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亲和力针对性”理念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探讨

2020-12-06岑孝清刘小江孙方圆

广西教育·C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道德修养亲和力抗疫

岑孝清 刘小江 孙方圆

【摘 要】本文以《思想道德修养與法律基础》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为例,论述基于“亲和力针对性”教学理念的实践教学开展,提出从“教师审查学生提交的实践主题和基本素材—学生自主完成视频拍摄和编辑—教师查看学生上交的短视频及其《实践教学报告书》并点评—给出学生成绩”等步骤实施,并分析教学成效。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实践教学 亲和力  针对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1-0106-0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实践教学一直是各高校探索的重点。该课程一般安排48个学时,其中实践教学学时12个。近年来,广西中医药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研室总结了一套以感性化为特征的“亲和力针对性”教学理念,应用于该课程的实践教学中。本文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为例,探讨基于“亲和力针对性”教学理念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为如何建设“课程思政体系”和如何“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提供参考。

一、教学理念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提出,“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基于文件精神,广西中医药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研室将“亲和力”与“针对性”整合为“亲和力针对性”教学理念,用于概括以往该课程教学活动的特点,也用于指导未来的课程建设。“亲和力”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展现的言谈表达、教姿教态等,侧重于教师;“针对性”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顺应学生的基础、特点、背景和需求等,侧重于学生。不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这一理念随着教学活动及其对象的不同,有着不同的表现,此时,“亲和力”表现为“师生同在”,即教师与学生同活动、同欢笑,最大限度地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它要求指导老师要到学生当中去,亲自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和内容,亲自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亲自进行教学评价或组织成果展示;而“针对性”表现为“师生同专”,即老师要了解学生专业的相关知识或背景,以此作为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目标的手段,它要求在保证实现教材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当时形势与政策的情况,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安排实践教学内容。“针对性”的实质是用学生的专业背景(或知识)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目标。

二、教学思路

基于“亲和力针对性”教学理念,本文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的知识点,围绕如何展现和弘扬抗击新冠病毒疫情的伟大中国精神,从“教师的任务”和“对学生的要求”两个方面分析本次课的教学思路。

(一)教师的任务

1.明确教学目标。实践教学正式开始之前,先确定教学目标。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是两个:一是教材目标,即提升和增强大学生的“中国精神”境界;二是即时性目标,即2020年抗击新冠病毒疫情中大学生抗疫精神的提炼、思考和践行。第二个目标为本次教学的主要目标,通过实现这一目标强化和深化第一个目标。

2.确定主题。确定主题也就是确定实现目标的方式:学生制作5分钟的短视频。即以“饰演+现实素材或网络素材”为内容,再现大学生抗疫生活与学习实际,展现“我们的抗疫精神”主题。

3.制定《视频制作要求及其评价标准(团队分数)》。根据表1要求和标准评出的分数就是某个小组的团队分数,它由“他班评分(50%)”和“老师评分(50%)”两部分构成。他班评分小组由正在上类似实践教学或上过类似实践教学的3位同学组成,他们一般只对制作好的短视频评分,但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代表老师到饰演现场评分。需要灵活掌握的是,“他班评分”也可以由本班“小组自评(25%)”和“学委评分(25%)”代替,本次实践教学采取这种方式。

4.设计《实践教学报告书》(含教学评价)。《实践教学报告书》包括封面、学生校内见习任务及其成绩表、正文。封面包括学院名称、小组活动的主题、小组长及其手机号、指导老师等。成绩表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学生学号、姓名;二是学生实践活动的内容或任务;三是评分栏,分别为小组长、学习委员和老师的。正文要求不少于2500字(见表2)。在学生完成分组后,教师仔细解释《实践教学报告书》。

一、题材及意义分析 1.题材叙述(至少1000字)

2.结合教材相关知识点分析所选素材的意义(至少400字)

二、剧情安排 1.报幕词:我们是高职学院2019级口腔医学班,见习实践第(  )组,小组长是(   );成员是(   )。现通过短视频展现我们对“抗疫精神”的学习和领悟

2.同学角色安排及说明(至少300字)

3.精彩图片(4张相片)

三、见习实践总结 1.团队总体认识或感想(至少300字)。

3.队员精彩体会或感想(不少于3位同学,至少500字)

(二)对学生的要求

第一,学生要熟悉教材,尤其是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的内容;班级班长和学习委员清楚教师对实践教学的安排,并传达落实;每位同学要清楚活动内容。

第二,在班委的组织下,全班分为7个小组,设小组长,平均每组8位同学左右。

第三,学生在校园内完成实践活动,可以选择校园内任何地方为场景。学生上网找素材,所找到的称为非自塑素材。

第四,制作的视频须有自塑素材。自塑素材是指饰演活动、实景学习活动、实景锻炼活动、实景生活情况、情景再现等。学生结合教材相关知识点,围绕主题,正确处理好自塑素材与非自塑素材的关系。

三、实践教学实施步骤

整个实践教学活动从“教师审查学生提交的实践主题和基本素材—学生自主完成视频拍摄和编辑—教师查看学生上交的短视频及其《实践教学报告书》并点评—给出学生成绩”等四大步骤实施,其中第四步主要是教学评价活动。

