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家共同宣言》诞生记
2020-12-06梁亚滨
梁亚滨
《联合国家共同宣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份重要的纲领性文件,发表于1942年1月1日,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成立,也成为日后创立联合国的奠基性法律文件。
孤立主义笼罩之下的世界
学界公认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间为1939年9月1日,即德国闪击波兰的日期。但是,当时的反法西斯力量并不团结。尽管英、法两国对波兰的国家安全负有同盟条约责任,但却一直按兵不动,坐视波兰沦陷。
在亚洲战场,面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残酷侵略,英勇的中国军民已经单独浴血奋战长达8年之久。随着战争不断扩大,即便法国沦陷、英国危在旦夕,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美国却依然笼罩在“孤立主义”的思潮中,在对外政策上选择“中立”。孤立主义者相信美国优越的地理位置能够保障其国家安全,援助英国和苏联只会将美国拖入战争的泥潭。事实上,这也是导致世界反法西斯力量长期处于分散状态的关键因素。
虽然美国政府一直未能直接参与战争,但也在逐渐主动或被动地卷入这场战争。1941年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案》,授权总统“向与美国安全有重大意义的国家用出售、转让、交换或租借等方式提供武器和军用物资”,事实上介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当年6月24日,罗斯福宣布,凡是抵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包括苏联在内,都将得到美国的援助。反法西斯世界逐渐走向联合。
当地时间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无论是意外,还是注定,日本偷袭珍珠港所引发的太平洋战争都将中日之间的军事冲突和美日之间的军事冲突融为一体。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中的一名老资格成员。9日,中国正式对日、德、意三国宣战,并致电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建议在重庆召集东亚联合军事会议,协调各国作战。这次会议是促成同盟国真正走向联合的关键一步。
签署《联合国家共同宣言》
日本偷袭珍珠港直接导致美国孤立主义思潮在外交政策领域的破产。此外,日本在未经宣战的情况下对美国发动突然攻击,极大地激起了美国社会和人民的报复情绪。但是,即便如此,美国依然认为对德国和意大利的宣战仍可避免。美国的孤立主义者依然不想“扩大战端”,也不想去欧洲作战。然而,轴心国履行了他们对日本的条约义务,在1941年12月11日对美国宣战。美国也被迫对德、意两国宣战。
12月14日,丘吉尔冒着冬季大西洋的狂风巨浪和遭遇德国潜艇的危险,经过8天漫长的航程,于12月22日抵达华盛顿。在重庆联合军事会议召开的同时,英、美两国领导人举行了代号“阿卡迪亚”的太平洋战争之后的第一次最高级别会议,讨论全球局势。会谈的最重要内容是建立世界性的反法西斯大联盟。经过大量的电报往返,26个国家决定联合成立一个新的世界组织。罗斯福提出,以“联合国”替代原来拟议中的“协约国”,作为这一世界组织的正式名称。1942年1月1日《联合国家共同宣言》正式发表,主要内容是集中各国全部的经济与軍事力量,共同对德、意、日轴心国作战,直至最后胜利,绝不和敌国单独媾和。当日美、英、苏、中分别签署了文件,次日再由澳大利亚等其他国家按照国家英文名的第一个字母顺序依次签署。作为一份开放型文件,截至1945年5月1日,陆续在宣言上签字的还有伊朗、自由法国、墨西哥等21国和战时组织。
《联合国家共同宣言》的签署,彻底改变了战争双方的力量对比,战争的主动权从轴心国阵营转移到同盟国阵营,为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强大的战略准备和军事力量基础。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正式得到承认,这是中国日后以创始会员身份加入联合国并获得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地位的法律基础。
(摘自2020年10月2日《文摘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