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人文类纪录片的人文关怀

2020-12-06林子涵兰州城市学院传媒学院

艺术家 2020年6期
关键词:平民化关怀纪录片

□林子涵 兰州城市学院传媒学院

人文类纪录片即受人文主义的影响创作而成的纪录片。这一类纪录片的镜头对准的不仅是宏观的时代命题、文化内涵,还强调呈现社会现实和人的生存状态。其通过将镜头设置在具体的“人”的身上,以人的发展、人的生活为中心,来反映人物事件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感情和社会现象。人文类纪录片中的人文关怀,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依附于主题、内容、叙事策略等,并通过多种方式,挖掘人文价值,进而发挥扬善弃恶的教化作用。

一、主题彰显“人”的价值

人文类纪录片在主题选取上有两个主要方向,即文化选择和个体选择。文化选择强调通过艺术化的手法,展现人文主题,以表达创作者对社会现实、自然物种、个体生命的讴歌,并以一种关怀式的方式进行叙述;而个体选择则强调在表达主题时,常常“以小见大”,将视角落在具体的“人”身上,通过挖掘个体身上的不平凡和精彩,映射出个体所处时代、环境的真实情况。优秀的人文类纪录片能够让观众透过个体事件产生更深入的思考,从而达到思想引领、精神象征的高度。

人文类纪录片的主题着意于“人”,这就直接凸显了此类纪录片的主题特征——人文性。人文性即人文主义特征,人文关怀是人文纪录片的精神核心,这种人文关怀涉及历史传统、文化生活等,直接影响着个体、社会乃至国家的生存发展。我们评价一部人文纪录片,不但要看它内容表现得有多丰富、格局有多大,而且要关注其内涵有多深刻、关怀有多深厚。正是这种强调主题“深度”的创作,才使人文纪录片能够抵达人的内心深处,唤起观众深沉的感情。

二、内容呈现社会人文风貌

从功能上看,人文纪录片主要是通过充满人文情怀的主题性内容来表达创作者的人文思考,其不仅蕴含着必要的文化价值,还拥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并以此对现实世界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这就对人文纪录片的内容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般而言,目前人文纪录片创作基本包括个体生命生存发展的意义、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等几类内容,而这些主题内容都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当创作者怀有强烈的责任感、人文主义意识时,他会有意识地将创作内容对准现实问题,如底层艰辛、百姓疾苦、社会现实、文化冲突等现实性话题,它们既是现实主义创作者难以回避的客观存在,也是人类在追求真善美道路上不得不面对的实际困境。

例如,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近期炙手可热,它将文物修复这一神秘而艰辛的职业向人们娓娓道来。从主题内容上看,它以文物修复工作者的视角来彰显工匠精神,但背后所揭示的是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执着、对手工技法的敬畏与崇敬等主题,这才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具有更为深刻的社会意义。

三、故事化、平民化、多元化的叙事策略

人文纪录片的叙事手法与一般纪录片的纪实性、文化性一脉相承,为了呈现活灵活现的人物、讲述好社会的文化故事,其必须采取特定有效的叙事策略,以确保叙事的倾向性和价值引导性。具体而言,人文纪录片的叙事策略主要包括故事化、平民化和多元化等特征。

首先是故事化。人文纪录片是一种纪实性的叙事体裁,这就要求创作者必须通过一定的叙事方式,既呈现主题内容,又将自身的情感与思想巧妙地融于其中。有的人文纪录片侧重于强化故事的戏剧性,通过强调因果关系、强化冲突矛盾,塑造出性格鲜明的人物或记忆犹新的故事;有的则强调淡化矛盾冲突,真实记录,回归本真,这样也能达到讲好故事、表达好主题的效果。

其次是平民化。平民化视角是人文纪录片常用的一种叙事视角,镜头聚焦到具体的“人”身上,以平民本身的第一人称视角和旁观式的第三人称视角来展开叙述,呈现出一种客观、真实的纪录场景,让观众如身临其境,并站在纪录片的人物的角度去思索生存现状,从而彰显人文价值。

最后是多元化。多元化叙事对人类纪录片的结构设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确保叙事逻辑严密、结构完整,创作者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结构调整,为叙事服务。目前,人文纪录片的叙事结构有空间叙事、时间叙事、时空交叉、复线叙事等,不同策略的叙事结构构建了更为立体、多元化的叙事体系,从而使主题与内容之间的衔接更为紧密。

人文类纪录片比其他类型的纪录片更能打动人心,原因就在于人文纪录片中所蕴含的深刻人文关怀。这种人文关怀不仅体现在主题选择、内容上,还体现在其叙事策略、叙事结构上。创作者在创作此类纪录片时,可以有意识地从这几方面着手:明确主题、挖掘内容、善用叙事策略,从而继续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人文纪录片。

猜你喜欢

平民化关怀纪录片
感悟关怀厚望 立志跟党前进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解读受众视域下网络剧的发展路径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平民化”王室的吸金时代
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平民化”的正确表述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
论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