第一步,教师审查学生提交的实践主题和基本素材。小组长提交实践主题和基本素材,教师进行审查后方可开展实践活动。本次教学活动,7个小组都按时提交了主题,教师在课堂上一一分析各主题,并要求学生进一步修改主题。例如,有一个组的主题为“拒绝美味  守护美丽家园”,老师要求学生结合教材的“时代精神”进一步修改,尤其要着力于反映和挖掘大学生敢于担当的时代精神,在演示过程中要有这一精神的反映。

第二步,学生自主完成视频拍摄和编辑。此阶段要求做到三个方面:一是学生如在演示中有需要,老师要到现场观摩和指导;二是视频制作完成后,各小组之間相互传送学习;三是学生上交《实践教学报告书》。本次教学活动,老师严格要求学生不能走出校园外取材和取景,这是疫情防控的需要。同时,让学生充分应用校园的各种环境元素,使自塑素材都有中医文化元素。

第三步,教师查看学生上交的短视频及其《实践教学报告书》,然后进行点评。本次实践教学,由于疫情未完全结束,教师没能按计划到学生当中组织现场点评,只能采取网络直播点评的方式。教师首先评价全班整体情况,其次给7个小组逐一播放其视频,逐一作相应的点评;点评以鼓励为主,但须指出其不足;总共进行70分钟左右的网络直播点评。例如,对第二组的点评是:“还原了抗疫生活和学习的实景,揭示了普通民众和大学对疫情由浅入深的认识过程。其中,凸显了‘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具有国家高度;‘相信党相信国家的对白,反映了大学生忠诚于党和国家的情怀。整个视频洋溢着抗疫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智慧,如出现了‘请战书、无私的志愿者、网课教学等许多正能量的、励志的、真实的素材。视频内容丰富,整个视频很有节奏感,色彩清晰;话外音也很有感情和有力量。经典台词‘新鲜的菜没有我们的命重要。不足之处,有的画面处理得不够艺术,场景的选择还可以优化。”

第四步,给出学生成绩。学生实践教学成绩=(团队分数+三评分数)/2。“三评分数”(见表3)是指:小组长给本小组成员评分,占25%;学习委员给所有小组成员评分,占25%;老师评分,占50%。学生实践教学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本次教学,教师对全班的总评是“优秀”,评语是:“视频的内容和制作,反映了同学们的思想状况和认识的提高,反映了大学生在抗疫期间的生活、学习和思考的实际,展现了大学生的抗疫精神面貌,促使大家加深了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抗疫精神的理解。视频能让观赏者感动、受教育。全班的亮点是,7个小组,无论是从切入角度、选材、内容侧重还是创意手法、视频设计等,各方面都不同,各有独特之处,各有亮点。此外,各小组都能正确处理好网络搜集素材的应用与同学自主创意设计(实际扮演)的关系,并且绝大多数小组都处理得很好。本次社会实践学习的视频成果,是一次优秀的教学实践成果。评为优秀的是第2、第6组;评为优良的是第3、第4、第7组;评为良好的是第1、第5组。”

四、成效分析

本次实践课共收到全班7个小组的《实践教学报告书》以及7个短视频。素材基本上都与学生的医学专业有关,其中5个小组的自塑素材都超过非自塑素材的一半以上,还有2个小组存在不足。所有素材都与抗疫有关,基本上属于医学领域的内容或相关,如八段锦、医学塑像、医学校园、健康知识、抗疫医生和护士、抗疫光辉事迹、方舱医院、网课等。可见,“亲和力针对性”教学理念得到了应用。总体看来,本次课达到了基于学生专业背景完成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目标,尤其是真实地再现学生在抗疫期间的精神面貌,以及他们对中国精神的把握和思想的无形升华。

本次教学活动的一些环节,如小组自评、学委评分或他班评分,实现了两个目标:一是用一定程度的学生自主化管理方式,破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大班教学的困境;二是以这种方式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实践“亲和力”理念,实现“师生同在”的教学境界。当然,这些方式或环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减或取舍。

总之,广西中医药大学提炼的以感性化为特征的“亲和力针对性”教学理念,围绕“思政目标+专业助力”的具体措施,应用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中,目的是在思政课程与狭义“课程思政”之间,探索一条“大课程思政”的新路子,以破解思政课程教学与专业课程教学之间的一些难题,为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建设“课程思政体系”和“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提供参考。

【基金项目】2019年广西中医药大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重点研究项目“中医人文精神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建设”(sz192001)

【作者简介】岑孝清(1973— ),布依族,贵州人,哲学博士,广西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医人学思想;刘小江(1965— ),汉族,湖北人,哲学硕士,广西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孙方圆(1987— ),汉族,山东人,法律硕士,广西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黎 原)

猜你喜欢

道德修养亲和力抗疫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价值与教学改革探索
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考
高端访谈节目如何提升亲和力
高端访谈节目如何提升亲和力探索
岭南文化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的应用
亲和力在播音主持中的作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