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唢呐独奏曲《望平川》的音乐与演奏分析

2020-12-06陈鑫光中北大学

黄河之声 2020年22期
关键词:慢板华彩唢呐

◎ 陈鑫光 (中北大学)

一、唢呐曲《望平川》的创作背景

(一)作曲家简介

唢呐独奏曲《望平川》创作于1983年,出自著名唢呐演奏家周东朝。周东朝,国家一级演员,中国音协民族管乐研究会副会长,中宣部文化名家“四个一批”人才、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

创作曲目:《黄土情》、《望平川》、《延河之春》、《河北梆子腔》、《乡情》等均已被中央、上海等多所艺术类院校列为重点教学曲目,成为唢呐艺术在当代创新与发展的一个又一个典范。

周东朝多次担任国家名族器乐比赛及中央电视台器乐大赛评委,所指导学生遍布国内外及东南亚等地区。多年来,各大报纸均有介绍周东朝乐曲与音乐历程。

(二)《望平川》创作背景

唢呐之所以被大众所接受,是因为其各种场合的实用性与唢呐演奏家们赋予这件乐器的艺术性。

由于唢呐出土于西域,所以中国传统唢呐艺术的形成相对较晚,想要尽快的提高充实自己,唢呐吸取了其他传统音乐形式的养分。戏曲方面,唢呐吸收了各种曲牌,如《柳青娘》、《一枝花》、《山坡羊》这些至今都会出现在各大唢呐教科书的传统曲目。唢呐也有利用戏曲音乐素材来创作的新曲,如鲁西南地区梆子戏的弦乐曲目《开门》,经过后来的艺术家整理、改编,成为了传统唢呐曲的代表作之一:《六字开门》,以此曲为基础,之后又演化出了《大合套》、《婚礼曲》、《欢庆》等等。

除了戏曲,唢呐从其他的传统音乐形式中也获取了不少素材,比如从各地的民歌、曲艺中演变出不少经典的唢呐曲。从河北民歌中创作出了《打枣》、《小放牛》、《茉莉花》等,从东北的曲艺中吸收了秧歌和二人转而成的唢呐曲《胜利秧歌》、《二人转牌子曲》。本文的主题曲《望平川》正是著名唢呐艺术家周东朝根据西北民歌体裁“花儿”而作。

1983年,周东朝先生前往我国西北地区采风,有感于当地淳朴的民风,根据西北花儿的素材创作了这首《望平川》。“花儿”是中国西北的传统民歌,流行于青海、甘肃、宁夏、新疆四个地区。花儿的代表作有“妹妹的山丹花开”、“上去高山望平川”、“雪白的鸽子”、“尕阿哥世下的面皮软”等等,而唢呐曲《望平川》主要吸收了“上去高山望平川”的唱腔素材,但是以上其他民歌,节奏、节拍、韵律等方面都可以从唢呐曲《望平川》中看到影子。周老师对西北“花儿”整理后,创作此曲,表达出西北地区人民农耕、丰收、亲情、爱情等生活常态。

二、唢呐曲《望平川》的艺术特色及演绎

(一)《望平川》乐谱分析

乐曲的前九小节是乐曲开始的“过门”,为伴奏乐器所演奏的主旋律。伴奏一开始就已经带入乐曲欢快的气氛,同时引领主奏乐器唢呐轻松活泼地开始,从“后十六”、“四十六”、“切分”这些节奏型与小快板的速度体现了积极、推动的力量。

10~35小节为本曲的主题,采用了西北花儿“妹妹的山丹花开”的旋律素材。10、11小节用倚音、指花、双吐的技巧表现出跳跃,但是整体语气成下行,一是为了明确主题的情感,二是为下一单元的情绪作铺垫;12、13小节以一对后十六连音接一长音,这个长音恰比第一单元落音高一个八度,这种短篇幅、宽音域的跨越不但没显得突兀,反而用连音顺畅、迅速地将情绪拉上高度。14~17小节为第二单位,与10~13小节形成呼应,前部分活泼,后部分柔和,不同的是整体语言成下行,目的是与前四小节形成一升一降的对话。18~21小节在情绪安排上有异于前两个四小节,为先弱后强,重在第20小节的切分重拍,“重拍转移”、“垫指”等技巧再加上本四小节最高的音,形成一个小高峰,但是在末小节语气又降下,这是为之后情绪的再次迭起做铺垫。22~31小节为一个整体,用“垫指”、“气拱”、“双吐”、“滑音”等技巧来将主题推向最高潮,但并不是一味的通过炫技、高音等将高潮持续,而是通过多次起伏制造一个又一个峰值,这样不仅提高了唢呐技法与气息的难度,也使主题的情感丰富、跳跃;在第32小节情绪最高处以气息下滑迅速将这高潮收回,通过后两小节加以缓冲,完成半终止。

