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群文阅读策略实施学术论著专题研讨教学

2020-12-06林承雄

广西教育·D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词话词学王国维

“学术论著专题研讨”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规定的第18个“学习任务群”,课标指出,“本任务群旨在引导有这方面追求的学生阅读学术论著,体验学者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路径,以及陈述学术见解的思维过程和表述方式,尝试写作小论文”。学术论著阅读,是高中阶段整本书阅读的重镇;学术论著阅读与研究实践,是高中阶段阅读能力训练的塔尖。该任务群的学习与“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等有耦合关系。基于这种关系,我们在教学时可以开发设计“学术阅读与研究”模块课程。本文拟以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为例,结合教学实践,解说学术论著阅读与研讨的教学策略。

一、《人间词话》:一部值得高中生研读的学术论著经典

《人间词话》是中国近代词学理论界公认的圭臬,是晚清以来最具影响力的词学理论著作。它在传统词话形式的基础上,融入西方哲学、美学观念,建构起一种新的词学审美批评逻辑体系,对唐宋词的研究起到了推陈出新的引领作用。著者王国维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国学大师,是享誉海内外的大学者,他在文学、史学、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美学、词学等领域均有不俗造诣。《人间词话》广受好评,朱光潜说:“近二三十年来中国学者关于文学批评的著作,就我个人所读过的来说,似以王静安先生的《人间词话》为最精到。”[1]俞平伯称赞它:“虽只薄薄的三十页,而此中所蓄几全是深辨甘苦惬心贵当之言,固非胸罗万卷者不能道。”[2]傅雷先生认为:“中国有史以来,《人间词话》是最好的文学批评。开发性灵,此书等于一把金钥匙。”[3]叶嘉莹盛赞《人间词话》“在我国盈篇累牍的诗话词话”中是“路线最正确而价值也最高的一本作品”。[4]

《人间词话》体现了王国维的生命体验与美学思想,是开启古典诗词宝库的一把钥匙。它以中国古典诗词尤其是唐宋词为主要研究对象,继承了篇幅短小、灵活自如的中国传统诗话、词话形式,立论独到,举例精当,解析精准,有理有据,言简意赅,行文浅近平易,非常适合当代高中生阅读。高中生阅读《人间词话》,有助于开阔诗歌审美批评视野,充实文学鉴赏知识储备,掌握正确的诗歌鉴赏与批评的方法,培养雅正的审美品位,陶冶情操。

二、《人间词话》:一个“文本”与“互文本”交织的系统

“互文性”是20世纪西方文论极具影响力的文学批评概念,法国符号学家茱莉亚·克里斯蒂娃在《符号学》一文中指出,任何文本都或多或少与其他文本有关联,或是改造,或是转换其他文本。另外一个著名符号学家罗兰·巴特在其名作《文本理论》中明确把具有互文性特征的“文本”作为一个新概念提出来。他认为,任何文本都是互文文本;其他文本存在于它的不同层面,呈现为或多或少可辨认的形似先前文化的文本和周围文化的文本;任何文本都是过去引语的重新编织。法国学者安东尼·孔帕尼翁则认为文本与其他文本构成的体系是以某种引用关系共存。概言之,任何文本都或多或少与其他文本具有联系,作者所写的“文本”与其指涉的其他文本,即“互文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对话关系。

基于上述理论视角,《人间词话》针对唐宋词作品展开的评点式鉴赏,兼及对前人词话的批评,在评议中生发自己的词学审美主张,它实质上是一个纵横交织、众声喧哗且有思想主脑、有理论轮廓的互文性的文本集群。阅读《人间词话》,在解读王国维的观点的过程中,必然要牵涉大量的相关作家、作品与评论家、评论。也就是说,在解读王国维《人间词话》“此文本”时,必然要与历代名家词作与批评家评点的“彼文本”展开互文阐释,进行多维对话,探寻王国维观点的缘起与新变,进而走进王国维词学批评的园林中寻芳览胜。

指导高中生研读《人间词话》,适合采取群文阅读策略。所谓“群文阅读”,是指根据互文性理论,聚焦某一话题,对一组具有相互关联的文本展开整体性阅读,以建构新的阅读认知的一种阅读策略。研读《人间词话》,为了达成对作者观点的深度认知,以论著中的某一则或某几则词话为载体,聚焦论著中反复提及的某个核心概念或关键主张,或是反复论及的作家、作品等,选取一组彼此相关联的文本,构成文本集群,展开阅读、探究,这就是基于《人间词话》互文性特点而采取的阅读策略。

