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锡伯族村落景观设计

2020-12-06马博华沈阳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环境设计专业

艺术家 2020年10期
关键词:锡伯族西迁村落

□马博华 沈阳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环境设计专业

我们可以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看作一种无形的文化遗产,因此,对它的保护较物质文化遗产来讲,更需要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探究和考察。每个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其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中乃至世界文化中都占据着无法取代的重要地位,其中任意一个元素的变化都有可能导致部分或整个文化载体的变动,因此,对每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保护和传承,在当今社会都显得非常重要。

一、锡伯族村落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

锡伯族村落的形成和发展受当地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制约,村落现有环境是指现在人们居住的生活环境,其包括建筑空间、居住空间、街道公共空间等。锡伯族村落景观要素包括自然景观要素和村落物质要素两个方面。自然景观要素包括当地气候、水文、土壤、地势等,而村落物质要素包括锡伯族的民风民俗、历史人物、民族图腾等精神文化。锡伯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具有自己的历史文化特色。只有将沈阳市锡伯族民族村落景观作为研究对象,对锡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并推动该族人民的经济发展,才能进一步丰富民族村落景观设计的内容。

二、景观现代价值分析

锡伯族民族村落的景观布局方式主要是以小聚居为主,小聚居的布局方式是尊重自然环境的一种表现,居住区域接近交通便捷的区域,村落内部有大面积的土地资源,供自然农业使用,不占不毁,使兴隆台镇依旧保持原始的地貌环境,不干预大自然的自我调节和发展,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锡伯族村落景观的发展演变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锡伯族传统民族文化影响着锡伯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景观展示是锡伯族文化变迁留下的证据,如锡伯族民族节日——西迁节。西迁节代表了一定历史文化下的锡伯族人民的民族信仰,也是人们对在异地、他乡的族人的深切思念。锡伯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文化,在锡伯族的民族发展和社会演变过程中起到了引领性的作用。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非物质文化是锡伯族村落景观设计主题的一个切入点,我们希望,在失去的或是慢慢遗落的物质文化中寻找新的突破口,将其重新应用在现代的设计中;在物质世界的不断循环更替中,我们应以文化为轴,将设计进行扩散,使文化核心经久不衰,来回往复。

锡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众多,非物质文化含有众多表现元素,要想深入了解一个事物的核心和价值,文化必然不可缺失。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本,透过文化发展可以更好地了解锡伯族。公园景观中各个部分都会渗透文化情怀,一方面,可以增强当地锡伯族居民对本民族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豪感和民族信念感;另一方面,为传承锡伯族民族文化提供场所,对外来游客更具吸引力,提高锡伯族在中国甚至世界上的知名度。

四、西迁节形态的提取

西迁节以怀念民族先辈为主题。西迁路线是非常曲折的,为了增强锡伯族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先辈的思念之情,在景观小品的设计中,设计者可增加西迁节这一元素,将西迁路线进行抽象表达,这一部分的表现更多的是在公园的第一个部分,了解锡伯族文化这个阶段。公园整体形态是弧线形,但是西迁小品运用的是折线形式,用一种更加尖锐的符号与整体形态进行碰撞,进一步体现锡伯族的英雄气概,从游客本身的感觉出发,形成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及了解。

五、锡伯族民间故事的表达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锡伯族民间故事也有着丰富的内容。鲜卑族曾经是历史上有名的游牧民族,最初在大兴安岭地带游牧,把打猎和捕鱼作为生存手段。锡伯族是古代鲜卑人的后裔,受到不同民族的影响,其社会组织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并从游牧模式进入了更为稳定的农业经济发展的模式。游牧民族的传统使锡伯族人民十分擅长骑射活动,在历史上出现过很多非常优秀的射箭运动员。锡伯族历史悠久,在发展过程中孕育了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并产生了大批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故事,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猜你喜欢

锡伯族西迁村落
民俗文化旅游攻略
西安交通大学西迁博物馆雕塑作品《交大西迁知名教授》
锡伯族文化如何走进沈阳高校
西迁丰碑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弘扬西迁精神,铸就“西迁精神”出版工程
西迁赞歌·东情路——东北地区西迁民族美术作品北方六省巡展作品选登
乌鲁木齐市锡伯族纪念西迁25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