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特殊儿童康复机构教师主观幸福感调查研究

2020-12-06秦春婷黎莉

广西教育·C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调查研究

秦春婷 黎莉

【摘 要】本文以广西20家特殊儿童康复机构的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广西特殊儿童康复机构教师主观幸福感状况,结果显示广西特殊儿童康复机构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总体上接近但未达到中等水平,特殊儿童康复机构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在年龄、教龄、职务以及月收入这几个维度存在差异。提出提高广西特殊儿童康复机构教师主观幸福感的措施:打造优质教学团队,促进不同年龄、教龄阶段教师的专业发展,优化教师队伍;提高康复机构教师的社会认可度,构建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注重教师切身利益,重视人才培养。

【关键词】特殊儿童康复机构教师 主观幸福感 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1-0035-04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关键阶段。根据《2018年中国残疾人事业统计年鉴》,到2017年12月31日止,广西共有残疾人康复机构220个,残联办康复机构110个,康复机构在岗人员达6868人,广西目前残疾人数有1353767人,其中在各类康复机构接受教育康复的有22万多人,从这个数据上来看,广西残疾人教育康复事业发展迫在眉睫。残疾人教育康复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康复机构教师人才队伍的建设。而主观幸福感既影响康复机构教师工作成效,也是教师工作本身的价值追求。在实践中,受现实条件的影响,许多康复机构的教师专业认同低、工作压力大、福利待遇差、社会地位低,造成自我效能感低、职业倦怠等问题。目前有关普通教师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较多,但针对特殊儿童康复机构教师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却很少。基于此,本研究对广西特殊儿童康复机构教师主观幸福感现状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相对应的策略,以促进康复机构教师人才队伍建设,进而推动广西残疾人康复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2019年10月至12月对广西残联系统、民办机构、民政系统等20家康复机构的从业人员进行调查。从业人员主要指特殊儿童康复机构(包括公立和私立机构)的教师。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使用的问卷为段建华修订的“总体幸福感量表”,该量表由18个题目6个因子构成: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以及松弛与紧张(焦虑)。每个因子用题目加和得分作为因子分,而不是项目平均分。幸福感总分则是各因子分相加得分,幸福感总分越高,说明教师拥有的幸福感越强。“总体幸福感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85,量表总分和各个项目的相关系数为0.48~0.78。总表与分量表的相关系数为0.56~0.88,男女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91、0.95。

(三)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处理和分析。

二、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问卷的发放主要是通过网页链接和二维码的形式开展,一共收回问卷185份,去除无效作答问卷后获得有效问卷173份,回收有效率达到86.5%。

(一)广西特殊儿童康复机构教师主观幸福感总体情况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总体来看,广西特殊儿童康复机构教师主观幸福感总分是72分,标准差14.62。有研究表明其全国常模得分约为73分,因此推断出广西特殊儿童康复机构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接近但未达到常模水平,即接近但未达到中等水平。

“总体幸福感量表”的全国平均水平为:女性71分、男性75分。将广西特殊儿童康复机构教师主观幸福感的总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结果见表2。由此可以看出广西特殊儿童康复机构男、女教师的平均分分别为:76.13分、71.34分,标准差分别为11.93、14.86。广西特殊儿童康复机构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得分与全国平均水平并未存在差异(p>0.05)。

(二)广西特殊儿童康复机构教师主观幸福感在人口变量学上的差异分析

1.特殊儿童康复机构教师主观幸福感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从表3的数据可以看出,虽然男性得分高于女性得分,但是广西特殊儿童康复机构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总分在性别上的差异并不显著。但在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这个维度男女之间存在差异,男性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要优于女性,其他维度不存在显著差异。

2.特殊儿童康复机构教师主观幸福感在年龄上的差异分析。从表4的数据可以看出,主观幸福感总分上各年龄组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25岁以下、26~35岁、46岁以上呈现出主观幸福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提高,36~45岁的主观幸福感得分最低。各年龄组在松弛和紧张这个维度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这个维度不存在差异,其余4个维度存在显著差异。

3.特殊儿童康复机构教师主观幸福感在学历上的差异分析。从表5的数据可以看出,目前广西在康复机构从事特殊儿童康复的教师的学历结构主要是集中在大专学历层,也说明广西目前特殊儿童康复机构教师的学历结构整体偏低。主观幸福感总分以及6个维度在学历上均不存在差異,说明学历对广西特殊儿童康复机构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没有显著影响。

4.特殊儿童康复机构教师主观幸福感在教龄上的差异分析。从表6的数据可以看出,目前广西在康复机构从事特殊儿童康复的教师的教龄结构主要集中在5年以下,说明广西目前特殊儿童康复机构教师的教龄结构整体上偏低。教龄在对健康的担心这个维度存在显著差异,从每个教龄段的得分上可以看出教龄越高教师对健康的担心越大;而在总分以及其余5个维度均不存在差异。