三、整体概读:勾画《人间词话》群文阅读实施路线图

欲用群文阅读策略指导学生研读《人间词话》这本学术论著,首先要从整体上梳理《人间词话》这个互文性文本集群的宏观结构肌理。

齐鲁书社1986年出版、滕咸惠校注的《〈人间词话〉新注》(修订本)将《人间词话》分为上卷和下卷。上卷为《人间词话》64则;下卷为《〈人间词话〉附录》,包括《论词语辑录》《人间词话选》两部分,共78则。《人间词话》定稿64则,一般被视为王国维词学理论的最主要部分,这64则经过作者编订,陆续在《国粹学报》上发表。高中生在浏览全书的基础上,可以将定稿64则作为研读的主体。为培养学生的精读能力和探究能力,教师可以将这64则文本以“裸文”的形式印发给学生阅读。在学生初读阶段,教师不提供任何注释与解析材料,待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疑难、产生困惑后,再进行点拨、指导,这样做有助于学生的阅读由浅入深,由已知向未知渐次推进。

《人间词话》定稿的64则中,前9则是第一部分,是王国维词学审美鉴赏批评理论的总纲。这9则前后存在有机联系:第一则标举核心主张,呈现核心关键词“境界”;第1、3、4则是对第一则的具体化,将境界区分为“造境”与“写境”(从“境界”产生的途径看),“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从“境界”内涵即“物我”关系看),“优美”之境与“壮美”之境(从“境界”的美学品位看);第5、6则从创作者角度,进一步提出“写实家”与“理想家”(从“境界”创造者类型看)、“有境界”与“无境界”之对立统一关系;第7则从“炼字”角度阐述境界之美;第8则是對第6则的补充,境界有差别,但无大小、高下之别;第9则是总结,将自己力主的“境界说”与前人的“兴趣说”“神韵说”相比较,强调自己持论之切当。由此可见,这9则递相展开,脉络明晰,勾勒了王国维词学审美理论的体系框架。

第10则至第52则是第二部分,大体按照时序,自太白、温、韦、中主、后主、正中以降,直至清代的纳兰性德,分别对历代各名家作品进行点评。

第53则至第64则是第三部分,主要论及历代文学体式演进、诗中用事、诗人与外物关系、诗之游词等,这是作者词学批评实践所得的一些重要发现。

将这三部分统整起来看,《人间词话》上卷64则大抵由批评理论和批评实践两大部分构成。而王国维词学批评理论中起统摄作用的是“境界”说,他以“境界”作为词学理论体系的奠基石和评判词史的准绳。定稿64则中涉及的“真景物”与“真感情”,“造境”与“写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能入”与“能出”,“内美”与“修能”等若干组具有辩证关系的核心概念,大都由“境界”论生发开来。《人间词话》在赓续诗话、词话的优秀传统基础上,引进西方哲学史的主体客体论原理、西方美学中的理想与写实观念,以及“真实与虚构”“优美与壮美”等美学原理,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传统词学、诗学理论。

教师指导学生从整体上看《人间词话》这部学术论著的理论架构,可以采取纲要列表的方法(见下表),让学生给每一则词话添加小标题、用一句话概括其段旨,找到前后逻辑关联,从而在总体上把握论著概要。

此处的整体概读、纲要梳理,实际上是为后续的研读与探究阶段实施群文阅读勾勒一个实践路线图,即基于64则这样一个相对具有逻辑自洽的文本系统,应该从哪些点切入构建群文,实施点面结合、纵横交织、多维聚焦的群文阅读。例如,以体现作者理论主张的核心关键词,诸如“境界”“气象”“自然”“‘隔与‘不隔”“‘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等为中心,为达成理解其词学主张或美学观点而进行群文编组;或者以作者在词话中反复提到的历代名家,如李煜、冯延巳、辛弃疾、姜夔等为中心,将这些词作家的代表性作品与王国维对他们的评价,以及他人的评鉴等连缀成一个文本集群,然后围绕具体的群文阅读目标展开精读、研讨与探究。

四、互文研读:推进《人间词话》群文阅读的落实

《人间词话》采用传统词话的札记体式写成,虽然段落短小,但往往指涉多个互文性文本。因此,指导学生精读这部学术论著时,教师可以采取群文阅读策略,着眼于互文研读,引领学生深入探究。

那么,如何选择、确定编组文本集群的核心话题呢?通常有以下几个角度:一是某则词话中语焉未详或多则词话中前后矛盾处;二是若干则词话中反复出现的术语;三是词话中频频提及的作家、作品,以及评论家、评点;四是作者同时人或后人对《人间词话》的评议;五是与《人间词话》相关联的王国维其他哲学、美学、文学批评文本。

下面试以词话中的空白处为例,解说实施群文阅读策略的操作方案。例如,指导学生精读第21则:“欧九《浣溪沙》词‘绿杨楼外出秋千。晁补之谓:只一‘出字便后人所不能道。余谓此本于正中《上行杯》词‘柳外秋千出画墙,但欧语尤工耳。”该则词话,王国维着眼于欧阳修炼字炼句的匠心角度进行品评。为什么欧语“尤工”?词话语焉未详。针对这个“空白点”,教师可以根据本则词话的引诗与引评,将所引诗句、评点的原文呈现出来,同时增补其他相关文本,构建如下文本群落:①王维《寒食城东即事》;②冯延巳《上行杯·落梅着雨消残粉》;③欧阳修《浣溪沙·堤上游人逐画船》;④《人间词话》第19则(“冯正中开北宋一代风气”)、第21则(“绿杨楼外出秋千”);⑤晁补之评欧阳修《浣溪沙·堤上游人逐画船》原文(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⑥苏缨《〈人间词话〉精读》对本则词话的精读文本。

