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素质教育中音乐减压对治抑郁倾向的探究

2020-12-06张梦丹哈尔滨工业大学文法学院艺术素质教育研究所

艺术家 2020年10期
关键词:听力素质教育情绪

□张梦丹 哈尔滨工业大学文法学院艺术素质教育研究所

作为一个完善的教育机构,高校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顺应时代的潮流,思考和熟悉具有现代意义的教育模式和体系[1]。近年来,中国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学生常常由于当前或潜在威胁产生激动情绪(如紧张、焦虑、担忧、恐惧等),从而引发抑郁和焦虑。因此,高校在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通过音乐和艺术缓解学生的不良情绪。

一、音乐与抑郁

大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有很多,这些原因通常与负面因素有关,如融入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人际沟通和不安全感之间的障碍,由于人格沮丧或失落而导致的自卑和自闭症[2]。而音乐是缓解学生不良情绪较有效的方法之一,其通过将美学与现代生活的节奏、速度融合在一起,使流动、神秘、沉默和精致的美感成为浇铸灵魂的“药物”。音乐本身的节奏、情感、歌曲和其他方面,能影响人体的情感、神经和关节。因此,音乐具有治愈的功能,可以使人感到放松,激活人的神经并在不知不觉中对人体产生奇妙的“治疗效果”[3]。

在中国古代,音乐和舞蹈也是治疗抑郁的主要手段。《黄帝内经》中提出了音乐疗法的概念,其中特别考虑了五种声音、五种情节和五种内部器官之间的关系[4]。宋代的欧阳修通过了解古琴(一种典型的中国古代音乐疗法)治愈了自己的沮丧情绪。

因此,我们使用听音乐技术研究患有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大学生,通过比较心理干预前后被测学生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探索音乐艺术对大学生心理状态的影响[5]。

二、音乐减压对治抑郁倾向的方法和结果

在对音乐艺术进行心理干预之后,超过83.3%的学生觉得他们对于音乐艺术的心理干预非常满意。对于学习行为和身体状况而言,在进行音乐欣赏的心理干预后,其考试等各个方面的状态都要好很多,该行为充分反映了音乐的治疗作用。

由于患有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欣赏的意识较弱,故应在干预的早期阶段使用听力方法,真正的听力应该是灵魂的听力,而不仅仅是听力本身。初期,我们选择了与被测学生的情绪相匹配的音乐,以便被测学生可以发现与他们自身的音乐体验相似的情绪。后期,我们选择了明快、开放和积极的音乐。这样,经过测试的学生就会随着音乐的情绪变化而朝着积极和乐观的方向思考。此外,学生进行了一些乐器练习,以便感受节拍和节奏。

基于音乐的审美心理学,本研究设计了一套操作性和针对性较强的心理干预模型来评估音乐艺术。该模型将音乐审美活动的元素作为水平系统,将接受审美活动的过程作为垂直系统,并强调了这两种系统之间的混合关系;同时,通过音乐作品的目的性,通过为期两个月的一对一教学,并以音乐欣赏为核心,对大学生各种抑郁和焦虑情绪进行干预。研究结果表明,在音乐欣赏的心理干预下,学生的抑郁和焦虑普遍得到明显改善。因此,音乐不仅具有生理、治疗、情感和记忆作用,还对平衡人的情绪有重要作用,对人的心理干预效果非常好。

音乐艺术的心理干预使学生的积极性得以提升,还养成了积极听音乐的习惯,也防止了其心理问题频发。同时,我们也开始研究具有更好身心状况的生活,以获得更加积极有效的成果。

三、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如下:(1)构建的音乐艺术心理干预模型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行性;(2)对抑郁和焦虑的大学生进行音乐干预,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3)音乐欣赏心理干预可以明显减少大学生的抑郁和焦虑感,同时可以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4)音乐兴趣和音乐教育方面无明显差异。对于精神障碍患者,音乐欣赏心理干预只能是一种辅助方法,还需要与其他治疗方法同步进行。

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对治抑郁倾向在高校学生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高效应完善音乐方面的教学,积极帮助学生缓解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压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目前,中国音乐心理干预方法的理论和方法尚不完善,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

猜你喜欢

听力素质教育情绪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