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沂蒙山区传统手工艺术的数字化保护及应用研究

2020-12-06姜自立临沂大学传媒学院

艺术家 2020年6期
关键词:柳编民间艺术手工

□姜自立 临沂大学传媒学院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山东省在2018年2月印发的《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中强调,要推动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发展,实施“互联网+齐鲁优秀传统文化”的行动计划。沂蒙山区的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农耕生活中,曾经积累并创造出许许多多和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的手工技艺,如费县香绣荷包、郯城版画、沂蒙焗碗、手工铁匠等,这些手工技艺是中华民族文明和智慧的结晶[1]。在人工智能、大数据、AR增强现实、全新移动VR等新技术环境下,将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和保护建立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保护传统手工艺术不被遗忘,在传统技艺中融入新时代的配方以适应新时期的需求,对传统手工艺术的长远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一、实施沂蒙山区传统手工艺术数字化保护的价值

广义范围上的“沂蒙山区”,是以山东省临沂市、潍坊市临朐县、日照市、江苏省连云港市的一部分地区为中心的广大地区。沂蒙山区的传统手工艺术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这些区域的人民多以农耕生产为主,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积累、创造出许多传统的手工技艺,沂蒙山区的传统手工艺术种类也十分丰富。这些传统手工艺术虽然储量巨大,但由于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主要通过一代代的薪火相传,加上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这些受到地域和时间限制的民间传统手工技术,很多因为老一辈匠人的衰老和手工技术的繁杂而面临技艺失传的问题[2]。

数字化保护技术为濒临失传的传统手工艺术注入了活力。在“互联网+”背景下,将传统手工艺术扩大到数字化保护的应用领域,利用数字化保护技术不仅能够传承传统的手工艺术,还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手法唤醒和激活传统手工艺术未被开掘的艺术价值[3]。艺术工作者和传统手工艺术传承人需要共同思考这一问题,对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与保护进行实证研究,充分利用这些新兴的数字化保护技术。这样,一方面可以促进手工技艺的保护和传承,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和艺术创作形式,从而推动促进民间艺术活动的开展,将优秀的传统手工艺术作为文化资源融入艺术作品创作中,使其进一步转化为产业优势。

二、基于3D打印的红花“中国结”手工艺术的应用

传统的“中国结”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手工编织技艺,其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缝衣打结,后推广至汉朝的仪礼记事,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中国结从简单的饰品演变成人们节庆宴喜的精致艺术品[4]。山东临沂郯城县红花镇的“中国结”手工艺术源远流长,在唐宋时期就已成了当地姑娘闺中的“必修课”。但中国结的编织技法烦琐,受困于农民文化程度不高和视野狭窄,以致生产出来的中国结虽然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和实用性,却缺乏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加上在图案设计和编织色彩的搭配上缺乏艺术性,影响了红花镇中国结的市场发展。

3D打印技术出现后,郯城县红花镇把3D打印技术应用到中国结的制作中,不仅解决了中国结制作步骤烦琐的问题,而且利用计算机3D建模重新定义了中国结的创意设计,这在中国结的工艺设计和传承保护中算得上革命性的进步。设计师利用3D技术打印出的中国结设计作品,使其现在成为代表团结幸福、传达衷心至诚的愿望的艺术品和馈赠佳品。使用3D打印技术的“中国结”是3D打印技术与传统手工编织技艺的完美融合,通过3D打印技术向世界传递中国文化,有利于民间手工艺术品更好地走向世界,以促进国际间传统文化的交流。

三、基于VR全景呈现的临沭柳编技艺数字化保护

已有1400多年历史的临沭柳编,是产自山东省临沭县白旄镇柳庄的地方传统手工艺品。在早期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村民将杞柳编织成类似手提袋的箢子、近似漏勺的餐饮炊具笊篱、用于储粮藏物的箱篓等工具。

我们通过“互联网+VR虚拟现实技术”将传统柳编的制作过程和数字媒体相融合,初步建立了临沭柳编数字化资源库,把临沭柳编民间艺术以先进的虚拟现实技术呈现出来,使得其从技术层面到经营者的思维层面都实现了巨大转变[5]。首先,录制并拍摄一些有经验的编织艺人的视频和相关作品,并制作成数字化视频,以立体化、VR全景形式呈现出来,特别是呈现柳编中最具特色和象征意义的产品及民间艺人的编制过程。其次,通过720°VR全景技术或3D建模,全面直观地记录柳编旅游文化产业博览会的产品信息。游客可以随意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柳编产品;参观者可以近距离地任意旋转或放大、缩小3D柳编物件来欣赏。最后,针对中国(临沭)柳编旅游文化产业博览会场馆的平面或三维地图,结合全景的导览应用,进行VR场馆的全景导航,使参观者能自由穿梭于每个区域,这种形式有利于对场馆和柳编艺术品进行网络推广和宣传,基于VR技术的720°全景展示更有利于临沭柳编互联网及新媒体的精准推广。

四、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蒙山手工艺发展需求分析

沂蒙山区的传统手工艺术种类繁多,有记载的多是采用了原始纸质的保存方法,资料保存得较为分散,虽然近几年相关工作者对大部分民间手工艺术资料进行了数字化处理,但大多采用的是录像带、光盘等影像资料的数字化形式。以录像带、光盘等形式存储的资料,存储介质极易损坏,且后续查找资料较为困难。

我们结合大数据技术平台对沂蒙山区不同类型的手工艺术进行分类整理,建立了数字化档案。这样既方便保存和快速查询,又能方便快捷地储存手工艺术资料和制作程序。首先,我们对最具代表性的沂蒙剪纸、费县刺绣、小郭泥塑、柳琴表演等民间艺术样式进行调研,分成若干小组进行相关手工艺资料的搜集,特别是从各地民间艺术馆搜集馆藏的文字、图片、数据、产品样式、产品种类等资料,在把搜集的民间艺术资料先进行初步归类整理之后,再采用数字化扫描的方式,记录相应数据,并对扫描后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其次,对沂蒙山区传统手工艺术资料进行元数据方面的描述,建立不同种类的数字化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再将资料与元数据关联后录入大数据平台,在此基础上增设图片检索系统。最后,分别建立沂蒙剪纸、费县刺绣、小郭泥塑、柳琴表演等文档、图形数据库,通过数据分析对沂蒙山区这些民间手工艺术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分析,并对其进行可视化呈现。

在对沂蒙山区传统手工艺术进行数字化保护的过程中,相关工作者应高度重视传统手工艺术资源的持续开发、二次挖掘和价值提升,将一些特定的传统手工艺定位在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艺术上。我们通过实地调研沂蒙山区传统手工艺术资源、民间艺人手工作坊、民间艺术手工匠人等,为数字化保护积累素材,使丰富多样的沂蒙山区传统手工艺术遗产得到传承和发展。

结 语

研究沂蒙山区传统手工艺术的数字化保护,可以使沂蒙山区的传统手工技艺获得更好地传播与传承;研究如何提升传统手工艺术的文化价值,可以为老区人民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同时,沂蒙山区传统手工艺术的数字化保护和价值的提升,有利于其他地区用发展的眼光探索解决之道,为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创建健康的环境,为国家“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提供发展思路和路径指引,以及为传统手工艺的研究者和学习者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柳编民间艺术手工
民间艺术篇
超萌的羊毛毡手工
首届湛江市民间艺术大师颁证
务柳·织柳黄土地上走出的柳编“神话”
传承柳编技艺 弘扬工匠精神
“小柳条”编出“大财富”
非遗柳编展神韵
手工DIY
珍贵的手工面
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