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生产力的关系
2020-12-06刘庆林
[摘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经济学分为两大类,即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其中,宏观经济学主要是研究商品与劳务的生产总量、总收入与劳动量、生产资料的配置水平与价格总水平的关系;微观经济学主要是研究生产关系,分析经济发展规律。本文将分层论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生产力的关系,并提出个人见解。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生产力
[作者简介]刘庆林(1964-),女,汉族,山西太原人,山西警察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 A8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8031(2020)11-0014-02
从宏观结构来分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由两部分组成,即“马克思主义经典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相比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政治经济学”精髓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特色对其进行了创新与发展,进而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本文将简单介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生产力的基本定义,系统分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异同点,并浅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生产力的关系。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从狭义视角来看,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其中,生产主要倾向于生产管理,他认为生产管理的职责包括人、机器、方法、材料和金钱;交换是指劳动力和报酬之间、商品与商品之间以及金钱与商品之间的交换;分配主要包括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分配;消费是指物品和劳务的最终耗费,而生产其他物品(如机器)时中间产品的耗费不计在内。后来经济学家对收入和所购物使用统计信息来探索消费倾向,目的是为了描绘货物和服务的需求。“马克思主义经典政治经济学”认为消费者是最理性的,他们会分配其开支,使购买商品和价格被看成是消费的两大决定因素。后来,随着理性消费理论的提出,“马克思主义经典政治经济学”对“炫耀式消费”进行了批判。在《分工和工场手工业》中,马克思指出工场手工业模式下的分工协作促进了新生产力的形成,而且,工场手工业对手工业活动进行了分解,推进了劳动工具专门化,并通过对工人与总机构进行分组而形成社会主义劳动生产力。此外,“马克思主义经典政治经济学”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消灭剥削阶级,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二、生产力的基本定义
生产力又名生产率,主要是指生产效率的计量,即成品与生产该产品所需要投入之间的比率。虽然生产力的计算因为土地或者资本的生产力难以计算而很少真正把它们纳入计算范围内,但是在原则上任何传统的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或者资本)都可用作这一生产比率的分母。劳动力在多数情况下很容易被量化,如可用某一产品占有劳动者数量来计算。在工业国家中,生产率提高的结果主要表现在劳动力的使用上。生产率不仅可以被视作有效的计量方法,而且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生产力的提高模式一般表现为长期的稳定性,时而因技术上的突破而产生飞跃。欧洲和美国生产力的提高是伴随着蒸汽动力、铁路和汽油发动机等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而且,生产力的提高一般会引起工人实际工资的长期提升。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异同点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相似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已经提出了社会主义生产力,这一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也对此进行了描述。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邓小平也指出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两极分化现象,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早在十九世纪,法国经济学家布朗基就在其著作《欧洲经济学史》中指出经济发展有相对稳定的逻辑思想。后来,德国历史学派也纷纷着手于经济学历史研究,他们会从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中总结经济思想与经济理论发展脉络,并指出以史为鉴,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史不仅是经济学领域的重要分支,而且可以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主要是研究经济现象、经济发展与经济实践。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与丰富。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精髓的同时进行了不断丰富与发展,在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中,国家不仅重视经济建设,而且颇为注重政治建设与文化建设。目前,中国特色社会政治经济学理论已明确提出要坚持先进文化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与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统一。不可忽视的是,由于国家性质和治理模式的不同,决定了各个国家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以及文化建设的运行模式、发展路径和价值理念的截然不同。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继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精髓,打造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从实际国情出发,探索符合本国经济的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高度统一。从整体结构来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以及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中国化的指导。需要注意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文化的研究与他们对经济、政治的研究的总目标是一致的,即不是只要科学领域掀起的一场革命,而是要將其转化为一种精神武器,为彻底实现无产阶级乃至全人类的解放而斗争。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它的发展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发展性,马克思主义的永恒价值在于它富有人类辩证思维的科学性。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状况的变化,马克思主义最初的个别论断可能会过时,但它作为一种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体系永远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一开始就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唯一宗旨。社会主义先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如果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必然会与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产生严重偏差。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建设过程中,必须坚决抵制和批评任何怀疑和动摇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思想和观点,努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理论建设的思想根基。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差异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更为注重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力、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而非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是研究社会主义背景下的生产力、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第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劳动力也是一种商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则是把劳动力视作一种有效的资源。第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将财富视作一种特殊的社会形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财富是发展生产力和构建和谐生产关系的一种资本,而非形式。
此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建设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不是全盘继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长期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有力地证明,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尤其是在社会利益格局巨大变化的21世纪,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凝聚人心,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朝着更为远大的目标胜利前进。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建设就失去了主心骨与政治保障。与此同时,要注意促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与文化建设的有机融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文化,为全国人民大众服务,不断丰富人民大众的精神世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诉求。另一方面,需要注意的是,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与发展必须以社会主义特色经济为基础。政治和文化均属于观念形态,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观点,加强中国政治经济建设,打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从这个基本观点出发。需要注意的是,新中国的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代表着无产阶级的先进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建设活动中,须通过加强先进文化建设来从根本上摆脱文化落后的現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创造经济基础,同时,坚持文化为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的方针,运用先进的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生产力的关系
从辩证视角来分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生产力呈现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生产即生产管理均会和生产力挂钩,生产资料决定着社会制度,同时,生产力对生产关系,即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和产品分配的形式均具有决定作用。此外,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这些研究对象与生产力呈现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进而说明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理论,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为基础,从实际国情出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促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与文化建设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杨继国,袁仁书.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难题”新解——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7).
[2]路红芳.从“政治经济学”到“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论》的哲学革命[D].吉林大学,2016(05).
[3]王晓蓓.马克思劳动理论与阿伦特行动理论比较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6(04).
[4]刘丹丹.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