5.特殊儿童康复机构教师主观幸福感在机构性质上的差异分析。从表7的数据可以看出,目前广西在康复机构从事特殊儿童康复的教师的机构性质有公立和私立的,公立和私立的教师人数差不多,也说明广西目前特殊儿童康复机构教师的机构性质并无差异。主观幸福感总分以及6个维度在机构性质上均不存在差异,即机构性质对广西特殊儿童康复机构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没有显著影响。

6.特殊儿童康复机构教师主观幸福感在职务上的差异分析。从表8的数据可以看出,目前广西在康复机构从事特殊儿童康复的教师有普通教师和行政领导,以普通教师为主。职务在松弛和紧张这个维度存在差异,跟普通教师比起来,行政领导没那么紧张,相对要轻松一些;而在总分以及其余5个维度均不存在差异。

7.特殊儿童康复机构教师主观幸福感在月收入上的差异分析。从表9的数据可以看出,目前广西在康复机构从事特殊儿童康复的教师月收入整体上偏低。从主观幸福感总分上看各收入组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即收入对广西特殊儿童康复机构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具有极其显著的影响,收入为2001~3000元及3001~4000元的教师比收入在2000元以下、4001~5000元及5001元以上的教师主观幸福感强。各收入组在忧郁或愉快的心境、松弛和紧张这2个维度存在显著差异,在精力维度存在差异,其余3个维度不存在差异。

三、结论

(一)广西特殊儿童康复机构教师主观幸福感总体情况

目前广西特殊儿童康复机构教师总体的主观幸福感接近但未达到常模水平(全国为73,广西得分72),即接近但未达到中等水平。与全国相比,广西特殊儿童康复机构教师表现出以下特征:第一,教育理念、内容和方法落后。目前广西大部分从事特殊儿童康复工作的老教师的第一专业与特教康复没有关系,他们更多的是用普教的教育理念来进行康复指导、教学,导致康复工作面临重重困难。第二,教师亟须提高专业水平。据了解,广西目前开设有特殊教育、儿童康复等相关专业的学校,只有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南宁师范大学、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但是这几所学校每年输出的学生并不多,教师缺口大,且刚毕业的学生比较年轻,缺乏实践经验。第三,待遇有待落实。2015年,广西颁布《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实施意见》,建立和完善了特殊教育教师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其中提到特殊教育教师享受15%的津贴。但在实践中,哪怕公立特殊教育学校能真正落实的都很少,更不用说私立机构了。

(二)广西特殊儿童康复机构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及各维度与人口变量的关系

1.特殊儿童康复机构教师主观幸福感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男、女特殊儿童康复机构教师在幸福感总分上存在5分之差,男教师得分高于女教师,这与目前特殊儿童康复机构中男女教师比例严重失调有关。男教师人数较少,因而容易受到孩子们的喜爱。女教师人数多,相对说来对孩子缺乏吸引力,而且女教师彼此间存在激烈的竞争,这些都会成为女教师的压力源。此外,教师回到家中,又面临来自家庭的烦琐家务等引发的压力,多方压力都对女教师产生影响,降低了她们的主观幸福感。

2.特殊儿童康复机构教师主观幸福感在年龄上存在显著差异。从主观幸福感总分上看各年龄组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即年龄对主观幸福感存在极其显著的影响。25岁以下、26~35岁、46岁以上呈现出主观幸福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提高,36~45岁的主观幸福感得分最低。各年龄组在松弛和紧张这个维度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对生活的滿足和兴趣这个维度不存在差异,在其余4个维度存在显著差异。36~45岁的教师幸福感最低,究其原因,这个年龄段的教师正处于“中年危机”的阶段,上有老下有小,面临着来自家庭、事业、社会多方面的压力,而他们舒缓压力的途径又有限。

3.特殊儿童康复机构教师主观幸福感在学历上差异不显著。主观幸福感总分以及6个维度在学历上均不存在差异,也就是说学历对广西特殊儿童康复机构的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没有显著的影响。目前广西在康复机构从事特殊儿童康复的教师的学历结构主要是集中在大专学历层,也说明广西目前的特殊儿童康复机构教师学历结构整体上偏低,这种学历结构有待优化和提升。

4.特殊儿童康复机构教师主观幸福感在教龄上的差异分析。目前广西在康复机构从事特殊儿童康复的教师的教龄结构主要是集中在5年以下,说明广西目前的特殊儿童康复机构教师教龄结构整体上偏低,这是因为广西特殊儿童教育与康复事业发展起步晚。教龄在对健康的担心这个维度存在显著差异,从各个教龄段的得分上可以看出教龄越高对健康的担心越大。其他维度则不存在显著的差异。

5.特殊儿童康复机构教师主观幸福感在机构性质上差异不显著。目前广西在康复机构从事特殊儿童康复工作的教师其所属机构性质有公立和私立之分,公立和私立的教师人数差不多。这说明广西目前的特殊儿童康复机构公立和私立之间并没有很大区别。机构性质在主观幸福感总分以及6个维度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也就是说机构性质对特殊儿童康复机构教师的主观幸福感不存在显著影响。这或许和实践中私立机构随着规模的扩大而提高教师待遇、注重教师培养和培训有关。

