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九名新四军同出一家门

2020-12-06李茂兰李超黄进琪

党史纵览 2020年11期
关键词:李超淮南新四军

李茂兰 李超 黄进琪

抗日战争时期,在安徽省天长县(现天长市)铜城镇行医的开明绅士李济生,膝下有5个儿子1个女儿。后来,他的这6个子女及2个儿媳、1个女婿共9人,均参加了新四军,走上抗日战场。一家走出9名新四军,这件事轰动一时,在淮南津浦路东根据地被传为佳话。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日到来前夕,记者对李济生的女儿李茂兰和女婿李超做了一次专访。

悬壶济世明大义

面对记者的采访,李茂兰、李超夫妇打开了话匣子,将往事娓娓道来。

1938年8月,中共中央长江局派组织部干部组组长刘顺元到皖东建立皖东工委(后改为苏皖省委,津浦路东、路西省委,1943年成立淮南区党委)。遵照中央军委关于新四军江北部队东进的命令,1938年9月,新四军第四支队八团到达肥东、巢北地区,与当地党领导的游击队和东北流亡抗日挺进队(后改为挺进纵队、挺进团)取得联系,共同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11月抵达皖东敌后。1939年5月,新四军成立了江北指挥部,将江北新四军扩编为第四、第五两个支队和江北游击纵队。经过两个多月的连续作战和发动群众,第四、五支队在津浦铁路两侧分别开辟了以定远藕塘为中心的津浦路西和以来安半塔集为中心的津浦路东游击根据地。同年底,我根据地军民粉碎了日军对皖东的大“扫荡”。1940年3月,又分别在定远和半塔集取得了对国民党顽固派自卫反击作战的胜利,接着成立了苏皖边界15个县的各级抗日民主政权,皖东抗日根据地正式形成,成为华中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抗战前夕,原居肥东县梁园镇的李济生举家迁到天长县,在铜城镇开设“济生医院”行医谋生。他待人诚信友善,仗义疏财,扶贫济困,对前来看病又付不起医药费的贫困乡亲,一律实行免费,因此受到当地民主政府的称道和乡亲们的尊敬,在这一带颇有声望。

当时驻扎在附近的新四军第五支队在司令员罗炳辉的率领下,坚决贯彻党的抗日救国政策,积极发动群众,开展统战工作。罗炳辉每次到铜城执行军务,必到李济生的诊所坐一坐聊一聊,了解社情民意;有时还到李家,与其幼子李默声骑马畅游,罗李二人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情。由于李济生在当地的影响力很大,罗炳辉还嘱咐有关方面要充分发挥他的作用。后来,李济生担任了路东医学抗敌协会副理事长。他不负众望,积极协助路东各县抗日民主政府做好抗日救亡工作,并力所能及地开展农村医疗卫生防病工作。

当时根据地流传着一句民谣:“吃菜要吃白菜心,当兵要当新四军。”李济生深明大义,教育子女从小热爱祖国,体恤百姓,拥护共产党,支持抗日武装。他深知参加新四军抗日上前线有风险,但还是义无反顾地先后将6个子女送上了抗日战场,他的2个媳妇及1个女婿也都参加了新四军。

兄嫂弟妹勇争先

对于李家满门新四军这件事,李茂兰、李超夫妇非常自豪,他们如数家珍,向笔者一一介绍了兄嫂弟妹。

长兄李茂元,1940年5月参加了津浦路东八县青抗会。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即进入半塔集的党员培训班学习。学习结束后,他被派到江苏省高邮县卞塘乡任乡长。在那里,他充分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武装,开辟了新的游击根据地。这年10月,李茂元带领一支游击队,以步枪、土造手雷等简陋武器阻击了一支乘坐汽油艇下乡“扫荡”的日军,受到新四军五支队副司令员周骏鸣的表扬。11月,李茂元调太平乡任乡长,由于其组织指挥能力较强,工作颇有成绩,上级让他同时兼任附近3个乡的乡长。

