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乐新作中作曲技法的探索与创新
2020-12-06杨天成云南师范大学
◎ 杨天成 (云南师范大学)
在我国民乐发展创作中一直含有浓郁的民族风。但近年来,我国民族乐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导致民乐在乐曲中逐步丧失了民族的味道,更易西方音乐中惯用的曲调作为主打。随着该情况发展越演越烈,导致民族风不复存在。同时,基于一些教育体质的弊端,一些教师在进行民乐教学过程中,会忽略民乐中的内容,多是进行西乐的教学,造成我国民乐人才的缺失。为缓解这一状况,就要在后续创作曲风中加入民乐的内容,满足现代人的音乐需求,促进我国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工作。
一、民乐的起源
中国民乐是中国民族乐器和中国民族音乐的统称。中国民族音乐是一种珍贵的语言表达,将本民族中大事小情、人情冷暖用唱表达出来,在中国民乐的演唱中,可以感受到民族的发展与壮大,可以说,民族音乐是一种具有传承价值的文化。然而,民族音乐是一种非常庞大又抽象的艺术形式,尽管教育教学内容已经将其进行具体化、系统化的分类,但在民族音乐的世界中仍然有许多未知。民族音乐既能给人带去艺术的触觉,也能与国内外不同类型的音乐相结合,做好民族文化的传承工作。但在后续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夕阳管弦乐曲中找寻新的灵感,逐步忘却了对我国民乐的传承工作。但基于音乐创作本身是一个多元文化内涵相融合的过程,所以在不同作曲中应以更开放的眼光多所传达的内容进行表述,才能做好民族文化、民族音乐的传承工作,将民乐中独特的内容与现代作曲内容相互结合,运用这种新潮的创作方式,推动民族音乐的发展,为后续我国民乐传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1]。
二、民乐在旋律作曲中的特点
在民乐创作过程中,通过打破传统的声调结构,为后续旋流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特别是在挖掘调试扩展的过程中,可以运用旋律、节奏、音调等内容,将民乐更好的融入进去,并利用西洋乐曲中的技法进行演绎,赋予旋律更多因素,使其在表演过程中更具张力[2]。
(一)调试的扩展
在音乐创作的过程中,通常是运用五生音阶的方式进行偏音的处理工作,使其变调式过程中的清角、闰、变微等音阶成为乐曲中独立的旋律,从而将民乐在作品中利用扩展的调式进行展示[3]。如:南乡子·谭盾中,便是利用筝与萧的偏音调建立C微调,将偏音作为旋律的主干音,随着音乐的演绎作增四度的跳进方式进入角A。通过这样的演绎方式,既保持燕乐音阶的特点,又做好偏音的闰产生新的旋律,使整体音乐在演绎过程中附有更多的泛调性、多调性,可见作曲在民乐探索与传承过程中下了很大的功夫,并在民乐语言表述及展示手段中做出了很多创新的尝试,使其乐曲展示过程中更有韵味。
(二)调式的综合
用该方式进行民乐的创作,可以有效扩大旋律范围,这也是当代民乐创作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手法:
首先,是在同主音调中的综合法,用同主音调进行综合调试,可以有效扩大五声音阶,并将主音中的大小三度调式方法进行并只的使用。如:观花山壁画有感·徐吉星,该作品在进行创作过程中,多是利用主调式结构G宫系统的E羽,与G宫系统中的A商相结合,并在这不同调式的主音中做出大小三度的调整,其实音阶交替,成为综合运用的调式方案。从而使得这首歌曲在整体中呈现中,既有高胡这种苗族的特色,又不乏钢琴这种高雅的西方乐器,相互结合,给予曲调更新颖的表现手法,使作品呈现出创新的表现形态,更具现代艺术气息。这一曲调与上述的南乡子·谭盾的调式运用又有所不同,这是因为作曲人在进行曲调创作的过程中,运用古筝定弦,改善了传统古筝定弦的方式,将其进行创作再重新组合,弦乐就会发生改变,并按照不同的音调进行交替变化,再将四个不同的调式相互结合处理,以低二度的小调进行调整,使其乐曲在呈现中多了些对比,丰富现有的因素内容,使音乐内容更具表现力[4]。
其次,是利用人工合成的方式进行音列处理工作,该方式是引用人工调试的方式,为音乐旋律塑造更多关系,且该调试音列所产生的调性中存有不确定的因素在其中,符合作者表现曲调的需求,营造出更多的迷幻的意境。以乡月三阕·吴少雄的乐曲为列,多是引用民乐中的南曲,对其中重宫角的内容进行并置处理,使其设计与调号相符合,并在不同音程中加入人工调式,使其调试内容拥有一种综合呈现的效果,是五声音阶中,有三度的音程是用调式进行演绎的,给人一种神秘的月光之感,更有意境。
(三)旋律的非声乐化处理
