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毛泽东的“两湖”之行(一)
2020-12-06余玮
余玮
1959年6月20日深夜,一列蓝色火车呼啸着穿过广袤的大地,沿京广线向南奔驰。
这是毛泽东所乘坐的一号专列。列车经邯郸、郑州,于22日下午抵达湖北广水。
透蓝的天空,悬着火球似的太阳,云彩好似被太阳烧化了,消失得无影无踪。火辣辣的太阳撕开了大地的皮,到处是干裂的土地。道路两旁成熟的谷物被晒得弯下腰、低着头;高大的树木也都无精打采地、懒洋洋地站在那里。天气闷热得要命,一丝风也没有。
毛泽东正在批阅文件,脸颊上汗水涔涔。他不时摇动着那把茶色纸扇。为了降温,工作人员在他的车厢里摆放了冰块,但车厢里仍然炙热难耐。听工作人员说已进入湖北了,毛泽东放下手中的文件,揉揉有些疲惫的眼睛,然后一边摆弄桌子上的铅笔,一边浏览着窗外的风景,随口吟诵着白居易那首脍炙人口的词句:“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专列停靠在广水站后,湖北省委第一书记王任重上车汇报工作。其间,王任重谈道:“虽然去年大丰收,但最近到麻城、新洲参加劳动,见农民面有菜色,我心里很难过。我想,是我们工作上出了问题。”毛泽东说:“你们估产估高了,用粮用得太多了,提倡敞开肚皮吃饭,不妥当。富日子要当穷日子过。”
说着,毛泽东点燃一支香烟,深深地吸了一口,然后轻轻吐出烟雾。缕缕烟圈把他带入沉思……
从长江到湘江
一年多前,在全国各地农业合作社的基础上涌现出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体制——人民公社。人民公社化后,分配上实行“吃饭不要钱”的供给制。毛泽东是较早通过调查研究觉察到实际工作中出现严重问题并努力加以纠正的主要领导人。1958年11月,第一次郑州会议召开,毛泽东提出并要求纠正已经觉察到的“左”的错误,强调要区别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划清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两个发展阶段,批评了废除货币、取消商品生产和交换的主张。12月,在武昌召开的八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进一步从理论上、政策上纠正了混淆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界限、急于向全民所有制和共产主义过渡的“左”倾错误。为了迅速纠正农村工作中的错误,决议要求各级党委抓紧结合冬季和春季的任务,对人民公社进行一次整顿和巩固工作。毛泽东此行,就是到基层调研,为即将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八中全会做准备。
来到武汉后,毛泽东在这里住了两天,并于23日下午畅游了长江。这是毛泽东第十次在武汉游长江,警卫战士陈长江等陪游。毛泽东游长江后,登上航川轮。上轮船不久,王任重对毛泽东说:“我最近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读书·谈心·想问题》,谈和工人、农民、干部、知识分子交朋友。我认为,交朋友不能交得太多,太多了就相交不深。”毛泽东对此表示赞成,并讲了读书的重要性,特别是要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毛泽东对王任重说:“我明天要到湖南去,你和我一块儿去吧!听说湖南农民的生活安排得不错,他们搞得比较稳当,你可以向他们取经。不同地区之间互相学习,很有必要。”王任重听了,很兴奋,说:“机会难得,我很高兴和主席一起去。”
随后,王任重等7人陪毛泽东在船上就餐,主菜有红烧武昌鱼、炒苋菜、辣子鸡、炒肚腰、炒茄片、焖牛肉、红白汤,小菜有烤辣子、炒苦瓜、酱口条,主食有米饭、包子、馒头。席间,毛泽东为王任重夹菜,夹的是一大筷子马齿苋。他对王任重说:“不要小看这道菜,它还是一味很好的中药,可以清热除湿呢!长沙人常说‘六月马齿苋胜过鸡。”看到毛泽东的胃口很好,陈长江等身边工作人员十分高兴。
24日,东方熹微,曙色乍露,毛泽东就起了床,看了看手表,5点多一点。随后,他在罗瑞卿、王任重的陪同下乘專列继续南下。
这次去湖南之前,毛泽东在东湖住处听湖北的同志说,当地生产的“珞珈山”牌香烟烟味很好,价钱便宜,就托卫士去街上买了几条。试抽后,觉得货真价实,于是又多带了几条,说到湖南后要用这种烟来招待老乡。
车轮滚滚,急速向南奔驰。在车上,王任重陪同毛泽东一起吃早饭。说是早饭,其实对毛泽东来说,是每天的正餐。当天的早餐主食有发糕、米饭、稀饭,厨师精心制作了7道菜:炒鳝片、烧萝卜、炒马齿苋、炒鸡蛋、肉片汤、铁板里脊、炒海带。
饭后,服务员端上刚泡好的蒲圻(今赤壁市)“川”字牌青砖茶。毛泽东一见汤色橙红明亮,就问:“这是么子茶?”王任重介绍道:“这是我们鄂南蒲圻的特产,是‘川字牌青砖茶。它是以鄂南山区当轮生长的优质老青茶为原料,经过发酵、高温杀菌、蒸压、烘干等多道工序加工而成的。什么肠胃不好、闹肚子,浓浓的泡上一壶,喝后比吃药还有效!”