1941年春,日伪军不时下乡“扫荡”,太平乡一带一度成为敌我拉锯地区。李茂元带领精干的小分队巧妙地与敌人周旋,重点打击穷凶极恶的还乡团,镇压了两个罪大恶极的地主恶霸,保卫了根据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这年冬天,李茂元因四处奔波,积劳成疾,肺部感染,咳血不止,经高邮县委书记批准回家治疗休养。经过几年的治疗静养,李茂元身体基本痊愈。1945年2月,他进入新四军第二师淮南新医进修班学习,然后被分配到第二師卫生部疗养所工作。解放战争时期,他在华野第八医院任室长。因身边带着年迈的外婆和年幼的侄女,不方便随野战部队机动作战,组织上安排他转入华东卫生部淮海医院工作。

1949年1月,李茂元先后任淮阴军分区卫生部医政股长、疗养所所长。1952年转入地方工作,任镇江第四康复医院医务处主任。此后,他奉调南京市筹建江苏医院,在选人用人、筹办医疗器材等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江苏医院建成后,李茂元先后任医院办公室主任、副院长。

长嫂樊琦,1939年与李茂元结婚。婚后,她在公公李济生的传授下,学会了基本的卫生防病知识和医疗技能。她曾当过小学教员,还经常在村镇参加业余演出。1944年,由李济生极力推举,樊琦参加了淮南抗日根据地大众剧团,担任剧团的随团医生兼演员,从此走上了抗日道路。1945年2月,樊琦和丈夫李茂元一起进入新四军第二师新医进修班学习。进修结业后,她在新四军第二师卫生部疗养所先后任军医、医务室室长等职,经常跟随部队防病治病和抢救伤病员。解放战争时期,她又随部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新中国成立后,她被选送到镇江医学院学习深造。

二哥李鸣涛,1940年参加新四军暑期青年干部学校,系统接受了抗日救国思想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1941年2月进入新四军第二师淮南联合中学高中一班学习,同时担任天长县铜城镇抗日宣传队队长。根据新四军第二师的统一部署,他积极向路东抗日根据地的广大民众宣传抗日救亡的道理,广泛动员爱国人士加入抗日队伍。面对日军大“扫荡”,李鸣涛发挥骨干作用,积极组织根据地群众与日伪军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由于李鸣涛从小跟着父亲学医,在1942年8月参加新四军后,他便在第二师医院当卫生员。1942年至1944年冬,先后任天(长)高(邮)县闽桥镇完全小学校长、天高县医学学会副理事长、闽塔区医学学会理事长。1945年1月,进入第二师淮南医训班学习,担任医训班区队长。因工作积极,成绩显著,他被二师卫生部评为淮南医训班全面模范。1945年5月,李鸣涛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5年8月至1949年10月,李鸣涛先后在新四军第二师(后改为华野二纵队、第二十一军)卫生部直属第一、二所担任医助、医务员,在二十一军直属门诊所任所长、军卫生部医疗队副队长等职。其间,他先后参加了莱芜、孟良崮、临朐南麻、莱阳、淮海和渡江战役,在战火硝烟中带领医疗队奋不顾身地做好战场伤员抢救和卫勤工作,曾荣立三等功2次,并被授予三级解放勋章和独立功勋荣誉章。

二嫂朱兰芬,1945年2月进入新四军第二师淮南新医进修班学习,系统地接受了抗日救国和革命人生观教育,学习医疗卫生基本知识和战地抢救技能等。同年8月,她被分配到新四军淮南军区后方医院任见习医务员。1946年1月,被派到华中军区第三后方医院任见习军医。参军后,她的医疗技术水平提高很快,工作成绩显著,政治上要求进步,1946年2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7年5月,朱兰芬被调到新四军第一野战医院工作,先后任医务员、医务室副室长。1949年5月,调任浙江军区医院医务室室长。在解放战争中,她先后参加了莱芜、孟良崮、临朐南麻、莱阳、济南、淮海和渡江等多次战役。在作战前线,她穿梭在炮火硝烟之中,毫无畏惧地救治伤病员,为减少指战员的伤亡作出了很大贡献。1946年被华中军区卫生部政治部评为二等医务模范;1947年、1948年先后荣立三等功、二等功各一次。

