱旋律录音,制成MP3格式并发到群里以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

3.作品伴奏录音的学习。学生在熟悉自己声部的基础上,随着交响乐版歌曲伴奏小声跟唱声部旋律和歌词,提前体验歌曲伴奏,感受律动和节拍的特点。

(三)演练和拓展

1.单声部的作品演练。结合歌曲艺术特点,根据比赛要求,选拔声乐基础较好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进行三个声部重唱训练。教师根据歌曲旋律进行分声部训练,检查学生前思打底阶段网上学习情况,回答学生网络提问,在课堂环境中与学生进行交流。在演练指导中,学生先进行声部检查自评,再进行声部间的互助互评,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重点唱好声部音准,把握好节奏和律动特点。

2.二、三声部的作品演唱拓展。在熟练演唱各自声部旋律节奏的基础上,学生开始进行作品两声部的演唱合音拓展训练,即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直声共鸣的训练。要求学生准确把握声部乐句演唱和声部和声效果,学会听着唱、看着唱、想着唱、轻声唱。在两两声部抽查过关,确认学生已经独立学会歌曲演唱后,继续進行三声部的合音拓展训练。要求学生先学会听唱小调三和弦的和声,然后再学会声部间横向和纵向的“进—和—让—出—收”等合音演唱技术要领。熟记旋律后,最后进行歌曲咬字吐字训练及歌曲情绪和强弱的处理。

3.与钢琴伴奏的合成拓展训练。在熟悉演唱两声部以后,就可以逐步进行钢琴伴奏的演唱合奏训练。在教师的指挥下,学生要熟悉声部的进出和气口转换,慢慢加入三个声部的合唱,既要听到重唱声部的和声进行,也要听到钢琴伴奏的铺垫和推动,更要学会看指挥“起—领—跟—收”手势和歌曲情绪力度、速度转换。同时进行舞台站位和演唱表情、动作队形的合成训练。

(四)合成录制

1.分段、完整演唱的视频录制。在背谱、背词、背伴奏、背处理的背唱条件下,根据教学进度安排和大赛组委会要求,对作品进行单机位的演唱视频录制工作。在舞台灯光音响准备充分的情况下,学生根据导演老师的安排,身着演出服并摆好舞台站位、演唱表情和动作队形,按伴奏指挥老师的要求进行演唱录音。教师根据学生演唱状态和歌曲结构特点,在录音师指导下对重点、难点段落进行分段录制。

2.后期合成的视频制作。在作品演唱音乐初步录制完成以后,重点进行音乐的后期视频剪辑合成工作。声部的合音完善、重点段落的修剪润色、演唱声音与字幕、演唱录像与录音的合成、光碟的刻录等,都需细节处理,面面俱到。

(五)反思

1.作品选择与队员选拔反思。根据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进度安排,结合比赛“理想信念”主题,我们以重唱作品《七月开始》《月圆的时候》为教学内容开展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经过亲身演唱作品,师生在奋进激昂的作品中受到了爱党爱国的精神洗礼,演唱有了成就感和自豪感;但在人员选拔上由于受到各方面条件和时间限制,尤其中低声部队员选拔还未尽如人意,需要在今后教学训练中及早规划和设计。此外,基于比赛训练实践,在曲作者的帮助下,我们对歌曲的引子、过门和尾声的演唱进行了调整和修改完善。

2.课程演练与拓展训练反思。从学员在线上学习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都能主动观看前思打底视频,配合教师做好翻转课堂的学习,基本掌握了课程教学要领。在演唱训练环节中,我们重点进行线下教学,面对面开展现场演唱和指导教学,有针对性地开展重点拓展训练和难点指导练习,学生掌握演唱技术要领能力显著提高,教学效果良好。通过艺术实践,我们还在后来的决赛训练中得到曲作者的和区内著名合唱专家的现场指导和点拨,音色更为统一,情绪更为饱满,演唱更富激情,表演动作更为丰富多彩。

3.教学反馈。经过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与比赛演唱的艺术实践,翻转课堂声乐教学训练成果《从七月开始》比赛录像通过了第五届广西大学艺术展演的初评,顺利入围自治区现场决赛,并在2017年9月的现场决赛展演中获声乐类比赛小合唱比赛项目一等奖;女声三重唱《月圆的时候》在2019年学校组织的151音乐班毕业音乐会展示表演活动中获得广泛好评。

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将重唱理论知识的传授、合音训练的要求等提前放在网上,让学生通过经典音频、视频、录像观摩等现代化学习手段随时随地反复听、看、想、学,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激发了师生协调合作的热情和积极性。总之,在高校重唱训练教学中探索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的应用,是一个具有应用价值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李海燕.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J].才智,2019(20).

[2]贺杰,马婷娟,冶静芳,等.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实施的多视角融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0).

[3]邓丽君.基于SPOC下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的实践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9(12).

[4]袁赟.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22).

[5]闫歆丽,田稷.简析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海外英语,2019(10).

【基金项目】2020 年度广西科技大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研究专项立项项目“‘课程思政理念下《声乐演唱训练》教学的实践研究”(2020KCSZ28 )

【作者简介】邹建军(1972— ),男,江西进贤人,泰国宣素那他皇家大学艺术学院在读博士,广西科技大学艺术与文化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谢红霞(1984— ),女,广西横县人,硕士,中学二级教师,南宁市横县柳明小学教师。

(责编 苏 洋)

猜你喜欢

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高校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浅论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思政课评价体系的构建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