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学科融合下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声乐小组课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2020-12-06

北方音乐 2020年15期
关键词:声乐影视戏剧

陈 圆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100)

多学科融合是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按照多学科融合思维,戏剧影视表演专业进行声乐小组课教学时,就需要以各门学科相互融合理念为基础,在调研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声乐学习需求的基础上,突出教学改革的创新性、实践性和多元性的特征,按照培养学生创编、探究、合作、自主等综合能力的方式,利用声乐小组课教学的创新模式,发掘学生的个性特长等。

一、多学科融合下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声乐课教学中的问题

(一)生源声乐水平参差不齐学习意识不足

我国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学生在入学阶段大多数都需要通过声乐考试,考试的难易程度不同,对学生综合素质、专业知识等的要求也有所不同。但是出于种种原因,如入学阶段学校对声乐面试要求虽然严格,并没有对考核标准与内容进行硬性的量化处理,导致招收到的学生存在嗓音条件差别严重的情况。再比如重视戏剧影视表演专业而忽视与之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此类现象在在校大学生、影视表演类高考生中很普遍。大部分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学生只是考前找老师集训来应付考试的作法,会为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声乐课的多学科融合模式带来极大的难度。且实践调查中很多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学生认为自己并非声乐专业科班出身,不需要在声乐课中投入过多精力,这种无所谓态度及学生声乐学习成效、能力、知识储备状况等的参差不齐,均会影响教师的判断和教改。

(二)师资不足教材缺乏统一性

多学科需要声乐教师本身就具备多学科知识、学科思维或者多学科融合应用的能力,或者声乐教师能与其他相关学科教师互动沟通,具备联合共建声乐课的技能与思维等。因师资不足、高校扩招、教学任务重等,一些院校虽设有声乐教研组,但在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声乐课教改研究方面投入的力度和精力极为有限,势必影响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声乐课的学科研究,以及多学科理念在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声乐课教改中的融入质量。教材是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声乐课多学科融合的基础,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创新性人才的知识载体。但是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师资不足、缺乏统一性教材,现有教材对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声乐课特征论述不多等的客观现实均会影响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多学科教改及小组课教学尝试。

(三)教学模式单一针对性不足

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声乐课的小组课教学中,教师多来自师范院校和音乐院校,教学与师范院校、音乐院校的声乐课教学承自一脉。但是这并不符合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声乐课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音乐学院的声乐教学以培养舞台表演所需的专业歌唱人才为主,课程设置和培养方式均突出的是专才教育的特征。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声乐课虽然不是按照音乐学院的一对一教学方式进行师徒授课,但是以小组为单位或者以班级为单位授课时,教师和学生也摆脱不了一对一授课模式。小组课教学虽然缩小了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声乐课的授课对象范围,但是一对一教学模式的单一化会使教学知识面狭窄、知识结构单一,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有效提升。对于此种情况,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声乐教师如果想充分发挥多学科和小组课的优势,活化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声乐课,就需要考虑如何提取学生个性发展与小组课、多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寻找并利用好三者与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声乐课教改之间的平衡点等。

二、多学科融合下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声乐课小组教学的思路

(一)以学生个体差异为本,强化多元培养与生活化融合

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声乐课小组教学是解决集体授课难以兼顾学生嗓音个别差异、不利于解决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声乐教学过程中学生个性问题的重要举措。教师的小组教学可按照歌唱能力强弱、唱法、性别等的差异化进行分组授课,以缓解师资和课时不足所带来的矛盾,避免以班级为单位教学时候容易出现的声部混乱状况,在融合多学科思维后,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声乐课小组教学能兼顾共性、照顾个性又实现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声乐课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培养要求。

一方面,在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声乐课小组教学中,教师需要考虑如何在声乐小组课当中融合台词课中的说话发声技巧,融合形体课当中的肢体语言的诠释表达,融合表演课当中的舞台调度、面部表情、眼神与表现力,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声乐课与台词、形体、表演等课程在内容上的相互关联和渗透,更好地发挥声乐课程在戏剧影视表演专业中的作用。

另一方面,教师可使用多元化形式培养学生表演能力。比如从日常教学出发,将学生自身生活与学习相融,增加表演能力培养与生活化之间的关联性。在分析人物时,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声乐情感表现差异,尽可能融合剧中人物实际生活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受,使学生在思考与学习中能更为完备的塑造人物形象。考虑到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学生声乐课学习能力、成效、质量参差不齐,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时,可将分析技能思维视为课程讲解的重点,比如人物心态、社会背景、人物性格不同时应该如何分析;学生自身心态、性格、成长背景不同时,对于剧目中的人物应该如何分析和塑造等。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不能仅灌输理论,还需结合学生的实践经验使用多元教学方式、多学科思维,培养学生表演能力。