新中国成立后,朱兰芬在医务工作岗位上认真敬业,1950年、1951年被评为医务工作模范;1958年被评为浙江省先进积极分子,出席了省首届妇代会和全国妇代会,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三哥李牧耕,1940年任铜城镇儿童团团长。1941年进入淮南公学学习,曾任淮南公学抗敌协会常务理事和宣传部长。1944年参加新四军,经二师医训班培训后当上了保健員。1947年,调任华东野战军二纵队卫生部手术队医务员、第三医疗队室长。1949年,他任三野第二十一军门诊所所长、医政科科员。解放战争中,先后参加了莱芜、孟良崮、临朐、莱阳、济南、淮海和渡江等战役。他在前线抢救伤员时,奋不顾身,身先士卒,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成立奉献了青春年华。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他积极入朝参战,先后任志愿军第二十一军卫生部第三医疗队副队长、第二十一军医院三科主任、第六十一师医院院长。1953年调任第六十一师野战收容所所长,出色地完成了救治伤病员的任务,荣获独立自由奖章、解放奖章。

五弟李茂林,从小受父亲抗日救国思想和兄长、姐姐先进事迹的影响,1945年7月,13岁的他就报名参加新四军,成为第二师政治部政工队的小队员。1945年10月,新四军第二师党组织先后送他到华中建设大学和山东大学深造。1946年9月,作为鲁南地委工作组组员,他参加了农村土改工作。1947年3月,又被送入新闻干部学校培训半年。同年9月,先后参加了华东局土改复查工作和南下干部大队的“三查三整”学习。1948年4月,李茂林被分配到山东省昌乐县委宣传部及北岩区委工作。经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考验,使他树立起坚定的革命信念和无产阶级党性。1949年4月,他随军南下到上海,先后在淞沪区委宣传部、团委、沪郊《农民报》社、市委党刊编辑部工作。李茂林离休后,任上海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积极发挥余热。2008年,他在两个孩子下岗,生活并不富裕的情况下,和老伴一起捐资25万元,在长征路上修建一所红军小学;向四川汶川地震灾区捐助1万多元;每年还向单位帮困基金捐助1000元。2009年,他被评为上海市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和中科院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同年荣获上海市天文台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六弟李默声,1945年3月入淮南公学学习。1946年,他随大哥大嫂所在的新四军第二师卫生部疗养所一起行动,行军打仗,救护伤员,后来随部队北撤山东。1948年底,随部队南下时,他与大哥大嫂分开,被留在苏北,分配到华中军区第六军分区工作。当时由于他有文化、年纪小,先后被安排在分区政治部当文书、政治干事、《战士报》记者。上海解放后,部队驻高桥附近,做解放台湾的准备工作。他在政治宣传工作上成绩显著,荣立三等功,并荣获独立自由奖章、解放奖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李默声所在的部队整编为第二十六军八十八师二六三团,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他随军入朝参战。在朝鲜战场上的一次战斗中,因长时间埋伏在冰天雪地中,李默声左脚被严重冻伤。此后他回国治疗,大脚趾被切除,被评为三等乙级残废。待伤愈后,他再次返回朝鲜战场。在上甘岭战役的外围战中,他不怕牺牲,英勇善战,再次荣立三等功。

烽火岁月比翼飞

李茂兰是李济生唯一的女儿,在家排行第四,1929年5月出生于安徽省天长县铜城镇。1940年,李茂兰在小学当儿童团副团长时,便积极带领小朋友们上街宣传抗日思想,募集废铜铁支援军工生产。1942年至1944年,她先后在淮南师范初中部、天长中学、淮南公学读书,并参加歌咏、舞蹈队宣传抗日,参加生产劳动。1945年2月,进入新四军第二师新医进修班学习。她努力勤奋,积极要求进步,于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胜利后,她被分配到新四军第二师盱眙后方医院化验室任见习化验员。

1946年6月,国民党军大举进攻淮南路东解放区,李茂兰随部队转移到苏北,山东郯城、临沂、诸城等地,后来在华东军区卫生部医校三队、四队做教学工作。1947年2月,她被选送到华东军区卫生部化训队学习。由于李茂兰热心助人,勤于钻研,训练成绩显著,荣立三等功一次。第二年被分配到华东野战医院(后改为第三野战医院)任化验员,同年8月成为化验室室长。此后,她相继参加了睢杞、淮海、渡江战役,一路救治伤员。在淮海战役中,一个月献血两次,受到院领导的表扬。渡江战役后,她随第三野战医院南下,进驻浙江余姚。

