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研究综述

2020-12-06

南都学坛 2020年3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物质博物馆

张 婕 菲

(河南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河南 开封 473000)

目前,全球范围内掀起了非遗保护热潮,这也给我国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带来契机。科技进步、政府重视、高额利润等都给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创设了良好环境。同时,也应注意到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让非遗文化逐渐消失在大众视野中,甚至濒临灭绝。有鉴于此,为了更好地保护非遗文化,充分发挥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藏、展陈、宣传、教育、保护、传承等方面的作用,成了众多学者研究的课题。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价值研究

从20世纪中期开始,世界各国开始意识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与价值,并逐步制定了对其实施保护的法律和制度,专家学者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同样重视,如龙运荣的《近十年来我国少数民族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述评》,苑利、顾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等相关方面著作陆续出版发行,为非遗文化保护研究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龙运荣在《近十年来我国少数民族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述评》一文中,推陈出新,从全新角度阐述了非遗内涵,并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是倾向于展现人们精神领域的文化形态,但是也并非完全超脱于物质的,依然需要依托物质作为载体呈现出来[1]。

苑利、顾军主编了国内第一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建设为终极目标的学术专著《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从定义入手,首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分类、价值以及影响其价值评估的主要因素等方面进行阐述,然后探讨人类对其保护的历史进程、保护方法与原则等,同时对其传承主体与保护主体两者的不同功能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申报开发与经营也进行了分析,除此之外,还详细阐释了非遗涵盖范围,并通过个案来具体分析普查、申报的要点与开发等问题,这对了解非遗文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2]。

二、博物馆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作用研究

20世纪末,博物馆对于非物质文化的展示性保护在国内以及国际社会得到了广泛认可,并逐步发展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载体,很多博物馆相继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的主题,如瑞士将民间故事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成立故事博物馆进行管理和保护,收集、整理瑞士民间故事与笑话,同时深入民间宣讲,使之更好地在民间流传下去。

陈亚萍在《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物馆展示——以浙江省博物馆新馆陈列为例》一文中以浙江省博物馆的展陈为例,从构成和成分两个方面分析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方面的不同,认为将原生态、动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完整且生动的展示是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陈的主旨所在[3]。

刘立早在《有形到无形——谈城市规划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一文中提出:“根据非遗种类,保护的方式可归纳为博物馆式的静态保护、文化产业型的生产性保护和大众普及型的自发性保护三种情况,但保护的核心均是因地制宜地去创造和培育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留存和发展的文化空间。”[4]

王彬在《民办博物馆发展相关文化产业的探索——以大唐西市博物馆为例》一文中探索了文化产业同博物馆的结合,他提出要开创契合博物馆主题的特色展览,将传统特色的手工艺品、传统服饰、饮食等融入博物馆中去,让观众可以亲自体验,以提升大众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5]。

谢小娟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展示为例,深入分析了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的重要作用。展示职能不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对博物馆功能的拓展[6]。作者并没有像其他研究者一样罗列博物馆的展示方式,而是首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细致分类,并进一步分析各类具备实际操作性的展示方式。

李利、华晨的《构筑开放式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规划方法探讨》一文,从“中国是世界上无形遗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无形遗产的保护是社会共同的责任”“博物馆对无形遗产保护的责任及其可能”三个方面阐述了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他们提出博物馆必须在理论上把无形遗产与有形遗产从本质上统一起来,才能顺利地接纳无形遗产[7]。

三、博物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研究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保护内容的研究

对于博物馆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专家学者的研究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陈内容、传承者保护、与旅游业协调发展以及博物馆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不同的建议。但是综合来看,目前的研究文献对于博物馆在实际运营中出现的难题探究相对较少,提出的意见可行性相对较弱。在研究利用博物馆进行非物质遗产保护时,关于如何共同协作克服各类常见问题方面,相关人士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

王真慧、张佳的《杭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业发展互动探讨》一文,从“区域式保护——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种模式”“整体式保护——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项重点”“永久式保护——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项优势”三个方面阐述了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文章肯定了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保护方面做出的贡献,认为百余年来中国博物馆在给予藏品完善的保护以及保存其历史文化记忆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使博物馆收藏的那些具有杰出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化遗产焕发出恒久魅力[8]。

陶学锋、许潇笑《从“无形”到“有形”——杭州手工艺活态展示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一文则偏重对民俗类型的博物馆的发展现状及其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中存在的困难展开讨论。文章认为民俗博物馆已逐渐成为博物馆行业的生力军,并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文章还剖析了民俗博物馆在征集收藏、学术研究、陈列展览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同时也从多层面探讨了来自异域文化的挑战[9]。