毛泽东笑了:“我还以为是四川生产的哩,‘川字牌,有些意思。”王任重也笑开了:“哪里哪里,当年这种砖茶远销西藏、内蒙等少数民族聚居区,销路很好,出了名,其他茶庄也纷纷效仿,最后蒲圻统一在砖茶上压制一个大大的‘川字标记,人们在购买时只要用3个手指一摸,就认定是正宗的‘川字好茶,这种习惯一直沿用到今天。”
“哈哈,不识汉字的少数民族牧民用手摸来确认,这个‘川字真形象,只是给人以四川出产的错觉哟!”毛泽东大笑起来。王任重说:“我们湖北盛产茶,砖茶是鄂南蒲圻的特色,那里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制茶业历史也悠久。等一会儿,专列经过蒲圻的千年古茶镇——羊楼洞,到时我再给您介绍。”
这时,毛泽东呷了一口茶水,连连称道:“不错!滋味醇厚,香气纯正,口味独特。好茶!好茶!”紧接着,毛泽东要服务员放一段著名京剧艺术家程砚秋的唱片。须臾,车厢里弥漫起特别的砖茶香味,飘荡起委婉动听的程派唱腔。毛泽东边品茶,边欣赏京剧,并与王任重谈笑风生。陈长江等身边工作人员很受感染。
此时的毛泽东毫无倦意,与王任重交谈了两个小时之久。其间,毛泽东讲到春秋时期秦穆公任用孟明讨伐郑国失败后主动承担责任,继续重用孟明,后在讨伐晋国的战争中取胜的故事。他对王任重说:“自古以来,常胜将军是没有的。打两个胜仗一个败仗,就是优秀的军事指挥员,决策错了,领导人要承担责任,不能只责备下面。领导者替被领导者承担责任,这是取得下级信任的一个重要条件。”
国难思良将,家贫想贤妻。毛泽东随后讲到陈云对经济工作是比较有研究的,认为让陈云来主管计划工作、财经工作比较好。在讲到有些地方对他隐瞒消息时,他十分不满:“有的部门、有的部长不向我反映情况。很不好!”王任重插话说:“大概他们怕主席太累。”毛泽东摆了摆手:“不向我反映情况,我才最累。你把湖北的真实情况告诉了我,我就不累了。看来,利用全国人大开会的机会,把去年公布的那些数字和今年的生产指标修改一下就好了。失去了一个机会,造成目前的被动……”
毛泽东与王任重的谈兴正浓,车厢外传来卫士的声音:“长沙车站快到了。”
列车从湘江边轰隆隆地驶过。奔流不息的湘江水激起毛泽东汹涌澎湃的乡情,他随即提出要去湘江游泳。有关领导委婉地提醒说:“正值湘江汛期,水涨浪高,不知是否适合游泳。”但毛泽东丝毫不为所动。
午睡了一会儿,毛泽东再次提出去湘江游泳。于是,下午2时,在罗瑞卿和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等人的陪同下,毛泽东乘车来到长沙豹子岭湘江边。
这天,长沙地区虽是晴天,但湘江上游仍下着滂沱大雨,水势正往上涨。湘江是毛泽东青年时代经常游泳的地方。陈长江看到江边的柳树被水淹没得只剩下枝尖,柳枝被急流拍打得东摇西摆,知道这次护卫主席游泳的任务比较重。
毛泽东健步走向江边登上8201号轮船。船离开岸,缓缓向江心开去。稍事休息后,毛澤东见已到江心,于是更衣,身着白短裤从船舱出来,走下舷梯,下水畅游起来。陈长江等警卫战士和以湖南省体育学院游泳队队员为主的湖南省游泳队见主席下了水,也跟着游去,并在前面排除种种漂浮杂物。
汛期的湘江,水流湍急,波飞浪涌。可毛泽东游得却十分轻松自如。他轻舒双臂拨开层层波浪,时而蛙泳,时而侧泳。陈长江等紧紧围绕在他的身旁。忽然,毛泽东潜入水中。由于江水浑浊,一时看不见毛泽东的踪影,陈长江等有些焦急。当毛泽东浮出水面时,大家才如释重负。毛泽东一次又一次地潜入水中,大家也跟着他潜下去。
毛泽东一面击浪前进,一面与同游者亲切交谈,询问他们的学习、生活和训练情况。当听说这次湖南省体育学院游泳队来了20多人时,毛泽东风趣地说:“不能多点人吗?”并说:“让我来给你们当教练好不好?”队员们齐声说:“好!”
