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北“非遗”雪山蒙古长调调查研究
2020-12-06毛蒙根娜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 毛蒙根娜 (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一、地理位置介绍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隶属于甘肃省酒泉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端南北两侧,县域分南山和北山两个不相连的区域,总面积66748平方公里,周边与一个国家、三个省三个县市接壤。下辖2个镇、2个乡,总人口16741人,其中蒙古族5446人,1950年7月解放,1955年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成立。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有天然草场4676万亩,主要饲养绒山羊、牦牛、骆驼等牲畜。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位于相邻敦煌110公里处,接壤新疆青海等省,处于祁连山西端青藏高原东北边缘,肃北县南北自然环境差异极大,南山地区南部祁连山区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团结峰海拔5826.8米,为甘肃省最高峰;山麓为沙砾戈壁倾斜高平原区。北山地区为中低山和残丘地貌,戈壁广布。旅游景点有党河峡谷、透明梦柯冰川、盐池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五个庙石窟等。
二、肃北雪山蒙古族介绍
肃北蒙古族又称“德都蒙古”“青海蒙古”,它是指青藏高原居住的所有蒙古族以及祁连山北部居住的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的蒙古族。德都蒙古语言上操蒙古族三大方言之一:卫拉特方言。肃北雪山蒙古族人民在早期的信仰为萨满教,到了明末清初的时候,由于佛教的流传,萨满教被藏传佛教所取代,最终成为雪山蒙古族全民的信仰。因此,在雪山蒙古族人民的祭祀敖包祈福活动中以及祭火仪式活动中,喇嘛活佛的诵经祈祷便成为主角和重要内容,来祈福这一年更加的风调雨顺。此外,藏传佛教法事活动还遍及常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婚丧嫁娶,那达慕大会等节日。其次,肃北雪山蒙古族人民的服饰也与其他地区的蒙古族服饰大不相同,语音文化习俗方面也有所不同。例如:肃北雪山蒙古族服饰的帽子是尖尖帽,而新疆蒙古族服饰则是圆顶帽。肃北雪山蒙古族服饰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颜色,样式及其服饰上所佩戴的首饰。语言发音上也与东北地区蒙古族有所不同。
三、肃北雪山蒙古长调的研究
雪山蒙古族长调是蒙古族民间歌曲中的一朵奇葩,它历史源远流长,是蒙古族人民在千百年来的游牧生活当中自然形成的一种草原独有的音乐形式。肃北主要以雪山卫拉特蒙古族长调著称。雪山蒙古长调在肃北草原时代相传,约有1000多年的历史。肃北雪山蒙古长调被列入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一)肃北雪山蒙古长调特点
由于蒙古族分布比较广泛,所以,蒙古族长调也有各个地区的不同特点,同时,也有各地区不同的方言所形成的具有不同风格特点的民间长调。肃北地区流行的长调主流以色尔腾长调色彩区和夏尔格勒金长调色彩区为主。肃北蒙古歌唱家口口相传,口承心授,以此传承。
雪山蒙古长调音乐特点为音调激扬高亢,音域辽阔宽广,曲调优美流畅,节奏自由较长,旋律的悠长、起伏大、舒缓与草原的宽广这跟它所在的环境也有关系。歌词多以两行为一段,词曲结合腔多字少,以各种装饰音点缀旋律。
(二)肃北雪山蒙古长调演唱方式
雪山蒙古族长调演唱方式,具有十三、十四世纪蒙古族民歌特征。大部分歌曲的结尾,均有一段“愿朝政平安”、“愿佛祖保佑”的祈福词语。演唱方式具有群众性特点,男女老少皆可唱。可独唱,二、三重唱齐唱等。雪山蒙古长调没有固定的曲谱和演唱形式,具有一定的即兴性和自由性,演唱时可根据个人情感来表现及改编。其内容有朝歌、宗教歌、婚礼歌、历史人物歌、赞马歌、英雄歌、酒歌、赞歌等,不同的场合,唱不同的歌曲。
长调歌曲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具有一定的群众性和广泛性。长调虽然是古老的民歌形式,但可以将其古为今用,发挥其独特威力,为现代社会服务。家喻户晓的《赞歌》就是长调民歌改变为新歌的典范。
(三)肃北雪山蒙古长调的音乐特色
蒙古族长调蒙古语称“乌日图都”,即长歌。音乐特色一般表现为音调偏高,节奏无规律,较自由,气势辽阔空灵有大自然的感觉,旋律起伏大、内容较为丰富、意境深沉悠远、音调绵长辽阔。
蒙古人是游牧民族,是马背上的民族,草原则是“游牧民族”诞生和依赖的摇篮,而骏马、牛、羊、又是其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所以最早的长调就是以歌唱草原、赞美骏马为主要内容。随着长调的发展变化和功能上的广泛扩展,肃北蒙古族长调的演唱形式开始增多。由于表现功能的不同以及内容的灵活多样性,这种源于草原原生态的民歌体裁,也就由“室外”延伸到了“室内”。无论是在蒙古族大型的那达慕大会庆典上,还是婚丧嫁娶,甚至是家庭聚会当中都是必不可少的,用长调音乐来表达内心的情绪。