基于上述文本群落,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链”,并对学生的书面写答提出具体要求:①你同意“余谓此本于正中《上行杯》词‘柳外秋千出画墙”吗?对此,你有什么感悟?请简要阐述。(100字左右,先观点后理由)②结合语境,比较分析“柳外秋千出画墙”与“绿杨楼外出秋千”两句话中“出”字传达的情感有怎样的不同?(150字左右,采用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的构段思路表述)③结合语境,比较分析欧、冯两词下阕抒发的感情有怎样的不同?(150字左右,采用并列分述式思路表述)④苏缨对本则词话的精读对你具有什么样的启发?(100字,采用总分或分总式思路表述)⑤结合这组群文的阅读、研讨,试写一篇赏析笔记或小评论,600字左右,参考题目《“出”字见精神》《从炼字炼句中探寻“境界”》《借鉴与创新——从三个“出”字谈开去》。

通过群文阅读、研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绿杨楼外出秋千”这则词话逐渐达成如下初步共识:①王国维认为“绿杨楼外出秋千”本于冯正中,谬矣。恐其记忆失误、审核未严。冯之前,唐代王维写过“秋千竞出垂杨里”。联系《人间词话》第19则有关冯正中词壇地位的评论,王国维此言意在强调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冯延巳词对于北宋词人的影响。②冯词“柳外秋千出画墙”定格在“画墙”这一意象,“秋千”飘荡,为“画墙”遮挡,出而又藏,那种舒放的兴致表达得不够张扬,该句与上文“罗幕遮香”暗合,勾画出女子春心萌动又有所掩饰、羞涩忸怩之态;欧词“绿杨楼外出秋千”定格在“秋千”这一意象,绿杨粉楼衬托出秋千的飘逸灵动,此句中的“出”字有一种劲健之力,刻画了少女春日嬉戏时旁若无人、自享欢愉的惬意,该句以词人视角写作,也映衬出词人闲适、旷达的心境。③欧词下阕说自己满头白发却还头戴鲜花,伴着动听的琵琶乐曲,畅饮美酒,抒发的是珍惜大好春光,及时行乐的旷达乐观的思想感情;冯词下阕写怀春女子春困慵懒,与情人幽会的梦境,表面看抒写的是女子相思的深婉、困顿,实际上还透露出个人顿挫郁结的情怀,隐含一种自我之煎熬、莫名之忧伤、无解之愁情。④苏缨对冯、欧这两个名句的比较赏析,并未局限于炼字炼句的狭隘的修辞角度来分析,而是基于文本整体乃至文本产生的背景、作者创作的真切感受,即从“境界”角度深入挖掘,认为欧词“工”在微妙而真切地传达出“那份不期而遇的契合感”[5],因而她的解读比较深入、到位。

总之,无论是针对某一则,还是针对若干则,也不管是聚焦某个关键术语,还是围绕某一重要论断,抑或是根据某个重要作家或评论家进行编组群文,实施互文研读,都要明确群文阅读核心议题,精心选择文本,依据互文关系,设计主问题与问题链,构成任务学习单,驱动学生课前预读预写,课中研读、探究、对话,如此环环相扣,步步为营,方可促进学生的深度阅读。

《人间词话》是一本具有深广而开放的阐释空间的学术经典论著,其文本自身的互文性特征决定了其更适合运用群文阅读策略来实施教学,采取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纵横勾联、多维聚焦的方法,经由精读、研习、探究与读写结合的路径,进入论著文本深处,汲取审美鉴赏与批评的甘泉,以陶冶学生的灵性。

参考文献:

[1]姚柯夫.《人间词话》及评论汇编[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85.

[2]俞平伯.俞平伯散文选集[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112.

[3]傅雷.傅雷家书(增补本)[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51.

[4]叶嘉莹.迦陵谈诗[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319.

[5]苏缨.《人间词话》精读[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5:193.

作者简介:林承雄,教育硕士(语文教学方向),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福建省宁德福鼎市第二届名师,第二届市管优秀人才,福建省宁德市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培养对象(高中语文),宁德市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福建省优秀语文教师,主持或参与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是福建省宁德市高三质检语文学科命题组核心成员。

注:本文系2019年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立项课题“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立项编号:MJKYT2019-1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编 欧孔群)

猜你喜欢

词话词学王国维
增山词话
半梦庐词话
王国维《录鬼簿校注》考
分春馆的词学传承
清代词学的体系建构及其现代传承
张雪明《王国维·集宋贤句》
新词话
词话三则
在神不在貌——论王国维的“眩惑”
“手不释卷”的王国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