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共享的高中人文地理案例库建设
2020-12-06朱学尧
摘要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案例教学已经成为高中人文地理教学的重要方式。案例的选编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而案例库可以为案例教学提供强大的案例支持。目前,在基于区域共享的高中人文地理案例库建设过程中,存在理念有待深化、质量有待提升、标准有待规范、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须采取深化共享理念、提升案例质量、规范建设标准、完善共享机制等措施来优化案例库建设,以便为高中人文地理案例教学提供切实的案例支持。
关键词 高中地理 人文地理 案例库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明确要求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而这些理念的落实有赖于合作、探究教学方法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特别是案例教学模式的应用。地理教学案例的选编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1],因为案例数量的多少影响高中人文地理案例教学的普及程度,而案例质量的优劣影响高中人文地理案例教学的深入程度。案例的选编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过程,所以建设基于区域共享的高中人文地理案例库可以为案例教学长期有效的开展提供强大的支持。建设适合教学要求的案例库是一个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2],因此,必须优化高中人文地理案例库建设,以便为高中人文地理案例教学提供切实的案例支持。
一、高中人文地理案例库建设的现状
本研究采用目的取样方式,在江苏省苏州、无锡、常州和镇江四个省辖市中各随机选取3所国家级示范高中作为样本学校,将这些学校的全体地理教师共101人作为问卷调查对象。共发放101份调查问卷,回收问卷96份,其中有效问卷87份,有效回收率为90.63%。同时分别从各市所选择的学校中随机选取1所学校的2名教师共8人作为访谈对象,用自编访谈提纲对他们进行访谈。运用SPSS22.0软件对调查所取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发现当前高中人文地理案例库建设的现状如下。
1.理念有待深化
资源共建共享的理念是否普及和深刻是影响当前资源共建共享的首要因素[3]。根据调查得知,40.23%的教师没有为高中人文地理案例库提供过案例资源,即使有59.77%的教师曾经为高中人文地理案例库提供过案例资源,但其中71.15%的教师都是把自己认为大众性的案例资源提供给案例库,而將核心案例独自占有。通过访谈得知,一方面,受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再加上教育管理体制的影响,部分高中地理教师的保守思想比较严重,而案例共享是利他行为,因而不愿意将案例资源与其他教师共享;另一方面,“学校中的职业关系变得更为复杂,竞争特征明显”[4],因而部分教师为了保持自身的利益和在竞争中的优势,所以只“享”不“供”或只提供质量一般的案例,因为他们认为一旦自己所拥有的地理案例被共享,那么他们将失去在竞争中的优势,因而也就无法树立自身的形象。如果教师对于高中人文地理案例共享的长远和整体价值没有深刻的认识,缺乏共享理念,那么他们就不可能认识到基于区域共享的高中人文地理案例库建设对于充实和丰富案例资源进而促进区域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意义,因而造成基于区域共享的高中人文地理案例库建设的内在拉动力不足。
2.质量有待提升
如果案例库中的案例是优质的,那么教师才有共享的愿望和冲动。根据调查得知,31.03%的教师把教材上的案例直接上传到案例库中。教材从制定规划、组建编写队伍、收集编写素材、编写样稿、送审样稿、最终定稿到出版发行再到选择使用需要经历相当长的周期,而且教材从初次出版发行使用到首次修订也需要经历相当长的周期,所以“教材中的案例存在一定的滞后性”[5]。另外,49.43%的教师直接把网站、杂志或教学参考书上的人文地理案例上传到案例库中。由于网站、杂志或教学参考书上的人文地理案例有些表述过于简单和直白,缺乏思考性,缺失探讨价值;有些不是相同类型地理事物或现象的一般代表,缺失迁移价值;有些表述过于晦涩,或者表述没有明确指向案例所要揭示的地理规律和原理,缺失实践价值。案例库的建设应该有持续更新机制,确保每年更新比例不低于10%[6]。因此,目前高中人文地理案例库中的案例在时效性、思维性、科学性及典型性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因而导致案例库使用率较低,失去了案例库建设的价值。
3.标准有待规范
