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跟进错题动态,提高小学生解题能力

2020-12-06张建城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34期
关键词:错题动态提高

张建城

【摘要】小学生数学思维处在发展阶段。他们在解题过程中,由于认知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的差异,往往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教师跟进学生解题时的出错动态,把“错机”作为教学突破口,把它转化为教学资源,因势利导地去帮助学生纠错,让他们在学习上少走弯路,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本文对如何跟进学生错题动态,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作了探讨。

【关键词】错题;动态;提高;能力

在小學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认知能力千差万别,容易在解题时“制造”出五花八门的“错误”,如错误的回答、错误的作业、试题等。一些学生无视老师课堂中的强调、警示,在做题时“屡错屡犯”。教师面对学生“不应错、不能错、不会错”的“错”,暴跳如雷、横加指责,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跟进学生解题时的出错动态,善于把握“错机”,可以把它转化为教学资源,引领学生“将错就错”,分析错因,把它们作为教学新的突破口,充分利用课前、课中、课后的综合分析、及时发现、反思,因势利导地去帮助学生纠错,就能让学生在学习上少走弯路,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

一、综合分析错题动态,“释错”提升解题能力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逻辑性、思维性强,学生在理解问题、解决问题时往往容易出错。教师在课前示错,针对错误之处进行必要的分析、总结,教师借学生出“错”处,巧用“错”机,引导学生分析“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应注意什么?”学生对号入错,找出错因,就不会“谈错色变”。教师就作业、试题错误之处及自己的教学经验,预计出错之处……进行一一分析、归纳、总结,把这些错误作为认知岔路口上的“警示”牌展示在学生面前,重新审视、认识、探讨,尽可能帮助学生避免走同样的路、犯同样的错。如在讲述数学《圆》(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版本下同)中的一题:“挂钟的分针长15cm,1小时后,分针的针尖所走过的路程是多少厘米?”问题虽简短,但学生错题率也不低。我列举出:3.14×15与3.14×15×2×60的两种列式,让学生分析、讨论、评判这两种解法。大部分同学指出了错因,一种是误以为15就是直径,另一种认为1小时分针要转60圈。接着,引导学生以笔当针,围绕桌面转一圈,讨论针的长度到底是不是针尖走的半径。最后,以同类型练习作为考查,正确率达95%以上。在尝试、判断、争议中放射出的特殊能量,会驱使找不到错和不会改错的同学也能知“错”就改,掌握、巩固所学知识。学生学起来就会兴趣盎然,从而提升解题能力。

二、课中发现错误动态,“借错”提升解题能力

第一,转变学生错题思路,回归正确认知常态。学生在课堂检测时出现的“错”是思维动态真实的反映,是解决问题思路认知上误区的反映。课堂上由于掌握知识在起始阶段,错误在所难免,但随着知识点讲解的不断深入,特别是一些学生想当然的解题思路走入“死胡同”的时候,教师就要善于把学生的“错点”转化为“亮点”,引导他们换个角度考虑问题,换种解题思路去探索,分析、归纳出错思路,探究出错的原因,针对性地“传道”,把这些错误的动态,引导学生回归到认知的常态,才能起到“解惑”的效果。

第二,包容学生出错之处,转换自我纠错意识。对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要以尊重、宽容、理解的态度去包容学生,善待学生的错误,不呵斥、不嘲笑。相反,教师要善于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错误信息运用于教学;要清楚地认识到,之所以出错,是因为听不懂、理解不透,同时有可能是“大众化”的错,要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见解,聆听他们的表述。教师在讲解、提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刚才错答、不完整回答进行补充、重答,这样就解决了有代表性的错处。学生没有顾虑、没有担忧,他们的思维更容易激发,主观能动性更强。学生容易形成正反对比的逻辑思维,敢回答、敢发问、敢创新、敢于正视问题、敢于挑战错误,就能在错误与失败中达成自我纠错的意识,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第三,及时发现出错苗头,但错误不止于萌芽状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错就错”,“借错”引导学生比较、辨析,然后再提示性地指出错因,学生就会主动地发现错、错在哪的真正所在,并化错为正,让“错”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学生在课堂的动态性、问题的多样性中就更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拓宽学生思维。如讲授《反比例》,先导出教材情境1,王叔叔游长城时不同的交通工具,我先后按照学生容易出错的思维和正确的思维填写,然后引导学生“由行到列”找规律;接着情境2,果汁分成若干杯的数据变化。提出问题:表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两两相对应的积是多少?学生们进行认真的探讨,反馈回的可谓五花八门,但我始终对错答不扼杀,然后归纳分类,并引导学生进行表达。经过一系列的探究,学生终于明白了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由此总结出反比例的概念,对X、Y所表达意义有了明确的认识。最后,在“练一练”中再次以“错例”强化、加深了对反比例关系的认识。

三、课后反思错误动态,“让错”提升解题能力

善于反思能较好地总结、对比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积极的自我监控、对知识进行“再认识”的主动过程,通过反思总结可以将错误成为掌握和巩固知识的一面镜子。学生通过镜子的作用,反思自己错在哪里?该不该错?为什么错?形成一种自我纠错意识、追因意识,然后会以主动进行“自我否定”的形式去纠正,由错误到正确形成了一个动态的过程,有利于形成反思型学生,有利于思维的培养。

在实际操作中,让学生学会整理“错题集”。“易错点”是培养学生养成反思习惯的很好途径。教师适时、适当地从学生“错题集”挑选有代表性的错题进行评析,指出解题思维容易错在哪,并理清正确的解题思路,甚至可把典型的错例进行优化,演变成选择、判断,拓展等多种题型进行练习,学生就容易掌握、巩固知识。为了让这面镜子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教师可以组织学习小组进行讨论,找错、议错、纠错,共同解决“错误路上”碰到的各种问题,强化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及运用,从而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知识的升华。

总之,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错误”在所难免,只要我们正确地对待、善于利用,站在数学价值的高度上去审视它、运用它、转化它,挖掘错误内在“闪光点”,创设新的教学情境,促成学生进行新的探究,就能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敢于挑战的创新精神,就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魏菊英.让错误伴我们进步[J].读与写(中旬),2016.

[2]何丹莉.课中捕捉错误生成多姿的课堂[J].科普童话·新课堂(下),2018.

猜你喜欢

错题动态提高
“二元一次方程组”易错题练
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
让作文互评提高能力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一次函数”易错题
化学反应热计算易错题点击
“机械运动”易错题练习
2014年5月27日—2014年6月24日
2014年4月22日—2014年5月22日
雕塑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