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跨学科校本教研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020-12-06陈金海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校本教研跨学科新高考

陈金海

摘要 在新高考的背景下,高中传统校本教研模式存在学科化、单一化、形式化等问题,与新时代的基础教育改革不相适应,呼吁校本教研转型。经过实践探索与思考发现,跨学科校本教研形式有运行灵活、跨界思维、多元发展等优势。因此,构建跨学科校本教研体系,助力基础教育改革及创造型人才培养,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及育人能力,具体有以下四点:一是打破学科壁垒,成立课程研发中心,重整课程资源;二是服务教师成长,开展跨学科教科研,提高教育能力;三是立足学生发展,搭建年级教研平台,培养综合素养;四是着眼课堂教学,构建跨域教研机制,创新教学方法。

关键词 新高考 跨学科 校本教研 构建与实践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布,掀起了教育的新一轮改革,长期的单一分科教学将逐渐走向多元综合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实践证明,在新高考的背景下,高中传统校本教研模式存在的学科化、单一化、形式化等问题亟待解决,伴随着基础教育改革而兴起的跨学科校本教研形式,由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教师组成,有运行灵活、跨界思维、多元发展等优势[1]。因此,我们要构建高中跨学科校本教研体系,助力基础教育改革及创造型人才培养,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及育人能力。

一、成立课程研发中心,重整课程资源

学科分化虽然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学习和积累,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无法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学科综合已经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趋势,新高考政策的调整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拓宽了学生的选择空间,高考试题也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核,尤其是问题解决能力及创新能力。因此,要打破学科壁垒,将学科教学内容融合贯通,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对课程资源进行重新整合,设计开发适合本校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适应新高考要求的教学内容。

办学理念是学校办学的风向标,将引导教育教学管理、课程建设等行为方式,而每个学校的办学理念不尽相同。结合多年的教研工作及科技创新教育经验,建议成立学校课程研发中心,由学校领导、各学科名师及骨干教师等组成,重点在于研“意”,即研究教育理念、更新教学观念。具体工作方向有:一要收集国家有关教育政策,尤其是新高考的政策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接地方教研部门的研究成果,本着尊重学生发展规律的原则,研究并制定适合本校学生成长的教育教学措施。二要深入研究各学科课标及教材内容,掌握各模块内容在学生必备品格及关键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意义,跳出平时教研为研究教材内容而研究的形式主义误区,从办学理念、学科内涵及学生全面发展视角提出学校课程整合方案及总体教学策略,将其作为各学科教研中教材的二度开发及跨学科教研的纲领性文件。三要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的成长需求及学生的发展需要,制定学校教科研总体方案及每个月的教研主题,解决教师单科教学中墨守成规的行为,做到教育理念、思想认识到位,教学行动方向正确。

課程是学校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及实现培养目标的内容和进程,跨学科课程综合化开发有三个层面:一是学科之间有直接关联教学内容的整合,可以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所有关联的知识点罗列出来,便于从不同学科视角理解和掌握;二是基于生活中问题解决的学科内容整合,借鉴STEAM教育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将学科知识与生活结合,对学科教材进行二度开发,活化教材内容;三是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学科内容整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量身定做学习方案,开发适合不同类型学生发展的教学设计,做到因材施教。

二、开展跨学科教科研,提高教育能力

跨学科教研就是促进不同学科之间、各学科与学科系统之间在相互理解、相互促进中“进化”,形成更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程内容的新的教学方式和课程板块,并促进各学科教师在思想碰撞后的“专业进化”,加速教师专业的创新发展[2]。一个教师从入职到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名师,再到卓越教师、教育家,成长之路是漫长的、坎坷的,但都离不开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人反思等教科研活动。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如果教师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有所滑坡。”[3]因此,教师要积极参与教研,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但不能全盘“拿来主义”、盲目照搬或轻易否决,只有不断自我学习、自我反思,内化为自己的技能,才能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

研修学习是教师成长的保障,是开展教研活动的基础。教师必须经常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有关政策、新高考实施方案、本学科专业知识、其他学科内容等,才能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理论水平,更新教育理念,做到教研真实有效。而目前教师的研修基本上是局限于本学科内容,窄化了教师的知识面、僵化了教师的观念,教研时本位主义严重,导致在教学中出现压作业抢占时间的现象,个别教师出现研修、教研形式化、个人成长盲目、课堂上马虎应付的情况。因此,新高考背景下的校本教研,必须先做好教师的成长规划,通过线上线下跨学科学习和研修,不断提高其教育理论水平,为跨学科教科研夯实基础。

教科研是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包括教师个人的钻研、反思、本学科教研、跨学科教研。教师不仅要钻研学科教学内容及教育教学政策方法,还要及时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规划完成情况,总结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出彩的教学方法、重点内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考点是否明确、学生是否掌握到位等,总结考试中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点、思维能力发展情况、是否与高考精神同步、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只有教师做好自己的钻研及反思,才能保证跨学科教研的顺利开展。因此,新高考背景下的校本教研重点在于研“己”,通过搭建不同类型的跨学科教研平台,让教师在教研中互相交流,在交流中反思,取他科之“石”,攻本科之“玉”,真正做到“跳出学科看学科”,做到由本学科教研的“取众人之长”上升到跨学科教研的“取众科之长”,达到丰富教学手段、更新教学理念、拓展教学领域的目的。

