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中美术理论的意义探究
2020-12-06□兴薇
□兴 薇
美术理论的特殊意义在于能引导人们欣赏和思考美术作品。因此,进行美术教育的前提条件是美术理论教学。尽管美术教育的历史已有百年,但教育者对美术理论的理解仍然是片面且浅显的。高校对美术理论教学的重视不足,使得美术教育中理论与实践完全割裂开来,美术理论成了毫无用处的条条框框。片面的技法传授并不是美术理论形成的本意,局限于美术理论的框架又会限制学生思维的发散。只有摆正美术理论的位置,美术事业才会进步。
一、美术教育的目的
1923年6月,教育部公布的《小学形象艺术课程提纲》明确指出美术教育的目的:“启发儿童艺术的本性,增进美的欣赏和识别的程度;陶冶美的发现和创造能力。”
美术教育不只是为社会培养更多高质量的专业人才,更重要的是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让人们学会辨别美丑、发现美、创造美,从而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促进社会的进步。作为美术教育思想“工具论”的代表学者罗恩·菲德强调创作过程,忽视创作结果,明确指出对儿童影响最大的是制作过程而非完成品。根据美术教育的综合目标而言,这一观点是片面的。美术教育不能忽视美术本体,如美术知识、美术技法及美感的养成等。著名美术教育家艾斯纳认为“工具论”强化艺术的工具性价值,其理论基础过于薄弱和狭窄,而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对人类思想和精神的贡献。
二、美术理论的重要性
美学与人生价值息息相关,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大到建筑的设计改造。人们通过美术理论的学习对美的本质、形态等问题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提高审美、认识、鉴赏及判断能力。美术理论可以帮助人们分析并解释美术作品和现象,引导人们摸索创作规律,开拓人们的思维,提升人们的文化素养。
三、美术理论的探究意义
(一)历史意义
美术教育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人类的发展史。清朝末年,以美术教育的形式培养美术人才的思想出现并逐渐发展。1866年,在福州马尾船政局中,左宗棠设船政学堂,除教授传统的物理、数学、化学、地质学等学科外,还增设了画法,这是美术理论教学的第一次出现。1902年,著名教育家张之洞创办了我国近代最早的师范学校之一——两江师范学堂,图画成为必修课程。1912年,“中华民国”的建立为美术教育注入了更多活力,美术教育开始蓬勃发展。伴随着中国的发展,美术教育步步发展。美术理论教学已历经百年,已然成了一本百科全书。
(二)现实意义
21世纪的社会飞速发展,很多急功近利的研究者忽略了美术理论研究的意义,真正能指导美术理论研究的文章少之又少。在使用美术改造世界,为人们带来更有价值的生活方式前,创造者必须具备扎实的美术理论基础。作为一种学术形态,美术理论的研究对象和特征决定了它是不容忽视的。然而,基于现实中美术理论具有相对性,这一特性告诫人们每一条理论并不是万能的,不同的学派有不同的标准。例如,法国大革命时期产生的新古典主义美术强调理性,注重画面的和谐;与此相反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创作者更注重个性的描写,强调主观感情的表达,强调色彩的明亮与对比。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美术理念告诫人们美术理论不能生搬硬套,也不能将其捧得过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美术教育中,教育者应以美术理论为主,美术实践为辅,二者相辅相成,不断完善美术课程的内容,并鼓励学生将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面对社会各行各业的人们对美的要求日益高涨,美术学院有义务培养出专业性人才来改造社会和引领社会发展方向,其美术教育既要坚持灵活的教学方法,又要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使学生时刻保有创造性和探索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拓展能力和创造能力,将美术理论和美术实践融合,培养出更多的美术爱好者和教育者,为祖国美术事业的发展增砖添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