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公安院校治理路径探析
——以正确处理高等教育与公安特色教育的关系为例
2020-12-05高延飞
□高延飞,胡 月
(1.山西警察学院,山西 太原 030401;2.大连理工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4)
公安院校作为公安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环。新时代公安教育应对挑战和机遇,应以“四句话、十六字”总要求为指引,始终坚持党对公安教育工作的绝对领导,着力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不断推进公安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新时代公安教育特色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新时代,公安院校要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探寻“实战育警”之途,构建“为警铸剑”之路,谋划“育警铸魂”之道,首先要深刻剖析当前公安教育的机遇和挑战有哪些。
(一)实现实战化教学的新突破——“实战育警”之途在哪里
公安院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既要始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1]更要站在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公安事业接班人的高度,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从近年来的公安教学实践看,实战化教学体现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诸多方面,“是公安工作警务实战化在公安院校教育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在遵守高等教育规律和公安人才成长规律基础上,为实战需要培养人才,按实战标准进行教学,以实战效果检验人才质量的全过程。”[2]
经检索,以“实战化教学”和“公安”为主题发表的105篇论文中,较早且有代表性的论文,集中出现在2013-2014年,有方礼军的《浅谈公安院校实战化教学模式的现实效果及改进》[3]、汤三红的《关于强化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建设的思考》[4]等。而李建军的《关于实战化教学的几点思考》、谢海军的《公安院校实战化教学改革探析》均以被引28次引用率排名榜首。从发表机构看,《江苏警官学院学报》刊载有关实战化教学论文数量最多,各部属、省属公安院校学报皆有不同数量的文章刊发。
综合来看,当前各公安院校无论是在理论分析还是在教育实践中,对于“实战化教学”“警务实战化”“实战化”等概念的分析和研究,主要体现为一种“理念化”的指导和融入。如和万传在《公安院校实战化教学研究及实践探析》中所说:公安院校和公安机关在推进实战化教学上“如何成为共同体,如何一体化,怎么开展有效教学和训练,还将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探索过程。”[5]
笔者认为,新时代,办好人民满意的公安教育,探寻“实战育警”之途,应在对实战化教学理念进行重新界定的基础上,加强对各公安专业课程和知识体系的理论性、系统性、结构性梳理;在对原有“实战化”理念认识的基础上,作更深一步的阐释和发展,以实现实战化教学的新突破。
(二)推进公安队伍的法治化建设——“为警铸剑”之路该怎么走
“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客观要求。”[6]2000年以来,公安队伍执法规范化建设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2005年,中央政法委在政法系统开展“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执法规范化”问题逐渐进入学界研究讨论视野。在此基础上,公安部在2008年召开“南京会议”时提出公安“三项建设”战略,其中就包括“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二是2012至今,特别是2016年5月《关于深化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意见》的发布,标志着执法规范化建设已经成为公安机关践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界有关执法规范化问题的研究成果丰硕,对于该问题的关注和研究可谓常论常新。1999年至2019年间,围绕“公安”“执法规范化”主题的论文或有关报刊的专门性论述共有452篇,对于该主题进行探讨的论文,从学科门类来说,主要集中在公安学和法学两大学科。
从期刊来源看,基本上都刊登在公安机关或公安类院校期刊上。从载文量看,主要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主办的《公安教育》,发文28篇;第二层次为《公安学刊》《公安研究》等,发文量11-18篇之间;第三层次主要为各省属公安院校学报类期刊,发文量从1-10篇不等。
笔者认为,公安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既应遵循高等教育的一般规律,又有鲜明的公安特色。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科研中,既要立足本科教学“办好高等教育”,把准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政治方向,又要积极适应公安工作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基本要求,为推进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贡献力量。
(三)探索公安教育的本质特点——“育警铸魂”之道该如何谋划