三、搭建年级教研平台,培养综合素养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教学的主体,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形成,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需求,品格的养成,各项技能的掌握等都是教育追求的目标,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只有研究好学生,掌握学生成长中需要什么,才能做好教学设计、服务好学生,破解教学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高考成绩两不误的难题。美国教育家波利亚曾经说过:“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当然是重要的,然而学生想的是什么则更加千百倍的重要。”[4]跨学科的校本教研除了研究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外,更重要的是研究学生,研究学生是怎么学的,做到以学定教,根据学生学习中的种种需要来设计教学,从学生的视角理解文本、解读教学内容。

新高考改革中各个省份对人才的培养与选择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比如福建的高考方案由原来的文科、理科两种选择方式转型为“3+1+2”共12种可供选择的方式,但是这么多的选择方案对长期以分科教学为主的学校来说无疑会增加很多困惑,学科选择不平衡会导致有些学科教师富余而有些学科教师不足的现象,学生如何走班上课、行政班与教学班的管理、教师如何调配、教室如何分配、各种组合考试的评价等,这些问题都亟待深入研究解决。因此,新高考背景下呼吁校本教研的转型,由原来学科的三级教研转为动态教研组,年段长及各班班主任共同组成年级跨学科教研组,必要时可以邀请年级骨干学科教师参与;教学班任课教师及行政班班主任组合组成班级教研组,必要时可以邀请家长参与,认真研究学生,做到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动态、学习生活中的所需所求。

年级跨学科教研组重点研究本年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拟定年级班会主题,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研究学校布置的统一教研主题,根据本年级学生情况细化主题,重点研究年级应对高考的教学措施,做到明确高考考什么、设计教学教什么及怎么教、指导考试怎么考。班级跨学科教研组主要任务是设计凸显班级文化的综合实践方案[5],重点研究教学班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征及学习动机,及时诊断学生存在的问题,尽量做到一人一策,激发学习动机及内驱力;反思本学科的优势和不足,全面掌握学生的兴趣及短板,参考其他学科教师的教学策略,达到知识及方法之间的互补,为教学设计、合理的作业量分配收集充分的材料,做好有效教学。因此,搭建班级教研组及年级教研组的双重教研平台,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有助于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

四、构建跨域教研机制,创新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校本教研的主阵地,发现教学问题主要在课堂,研究教学方法也是服务课堂,教师个人总结与反思比较多的也是课堂教学,因此,在新高考背景下,校本教研离不开课堂教学,要构建跨域教研机制,组建多元化跨域教研团队,营造浓厚的教科研氛围,有效地服务学校教育教学,服务教师专业成长,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服务教育管理决策。

1.建立跨学科的校本教研团队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单纯基于学科教学的三级校本教研模式將逐步被跨学科校本教研取代。这种跨学科校本教研也是以校为本的教研模式,可以对某一教学问题或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或分享个人的教学经验,也可以对立项课题进行深入研究;既有基于学科教学的三级校本教研,也有跨学科的教学策略互补、教学内容融合、教学理念互通、教学资源共享等方面的研究。构成跨学科的校本教研团队一般由不同学科教师组成,有基于项目研究的骨干教师团队,有年级教学问题的教研团队,有个人发展需要的志同道合教师团队,有班级教学诊断的教师团队。

2.组建跨地域的学科教研团队

校本教研强调立足本校,解决实际教学问题,有教师的个人反思、教研团队的同伴互助、专家的专业引领等三种基本力量推进,有听课评课、专家讲座、课题研究、学习研修、岗位练兵等形式。这种教研的参与者除了本校跨学科教师外,还要吸纳一些校外的学科骨干教师和教研员,形成一支跨地域的学科教研团队,比如名师工作室、教学研究会等,加强教育政策、高考信息、教材处理、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3.创新跨时空域的教科研策略

为了更好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收集教育有关信息,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QQ群、微信群或其他平台,开展线上跨学科教研,随时随地将自己需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发布在平台上,其他教师就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这种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开展跨时空域的教科研既可以避免教研上的时间冲突问题,又可以解决地域带来教研不便的问题。不同学科教师在跨时空相互合作下,突破了原有的教研框架,有效合作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改善了学科自我封闭、时间空间受限的教研状态,塑造了良好的关怀、互助、信任的教研氛围,更好地发挥教师差异优势,提高教研效率[6]。

4.开发多元化的多层级教研平台

基于学校的办学特色及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可以开发多元化的多层级教研平台,方便教师开展学科教研及跨学科教研。多层级教研平台有教育改革政策、高考动态、教育专题研究、教师成长、教材处理、教学方法、经验分享、教学问题、专家讲座等板块,服务课堂教学的课前教研、课中教研、课后教研,重点研究教育观念、教师成长、学生发展需求,不同级别、不同区域、不同学科教师联合教研,做到研“意”、研“己”、研“生”、研“法”相结合,做到教学做合一、有效教研。

参考文献

[1] 陈鲁焕.跨学科教研:学校教研活动的新视野[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3(01).

[2] 邵俊峰.共生理念下中学跨学科教研基地的创设[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06).

[3] 陈东生.教研”研”什么[N].中国教育报.2011-11-14(05).

[4] 余慧娟.聚焦:思维的深度与理解的宽度[J].人民教育,2010(24).

[5] 王建良,冯霞.基于教学项目实施的跨学科教研[J].人民教育,2018(02).

[6] 赵辉.浅谈项目式学习下的教师跨学科教研策略[J].基础教育参考,2017(06).

【责任编辑  郭振玲】

猜你喜欢

校本教研跨学科新高考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多措并举,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学习,促学生创新发展
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组织模式创新
提升校本教研品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让农村初中校本教研更接地气
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有效问题情境创设校本教研的探讨
如何打造新高考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新高考来了,家长该做些什么?
高中思想政治主观题解题技巧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