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艺术鉴赏中的审美内涵
2020-12-06卿秋宏南宁外国语学校
□卿秋宏 南宁外国语学校
艺术鉴赏是对各种不同风格的艺术形式的品鉴、欣赏,鉴赏内容涉及广泛,涵盖历史、文化、人文等诸多方面。艺术鉴赏是欣赏的更高水平,是鉴赏主体认知、评价艺术作品的过程,是对艺术作品由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知的过程。艺术鉴赏的过程同时也是体现鉴赏主体审美内涵的动态过程,此过程具有阶段性、递进性等特点。根据审美内涵的具体特点,我们可将审美内涵分为审美直觉、审美体验、审美升华三个不同阶段。
一、审美直觉
我们在欣赏一件艺术作品时,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做出“下意识”的评价。心理学将这种“下意识”界定为:有机体在外界刺激下、无意识状态下做出的本能反应,而在这一心理活动中,审美直觉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审美直觉则是鉴赏主体在鉴赏活动中通过领悟、解读艺术作品内涵,获得精神愉悦的过程。
审美直觉具有直观性、直接性两大特点。直观性是指鉴赏主体在鉴赏过程中全身心地投入而获得的直观的艺术享受与精神愉悦。艺术鉴赏的关键在于亲身体验,艺术作品本身为鉴赏者带来的震撼是任何其他形式所不能取代的,无论是视频、照片或其他形式,都无法替代的真实感。直接性与直观性的特点大致相同,但直接性更倾向于感性认识,是“豁然开朗”的感觉,是人的瞬间领悟。有时人们感动于艺术作品的魅力,可能并不是真正理解了其内涵。人们通过鉴赏各种艺术形式而获得的美的感受,离不开审美直觉的功劳。除这两大特点外,审美直觉还包括我们称之为“通感”的更高阶段。所谓“通感”,是指艺术鉴赏、创作等活动中各种感觉的融会贯通,是审美感受的不断丰富与拓展。对于产生通感的原因,学术界对此各执一词,但通感的存在是得到普遍承认的。总之,审美直觉虽然是各种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动态活动,但审美直觉不是与生俱来的,其需要接受后天教育与培养。
二、审美体验
审美体验是人的心理活动处于主动状态时,反作用于艺术作品的积极的审美再创造。艺术鉴赏活动中,审美体验的丰富性会直接影响审美愉悦的程度。审美心理包含情感、想象、理解等诸多心理行为以及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过程,这一过程既微妙又复杂,并体现在不同的审美体验阶段。第一阶段,注意与感知。其中注意是指向、集中特定对象的心理活动,具有指向性、集中性等特点。指向性是指在众多事物中选择要认识的事物。而集中性则是指将鉴赏主体的全部心理要素集中于所选择的事物上。在注意的基础上,鉴赏主体便会对艺术作品形成相应的感知。感知则是人们对具体事物产生印象的过程,是大脑对物体特征的直接反应,同时也是产生认知的基础。当鉴赏主体对艺术作品产生情感认知时,审美行为就此开始。第二阶段,联想与想象。任何艺术形式,包括音乐、绘画、影视等,都会有终结之时,都会有相应的篇幅。很多创作者为了丰富作品内涵,往往会采取“留白”的手法,给人们留下充分的联想和想象空间。这样,人们可以结合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感悟,对作品的留白空间进行再创作,从而使作品内涵更为丰富。第三阶段,理解情感与内涵。人们的感知是丰富的、有温度的。人们在艺术鉴赏的过程中会敞开心扉,给予作品形态与背景以无限包容,并用自身的真情实感去领悟、感受艺术作品蕴含的情感及所要传达的思想。同时,人们在审美体验过程中,往往会将自身情感融入其中,使审美体验带有一定的主观意识。而正是因为有个人情感的加入,才使得人们对艺术作品内涵的理解更加丰富。
三、审美升华
审美升华是艺术鉴赏的最高水平,是建立在鉴赏主体的审美直觉、审美体验之上的一种精神境界。审美升华实现了鉴赏主体与艺术作品之间的精神结合与情感统一,促使鉴赏主体获得精神的愉悦、心灵的净化、人格的升华。审美升华具有“共鸣”与“顿悟”两大特点,其是两种特点相互影响的结果。其一,共鸣。共鸣是鉴赏主体在艺术鉴赏活动中,在审美直觉、审美体验的基础上,被艺术作品所感动、吸引,从而达到鉴赏主体与艺术作品在情感、思想等方面的高度统一。甚至可以说,共鸣是艺术鉴赏的最高水平。其二,顿悟。简言之,顿悟就是人们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基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突然产生的。顿悟具有不稳定性、突发性、情绪性等特点。艺术创作者往往难以通过艺术形式完整地传达自己的思想及内涵,但可以通过作品的外在形态向鉴赏者传递情感信息。因此,鉴赏者要结合自身的生活阅历、审美直觉及审美体验,在了解艺术作品创作背景的基础上,更深层次地了解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只有鉴赏者在全身心地投入中实现“顿悟”,才能完成审美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