随着我国司法、公安以及公安专业人才招录培养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相关政策陆续出台。《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健全从政法专业毕业生中招录人才的规范便捷机制;《关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提出,要建立健全招警培养机制;《关于加强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招录工作的意见》《关于公安院校公安专业人才招录培养制度改革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明确了新时代公安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
多年来,公安教育肩负着为公安机关培养合格后备队伍的职责。公安院校教职工和学员队伍作为公安机关的一支机动力量,被赋予了维护社会稳定的使命。遇有重大事件,特别是突发事件等重大警务活动,都要按照公安机关的统一部署参与执行警务任务。可以说,公安院校在配合各级公安机关处置突发事件、保护群众利益等重大政治任务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这个作用越来越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育警铸魂、固本培元的战略工程常抓不懈”。探寻公安教育本质特点,谋划“育警铸魂”“固本培元”战略工程的长远发展之道,使命光荣、责任重大。经过多年努力,各公安院校在大力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突出“忠诚警魂”教育等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从已发表的以“忠诚警魂”为主题的文章来看,学界对该问题的关注从2007年就已经开始。2016年以来,特别是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公安机关和公安队伍要做到“四句话、十六字”后,学界对“忠诚育警”问题的讨论呈持续升温趋势,代表性成果有郝宏奎的《筑牢意识形态阵地 熔铸师生忠诚警魂》,[7]李青的《论公安高等院校中队长在忠诚教育中的作用》,[8]杨健的《论公安大学生忠诚警魂铸造的制度支撑》[9]等。
综观当前公安院校的“忠诚警魂”教育,各院校都十分注重结合教学实践和公安专业特点开展研究,但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与研究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内涵和核心本质等方面显得不足,尤其是在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并将之融入“育警铸魂”这项战略工程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
二、深刻理解“四句话、十六字”总要求,始终坚持党对公安教育工作的绝对领导
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公安机关和公安队伍建设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上强调,公安机关和公安队伍要做到“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
这“四句话、十六字”总要求,不仅是对党领导公安工作适应国家安全和社会治理要求的全面总结,而且更加突出了新时代“‘为什么要加强公安机关建设、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公安机关、怎样建设公安机关’的重大课题。”[10]这一课题,实际上是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在政法领域的集中反映,主要表现为民众对“公平正义”“民主法治”等方面的需求。
与此同时,公安院校作为培养预备警官的摇篮和基地,一肩挑着学生的未来,一肩挑着公安事业的未来,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公安院校经历了70年的发展历程,办学条件、办学实力和服务保障能力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其“坚决捍卫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地位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使命没有变,为党和人民培养忠诚卫士的职责没有变,聚焦“立德树人”、奉献公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没有变。[11]
当前,我们正立足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背景下,面临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等多重复杂因素。公安院校作为“为警铸剑”的重要基地,就是要以“四句话、十六字”为指导,始终坚持党对公安教育工作的绝对领导,不断完善公安职业教育和训练体系,着力构建具有公安特色、符合实战需要的育人机制。
具体而言,在政治领导上,公安教育要始终与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保持高度一致,坚决围绕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服务大局、服从大局。在思想领导上,要始终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我们的理论基石,善于用创新的方式方法,将理论教育贯穿于公安特色教育全过程。在组织领导上,要严格按照党选人用人标准,构建一支政治强、专业精、善治理、勇创新的高素质公安教育队伍,更为关键的是要加强公安教育战线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打造坚强的公安教育战斗堡垒,发挥党员教职工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新时代推进公安院校治理现代化的路径探析
