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科学技术综合模拟实训的改革
2015-07-02姚琴吴玉红
姚琴+吴玉红
摘 要 刑事科学技术综合模拟实训是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巩固学生刑事科学技术理论知识并提高实际操作技能的重要手段。本文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际情况,对刑事科学技术综合模拟实训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与阐述,对综合模拟实训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关键词 刑事科学技术 综合模拟实训 案例库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06.031
Reform of Crimi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tegrated Simulation Training
YAO Qin, WU Yuhong
(Department of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ongqing Police College, Chongqing 401331)
Abstract Crimi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a comprehensive simulation training in crimi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eaching indispensable part, it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strengthen students'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crimi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improve practical skills. In this paper,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education in recent years, the status of crimi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tegrated simulation training is analyzed and described, and the Reform of the integrated simulation training provided a useful exploration and try.
Key words crimi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rehensive simulation training; case library
0 前言
刑事科学技术是公安、检察等部门在刑事执法过程中,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相关成果及其原理、方法,收集、检验(鉴定)、研究和管理与犯罪活动有关的物证和相关现象,为侦查、起诉、审判提供线索和证据的知识体系和方法手段。①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刑事犯罪手段也在不断地智能化,这就要求公安院校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系统掌握刑事科学技术工作必需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学生具备从事刑事科学技术实际工作所需要的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刑事科学技术综合模拟实训能够使学生达到这样的要求,它是在模拟的犯罪现场,依照法定程序,对各种刑事科学技术操作技能的综合演练。
1 现阶段刑事科学技术综合模拟实训面临的问题
刑事科学技术综合模拟实训在我院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的本科学生中已开设多年,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案例设计数量不多,涉及的犯罪现场较少。案例是整个刑事科学技术综合模拟实训的关键,设计巧妙的案例应该涉及刑事科学技术各门课程的重点内容,有效检测学生对痕迹检验、刑事照相、文件检验、法医和理化检验等刑事技术的掌握程度和运用情况。另外,案例涉及的犯罪现场应该全面,可以涉及杀人、抢劫、盗窃、强奸、爆炸以及交通事故等。但是,由于搜集案件的渠道较少以及受场地和仪器设备限制等原因,致使我院开设的刑事科学技术综合模拟实训所用的案例数量不多,多年来所用的案例都是重复的,更新较慢,无法适应现阶段不断变化的刑事犯罪形势。另外,案例涉及的犯罪现场较少,例如对爆炸现场、放火现场以及交通事故现场还不能涉及。
(2)缺少细致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细致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能够真正全面评价学生的素质、知识和职业能力。目前综合模拟实训成绩的考核主要由犯罪现场勘验、物证检验以及实训汇报组成。犯罪现场勘验和物证检验的考核主要依靠教师通过肉眼观察学生的操作规范性进行考核评定。教师个人的主观因素对考核评定影响较大。对实训汇报而言,通常是一位学生代表小组成员对案情进行汇报,汇报学生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和对整个案件的掌控能力都会得到很好的提高,而其他学生只是在台下听,参与汇报的积极性不足,对他们的考核可能因为台上汇报的学生汇报得好而分值高,汇报得不好而分值低,并不能代表自身真实水平,因此该考核环节并不能真正全面评价所有学生的素质、知识和职业能力。我们急切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积极有效地调动学生办案的积极性,公平公正地对学生进行考核和评价。