6.特殊儿童康复机构教师主观幸福感在职务上存在差异。目前广西在康复机构从事特殊儿童康复工作的教师有普通教师和行政领导,以普通教师为主。职务在松弛和紧张这个维度存在差异,与普通教师相比,行政领导没那么紧张,相对要轻松一些。这主要是因为领导可以调节自己的心情,在工作中有更多经验获得更多的正向情感体验和舒缓压力的途径;而普通教师奋战在教学一线,面临着来自各方的压力又难以舒解,因而比行政领导感到更加紧张。

7.特殊儿童康复机构教师主观幸福感在月收入上差异显著。目前广西在康复机构从事特殊儿童康复的教师的收入主要为2001~3000元及3001~4000元,说明广西目前的特殊儿童康复机构教师收入整体上偏低。从主观幸福感总分上看各收入组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即收入对主观幸福感有极其显著的影响。收入为2001~3000元及3100~4000元的教师比2000元以下、4001~5000元及5001元以上的教师主观幸福感强,说明月收入是影响教师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主观幸福感与工资收入水平并不成正比,月收入为2001~3000元及3001~4000元的教师主观幸福感最强,也许是这个收入阶段的教师在维持生活的基础上还有其他娱乐方式可以排遣压力,且生活压力相对较小。而月收入在4001元以上的教师,可能正处于“中年危机”阶段,面临来自家庭及经济上的压力。各收入组在忧郁或愉快的心境、松弛和紧张这2个维度存在显著的差异,在精力这个维度存在差异,其余3个维度不存在差异,这也说明心境、紧张度、精力与收入有关。

四、建议

(一)打造优质教学团队,促进不同性别、年龄、教龄教师的专业发展,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首先,确定科学合理的团队结构和目标。建设科学合理的教师队伍,引进一定数量的男教师,鼓励教师间的良性竞争。其次,科学设计梯形团队的组成结构。一是遴选合适的团队带头人,带头人的选择关乎团队的建设;二是完善各个年龄、教龄阶段团队成员,形成一个梯队,各教龄阶段教师共同学习,教龄长的教师指导教龄短的教师,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促进各个年龄段的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促进,而年龄小的教师属于新鲜的血液,可以给团队带来新的理念和资讯,应为他们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和平台;三是贯彻落实好每个年龄和教龄阶段教师的工作重点和培养方向,在这个基础上,各个年龄和教龄阶段的教师达成通力合作的共识,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升薪资竞争力,注重教师切身利益,重视人才培养

康复事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政府的重视,当前“健康中国”的理念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战略,也为康复事业发展提供了新引擎。众所周知,要实现康复事业的良性和蓬勃发展,人力、物力、财力非常重要。要建设优质的人力资源队伍,不仅需要提升康复教师的专业水平,更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基于岗位的薪酬和绩效模式,从而激发从业人员的工作激情与动力。同时,应注重教师自身的提升问题,重视人才的培养,提供多平台、多渠道的培训。

(三)提高康复机构教师的社会认可度,构建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促进康复领域事业的发展,从而提升康复机构教师主观幸福感

当前大众对残疾人、康复事业以及康复教师的认识有待提升。广西处于西南边界,发展康复事业,需要依赖政府主导,以及社会各界和舆论的配合与支持,由此提高康复机构教师的社会认可度,构建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切实提高康复机构教师的待遇,促進康复领域事业的发展,从而提升康复机构教师主观幸福感。

【参考文献】

[1]《中国残疾人》记者组.全局谋划保障民生[J].中国残疾人,2017(7).

[2]中国残疾人联合会.2018年中国残疾人事业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8.

[3]刘子琪.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与应对方式、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7.

[4]周卓浛,王泽然,姜珊.大学生人际交往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J].现代交际,2018(12).

[5]顾俊朴.特殊教育教师专业伦理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6.

[6]广西补贴低收入群体  从事特殊教育10年获15%津贴[EB/OL].(2015-09-12)[2019-10-11].http://gx.people.com.cn/n/2015/0912/c179430-26344646.html.

[7]王琳琳.云南省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J].绥化学院学报,2016(10).

[8]李建军,程军,高峰,等.我国康复人才战略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5).

[9]孙长乐.山东省残联信息化战略规划与信息系统设计[D].济南:山东大学,2011.

【基金项目】2017年度广西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孤独症儿童几何图形的拓扑性和欧式性的空间认知”(2017KY0947);2019年度广西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2-6岁自闭症儿童绘画治疗的应用研究”(2019KY1178)

【作者简介】秦春婷,应用心理学硕士,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黎 莉,特殊教育学硕士学位,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

(责编 何田田)

猜你喜欢

主观幸福感调查研究
民办高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心理控制源相关研究
关于体育参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档案工作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
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运动损伤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
企业管理视角下村级财务人员素质研究
西藏高校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的特点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
西安体院学院体育专业学生人生规划研究
西安市体育旅游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