蔡瑞勇等以开封博物馆作为案例,通过论述该博物馆对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归纳、总结博物馆在保护和传承文化消费品方面做出的努力,文章的特殊贡献在于:对如何调查、编写材料申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兼顾传统与活态多元化的展示手段,针对博物馆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策划活动和产业化开发规划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分析,对博物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普遍性的启示意义[10]。

陶学锋、赖小科、余茜在《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究》一文中通过总结博物馆实践经验而概括出博物馆展示方面的原则,即以信息抱团的构架,注重实物及过程的演绎,通过复原与陌生化的双重手法进行动态展示[11]。

张弥从馆藏文化结合科学技术的活态展示、展演活动开展、文创产品开发等角度深入探索,提出在景区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推动传统文化产业同旅游业相结合,迎合现代旅游产业发展趋势,促进当地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优势互补,以实现当地文化产业化发展[12]。不过张弥的研究对于活态展示和展演的探析略微简单,对可行性措施和商业化展演是否会影响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神内涵等问题几乎没有考虑。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保护方式及手段的研究

魏爱霖《民俗类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一文将研究重点放在民俗民族类博物馆,认为此类博物馆要逐步调整其边缘地位,创新传统历史博物馆的发展理论,注重挖掘特色资源,加强策划宣传和同行交流,以提高自身知名度。魏爱霖倡导要注重发挥民俗民族类博物馆的特色化展陈功能,打破传统职能的条块分割模式,提升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为处于边缘地带的民俗民族类博物馆指出了一条可尝试探索的道路[13]。

白建松从专业人士角度,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的博物馆数字化展示模式与产业化研究》一文中,提出要利用当前发达的移动通信和增强现实技术,整合多种传播媒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保护,在博物馆平台上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产业化模型[14]。但是,文章重点在于讲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数字化产品结合所带来的优质服务体验,而忽视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态空间的保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神内涵和科学技术结合方面的探索需要进一步深化。

刘美在《博物馆也要传承非遗》中对博物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进行了系统研究,包括建立生态博物馆、开办民族文化生态村、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馆等。刘美还建设性提出要重视传统技艺,通过发挥其在文物保护和修复上的重要作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者提供展示、开发及创新的平台[15]。

刘守柔、俞蕙在《传统手工艺保护与博物馆展示》一文中分别探讨了历史类、艺术类和综合性博物馆在传统手工艺展陈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深入分析了博物馆展品应该如何同传统手工艺结合展示和传统手工艺在展现博物馆特色、保护文化遗产和传承区域文化资源中的重要意义[16]。

吴伟峰在《从民族生态博物馆看广西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一文中,立足于广西生态博物馆的建设模式、管理新机制,调查对比当地两个生态博物馆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前后的情况,初步确立生态博物馆在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展现出来的重要作用[17]。

钟玲在《创新博物馆教育,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文中对博物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式和手段进行了分析评价,认为博物馆可以通过策划相关主题的文化宣传活动,采取多种手段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学校教育层面的传承和发展。同时,钟玲还创新性提出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地考察活动,通过让观众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促进观众沟通互动[18]。

林小云在研究中提出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重视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重要地位。博物馆不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的展陈阵地,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今社会得以有效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平台。为充分发挥自身的重要作用,博物馆需要加强现代信息化技术建设,推进非物质文化宣传模式以及档案资料的有效建立[19]。

阮成洲在《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中的作用》一文主要探讨了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保护与传承作用。他提出为了充分发挥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重要作用,政府应该在法律、人才、资金等方面给予博物馆支持,从政府层面推动建设,由博物馆引领,联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创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学、高效的保护体系[20]。

四、小结

目前,专家学者们已经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研究内容相对全面,对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研究成果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保护和传播的重要场所,博物馆需要充分发挥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特殊作用。

第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保护方式及手段呈现多元化,包含讲座、艺术赏析、主题展览、走进课堂、实地考察等。同时还应充分发挥政府的经济协调和支持作用。

第三,博物馆可以从几个方面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例如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开展民俗文物抢救、进行民俗文化展示、举办民俗社会教育活动等,由点到面,逐一开展,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目标。

综上所述,当前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博物馆的研究表现出多种倾向,不少研究者对新媒体技术、保护原则、实际效果等方面都有所涉及,但从整体来说仍然缺乏深入、有理有据的分析。因此,相关研究仍然有不少提升空间。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物质博物馆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与文化遗产相遇
博物馆
Tough Nut to Crack
文化遗产是“价值富矿”
聚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