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岳地区体育非物质文化的发展研究与传承保护

2020-12-06刘军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28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发展研究保护

刘军

摘  要: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随着生活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冲击,日益呈现出传承内容继减、断裂及“内卷化”的严峻问题,如何传承和保护成为研究重点。本文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在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传承保护和持续发展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传承人、传承模式、传承协同和数字化传承进行了述评,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和策略,为其传承保护与发展提供建议与新思路。

关键词:南岳地区  体育  非物质文化  发展研究  保护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10(a)-0218-03

Abstract: As a kind of cultural heritage,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with the impact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life and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ncreasingly presents the serious problems of the content of heritage decreasing, breaking and "Involution". How to inherit and protect it has become a research focus. By using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literature, logical analysis and interview, on the basis of the effective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inheritor, heritage mode, heritage coordination and digital heritage, puts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and strategies, and provides suggestions and new ideas for its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Key Words: Nanyue district; Sports; Immaterial culture; Development Research; Protection

1  南岳地区体育非物质文化发展特征

总体来看,南岳地区体育非物质文化现状具有地缘属性明显、宗教色彩浓重、少数民族占绝大多数的特点,其中以城步吊龙(龙舞)、跳马摇铃、雪峰断颈龙舞最具代表性。源其所宗,南岳地区依衡山而立、绵亘于衡阳、湘潭两盆地之间、河流交错分布,相比于生活在平原地区,居民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更为严重。南岳衡山是我国五岳名山之一,衡山的命名,据战国时期《甘石星经》记载,因其位于星座二十八宿的轸星之翼,“变应玑衡”“铨德钧物”,犹如衡器,可称天地,故名衡山。南岳有佛教禅宗“一花五叶”“五叶流芳”的美誉,佛祖释迦牟尼两颗真身舍利子藏于衡山南台寺金刚舍利塔中,一千多年来香火鼎盛、佛法昌盛。南岳道教比佛教兴起更早,“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有四处位于衡山之中。湖南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南岳地区更是自古以来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域。据不完全统计,常居南岳地区的就包括土家、苗、侗、瑶、白、回、壮、维吾尔等50余个民族;少数民族中世居人口比较多的有11个,即土家、苗、侗、瑶、白、回、壮、维吾尔、满、蒙古和畲族。大部分体育非物质文化的产生和兴盛,正是由于南岳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宗教仪式需求及少数民族群落产生的。此外,节日庆祝、祭祀及反抗战争的一系列活动,也是南岳地区体育非物质文化产生的原因。

2  南岳地区体育非物质文化传承机制

2.1 宗教祭祀传承

南岳地区因其在佛教、道教文化中占有的独特历史地位,加上少数民族自远古继承的氏族、图腾信仰,在长期的传播和继承中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祭祀、庆祝体育活动,在大力倡导保护文化遗产的新时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生活在传统社会的人们,受限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身文化程度,基本的生命财产安全在遇天灾人祸时无法得到充分的保障。因此他们只能寄希望于神灵,通过一系列各种形式的祭祀祷祝活动来保障自身,也就产生了当前南岳地区非物质文化的早期表现形式,如舜帝祭奠、汝城香火龙、苗族跳香等。南岳地区部分体育非物质文化起初的来源是人们对自然的畏惧和信仰,在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此类祭祀祈福类活动项目已经更多成为了当地居民休闲娱乐的文化方式。

2.2 日常生活傳承

南岳作为湘西文化的重要体现,许多体育非物质文化都与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生产活动紧密相关。不仅有与居民的婚丧嫁娶相关的活动,如土家族毕基卡锉柱祭、花瑶挑花,一般都是集唱歌、舞蹈、婚嫁送别、竞技等一系列风俗活动。还有每年重大的传统节日举行的娱乐活动,如长乐抬阁故事会,长乐抬阁不是普通的说故事,是一项集惊、奇、险、巧于一体的传统民间杂技,并集表演、彩绘、历史、天文、地理、文学、民情、时代精神等融为一体的独特的、古老而又神秘的民间行为艺术,起于隋唐,盛于明清,20世纪80年代已达顶峰。由此可见,南岳地区的体育非物质文化,直接生动地展示了当地居民乐观自信、诙谐幽默的生活情趣。

