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i的“三我”之争
——从精神分析角度试析《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2020-12-06王亭蕴山西师范大学

艺术家 2020年6期
关键词: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阿南帕克

□王亭蕴 山西师范大学

一、引言

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以下简称《少年派》)曾经被称为“最不可能被影像化的”小说,从直观上看,影片的最大魅力在于一个个“奇幻”的画面,导演李安突破性地将3D电影技术运用于一部宛如童话故事的电影之中,而且从精神分析角度上来说,这种表现方式为影片更增加了梦境的色彩。在影片的中后段,少年派说,“我已无法分辨白日梦与现实”,这句话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了这部影片创作的艺术手法。主人公关于人性的“现身说法”,也使得电影的主题意味深长。

二、两个故事

影片中,观众能够充分看到精神分析理论研究上的心理现象,这种与精神分析理论的结合的形式,让《少年派》有了的深意。导演很巧妙地将整个故事设计为双份,从表象上看,一方面是类似于漂流记式的冒险内容,而另一方面是现实的故事。从精神分析角度来看,该片流露出了梦幻的精神内涵,可以被解读成人们信仰与现实世界的矛盾冲突。这种对抗在主人公派的精神中如梦一般出现。

第一个故事显而易见。领土回归,派的父亲抓到商机,将一处植物园改建为动物园,从而结识了派的母亲,生下了派的哥哥拉维和派。在动物园里,派认识了老虎帕克,后来政府不再支持派一家的动物园生意,为了谋生,派一家不得不远渡加拿大。不料,船只在太平洋上失事,而正巧跑出来看暴风雨的派幸存下来,并和鬣狗、斑马、猩猩和老虎四只动物开始了长达两百多天的太平洋漂流之旅,结局是派和老虎帕克最终到达墨西哥海岸。

在影片叙述中,第二个故事隐藏在第一个故事之下。第一个故事是派在经历了第二个故事成功存活下来之后的一种由自我防御机制发挥作用后的表现。派,或者说是老虎帕克,与其他三只动物的斗争,其实是四个人在救生艇上为了生存下来而做出的争斗。厨子杀死了水手和母亲,派最终忍无可忍,当厨师想要杀掉他时便把厨子杀害了,采用了厨子杀死水手和母亲时那样的方法。最后派依靠着船上的补给及三具肉体存活了下来。

三、选择性相信

中年派在电影中一开始讲述的动物园极有可能是不存在的。故事中,自己的年少时光是真的,父亲和母亲传授宗教价值观是真的,但是两个故事发展过程截然不同,结局却很相同。无论是派和老虎帕克一起存活,还是派自己独活,老虎最终都会消失,只剩下派一人。代表着派本我的老虎帕克,在派成功存活下来之后隐藏了起来,真假混合。

两个故事代表着完全不同的两个信仰,观众信哪个,哪个就是真的,就像电影结尾处中年派问作家,“你更喜欢哪个版本的故事?”,作家说他喜欢有老虎的那个版本,因此派对作家说“因此你追随上帝”。而从精神分析角度出发,第二个故事更为准确。在电影结尾处,中年派特别强调了告别,老虎帕克头也没回地走进丛林——老虎是不存在的,它是派在海上漂流中本我的映射。派上岸后趴在沙滩上抬头看着那片丛林,就像老虎站在丛林前看丛林一样,电影把映射和映射主体同时展现给了观众。

四、Pi的“三我”之争

结合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主人公派的存在体现的是自我,少年派能够在精神层面上自我调节,对个人精神进行自我操控。而派所祷告的信仰,是一种超自然的精神的存在,虽然脱离社会,但能有效地规划着社会道德。派的超我亦是如此。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派的成长过程一直都受到了上一辈的影响。随着派年龄的增长,父亲对他的影响逐渐加深,在漂流之旅中,派给老虎帕克喂食时说的一句“果然父亲是对的”,体现了派理解了父亲所认为的世界的残酷性,结论得到证实。

弗洛伊德在人格理论中划分出了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层次,影片中的老虎代表派的本我,是派超我的抗衡对象,派在漂流劫难状态下的表现则是自我。派既期待又畏惧着老虎,既想接近它却又担心被伤害,这正是“三我”之争的真实写照。影片中,派在童年时期逐步信仰了多种宗教,这让他的精神世界开始变得复杂,同时他内心存在的各种道德标准也越发烦琐。少年派在没有得到准许时接近老虎,最终被父亲教训,重新寻找信仰时又将自己对母亲的迷恋转移到阿南蒂身上,他从阿南蒂的舞蹈中解读出了各种关于信仰的寓意,阿南蒂身上闪耀的神秘恰恰是少年派所追求的。

影片从开始到结束,就是一场复杂的精神世界逐步成形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有本我原始粗暴的精神欲望,有超我克制精神的准则约束,还有对于信仰的理解与坚守。这一切综合起来,才完整地塑造了主人公派的精神旅程。

猜你喜欢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阿南帕克
废旧材料的幻想一一安东尼·帕克作品欣赏
气象专家
气象专家
最容易失败的时刻
三只小象
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象征符号解析
亨利与帕克薪水对比
你原谅那条公路了吗
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比较电影与小说的空间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