毛泽东爽朗地笑了,说:“湖南有湘、资、沅、澧四大江河,要大力开展游泳,今后你们要深入基层去推动群众性的游泳活动。”并鼓励道:“你们要力争上游!”
这时,坐在船上的周小舟请主席上船休息一会儿再游,毛泽东欣然点头,上了船。毛泽东见护游人员还在水中未上船,便亲切地说:“大家上来晒晒太阳,进行水浴还要进行日光浴呀!”大家听从毛泽东的指示,纷纷上船休息。片刻后,年过六旬的毛泽东再度跃入奔腾的湘江中,同大家一道劈波斩浪,弄潮6公里。警卫战士和湖南的游泳队员拱卫在毛泽东的后侧和左右,向前游去。
游到橘子洲头分水处,这里水流最急。毛泽东说:“到橘子洲上看看。”周小舟赶紧说:“现在流速太急,不好上岸,主席请等一下再上去。”毛泽东说:“这里水流急,就从这个地方上去好。”
周小舟看到毛泽东坚持要从急流处上橘子洲,便迅速叫工作人员将大小船一起围拢,以堵截急流的冲击。船好不容易才在岸边停住,陈长江和湖南省游泳队队长王琳等在前面探路,将一块木板搁搭在船头。陈长江和大家一起扶护毛泽东从烂泥潭和杂草丛中登上橘子洲,毛泽东随口吟道:“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
身披蓝条浴衣的毛泽东看见一些社员正在菜地里劳动,便亲切地和大家打招呼:“同志们,你们好!”并和大家一一握手。
在一户农民家门前,一位老人微笑着迅速搬来一把椅子请毛泽东坐。刚坐下,附近得到消息的群众就蜂拥而来,他们请毛泽东喝当地绿茶。毛泽东不断地点头与群众打招呼,并表示谢意。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含着热泪捧起一杯热茶来到毛泽东面前,毛泽东连忙起身接茶。老人说:“这杯茶请您老人家喝吧!没有好招待,只能表示一下心意,我们穷人不是搭帮毛主席,怎么会翻身呀!”
毛泽东说:“今天看到各位乡亲,我很高兴。家乡的茶,我要喝——甜不甜,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这时,人越挤越多,里三层外三层,争相倾听毛泽东的声音。陈长江等近身在毛泽东四周做警卫工作,真切感受到主席家乡人对主席的热情和爱戴。
毛泽东十分关心群众的生活,视察了长岛大队第一生产队的食堂。走出食堂,毛泽东来到菜地边,坐在旁边的小路上休息,关切询问起社员现在的生活过得怎么样,生产搞得好不好。看到地里种的豆角和苋菜,毛泽东指着豆角,转过脸来对陪同人员讲述南北方对“角”的不同发音。
正在橘洲小学上劳动课的两个学生看见了毛泽东,连忙跑回去告诉老师和同学:“毛主席来了!”师生们闻讯赶来,大家簇拥着毛泽东,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你们上什么课?”毛泽东和蔼地问站在他身边的一名女学生。女同学回答:“上劳动课。”
“做什么劳动?”
“绣花、种菜、养猪、养鸡、养鸭、养兔……”女同学一口气数了十几项劳动。
“你参加什么劳动?”
“参加绣花组学绣花。”
毛泽东又风趣地问站在身旁的一名男学生:“你会不会绣花?”那名男孩答道:“我参加挖土、种菜劳动。我不会绣花,绣花是妹子的事情。”
毛泽东笑着指着一名陪同人员对男孩说:“你们要向他学习。他很会绣花,是个绣花能手,男孩子也要学会绣花。”
“是不是在这附近有一所小学?”
