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编辑手记

2020-12-06《客家文博》编辑部

客家文博 2020年2期
关键词:制法沉船项链

今年5月,国家文物局公布了“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结果,广东“南海I号”南宋沉船水下考古发掘项目名列其中。“南海I号”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保存最好的古代沉船,从1987年发现古船,到2007年整体打捞、2014年全面发掘保护,再到2019年船舱内文物挖掘完毕,历经30余年。“南海I号”见证了中国水下考古从无到有、不断壮大的全过程,集中体现了两代中国水下考古人的努力与成就。如今,“南海I号”船舱内文物挖掘工作已完成,但与之相关的保护研究工作才刚刚开始。其蕴含的丰富的历史信息以及许多前所未见、史所未载的新材料,对研究我国乃至整个东亚、东南亚的古代造船史、陶瓷史、航运史、贸易史等都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千年传承提供了坚实论据。

为使读者对“南海I号”有进一步的了解,本刊从2020年第1期开始特别推出“南海I号”专题,从不同角度对“南海I号”进行解读。

考古研究是透物见人、透物见史式的研究,而要做到透物见人、透物见史,就必须将考古新发现与历史文献记载结合起来,互为参考和印证。《从“南海I号”沉船看宋代的时代特征及航海精神》以“南海I号”船载的货物、船体本身为切入点,结合史料记载,详细分析了宋朝的贸易政策、造船技术、航海技术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的航线情况,进而探讨“南海I号”所折射出来的时代特征。

考古是对古人生活的还原,让我们在“为帝王将相做家谱”的历史书写之外,再现普通人的生活样貌。“南海I号”沉船上福禄扁壶仅出土了一件,《“南海I号”福禄扁壶说略》作者从出土位置及把手样式推测其是船员的生活用品,或个人所携之物。该福禄扁壶采用模印吉祥汉字的方式,表达了主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万事万物希冀祝愿的心理。

深化公众考古研究,探索如何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是考古学新的增长点。黄金项链作为“南海I号”的主要考古发掘物,其独特的佩戴组合方式和月牙造型,极其珍贵,很好地说明了南宋时期艺术家和工匠的技艺精湛。《“南海I号”所见链条类黄金奢侈品制法模拟及利用制法模拟开展公众考古教育的思考》通过对“南海I号”黄金项链的制法进行模拟,归纳出三种不同类型的项链制法,并进一步提出将此类模拟考古研究成果转化为公共考古教育项目的设想,认为通过实验考古的公众考古,参与者亲手复制和重现古代遗存、体验古代人类生产生活方式,能更充分地发挥博物馆的公众教育功能。

是故,考古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让我们更加客观地看待历史,看待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进而指引我们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猜你喜欢

制法沉船项链
沉船的启示
论慎子的“制法”思想
小妙方治疗高血压
Blowwom
可爱的冰项链
论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保护古沉船——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古沉船为例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知识梳理
浅谈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海底沉船
真项链,假项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