2.3 竞技比赛传承

近年来,随着人们文化保护意识的提高和政府出台多项文化保护举措,传统文化类衍生的竞技比赛也越来越多,2019年的中华龙舟大赛就在长沙芙蓉站举办,怀化、溆浦等多地也连续多年开展赛龙舟比赛。但从全国范围来看,传统体育竞技项目的开展主要依托于政府及官方组织的筹划,群众自发开展活动的力度受限于经济、环境、人力等多方面条件,不能得到较好的举办。同时,传统体育竞技项目的开展无法取得稳定长远的经济效益,也是导致传统体育竞技项目种类单一、选手不足、娱乐性优于经济性、观众人数少等问题的直接原因。

3  南岳地区体育非物质文化保护策略

3.1 明确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界限和保护职责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常常出现政府管辖保护职能界限模糊的地方,归根结底,主要是由于体育非物质文化边界的不清晰、不透明。近年来,伴随着各层级文化保护申遗中心的成立,这项工作已经有了巨大的改观。但体育非物质文化的判别和界定,仍需权威院校和专家研究确定,只有进一步细化文化鉴定的颗粒度,才能更好、更全面地对南岳地区体育非文化进行全面的保护。在这方面,苏南地区在保护民俗体育文化“竹马”的先进经验值得借鉴,他们以设立“文化保护区”为依托,营造良好的民俗竞技体育文化氛围,并形成了地区独特的旅游经济产业。

3.2 研究制度导向的针对性保护和鼓励措施

在当前南岳地区出台的多项非物质文化保护措施中,体育非物质文化只是作为非物质文化的一个子项,并未得到真正的重视和鼓励。同时,现有的文化保护制度更多停留在“如何留存现有的文化”,忽视了非物质文化的时效性和无实物性,缺乏长期有效的保护性措施。在南岳地区的体育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应重点保护和发掘当地体育非物质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将保护的重点放在传承者身上。具体来说,应结合南岳地区体育民俗文化的实际情况,设立不同层级的文化保护区,明确文化保护特别是非物质文化保护的界限和职责;同时应建立健全文化保护的监督考核制度,设立层级明确的文化保护行政管理机构,实施定期检查、绩效考核等方式,确保文化保护工作和资金落到实处。

在逐步建立起地区民俗非物质文化保護制度体系的基础上,采用政策优惠和物质激励的方式对现存的体育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进行表彰和鼓励,充分调动资本的力量,与当地旅游产业结合,形成南岳地区的文化名片。只有体育非物资文化的传承者和从业者得到了实际的效益,才是保证南岳传统体育文化长盛不衰的根本动力。

3.3 引入校园教育开展传承和创新

体育民俗文化,只有还民俗予人民,才是真正的文化保护。只有在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传播和发扬,才是对南岳地区体育非物质文化真正的保护。在地区体育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工作中,应借助学校教育的力量,让具有良好效应的本地传统体育文化项目走进校园,增进学生对本地区体育非物质文化的认知。当然在学校传统体育的开展中,不应全盘照搬,应进行选择性引导,突出项目的娱乐性及健身性,促进学生对民俗体育活动的了解和继承,使得民俗体育项目在现代化校园中得到很好的保护与发扬。同时,可以借助微博、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多种新媒体进行宣传和推广,让地区体育非物质文化在新的时代焕发生机。

参考文献

[1] 李谋涛,彭成根,胡小勇.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徽州民俗体育的发展研究[J].黄山学院学报,2019,21(5):90-93.

[2] 汪雄,杜宁,崔家宝,等.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身份认同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7(7):70-74.

[3] 白晋湘,万义,白蓝.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村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治理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8,41(10):1-7.

[4] 刘喜山,邓星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模式及其变迁[J].体育学刊,2016(1):22-26.

[5] 王明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数字化风险与路径反思[J].文化遗产,2015(3):32-40.

[6] 王舜,孟凡生,崔北坤.安徽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产业化探讨[J].运动,2018(21):1-2,18.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发展研究保护
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启示
新疆地区非物质文化旅游经济开发实证分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梧州龙母文化动画剧本研究
略谈现代机械加工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