在进行民乐创作的过程中,很多作品习惯在旋流上进行声乐化处理工作,但在当前创作过程中,一些民乐在呈现的过程中,向着西方弦乐旋流发展,在整体音程表现上确实有很多创新的想法,如音曲扩展更大、作曲思维多元化等等,较为代表的乐曲有寂·徐昌骏的作品,该创作内容就是利用主体核心进行纯四度与增四度相互交替创作的,使这首乐曲在内容呈现中,既有柳琴、筝的婉转曲调,也有笙的大气,运用连续的方式,对音域进行跨越度的表现,使其音调在呈现上更有韵味,给人更多的遐想空间。作曲人在创作的过程中,也是充分运用了移位、局部开展等方式进行乐思的[5]。
在后续乐曲创作过程中,可通过写作的方式摆脱现有的创作舒服,不断用音程进行旋律核心的动机变化工作,使其旋律内容更加复杂,向着器乐化的方式进行改变。运用特性的变化音程展现核心音程,从而打破传统审美中的很多问题,为向着旋律的方式迈进,是乐曲在诠释内容上,变得更有调性,使复杂的曲调变得更加和谐。
(四)旋律变化更加复杂
在进行民乐创作过程中,需要利用旋律对其音高、节奏进行复杂化的创作,可以在同一曲调中,利用不同的节拍贯穿整体,是乐曲在呈现节奏时,更具对称性,同时,在乐曲表现中,应不断满足创新的需求,才能曲作者喜欢表述的内容运用更强的节奏呈现出来,继而丰富民乐的表达方式。还可以运用现代的作曲方法,对作品内容进行诠释,使其在呈现的过程中,附有不同的节奏之感。
在民乐创作中,常常是将散序、散板的节奏引入在作品内容之中,使其内容表现旋律更加多元化。仍以南乡子作为案例,在其整体的乐谱之中,有三分之二的乐谱被标注为小节线的节奏,其意是自由轻松的节奏。而在乐曲月光·孙谊的作品中,也将其三分之二的乐谱设计为自由旋律,使其表述过程中,充满空灵、深远之感。在将目光锁定在寂·徐昌骏的作品中,整体的曲调已经不受节拍的限制,既可以在旋流中表述音调的强弱,也可以取消固定的长短音节,使旋律没有按照固定的思维进行描绘,将民乐创作推向新的高潮。而这种无节奏的处理方式,使作品内容更加灵活多变,在创作过程中,可以运用不同的节拍进行内容的创作,使其在演绎过程中通过渐变的节奏改善原本的内容处理工作,并利用不同乐器对内容进行严重,会产生不同律动模式,从而使音乐的层次感更为突出。
三、民乐在和声作曲中的特点
民乐在近年传承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民族乐器在创作内容之中,这种民乐在和声中运用的方式是和弦乐的方式,从而打破传统音乐在三度叠置中的和声作用。一些和弦出现问题,将会使其形式结构更加复杂,而我们所研究的民族器乐创作与后续的内容中,还会有一些差别在其中的。
(一)四度叠置和弦运用
在进行四度叠置构成的和弦中,可以运用不同的和声内容,进行民乐创作。一些年轻的作曲家在对现代和声研究中发现一些重要的四度叠置发音原理,通过对其发音原理进行界定,可以有效确定琵琶、中阮、三弦等内容与自然和声的内容相似,从而使乐曲在音调上更有表达创作的张力,运用这些内容可以对古老的文化内容进行传承,也可以使演奏的曲调更为自然、和谐。仍以乡月三阕·吴少雄的内容为例,该创作中的四度叠置一目了解,同时,不同的叠置和弦在展示中有附有不同的音色,使其展示的内容更具色彩性。在进行南乡子的演绎中,也是对其不同的音阶进行根音的操控,使其在节奏中呈现出二度加四度的复合叠置状态,使其音响内容更具厚度,与创作演奏的技法相配合,使诗词内容更加古朴。
(二)二度叠置和弦运用
在进行民乐创作过程中,由于所具备的音响内容具有不协调性,所以,要表现较强故事内容的时候,就应做好作曲创作工作。利用大二度的叠置内容进行和弦创作,使其民族调式展现更强,融合性更大,这就要求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加入更多创意的方式,使其内容变化更加富有创意性。在古意三题·莫凡的作品中,运用萧的部分极多,仿佛是感受到溪水的流动。而古筝与萧和声,就会使音乐风格更加统一,协调,给人一种宁谧之感。在乡月三阕·吴少雄的作品中,通过扬琴与古筝相结合,在以一段琵琶进行和音,使其作品在音程式的调式内容相吻合,给人一种清新、淡雅之感。
(三)密集音块的运用
在进行小二度叠置的音乐内容使用中,由于音乐的内容较为尖锐,整体的曲调内容非常刺激、不安,但却给人一种超强的表现张力。在寂·徐昌骏的作品中有所体现,在一些不和谐的曲调中,给人一种压迫之感,并在该音程内容反复呈现后,以和弦音进行内容的终止,与前后小二度叠置形成对比,完成了高度不协和的声音,使其作品更加丰富,充分展现了了创作中在乐曲中的心境。
(四)综合化和声运用
在进行民族曲调调式的过程中,需要运用五声综合化和弦的方式,完成民乐创作工作。但随着当代创作手法的不但完善,运用综合化的和声内容也应向着进一步深化,使其作品在创作中增加许多调性,与曲风的思维相统一。
结 语
在进行民乐创作过程中,还会运用其他方式进行内容创作,但无论如何大胆创新,都应跟着调式、旋律内容进行创新,这样才不失原有的逻辑内涵与严谨的规律内容,使作品在呈现中,更具有音乐内涵,体现的层次内容更加分明。民族音乐的发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要所有创作人不同努力,为民乐发展搭建桥梁,才能在后续发展中,以民族文化为纽带,发展传承相关的内容,保护我国传统民族音乐,才能使民族音乐发展更具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