35~52小节为乐曲主题的再次陈述,只是在48~53小节做了加花处理,而且没有形成新的高潮,与前段主题相比平淡了不少,这是为了第二主题的陈述所做的处理。

55~95小节为第二主题,一改第一主题跳跃、情绪多变的曲风,而是大开大合的豪放气质。此主题采用西北花儿“上去高山望平川”的素材,高音区、指花、垫指等技巧显出情绪的高亢,而连音、长音将节奏放慢,体现了豪放、连绵之情。在本主题71~74小节,短暂的回归第一主题的跳跃,与后面的“连绵”形成呼应,仿佛对话一般。87~94小节是快板部分最为活跃的段落,尤其注意89、90小节与之后两小节形成的对比,从细密且清晰的“四十六”双吐转向同样材料的四个“连音附点”,有如皮球从高处掉落反弹,力道逐渐减小,最后停在地面,从渐慢两小节引入慢板可以体现。

97~133小节为慢板,采用3/4的节奏,情绪优美、流畅,这段采用了西北花儿“上去高山望平川”的旋律素材。之所以采用3/4的节奏,是因为3/4的小节内强弱分配为强、弱、弱,节拍本身就具有抒情、流畅的特点。这种节奏常用与华尔兹舞曲,而华尔兹又名圆舞曲,其舞步特点是圆周式旋转,旋转的每一圈都连贯、自然,3/4节奏型正是这种特点。

慢板的97~106小节是两个五小节的句子组成,每一句后两小节都为连续六拍的长音,像极了在高山上放声高歌时的亮调与山谷间绵延的回音,而且长音前都有一个指花作装饰,也符合少数名族名歌的特点。纵览慢板,总体呈现出了旋律的歌唱性,这正是西北人民对自然的一句感叹、对生活的一曲高歌。从第107小节开始,五小节为单位的乐句发展成了四小节,在这四小节中,前三小节的织体结构与语气和前面一致,缺少的正是长音的一小节,因此,107小节以后语句开始紧凑,这样一直持续了四句,而且这四句的语气分别为扬、抑、扬、抑,如果说快板的对比有如对话,那这里体现的就是一种“提问、回答”式的对歌。

技术层面,一方面,慢板的“4”如果是独立出现,就是原位的“4”,但如果是“连音符”接“5”出现,成了变音“#4”,这是因为连音表现一种连贯,“#4”与“5”之间的距离更近,不至于那样的突兀,如同水波荡漾一般,一环接一环;另一方面,虽为慢板,但是装饰音、滑音、强弱变化频繁出现,这不仅丰富了旋律性,而且更具有歌唱的特点,一定程度模仿了人声、语气等。

1 2 3 ~1 2 7 小节的间奏之后,将上述最后一句“回答”(119~122小节)减弱力度重复,但是第二次重复做了改动,引入全曲高潮的华彩部分,有如回答之后的深思,深思过后发出的呐喊。乐曲的这一特点是充满艺术性的,从作曲角度来看,采用了民乐、民歌等传统作品“起、承、转、合”的手法;在这一基础上,乐曲歌唱性的旋律形成了“问、答”的形式,十分贴切祖国西北人民的生活特点134小节是华彩部分,为全曲最高潮,散板无节拍,这种板式不仅有高度的自由性可供演奏者炫技,而且可以灵活的处理情绪,因此是可以反映演奏者技术与对曲子理解的最佳片段。