目前,资源库建设大都无序发展,缺少统一的建设标准和准则。在教育部颁布的《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2002年)中规定了在资源建设过程中对资源的结构、类型和属性的统一执行标准。然而,由于对《教育资源建设规范》的宣传推广力度有限且缺乏强制性,加之人们对规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而学校和教师对《教育资源建设规范》的认知和使用非常有限,在资源建设过程中根本没有标准意识。根据调查得知,14.94%的教师知道开发案例的标准,85.06%的教师完全不知道开发案例的标准;41.38%的教师完全不按照案例开发标准来选编案例,37.93%的教师很少会按照案例开发标准来选编案例,14.94%的教师基本上会按照案例开发标准来选编案例,只有5.75%的教师会完全按照案例开发标准来选编案例。通过访谈得知,12个县(市、区)在案例资源建设中既没有执行国家制定的案例标准和规范,也没有制定自己的案例标准和规范,教师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教学习惯来进行案例的建设与分类,因而所提供的案例各种各样。案例标准不统一降低了案例的可用性,阻碍了案例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共享与交流,由此导致大量的案例重复建设,极大地造成了人财物的浪费。
4.机制有待完善
机制的建立,主要以体制和制度为载体[7]。案例共享机制是指将案例的使用权或知情权通过案例库在区域内与其他教师共同拥有的体制和制度,它是保障案例库高效建设和有效使用的基础。然而,在共享的机制上,存在共享机制不完善的问题[8]。案例库建设政策的结构性缺失是当前案例库建设机制缺失的主要表现。2006年12个县(市、区)教研室(现为教师发展中心高中研训室)将建设县(市、区)高中人文地理案例库的通知发到各高中学校,要求各学校按照通知要求贯彻执行。在通知中明确要求所有高中地理教师上传至少一份完整的案例,这种只规定了量的要求而没有明确质的要求的通知使得大部分教师只关注上传案例的数量而不能很好地关注自己所上传案例的质量,严重影响了案例库的整体质量,导致案例库的使用率较低。此外在通知中没有对“完整案例”做出详细说明和规定,因而导致上传的案例各式各样,兼容性较差。同时,县(市、区)教研室的通知中没有明确在案例库建设过程中明确具体的奖惩措施,激励机制的缺失将无法调动各方参与案例库建设的积极性。共享机制的缺失导致案例库建设随意性较大,不利于案例库建设持续和深入的发展。
二、基于区域共享的高中人文地理案例库建设的优化
1.深化共享理念
教师是教学改革的执行者,而教学改革的核心在于教师理念的转变[9]。要实现基于区域共享的高中人文地理案例库建设就必须实现理念上的转变,即高中地理教师的理念要实现由传统向现代、封闭向开放、狭隘向包容、官本位向人本位的转变,每位教师要真正树立起“全员共建、案例共有、平台共管、利益共享”的基于区域共享的高中人文地理案例库建设理念。自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通过参加各级培训以及通过自主研修等途径,高中地理教师已经习得了相当多的先进教育理念,然而能将这些习得的先进教育理念深刻理解并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教师却是少之又少。所以,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借助各种渠道进行案例共享宣传活动,引导学校和教师充分认识基于区域共享的高中人文地理案例库建设的重要性和实践意义,切实提高认识的普及度以及深度,深入解决基于区域共享的高中人文地理案例库建设中的理念障碍,形成以案例共享为荣的氛围,培植案例共享文化,形成案例共享价值观,使案例资源共享成为学校和教师的自觉行动,通过案例库的共建共享,借助彼此的优质案例资源,满足不同学校和不同教师对案例资源的多样化诉求,达到每位教师利益的最大化并实现共赢,促进区域整体地理教育质量的提升。
2提升案例质量
丰富且优质的案例资源是基于区域共享的高中人文地理案例库建设的基础和前提。高质量的教学案例应该目的性明确、时效性强、难易度适中、形式多样并具有实践性[10],而丰富且优质案例资源的获得有赖于高中地理教师案例选择和编写能力的提升。案例选择和编写能力是高中地理教师案例教学能力的重要构成之一[11]。高中地理教师案例选择和编写能力的提升主要有案例选编知识的习得和案例选编实践等途径。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高中地理教师要积极参加专题培训,不断获取案例选编的标准、原则和程序等知识。教师通过自主阅读案例选编的教材、学术专著、期刊文章、硕博论文、研究报告等方式也是获取案例选编知识的途径之一。当教师通过培训、自主学习等途径习得案例选编知识后,案例选编实践就成为提升其案例选编能力的最重要和最有力的途径。高中地理教师应秉持实践导向,将案例选编能力的提升贯穿在案例教学的各个流程和环节之中。县(市、区)教研部门和学校还应通过开展案例选编竞赛、优秀论文评比、骨干教师观摩课、优秀教师示范课等形式提升教师的案例选编能力和水平。一个教师从不熟悉到熟悉案例教学,至少要花2~3年的时间[12]。通过多轮的案例选编培训和实践,教师掌握了越来越多的案例选编方法,此时为高中人文地理案例库提供优质案例就具备了条件。
3.规范建设标准
专家们认为,目前突破重围的惟一出路就是尽快解决资源库开发的标准化问题[12]。案例库的标准化主要是指案例的标准化和技术的标准化,案例的标准化是指开发案例内容的设计和评价应该严格依据相应的国家标准,技术标准化是指案例库建设必须使用统一的媒体格式,从而实现案例在不同学校之间以及高中人文地理案例库之间的自由交换及高效利用。在基于区域共享的高中人文地理案例库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教育部颁布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2000年)、《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和11项试用标准(简介)V1.0版》(2002年)、《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2002年)等相关资源建设技术标准和建设规范建设案例库,入库案例宜采用下列标准:
案例号:案例的身份证号码,具有唯一性,计算机自动生成,不可更改。
案例标题:概括性案例名称,能显示案例的主要内容与特色。
案例作者:案例作者的姓名,可署多个。
案例摘要:案例的简要说明,在100个中文字符以内。
案例关键词:一般5~6个为宜。
案例编写的时间:案例撰写者编写案例的时间。
案例发生时间:案例发生的具体时间。
案例发生地点:国内为省+市+县,国外为国家名称。
案例过程:真实、详尽、客观地说明案例发生的过程、现象及细节,必须使用专业术语。
案例点评:由地理学科专家或撰写案例的地理教师对案例反映的主题、过程、结果及其利弊进行解读,要求切中主题并对教学有指导意义。
案例教学建议:案例在教学中的使用方法、需要注意的事项及其建议。
版权说明:对使用、引用案例的版权要求,对教学用途的约定。
由于国家颁布的案例标准较为宽泛,操作性不强,因此地方教研部门要结合国家颁布的案例标准和地理学科特点,提出本区域案例库建设平台对于上传案例标准的要求,拟定比较详细的案例库建设规范,对案例的类型、大小、文件名称和案例上传方式等进行标准化规定。
4.完善共享机制
案例共享机制包含法律法规、政策、规范、创新、评价、激励和技术保障等机制。案例库的建设需要不断推进,对案例库的评价就成为衡量案例库建设效果的重点,所以在各种共享机制中,对案例库建设影响较大的是评价机制,因为构建一套有效、完善的案例库建设评价体系,不仅能够找出案例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做到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而且还能充分调动教师建设案例库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师的案例库建设水平。谁都知道教育变革中的评价很重要,因此,要组织评价专家、教育技术专家、地理课程专家、地理骨干教师等组成评价专家组,按照国家的相关标准,结合本县(市、区)案例库建设现状,制定案例库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区域共享的高中人文地理案例库建设的评价主要包括案例库内容评价和案例库使用效益评价等两个方面。评价标准应包括单个案例质量评价标准和案例库质量评价标准,单个案例质量评价应以真实性、目的性、深刻性、典型性和规范性为标准,案例库质量应以案例数量、种类、时效性和空间性为标准;案例库使用效益评价应以用户满意度和资源建设水平为主观性的语言评价以及以点击率和下载率为客观性的量化评价为标准。评价结果应以个体和团体两种形式呈现,并将评价结果作为个体晋级、聘任和评优以及团体表彰奖励的依据之一。案例共享机制的重构是一项复杂的、不断完善的系统工程,各项体制和制度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因而各种共享机制整合起来才能充分地发挥出综合作用。
基于区域共享的高中人文地理案例库建设是一项涉及理念、质量、标准和机制的系统工程,理念是基础,质量是关键,标准是前提,机制是保障,案例库的建设有赖于四个要素之间的协调、配合及系统内在的一致。
参考文献
[1] 许定龙,郑伟大.地理教学案例的选择原则和应用举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2(04).
[2] 徐世明,王宏娟,古同男,等.高职《生物化学》教学案例库的建设[J].现代医药卫生,2013(22).
[3] 段英彬.完善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体系的实践[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1).
[4] 傅维利,于颖.教师职业道德的独特品性及其价值实现[J].教育研究,2019(11).
[5] 薛寒.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案例教学设计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8.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011年度第二批立项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S].教职成函[2012]1号.2012.
[7] 陈幸华.长株潭城市群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08.
[8] 杨艳苹.京津冀基础教育资源共享问题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8.
[9] 王洪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人文地理案例教学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3.
[10] 吴泽昂.关于临床医学案例库教学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J].农垦医学,2019(03).
[11] 朱学尧.高中人文地理教学中案例选用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9(22).
[12] 史美兰.体会哈佛案例教学[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02).
【責任编辑 王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