“有,在附近,几步就到了,欢迎主席。”一位老师回答说。
一听毛泽东答应去学校视察,学生们立即都跑回学校,打扫环境卫生,迎接毛泽东的到来。路过一间猪栏时,毛泽东进去看了看,说:“这里的猪喂得不少,也喂得好。要多喂猪,又有肉吃,又有肥料,你们说对不对?”在场的生产队干部频频点头赞同。
大约过了七八分钟,毛泽东向橘洲小学走来了。他左手拉着一个男孩,右手拉着一个女孩,一跨进校门,就亲切地向簇拥过来的学校教职工和学生打招呼:“同志们好!同学们好!”师生们欣喜若狂,一个劲地高呼:“毛主席万岁!”
围拢来的人很多,毛泽东考虑到大家想与他亲近的愿望,便站在操场上与师生们见面、交谈、说笑。毛泽东询问道:“你们的学校叫什么名字?是公立还是私立?”“学校里有多少先生?”“有多少女学生?”老师们一一作了回答。
毛泽东听了很满意,点头微笑,问道:“学生到学校来读书,走的路远不远?”一位老师答道:“我们采取就近入学的原则,学生到学校来读书,走的路不远。”
“学生在校要读几年毕业?”“要读6年。”
“读三四年行不行?”毛泽东用征询的口吻问道。老师答:“不可以。”毛泽东对学生们说:“你們要服从老师,我也服从老师。你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要努力学习,你们是有前途的!”
在老师的陪同下视察了上课教室后,毛泽东来到橘洲小学大门口,应老师和同学们的请求,与师生们一起合影留念。
离开时,毛泽东穿上一件米黄色短袖上衣,扶着船舷,频频向师生们招手告别。师生们站在江边,激动地欢呼、跳跃着,目送着毛泽东离开,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轮船渐渐地远去,直到看不见了,人们仍不愿离去……
当晚,毛泽东原本打算在专列上办公、休息,但在周小舟等人的盛情邀请下还是住进湖南省委蓉园一号楼。晚餐的主菜有安东子鸡、炒牛百叶、烧牛筋、清汤水鱼、炒苦瓜、炒小白菜、炒木耳菜;小菜有炸臭干子、炒小鱼、蒸腊肉、炸鳅鱼;主食有米饭、稀饭。
席间,毛泽东好像猛然想起一件事情来,突然说道:“明天回韶山去。”
“回韶山去?”身边工作人员感到诧异。离京之前,毛泽东只说要到南方来视察,未听他说要回韶山。现在,主席怎么忽然提出要回韶山呢?
毛泽东的机要秘书高智以为自己听错了,随即重复一句:“主席,您说要回韶山?要回家?”毛泽东以一种不容改变的口气说:“对,是要回韶山看看,明天下午动身。”
“这次回韶山,先住几天,看看家乡,看看乡亲们,然后上庐山开会。”毛泽东进一步作了说明。
10多天前,即6月13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为了总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经验教训,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拟于7月初在河南郑州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现在,毛泽东忽然决定将会址改在江西庐山。身边工作人员想到这里,才明白主席说的“上庐山开会”的本意。
接着,毛泽东把上庐山开会的范围和参加会议的人员向高智作了交代,并嘱咐要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给各中央局、省、市、自治区打电话,通知开会,并由杨尚昆负责会议安排。
接到这一紧急任务,高智急忙回到自己的住房,用带有保密装置的专线电话与北京联系。电话很快打通了,高智把主席的意见告诉了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
打完电话,高智又去找公安部部长罗瑞卿等同志,商量毛泽东去韶山的准备工作。作为公安部部长,罗瑞卿早就知道毛泽东要回韶山了。两年前(即1957年4月),当他得知毛泽东想回韶山时,就亲自到韶山进行调查,找当地政府负责人,了解毛泽东的社会关系及亲友情况。20天前(即1959年6月4日),他还在湖南省公安厅副厅长李强的陪同下去过韶山检查行程路线,清查路障,化验水库的水质,对工作人员进行政审,等等,以确保毛泽东回韶山的安全。
罗瑞卿随即找人商量,做好毛泽东回韶山的准备,包括了解回韶山的行程和路线、商定发车时间等。一切有条不紊地准备着……(待续)(题图为毛泽东在专列上)
(责任编辑:章慧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