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志愿服务为载体的高校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研究

2020-12-06靳雪银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学生党支部志愿服务服务型

[摘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志愿服务作为高校服务型党支部建设的重要载体,在提升党员素质、激发党员活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以滨州学院为例,实证分析了三个典型的以志愿服务为载体的高校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案例,并就建设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志愿服务;服务型;学生党支部

[作者简介]靳雪银(1986-),女,汉族,甘肃张掖人,滨州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辅导员,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滨州学院科研基金项目“以志愿服务为载体的高校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研究”(项目编号:BZXYDJ1925)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 D267.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8031(2020)11-0035-02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建设服务型学生党支部,是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具体体现,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保障,也是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然要求。

一、志愿服务在高校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习近平指出,要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志愿服务作为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在高校服务型党支部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志愿服务是深化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载体

真知源于实践,志愿服务作为社会实践的重要形式,纳入学生党员后续教育机制,是深化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载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将理论学习与志愿服务紧密结合,让学生党员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不仅能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学做结合,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政治觉悟,还能在服务中培养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达到提高修养和锤炼党性的目的。

(二)志愿服务是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纽带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就要加强党员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对于学生党员而言,志愿服务就是一个重要纽带。通过志愿服务,一方面学生党员能更好地了解人民群众的所需所迫、所期所盼,进而精准进行帮扶救助,为人民群众做实事、做好事,真正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另一方面人民群众也能在接受服务的过程中,提升对大学生党员和志愿服务活动的认同,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与温暖,增强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

(三)志愿服务是提高党员发展质量的重要途径

志愿服务是一种无形教育方式,其特有的育人功能、示范功能、培养功能越加凸显,是提高党员发展质量的重要途径。一方面,投身志愿服务,学生党员不仅要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和专业技能,还要充分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这就促使他们不断进步、创先争优,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学生党员在服务中又能收获成长,不仅能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也能强化自己的奉献意识和服务意识,进而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组织发展。

二、以志愿服务为载体的高校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滨州学院高度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把党支部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本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并将2019年作为“支部建设年”,切实增强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建设中形成了以志愿服务为载体的高校服務型学生党支部建设品牌。

(一)绘出党员风采,建设美丽乡村

滨州学院艺术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注重发挥学生党员在学生中的领航作用,勇做承担社会责任的“领跑者”,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创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师生党员的专业特色相结合,精心打造主题墙绘精品工程。2016年,支部骨干党员牵头成立“美丽乡村”志愿服务团,截止2019年先后到滨州市沾化区、邹平市、惠民县、无棣县、阳信县、博兴县六个县(市、区)的10个乡村,围绕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移风易俗、特色产业、民风民俗等主题设计并进行墙体彩绘,用艺术服务社会,用画笔描绘美丽乡村,积极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义务家电维修,助力和谐社区

滨州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学生党支部,在支部建设中注重“学”“思”“践”“悟”的有机结合,引导广大党员在“学”中筑牢思想根基,在“思”中碰撞智慧火花,在“践”中彰显先锋本色,在“悟”中提升党员修养,充分发挥“E来电助修站”的良好辐射作用,积极打造党建工作品牌,在实践中淬炼党员本领,在服务中砥砺党员党性。

2015年,支部成立以学生党员为骨干、以家电义务维修为主的志愿服务组织“E来电助修站”,累计助修时长800多小时,维修家电近6000件,5700余人受益。“E来电助修站”最初只是简单地为校内师生修理一些小家电,后来逐渐走出校园,走进居民社区,每周六义务为居民服务,讲解电器使用和保养常识,免费维修小家电和常用电器。几年来风雨无阻,有效解决了居民家庭中存在的小家电售后服务滞后、维修成本高、维修点难找的问题,帮助居民科学处理了大量的废旧小家电,避免了小家电在家庭中因使用不当造成的安全隐患,让社区百姓得到了热情、贴心的免费服务,对和谐社区、文明社会的建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发挥专业特长,激发创新活力

滨州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学生党支部,立足党员专业优势,创新志愿服务活动载体,依托学院现有机电产品创新协会、人工智能协会、工程图协会和挑战者汽车联盟协会四个科技创新类社团,成立“爱创新”科普志愿服务团,在打通科普服务公众“最后一公里”上积极作为,为加快提升公众科学素养、激发青少年创新梦想注入新鲜活力。

2018年,支部成立以学生党员为骨干的“爱创新”科普志愿服务团,先后6次走进滨州市滨城区第六小学、第六中学开展“普及科学知识 携手共筑中国梦”系列活动,分别赴德州市庆云县大范村、滨州市阳信县温店镇张胜还村开展“科教e站”志愿服务。团队充分利用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结合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科技,开展项目教学、体验教学,开设牛顿第二小课堂、科技手工DIY,开办航空文化展、科普讲座等,让中小学生近距离感受科学、学习科学,不断丰富他们的科学知识,开拓他们的认知视野,通过寓教于乐的科普活动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也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未来科学世界的窗。

三、以志愿服务为载体的高校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与改进建设

滨州学院各基层党组织勇于探索,积极实践,机场学院学生党支部走进济南遥墙机场,体验人工智能设备,化身“智慧”志愿帮手,用专业知识帮助旅客们办理业务;教师教育学院学生党支部关心关注留守儿童,对他们进行学业指导思想、亲情陪伴、心理辅导……各类志愿服务受到社会广泛好评。然而,在以志愿服务为载体的高校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实践和探索中,也依旧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改进。

(一)存在不足

一是志愿服务渠道局限,服务时间短暂。以艺术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主题墙绘工程为例,每年通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开展志愿服务,由支部去联系村,且一年只有一次,不能充分发挥项目的品牌效应和辐射效应。

二是志愿服务水平有限,服务质量有待提高。以电气工程学院学生党支部“E来电助修站”为例,学生主要依靠自身学习的专业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维修服务,对于一些简单的、小的故障问题能够快速解决,但遇到复杂的、大的故障问题就无力应对,严重影响服务对象对志愿服务的满意度。

三是志愿服务管理松散,服务过程不规范。以机电工程学院学生党支部“爱创新”科普志愿服务团为例,虽已形成基本的服务流程,却未形成规范的规章制度,服务成员臃肿,分工不明,服务活动缺乏长远规划和及时总结,经验成果未得到有效积累和传承。

(二)改进建议

一是畅通志愿服务参与渠道。搭建志愿服务平臺,设立志愿服务基地,实现与社区、社会组织、村委会等组织的合作,推进项目化工程、订单式服务,同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做好宣传,增进服务团队与外界的互动联系,形成积极活跃的志愿服务氛围。

二是加强志愿服务系统培训。加强业务指导,构建完善的培训体系,尤其是像“E来电助修站”这样技术性较强的志愿服务组织,建议配备资深专业指导教师,增加相关实践课程比重,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并通过传、帮、带的模式培养业务骨干,进而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三是完善志愿服务规章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考核制度、激励制度,明确成员责任分工,对于参与志愿服务的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登记造册,建立完善的信息档案,对志愿服务内容要长期规划、提前审批,对志愿服务活动要跟踪记录、审核验收,对志愿服务效果要客观考核、及时总结,使志愿服务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1]靳烨.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建设服务型学生党支部[J].品牌研究,2019(06):186-187.

[2]刘廷明.以志愿服务为载体推进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与实践——以滨州学院为例[J].党史博采,2018(05):53-54.

猜你喜欢

学生党支部志愿服务服务型
实施“三个三”工作法 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路径选择
基于校园文化建设,发挥高校学生党支部作用的途径
简析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严”与“实”
服务型数字化校园的构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