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歌曲《武魂》引发的声乐学习思考

2020-12-06

北方音乐 2020年15期
关键词:琳娜唱法跨界

叶 森

(温州城市大学,浙江 温州 325000)

2019年,在湖南卫视《歌手》节目中,龚琳娜、石倚洁、王珮瑜三人同台演绎的歌曲《武魂》,让人耳目一新。该曲以古诗词《六州歌头·少年侠气》与《垓下歌》为词,通过现代音乐元素的编排,融合了以石倚洁代表的美声男高音、龚琳娜代表的传统民族唱法及王珮瑜代表的戏剧念白三种人声表现形式,歌曲气势雄浑、曲风强劲有力,跨界演唱的表现形式让观众印象深刻。

一、国内跨界演唱概况

自1986年第二节青歌赛采用三种唱法分类之后,国内声乐专业的教学约定俗成按照这三种唱法进行,在之后的三十余年里,我国从事美声或者民族唱法的歌手在三种唱法分类的影响下,舞台发展空间有限,加上先前我国尚未大量兴起多种类的声乐综艺节目,这类歌手几乎只能走向各大专业分类赛事。虽然在2005年湖南台的《超级女声》节目在播出期间造就了“万人空巷”的成就,但彼时绝大多数的听众对于美声、民族一类的唱法始终是抱着“可远观不可亵玩”的态度。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不断的提高,声乐演唱逐步从20世纪时的小众群体变为大众艺术,特别是随着信息化时代自媒体的发展后,青歌赛作为主流且顶尖的声乐赛事,声乐学习者虽然始终保持趋之若鹜的态势,但面对电视受众群体,各大线上赛事赛制也急需创新突破一些新形式、新载体去满足人们日益增加的文化需求,因此就涌现出了《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声入人心》等一批优秀的声乐类综艺节目,在各大节目的录制过程中,也应运而生了许许多多优秀的跨界声乐作品。例如在2012年浙江卫视录制的《中国好声音》中,歌手平安在演唱歌曲《我爱你,中国》时运用了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将平日里的晚会歌曲搬上了综艺舞台;2015年上海电视台录制的《中国之星》节目中,流行歌手谭维维以其原本扎实的民族声乐演唱功底,融合我国陕西省民间戏曲的元素——华阴老腔,又结合当代摇滚风格的元素,跨界演唱了歌曲《给你一点颜色》引起了观众及评委的好评;去年,湖南台《歌手2019》中,龚琳娜、石倚洁、王珮瑜3位艺术家合作演唱了一首歌曲《武魂》,将美声唱法、民族唱法、戏曲艺术三种不同的艺术表现风格融合在一起,当即引起轰动,虽然比赛成绩稍有遗憾,但笔者认为,这不仅是一次大胆的跨界融合,也更像是为中国当代声乐艺术发展做出的启示。早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莎拉·布莱曼与刘欢同台演唱歌曲《我和你》,使大众对他们独特的演唱形式记忆犹新,也可谓开启了跨界演唱的新大门,在随后大量跨界演唱形式的影响下,我国有不少学者也针对这种演唱现象做出研究,再度让上世纪唱法“土洋之争”的记忆回溯于脑海。但回忆之际,或许也需关注到作为一名声乐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到的一些事项。

二、良好的声乐基础是演唱的前提

跨界演唱狭义的理解可分为唱法之间的跨界、时期流派的跨界,广义可理解为演唱过程中融入戏曲、朗诵等艺术门类的跨界,但无论是何种概念,丰厚扎实的声乐技术技巧是演唱的第一前提。以歌曲《武魂》为例,三人在短短的5分钟的演唱过程中,运用了轮唱、齐唱、重唱、领唱、对唱等演唱形式;融合了美声、民族、戏曲等发声方法;歌曲在和声编排上根据三人的音色不同运用了大量不和谐的音程关系来凸显歌曲的气势与意境;从开始的一字一音变为一字多音,同时弱起拍、前后附点的节奏型比比皆是,体现了歌曲的难度,这都十分考验歌手的综合音乐素养。而龚琳娜、王珮瑜、石倚洁三位老师凭借自身多年的素养沉淀和演唱经验,营造了一个意蕴雄深、氛围庄严、声势浩大的意境,将歌曲的听觉效果与视觉观赏性发挥到了极致,网友好评为“国家队”登场了。众所周知,歌手站在舞台上除去心理因素之外,基本功是影响歌手发挥的主要原因,在传统的独唱过程中,歌手或许只用考虑到伴奏、自身演唱状态等方面,但在跨界演唱的过程中,则要去关注到更多的部分,即音色是否融合、节奏是否准确、各方合作的表现状态是否达到平衡点等,这就要求歌手在日常的训练过程中,必须加强声音的可塑性,在学习单一发声技术技巧的同时,也要对其它发声技术技巧做一定了解与学习,理想的状态是做到融会贯通,运用身体的发声技能对不同的音色做到张口即来;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强化节奏、音准、乐理等基础技术方面的训练,特别是在演唱形式丰富的当下,歌手有着更多的选择去体现自己声音的价值,但也只有在基本功稳定输出的前提下,才能表现出自身对歌曲的个性发挥与创造。