(二)丰富教材教学形式,多角度提升学生专业能力

以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声乐课教材统一性不足的问题为应对对象时,建议教师使用多元化的形式调整授课形式,并增设文学科目。学生拟良好的塑造人物角色,在戏剧表演中展示出性格分明的人物形象,就需要分设角色并赋予其灵魂,在创作和探索中为角色赋予生命和特色。多学科思维下,声乐教师可思考如何增加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文学知识储备。这是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学生在学习表演时能理解剧目背景下人物心理及情感的重中之重。因此,教师可在融合文学科目与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声乐课的同时,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思维,使之在不断自我感知的过程中,提升自我修养,拓展文学视野等。

在授课的多样化方式调整中,教师可将小组课程与专业化表演课程糅合起来,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培养基础,充分利用多媒体与互联网,在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声乐课中引入视频、文字、音频、图片等,更为直观和形象地为学生呈现教学内容、教学材料、教学主题等。诸如翻转课堂等教学形式也可纳入到小组课程中,使学生在教师有计划、有重点地引导下,更为深刻地认知和理解表演技巧、知识、要求等,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提升表演素质和艺术辨别能力。

在提升学生表演鉴赏能力方面,建议教师以观赏性艺术表演模式和工艺讲座、影视讲座等作为小组课教学的辅助,对于自身表演基础稳固的学生,教师可提供校内部分优秀的学生作品与优秀的影视作品,供学生在小组讨论、鉴赏、自由表达的过程中分析、探讨、归纳、总结、学习。邀请在影视表演专业方面比较优秀的人才到学校以教师的身份开展讲座,进行小组课授课的模式,更利于学生近距离接触艺术家,通过与之沟通、交流、探讨,来进一步明确自身的成长与学习之路。

三、多学科融合下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声乐课小组教学的途径

(一)调动学生积极性,创设自主学习情境

在创设自主学习情境的过程中,声乐教师可按照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声乐课教学要求以及课程设置,在兼顾学生现有的技能特点与知识结构特征的基础上,打破传统声乐小组课授课教学模式,将乐器、舞蹈、音乐教学法、音乐理论等技能与知识融入到课程中,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利用探究式、启发式、研究式等方法,让小组成员自行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按照学生的不同特征和教学计划为学生分别指导。小组成员在课上和课下的讨论以及分工合作,师生联合对作品的创编和改编,学生在不同音乐情境和故事情景中体味人物表演要求和表演方法,也是声乐教师培养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的重要举措。

表演课作为戏剧影视表演专业主课,师生对此尤为重视。声乐教师可利用学生对此门课程的重视来发挥多学科思维优势,调整课程时间,每两周设置一次教学实践课,鼓励学生进行多人或单人的演唱表演,其他同学给予点评,教师提出改进意见和最后总结。此种教学方式利于激发学生的创作欲和表演欲,提升学生参与积极性。

(二)结合专业特征,构建实践探索空间

在构建实践探索空间时,教师必须摒弃以往的主体性、主导型角色定位,可尝试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借助丰富的信息资源,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任务主题,并要求学生共同研究和探讨作品。让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学生在短短的两三年间掌握民族、美声等多种唱法并不现实。教师可在引导学生掌握科学发声方法的基础上,不拘某种所谓的唱法,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嗓音条件、音乐基础,多元化的塑造演唱风格及技术。

如在小组课作品选择和探讨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限制唱法,通俗、民族、美声均可选择。不能拘泥于表演形式和演唱风格,表演唱、弹唱、领唱、对唱、重唱、齐唱、合唱、轮唱、连唱、无伴奏合唱等形式均可选择研究。在打通并融合多学科的过程中,教师可将朗诵、舞蹈、身体打击乐等纳入到课程中以供学生研究,利于学生丰富声音的表现力。考虑到语言是学生提升说话音响声线的重要载体,学生在声乐课程中,教师可将台词视为载体引导学生训练吐字、咬字、歌唱共鸣、歌唱气息,根据声乐课与台词课之间的关联性来设计教案,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舞台语言表现力。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还可将形体课、表演课与声乐教学融合起来,比如在唱歌表演训练时,教师可针对学生的性格和声乐学习状况分难度地选择曲目,并调整时间,引导学生二度创作、大胆表演、发挥想象、进入情绪等。

猜你喜欢

声乐影视戏剧
演唱中国声乐作品的责任与使命——喻宜萱1946—1948年声乐活动考述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有趣的戏剧课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中国影视如何更好“走出去”
对中国影视独特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