李茂兰的丈夫李超是江苏省盐城人,1930年8月出生。父母务农,收获所得除缴租外,所剩无几,只能靠农闲时磨豆腐补贴家用,全家挣扎在温饱线上。李超从小卖苦力,对压榨农民的地主恶霸有切肤之恨。作为家中长子,李超被父母亲寄予改变家庭命运的希望。父母省吃俭用,勒紧裤腰带将他送进私塾学习。6年的学习,使李超在基础知识和古汉语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1943年和1944年,李超曾两次报名参军,均因年龄太小和祖母的不舍,未能成功。1945年2月,在江苏省建阳县(现为建湖县)独立团工作的舅父刘河,了解到李超的情况和参军的决心后,特地介绍他到独立团休养所当兵学医。祖母和父母亲深知孩子终究留不住,何况学医有所出息,便同意了。这样,李超实现了参军的愿望。

一到休养所,李超就进入了卫生训练班,学习各科基础知识,同时进行实际操作。时值抗战后期,日军在垂死挣扎之下进行疯狂“扫荡”。为保证伤员安全,卫训班和休养所随时要将伤病员转移到附近的芦苇荡中隐蔽。由于李超年龄较小,处处受到战友们的照顾。卫训班结束后,李超完全能胜任卫生员工作,便被留了下来。

1946年2月,李超被选调进华中军区第十纵队卫生学校学习。7月中旬,国民党军向苏中解放区发起进攻。华中野战军在粟裕等人指挥下奋起还击,连续作战,获得七战七捷的战果。在这场战役中,李超所在的衛校被改为第二野战医院第一队,进驻淮安华中银行,担负救治前线伤员的任务。李超和战友们一起全身心地投入了救治伤员的紧张工作,包扎伤口、打石膏绷带、麻醉……分配什么就干什么,在实践中检验了他在卫训班学习的抢救技能。

之后,李超所在的单位又改名为华东军区卫生部医校四队。他再一次转入学习,历时17个月。其间,医校随部队边行军边教学,多数情况下,上午行军,中午利用炊事员做饭时段上课;饭后,每三个人组成互助组,互学互助。李超因学习成绩好,担任了互助组组长,他积极主动帮助别人,带病坚持行军,荣立三等功一次。

接着,李超相继参加了孟良崮、睢杞、淮海、渡江等战役。由于战争前期,我军主要打运动战,大踏步前进,大踏步后退,在运动中消灭敌人,很难照顾到后方机关。因此,后方机关在运动中也常与敌人遭遇。1947年8月,为粉碎敌人重点进攻,把战争引向蒋管区,华东主力部队实行外线出击。李超所在的六纵后方医院将较重的伤病员转移到胶东地区,结果被敌人包围在胶东半岛一隅,情势危急。医院只得将伤病员和家属由海路转移到大连,其余人员轻装突围。大家昼伏夜行,三天打了两次遭遇战,行军225公里,终于突出重围。1949年初,华野六纵被改为二十四军。因工作需要,李超调二十四军七十一师卫生处任见习医政干事。

解放战争结束后,李超随部队奉命赴大别山执行剿匪任务。不管是昼夜行军打仗,还是舍生忘死地救治伤员,他始终积极努力,英勇向前,并主动给重伤员献血,经受了血与火的严峻考验,表现了一个年轻战士的勇敢和胆识,荣立三等功一次,荣获自由独立奖章、解放奖章。1949年秋光荣地出席了第二十四军英模代表大会。1954年,李超奉调军委空军机关工作,参与了空军第一代地空导弹部队的组建,亲历了世界防空史上首次使用地空导弹击落美蒋高空侦察机的过程,并因成绩显著而再次荣立三等功,两次被评为空直机关积极分子,出席空军直属机关积极分子代表队大会,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一家走出9名新四军战士,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和新中国的诞生,舍生忘死,奋勇当先,奉献了青春年华;新中国成立后,又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岗位上建功立业,为祖国四个现代化建设辛勤工作,真可谓李氏满门之荣光。

(责任编辑:吴玫)

猜你喜欢

李超淮南新四军
武技
“新四军与新中国”征文与研讨活动参考题
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向百家图书馆赠送《新四军全书》弘扬正能量
CRADLE OF TOFU BY DAVID dawson
证据链——李超个展
Cartan型模李超代数H作为osp—模的分解与零维上同调
高钙植物肉
淮南王的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