华彩是从慢板引入,以慢板的旋律素材进行发展,一组八度上行大跳音程“2”,并没有用上把位音色比较统一的“2”,而是用下把位泛音,这样处理使得音色略显阴暗,而且力度较弱,是为了突出尾随的“6、5、4”的强奏,之后速度变快又马上放慢,这种强弱、高低、快慢的对比手法,使华彩在散板中具有了层次,而且加剧了情绪的起伏,整个华彩部分都是以这样的对比原则而奏。

同样在“强弱”、“慢快”的对比下,引入了华彩的一大特色技巧:“单吐模仿笑声”,这种技巧是以舌尖快速点吐哨片,并在每个音节加入“气拱”,模仿笑声,速度由快渐慢,力度由强至弱。之后一部分,是连续的“四十六”音符,从技巧来看,由慢速“断奏”发展成快速“分、连奏”;从音符来看,分连奏部分是由断奏部分加速缩减而成,这种处理手法也用在了之后的双吐:上行双音符变为单音符,更加活跃、而且峰值更高。最后再另一段快慢对比下,回归主音“2”结束,同时也是再现快板的开始。

144~159小节为再现片段,再现内容为快板第一主题的第二段,但是在结束的两小节双吐后,做了改变,没有回归主音“2”,以“5”做阻碍终止,进行扩充。

160~189小节为最后结尾的扩充展开,采用了快板第一主题第一段、第一主题第二段、还有华彩部分的旋律素材,是整曲的一个总结,尤其是采用的华彩部分素材,双吐发展成为分、连奏,力度由强到弱,整体趋势成下行,这些是将原华彩片段的逻辑给颠倒了,如果说华彩是为了推起一个又一个峰值,那么结尾的改动就是为了给最后尾声的情绪做铺垫,尾声回原速后结束在高八度的主音“2”,再加上热烈的伴奏,最终以欢快、高亢的情绪收尾。

(二)《望平川》的演奏技法

唢呐这一乐器由于其丰富的特点使人们十分难忘,而这一乐器的特点除了其独一无二的音色外,也体现在花样繁多的技巧上。唢呐的演奏技巧体现在演奏者手指、唇舌与气息上。三类唢呐技巧可独立出现,但大多是三者结合,相辅相成,在气吸强弱控制的前提下,做其他技巧利于控制整体情绪,如40~52小节的双吐至结尾处,气息由弱到强在到弱,口内由双吐到连音再到单吐,层次分明,情绪清晰;又如华彩双吐处,口内双吐技巧一直保持,但手指的频率增快一倍,使得曲风更热烈、更跳跃。

除演奏技巧外,其乐谱中的表情术语的表现手法也是唢呐曲《望平川》的一种技法,如连奏、断奏的选择,泛音的选择,何时强奏、何时弱奏,散板因该如何把控无板式的节奏,渐快、减慢从哪里开始,渐快到什么程度、减慢到什么程度等等。这些技法均在乐谱中的表情符号术语中体现,但是体现出的也仅仅是一些符号,因此演奏者往往结合自己对于乐曲的理解,根据所理解的乐曲情绪来赋予这些符号术语以生命,这是唢呐演奏主观性的技法。

三、演奏唢呐曲《望平川》后的自我启示

唢呐曲《望平川》的创作扎根于祖国的西北地区,吸收了“西北花儿”的民歌素材,因此,演奏这首乐曲不尽需要扎实的基本功与所需的技术水平,更重要的是掌握一定量地区民歌的演唱,使技巧得以表现出适合的思想感情。

不光是这首乐曲,在唢呐曲的海洋中,有不少经典的作品具有歌唱性和地方特色,而这些因素往往是比技巧更难处理的地方,这些也是唢呐曲情感处理重要的环节。要处理好唢呐作品的情感,需掌握不同地区文化特色,而民歌、戏曲、曲艺、说唱是体现地方文化特色最好的艺术体裁,因此,名族民间音乐是唢呐演奏学习中重要的一环。

猜你喜欢

慢板华彩唢呐
方学斌:以匠人之心 著华彩金银
唢呐手
在世贸组织舞台奏响华彩乐章
华彩少年薪火相传
又听唢呐
唢呐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盛世华彩丹青颂歌
浅析山东梆子慢板板式
浅析山东梆子慢板板式
基于田野调查的澧水船工号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