(四)肃北雪山蒙古长调的发声技巧
雪山蒙古长调有独特的发声技巧,主要是通过气息调控某些相关部位,从而发出一种颤音式的装饰性效果。将这种人为的颤音蒙语称为“诺古拉格”。雪山蒙古长调歌唱技巧注重呼吸运用,装饰性强,音质饱满具有穿透力,真假声转换自如等。肃北雪山蒙古族长调旋法上主要表现在歌词的即兴性、节拍的多样性以及节奏的自由性上。
(五)肃北雪山蒙古长调的演唱形式特征
演唱形式特别,在演唱形式上,由一人“卡官”歌官主唱,其他人伴唱,但不能同唱,必须前后错开着唱才有韵味,声音的高低、粗细得有所不同才行。并且有一位专管唱歌敬酒的司仪安排起头唱起,其他人稍晚一拍,以不同的声音跟着合唱。敬酒也不能随意,必须在某段歌词结尾的部分才能敬人唱酒。唱酒也不能乱了前后顺序,必须唱完相关内容后才能敬人唱酒,如《在可汗身旁》,首先唱给最大的王爷,之后相继给夫人和各个大臣一一敬酒,不能乱了规矩。肃北蒙古族长调的形式特征是从头到尾主音反复,歌词比较多,曲调比较长,主旋律大起大落,因音乐节奏不同而抒发其思想情绪。
(六)肃北雪山蒙古长调的意义
雪山蒙古长调歌曲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它被列入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蒙古长调民歌不能离开草原游牧生活这个肥沃的土壤。如果离开了这个天人合一的美好环境,就会失去它的生存意义。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产物。千百年来,蒙古歌唱家口口相传、口承心授,以此传承,它有着和世界上任何民族歌唱艺术不同的结构和要素。
长调民歌具有一定的民族学、音乐学和历史学的价值。从蒙古长调民歌中,能够理解当地人民的民族历史,民风民俗等。是当地蒙古族民间音乐中的一颗明珠,可以说,蒙古长调演唱艺术是代表蒙古歌唱艺术最高成就的艺术形式。
四、肃北雪山蒙古长调的代表作品
代表作品:《枣骝马》、《黑走马》、《百雀鸟》、《望高山》等《枣骝马》是乌云毕力格演唱的长调专辑,原汁、原味、原生态。献给尊敬的老师照那斯图诞生七十三周年。雪山蒙古长调是一种具有鲜明的游牧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原生态演唱形式,可称雪山蒙古长调为游牧文化中一朵永不凋谢的花朵。只要有草原、有牧人,就会有长调。长调是草原上的歌,是马背上的歌。
五、肃北雪山蒙古族传承人及传承方式
布音娜,女,蒙古族,1962年2月28日出生。2011年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原生态协会委员。2015年1月5日全国“敦煌将”荣获个人原生态专业组金奖,肃北雪山蒙古长调市级传承人。
巴图孟克,男,才来加布之子。1961年5月5日生。肃北县民族民间文化协会会长、肃北蒙古族长调市级传承人。2010年担任肃北县民间文化协会会长。2008年获省区原生态民歌论坛理论研究研讨会作品三等奖。
诺尔吉玛,女,蒙古族,1982年5月生,国家三级声乐演员,现在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乌兰牧骑工作,肃北雪山蒙古长调传承人。
道玛曹,女,蒙古族,肃北县乌兰牧骑优秀文艺工作者,雪山蒙古族民歌长调传承近日参加国际民歌大赛,进入总决赛全十强。
六、我与肃北雪山蒙古长调传承人的交谈
我:您唱蒙古长调多少年了?
诺阿姨:我从小就听家里人在唱,我长调是1999年在内蒙古学习的,至今都在唱长调以及蒙古族民歌。
我:那您家里人都在什么时候会长调?
诺阿姨:家里人在游牧的时候,山上没有信号,唯一打发时间的就是哼歌小曲。就像放羊的时候会唱悠远一点的牧歌,蓝天白云绿草环绕。在喂小羊的时候会唱缓慢的抒情的,可以使母羊放松下来。
我:长调中都有什么类型的呢?
诺阿姨:长调有赞歌,还有祝酒歌,宴歌,宴歌又分婚礼歌,丧歌,剪胎发歌等。
我:那您对未来的长调传承有什么看法?
诺阿姨:长调的传承是时代相传,口承心授的。我们用长调歌唱生活,祈祷牛羊肥壮,草场肥沃。现在的科技在进步,时代也在发展,长调也要有新的发展。所以,我们这一代蒙古人更要推广,研究蒙古长调。
我:您对长调有什么感觉?
诺阿姨:我对长调的感觉就是我对草原的热爱与向往,形成对蒙古长调的内心感悟。长调是流淌在我血液里的音乐,是离自然最近的一种原生态音乐,是一种心灵对心灵的直接倾诉。
结 语
长调歌曲给我的感觉是具有生态感、神秘感、凄美感、厚重感以及清纯感。原生态的一切与宗教信仰相连人和大自然和谐相处。草原对我来说本来就具有神秘感,长长的调吟悠远,有着让人看不透的神秘感。长调中总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对生活的从容不紧不慢,悠然自得的那种感觉。听长调可听出历史,可以感受出它独特的深厚韵味。草原人生活环境单纯,人与人的关系也单纯,连歌声也是那么的清亮、清纯无杂质。长调的传承是时代相传,口承心授的。我们用长调歌唱生活,祈祷牛羊肥壮,草场肥沃。现在的科技在进步,时代也在发展,长调也要有新的发展。所以,我们这一代蒙古人更要推广,让更多的人听到原生态的音乐。长调歌曲可以陶冶人的心情,可以培养和熏陶人的情感,可以使人的心灵净化,也可以使人回归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