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党建与就业工作新模式探索

2020-12-06杨鹏刘小峰杨若兰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服务意识就业党建

杨鹏 刘小峰 杨若兰

[摘要]高等教育工作中,大学生的党建工作以及就业管理工作,都是十分重要的内容,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实现“两促进”和“双提高”,对于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尤为关键。本文先介绍了大学党建工作与就业管理各自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以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重点探究了大学党建工作与就业管理相互推动提升的方式。

[关键词]大学生;党建;就业;服务意识;咨询平台

[作者简介]杨鹏(1990-),男,汉族,山东青岛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D267.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8031(2020)11-0029-02

高等院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为确保学生能够将自己在学校学习到的专业知识技能,运用到社会实践中。通过创业或者就业的方式,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实践证明,大学生党建工作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大学生的就业观,推动大学生就业和创业,而且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扩大党建工作的影响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人才。

一、大学党建工作与就业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党建工作现状

1、动机不单纯

有极少部分的毕业生入党动机不单纯,从实际工作中可以看出,这些毕业生认为很多用人单位会将其党员的身份认证为榜样性质,以至于少部分学生会将这一身份作为提高未来就业概率的筹码。这种情况虽然提高了毕业生入党概率,但是本质上并不符合入党要求。①

2、工作缺乏系统性

在高等院校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中,提出了共青团员转化为党员身份,需要经过推选和考察等环节。但是,用人单位在实际招聘中,有向党员身份倾向的特征,而忽视了入党积极分子身份的学生。此外,学校在对毕业生党员档案进行归档中,对未发展的入党积极分子材料没有归档,使其失去延续性。

(二)毕业就业管理现状

1、观念有待改变

一些毕业生本身的择业观念亟待改变,很多学生陷入到了慢就业的状态之中。比如,部分外地学生在学院多次发布了就业信息并提供了相关岗位推荐之后,还会选择不就业,并且也没有开展自主创业活动。在招聘会期间,部分学生面对企业的招聘信息,仍旧处于观望的状态,甚至个别学生在被多家企业录取之后,出现了无法抉择的情况。②

2、期望值急需调整

据相关领域的调查研究显示,部分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就业观念落后,但是对于本身就业的期望值过高。学生本身对于人才市场的就业形势以及自身价值认知不足。比如,部分学生觉得薪酬待遇福利差的公司,对于自身的职业发展没有帮助,部分学生选择不就业或者慢就业,跟风现象也比较严重。诸如此类的问题,都严重影响到高等院校就业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大学党建与就业相互推动提升的方式——以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

(一)现状调查

通过对高等院校的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班级学生们的就业创业情况以及对于工作的满意程度等进行调查之后发现,近几年,高等院校的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中,大部分的学生从事了与自己本专业相关的工作,符合实际教学要求。③与此同时,还能发现,有超过一半以上的学生,表示自己在学校期间接受的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与学校党建工作紧密结合,因此获得了巨大的助力。由此可见,对于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来说,高等院校的党建工作与就业工作相互结合,双向促进并提升,有利于为学生们毕业后的发展指明方向。

(二)可行性

1、二者拥有相同的对象

从工作对象的层面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党建工作开展对象大部分是大学生党员以及入党积极分子,所以主要的工作是选择适合入党的人才,并充分发挥出党员的全面提升作用,从而推动高等院校大学生群体素质水平的提升。不论是毕业生的党建工作还是毕业之后的择业环节,二者的管理对象都是大学生,主要的目的是提高高等院校大学生的综合素养,使他们最终成长为对社会有积极贡献的人才。

2、二者拥有互补的内容

无论是高等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管理还是学校内部的党建工作,二者在内容层面上有相互补充的特征,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会产生相互促进的作用。比如,在高等院校毕业生党建工作过程中,如果将就业观的树立、职业道德教育、就业能力培养以及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等方面的内容,融入到毕业生党员的日常教育工作中,可以为高等院校毕业生的党建工作提供有效载体。同样,在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管理中,加入毕业生党员的队伍,发挥出模范带头作用,可进一步提升党建工作的质量。

(三)措施

1、丰富党组织活动形式

通过前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对于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動化专业而言,在实际的教学管理中,可以将党建工作以及就业指导工作联系起来,并不断丰富组织管理的活动形式,则能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特别是近几年,国内高等院校的党建工作顺利进行,各个地区的高等院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十分完善,组织优势也更为明显。所以,要充分发挥出党组织的战斗优势,利用自己的身份,组织优势对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提供更多的指导与帮助。

比如,一些高等院校的基层党组织部门提出了将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素质训练的强化相互结合的新思路,这一思路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针对高等院校创业就业管理以及基层党建工作的良性互动。一方面,党支部服务中心,根据目前国内就业和创业环境进行了分析,统筹规划出了符合毕业生今后发展的就业指导活动,并对教学目标也进行了适当调整。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就业创业指导活动,为各项法规和政策的学习提出了积极合理的意见。帮助学生树立起了良好的择业观,并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就业指导与咨询服务。

2、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对于高等院校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来说,毕业生党员是经过层层筛选考察而选拔出的骨干精英。优秀毕业生党员不仅可以在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方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而且还可以将学校、基层党组织、教师和学生群体充分地连接起来。而且,毕业生党员还可以从尊重党员的角度出发,组织参与到大学生党员帮扶机制的创建与完善活动之中,为高等院校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因为大部分毕业生在离校实习期间,与学校和基层党组织的联系并不密切,所以很难及时地掌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以及思想状况,甚至还有一些学生会受到信息滞后的影响,并不能及时获得学校的帮助和指导。为了解决、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管理,基层党组织建设应该成为就业工作的一大主线。比如,鼓励学生们参与到三支一扶的活动、志愿服务西部等项目中,毕业生的求职心愿以及求职心理等提供有效的引导。

3、打造创业就业咨询平台

除了前文提到的两项措施以外,高等院校还针对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是学习状况以及今后择业的发展方向,创造性地提出了创业就业咨询平台的模式。作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指导工作为学校的基层党组织提供了重要的前进动力,同时也为大学毕业生进行教育和帮扶提供了强大的力量。高等院校的教师要在为学生群体提供教学和管理工作中,逐漸为他们传输和渗透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并改善学生们的就业思想,培养良好的择业心理。

例如,一些高等院校的就业指导教师借助微信、QQ、个人网站和微博等网络平台,有效地解决了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特别是毕业生在面临择业时所遇到的问题。这种方式实现了一对一针对性的答疑解惑,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们问题解决的效率。此外,高等院校还应定期安排党员教师到其他合作院校和企业等进行现场考查,以便将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党建管理模式引入到本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当中。

综上所述,对于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来说,在毕业之后进入到社会中,无论是创业还是就业都会面临巨大的挑战。而在学校期间,如果高校可以将党建工作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并且结合党建工作与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特征,积极组织有效的党建就业创业双向促进项目,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自身素质,从而构建良好的环境,助力于学生毕业后的发展。

[注释]

①倪杨.高校基层党建与大学生就业工作融合的路径探索[J].江苏商论,2019(09):138-141.

②林瑾瑾.新时代高职院校毕业生党建与就业工作机制创新研究——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为例[J].科技创业月刊,2019,32(03):74-76.

③余华琼.关于构建毕业生党建与就业互动体系的思考——以武汉轻工大学党建与就业工作实际为例[J].科技创业月刊,2017,30(03):79-80+86.

猜你喜欢

服务意识就业党建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