三、良好的学习思维是演唱的基础

在过去的30年中,我国各大声乐教学都严格按照三种唱法分类进行,各种唱法在发展的过程中都有其自身科学的理论依据支持,学生在学习演唱技术的过程中也秉持“井水不犯河水”的态度,各大声乐赛事的唱法分类也难免使得学生产生“偏科”的局面。随着如今歌唱类的综艺节目形式多样,涌现出不少跨界演唱的作品,这也就要求到歌手在从学习走向舞台的实践过程中,应当转变传统局限于唱法的思维。声乐艺术对于创作者来说是用具体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与思维;对于欣赏着来说,需要调动自身的感官,去唤起某种情感与思维。音乐作为最高级的艺术形式之一,是因为它并不是一件具象的、但又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它需要人们通过自身的感官及想象力去抓住它。这就要求歌手在表达自身情感的角度下,应该脱离任何框架的束缚,以最能体现情感的声音及状态去表现。例如早在2008年第十三届青歌赛上,民族唱法中的常思思以一首《玛依拉变奏曲》惊艳观众,也让许多人记住了这个声音不一样的歌手,关于唱法的争论又再次出现,一方面,许多电视观众和专家认为其声音在听觉上没有民族唱法的清脆明亮应当归为美声唱法,而另一方面,有专家认为她在歌曲的“声、情、字、味、养、表、象”中体现的又是中国特色的表演体系,还是应当归为民族唱法。当然,作为赛事评分或许是会需要细分唱法来体现演唱技术技巧,但从艺术的本质出发,最重要的目的则是通过声音打动他人,以引起相同的共鸣及思考。《武魂》一歌最早发行于2013年,由龚琳娜老师独自演唱,当时网评反响一般,网友理解为是龚琳娜继《忐忑》之后的另一神曲。在去年《歌手》节目中,在融合多种演唱方式及丰富音乐织体之后,极为震撼地打动了听众,让大家再次重新去体会《武魂》这首歌的文化内涵。笔者深思,在音乐表现中倘若仍以唱法分类的固化思维去理解音乐与表达,一方面是否会埋没一些优秀的歌手及作品,另一方面是否也会有悖于艺术传播的本质。因此,在听觉需求及演唱表达多元化的今天,歌手在学习思维上应突破单一的局限性,开阔学习思维,更加注重理解艺术的本质与内涵。

四、丰富的实践平台是演唱的保障

在当今唱法分类的环境中,学习者可以从美声、民族、通俗等方向作为一个切入口来学习声乐技术技巧,但随着文化需求多元化、歌手发展道路多样化的今天,学习者必须具备实践意识,通过大量不同的专业平台去相互学习与借鉴,创新尝试多种演唱方式从中吸取经验,从而更迅速地提高自身演唱水平。2007年廖昌永老师先后推出专辑《山丹丹花开》《诺言》,通过美声唱法演绎通俗歌曲;2014年歌手韩磊融入爵士鼓、贝斯等乐器,以爵士风格演唱哈萨克族民歌《可爱的一朵玫瑰花》;2018年湖南台推出以美声唱法为背景的节目《声入人心》,歌手通过融合现代音乐元素改编世界名曲来进行演绎,令观众陶醉不已。笔者通过观察声乐综艺节目发现,不少跨界演唱的形式正慢慢出现在各大舞台上,对观众的吸引力也逐步增强,如今跨界演唱的形式多样,例子举不胜举,不管是以何种唱法为背景的歌手都有着大量的可实践平台,作为一名声乐学习者与表演者,更需要利用这种平台不断实践,去寻找当下听众的口味,以迎合这个时代音乐发展的需求。

五、结语

随着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渐丰富,在自媒体发展的今天,声乐艺术中传统的三种唱法已经难以符合市场的发展需求,虽然部分走在音乐教育前言的高校现已推出音乐剧专业,对声乐演唱有较大的理论与实践突破,但面对几十年的分类教学,似乎也难以有较大的改变。笔者通过持续观察各大歌唱类节目,发现如今的跨界演唱现象也不再属个例,相比单一音乐风格或元素的表达,存在跨界的音乐作品则更容易引起共鸣。因此通过龚琳娜、王珮瑜、石倚洁三名艺术家演唱歌曲《武魂》,想记录一些启发。歌者无论何种唱法,扎实的基本功是第一前提;歌者在学习过程中须有创新及突破意识,从而更好地理解艺术本质;歌者须通过尝试多样的实践方式,来更好地展现自己。曲高不一定和寡,时代的方方面面都在进步,关键还是须在发展的客观规律中加强自身学习,在实践中探索出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需求转变。

猜你喜欢

琳娜唱法跨界
跨界
跨界
Students’ Feedback on Integrating Engineering Practice Cases into Lecture Task in Course of Built Environment
谈声乐教学中的轻声唱法
跨界唱法的春天——对谭晶参加《蒙面唱将》的思考
B&O继续跨界 B&O BeoVision Eclipse TV
New twist on Old Style
浅析摇滚唱法中的“撕裂音”
艾琳娜和她的狼伙伴
跨界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