基于治理理论,面对新时代、新变化、新要求,办好人民满意的公安教育,公安院校要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就是要在“四句话、十六字”总要求的指导下,遵循高校治理的一般规律和公安教育独有的系统逻辑,正确处理“办好高等教育”与“突出公安特色教育”“公安人才培养”与“公安行业发展”“立德树人”与“育警铸魂”的关系,推进新时代公安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正确处理“办好高等教育”与“突出公安特色教育”的关系,弄清楚“培养什么人”的内涵,探索公安教育发展规律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公安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深入探索高等教育的一般规律,又要从“实战育警”角度出发,探索公安教育发展的本质特征。
一方面,公安教育要抓住“人”的要素,搭建教育者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公安院校做好“培养人”的工作,最根本的还是要抓住“人”这个最为关键的因素。这就要求公安教育者,不仅要有对教育的敬畏之心、谦卑之心,更要从公安实战需求的角度出发,搭建普通高等教育和公安特色教育之间的桥梁,将“忠诚”“为民”“公正”“廉洁”“奉献”“崇法”等核心价值追求,同当代大学生的使命担当结合起来,着力培养既具有时代责任感,又具有独特技能的实战型人才。
另一方面,公安教育要抓住“实”的要素,构建具有地域特色和公安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近年来,各公安院校对于“公安专业人才培养的实战化教学理念”已达成共识,“实战化教学已成为公安高等教育的显著特色,同时也是公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改革方向。”[12]从公安教育者的角度看,公安院校培养应用型公安人才,要重点抓住“应用”二字,特别是地方省属公安院校应紧密结合地域特色和地方公安工作特点,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快形成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实战化教学体系。
(二)正确处理公安人才培养与公安行业发展的关系,要掌握“怎样培养人”的有效方法,践行“为警铸剑”的初心和使命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构建完善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保障”不可或缺。从公安院校培养实战化警务人才的角度看,新时代全新的公安执法环境对公安院校积极调整公安人才培养和公安行业发展的关系,探索“培养人”的全新方法提出了挑战。
第一,全方位培育法治信仰与法治思维。一要结合公安警务人才的培养特点,注重把思想政治教育和法理教育结合起来,积极培养学生崇法意识,牢固树立依法治国、严格执法、规范执法、公正执法的理念。二要尝试采取典型案例剖析、标准示范演示、实战场景模拟等有效形式,建立健全常态化的执法教育培训机制,教育广大民警和警校生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法理念,强化民警的证据意识、程序意识、权限意识。三要提高践行执法公正理念的自觉意识。公安院校培养的学生,特别是公安专业的学生,将来很大一部分都要走向公安岗位。作为教育者,应始终坚持将“执法公正”的价值取向,通过“滴灌培育”的方式传导给学生,将法治信仰的观念深深烙入每一个学生心间,让“执法公正”成为每一个学生的重要价值选择。
第二,在执法规范化建设研究领域出成果。新时代公安工作面临的环境极为复杂,尤其是在推进规范化执法方面,这就不仅要求公安院校教育者和研究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组建“公安民警执法规范化建设”研究团队,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工作,更应针对当前执法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尝试为执法工作提供更加完备、科学、可操作的规程指引,解决执法实践中的新问题。
(三)正确处理“立德树人”与“育警铸魂”的关系,解决好“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办人民满意的公安教育
在我国推进公安人才培养和招录体制机制改革的背景下,正确处理“立德树人”与“育警铸魂”的关系,培养对党忠诚、服务人民的合格警务人才,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要求,就是要把“立德树人”内化为公安院校“育警”的根本政治要求,把“服务人民”的理念融入“铸魂”的全过程,在服务人民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第一,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服务人民”的内涵。人民公安,来自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人民,是公安工作的力量源泉;为民,是人民公安不变的初心。公安教育者应引导学生全面理解“服务人民”的深刻内涵,充分认识服务人民是公安机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根本要求,是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是一切公安工作的逻辑起点和最终落脚点。
第二,帮助学生切实增强“服务人民”的意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新思想的人民性。对于公安教育工作来说,就是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以百姓心为心”的谆谆教导,引导学生切实增强“服务人民”的宗旨意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第三,要全面提高警务人才“服务人民”的能力。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公安教育全面贯彻实战化育人理念,一方面是要在教育教学中将“改革强警”的最新举措,及时传递给学生,督促其主动适应改革形势发展要求,提高职业意识;另一方面要在实验实训课程中贯彻“科技兴警”的理念,及时穿插前沿动态,提高学生的实战素养,提升“服务人民”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