(3)教师自身条件不足。目前参与综合模拟实训的教师主要是由普通高校毕业的非公安专业的研究生和公安实战部门调入的民警组成。非公安专业的研究生到我院工作后虽然到公安实战部门进行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但由于体制等多方面的原因,短期锻炼和长期在实战部门从事一线工作的经验积累相比,还是有差异的,教师要积累丰富的实战经验还比较困难。相反,从基层实战部门调入的民警虽然办案经验丰富,但其系统的理论知识还有待加强。目前参与刑事科学技术综合实训的教师中真正具备一流专家水平的还为数不多。
(4)实训器材和场地有限。虽然学院对实训器材和场地投入了一定资金,但就现阶段而言每个实训小组只能配备基本的实训器材。部分法医和理化检验设备陈旧或缺乏,导致不能进行深入的法医和理化检验。除此之外,实训场地不足,特别缺少室外的场地,严重影响了综合实训的顺利开展。
2 教学改革的探索
刑事科学技术是一门快速发展的实践性非常强的多学科交叉的应用学科。开展刑事科学技术综合模拟实训是本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综合考核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了提高实训的质量,结合近年来教学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刑事科学技术综合模拟实训可以进行以下一些改革与尝试。
2.1 建立案例库
教师可以从公安实战部门搜集和精选实际案例,认真研究案情,结合刑事科学技术各学科的教学重点,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设计多样化的案情,建立经典案例库。另外,针对每一个案例还可以设计多媒体动画,在学生实训结束后将整个案发过程形象地展现出来,有利于学生对整个案件的重新理解和掌控。
2.2 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
综合模拟实训成绩的考核主要由犯罪现场勘验、物证检验以及实训汇报三个环节组成。为公平公正地对学生进行考核和评价,激发学生参与实训的热情,以实训小组为基本单位,根据各自环节的难度和重要性的不同,对考核进行量化,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即犯罪现场勘查、物证检验以及实训汇报三个环节各自的分值分别为40分、30分和30分,每个环节由三位教师给各个小组打分,取平均值作为该组学生的最终成绩。三个环节的要求如下:(1)犯罪现场勘查。犯罪现场勘查主要包括现场指挥、现场保护、现场调查、现场勘验、现场记录等。②对该内容的考核要求勘验人员内部组织协调与分工做到科学、合理;勘验过程和方法要科学有序。(2)物证检验与鉴定。在物证检验过程中,学生应严格遵守各种检验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保管好送检的物品和材料。对痕迹、文检、法医等物证,应分别进行检验鉴定并制作种类、格式、内容规范的鉴定文书。(3)实训汇报。实训汇报包括PPT制作和分析汇报两部分。PPT的内容应包括现场勘验检查、物证检验、调查访问、现场分析等情况。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汇报讲解可以随机抽取学生进行,并不定时地对小组成员进行提问,或由指挥员对案情进行整体汇报后小组其他学生按照分工不同分别进行汇报,整个过程要求学生表达简洁流畅,逻辑性强。
2.3 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在模拟综合实训中,教师不仅需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熟悉犯罪现场勘验和物证检验鉴定程序和操作技能,还需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这就需要鼓励教师参加研修班,了解最新的刑事科学技术进展,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同时还需要教师到公安基层学习锻炼,积累犯罪现场勘验和物证检验鉴定的工作经验。另外,还应多开展教学活动,促进教师间的沟通交流,特别是理论型教师与实战型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这样才能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更好地组织学生开展综合模拟实训。
2.4 改善实训条件
改善综合模拟实训条件应包括更新实训器材,安装视频监控设备以及增加实训场地等。刑事科学技术综合模拟实训的器材应随着实战部门使用相关设备的变化而不断更新。这样才能使学生参加工作后能顺利使用各种仪器设备,应对各种刑事案件。其次,还应投入资金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加强教师对学生操作环节考核的判断力,以及对实训场地特别是室外场地的必要建设,使之能充分满足实训的需求。
最后,系统有效的实训前准备以及实训后的经验总结对有效开展综合模拟实训也很重要。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做好系统有效的实训前准备。教师应该熟悉整个案件的过程细节并认真布置现场,而学生应该了解考核的各个环节并观看实战教学录像,使学生对模拟综合实训有较充分的感性认识,对有条不紊地参与接下来的实训充满信心。实训结束后,教师应播放整个案发过程的多媒体动画,对整个综合模拟实训进行点评,指出学生在实训中值得肯定的地方和存在的不足,组织学生对可能采取的改进措施进行讨论,以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刑事科学技术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资助项目,立项编号132044
注释
① 刘光明.刑事科学技术[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7:4.
② 高光斗,王大中,朱翔.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大全.犯罪现场勘查技术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