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资本“四维”因素对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心理问题消解的实践研究

2020-12-05宁言军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实习期顶岗资本

杨 柳 宁言军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4)

2010年7月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1]2019年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指出:“职业院校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2]由此可见,顶岗实习作为高职学生教学中的最要一环,是毕业生提前进入工作状态,完成由“学生”向“社会人”转变的重要步骤,对于学生的发展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顶岗实习期内,高职学生由于进入陌生环境,离开父母和老师、朋友以及同学等,心理上难免会出现波动,若得不到及时疏导,将造成不良后果。在此情况下,笔者使用心理资本中的“四维”因素来分析高职学生在顶岗实习期所存在的心理问题,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相应的对策尽可能消解不良因素对学生的影响,进而引导高职学生健康成长。

一、顶岗实习期高职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分析

顶岗实习是高职学生在校内完成基本教学内容和专业基础课后,到专业对口企事业单位进行实践技能实习的一种实践性教学形式。这种模式让高职学生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独当一面,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对学生的能力锻炼也具有一定的重要性,但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对高职学生专业技能提升、职业经验积累、整体素质提高方面都起到促进作用。由于高职学生尚处于学生阶段,心智还未成熟,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尚不健全,因此,在顶岗实习期间,一时间难以适应,从而造成心理波动,进而影响其心理健康发展,造成不良后果。

(一)顶岗实习期高职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症结

为准确摸排顶岗实习期高职学生主要存在的心理症结,笔者针对H学院和W学院的220名学生(其中男生110人,女生110人)进行问卷调研,发放问卷220份,收回问卷209份(男生99份,女生110份),问卷有效率为95%,问卷采取最值计算比例,即每人只勾选一项自我感觉困难或者压力最大的选项。

针对回收的209份调查问卷分析可知:一是顶岗实习期高职学生的主要心理症结集中表现在对工作不适应、环境不适应以及人际交往困难等方面,突出表现在工作不适应和环境不适应两个方面。二是由性别分析可知,女生对顶岗实习期的工作不适应比例达61%,远超平均值,也就表明,顶岗实习期间,女生对所选择的工作和岗位的适应能力较差,适应时间过长,由于短时间内无法快速融入工作岗位,继而引发心理症状,产生心理危机。男生的心理症结表现形式比例分布较为平均,单从数据而言,男生的问题看似都不严重,但就类别而言,男生的心理症结分布多达4项,这就意味着男生心理问题更加复杂多样,心理承受的压力更大,情绪受到影响的因素更加多元化,亟待解决和倍加关注,具体可见表1。

表1 顶岗实习期学生主要心理问题分布

(二)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心理问题的发生必然有一定的原因,对调研数据进行研判发现:在设置的4个选项中,选择顶岗实习期间心理问题主要来源为实习单位选项的同学为137人,占比为65.6%;选择顶岗实习期间心理问题主要来源为学生自身选项的同学为26人,占比为12.4%;选择顶岗实习期间心理问题主要来源为学校选项的同学为33人,占比为15.8%;选择顶岗实习期间心理问题主要来源为家庭和社会选项的同学为13人,占比为6.2%,见图1。

1.心理问题主要来源为实习单位

通过大数据比对和个别案例甄别可知:高职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主要的心理问题来源于实习期间的工作岗位,根源在于企业对待学生的态度。校企合作的初衷是希望学生能知行合一,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共同育人。一方面,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大多数企业基于自身利益,将学生安排在操作性低、技能熟练度要求低、重复性高、技术含量较低的岗位工作,较少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教学安排、人才培养需求等环节,对实习期间的高职学生心理上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留下隐患。另一方面,企业为降低运行成本,对实习期间的高职学生生活保障待遇关注较少,未能向学生提供较好的保障条件。更有甚者将学生当作学徒工人使用,支付极低的报酬,安排做一些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的工作,对学生心理造成巨大的压力,使他们逐渐变得失望、郁闷和迷茫起来,进而引发心理问题,危害身心健康。

图1 顶岗实习期间高职学生心理问题来源分析

2.心理问题主要来源为学校

高职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心理状态受到学校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学校对于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关心和关爱程度。一方面,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远离学校和老师,面对陌生的环境和新的岗位缺少及时有效的沟通交流,思想状态和心理变动得不到有效的干预和指导,致使情绪未得到有效的排解。另一方面,学生接触到新的岗位,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在实际操作中应用难免会力不从心,出现无助的心理倾向。这就需要专业教师及时进行辅导,同时监督学生落实教学环节的任务,达到预期的实习效果。

3.心理问题主要来源于学生自身

高职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心理问题来源于学生本身,通过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次数演变图可知(图2),在实习的初期、中期和晚期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频率不同。在学生实习阶段初期,由于接触陌生环境的工作岗位,学生表现得不适应,抗拒和焦躁的情绪较多,男女生平均心理问题发生次数为6.1次;在实习阶段中期,学生已经逐渐适应了岗位工作环境和要求,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和技能,但是由于企业利益的需要,学生往往被固定在一个岗位上工作,长时间从事简单繁琐、劳动强度大的工作,学生较容易产生厌倦、疲惫、烦闷的情绪。这段时期是学生心理问题集中爆发期,男女生心理问题爆发次数为11次,达到顶峰,这一时期最容易出现心理危机事件。在实习阶段后期,通过实践和锻炼,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实践技能,通过顶岗实习不仅提高了自身专业水平,还拓展了专业技能能力,学生对自身的认识不断完善和清晰。通过实习,学生心智正逐渐成熟健全,在开阔视野的同时提高了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心态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对未来就业的方向更加清晰和坚定,对于职业和岗位的认识更加深入,但对于就业前景则略显失望,矛盾和焦虑是这一时期的关键词。单从数据而言,在实习晚期阶段,学生心理问题发生频次降到最低点,仅为2.65次。

4.心理问题主要来源于家庭和社会

一是高职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由于远离家庭,家庭对其关注较少,较容易引发学生短期内的焦虑感和无助感,造成不良情绪无法排解,积压在心里。二是社会对高职学生的态度,具体表现在对高职学生认可度低等方面,都可能对高职学生心理产生不良影响,从而引发心理问题。

(三)心理问题引发的连锁反应

顶岗实习期的高职学生受现实条件制约,身处陌生环境,接触陌生的工作岗位。短时间内,学生的身心压力较大,心理波动较为剧烈,但由于远离教师和家人,无法及时获得“救济”造成情绪和压力的堆积,久而久之,形成心理问题,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危害学生身心健康。例如,由于顶岗实习期间生活、工作环境的不适应可能引发学生焦虑情绪,造成学生对工作环境、工作岗位的极度不满,甚至产生厌恶情绪;学生在实习期,进入陌生环境,缺少朋友,缺少必要有效的沟通交流产生烦闷情绪;重复且高强度的工作造成学生身心疲惫等等都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心理资本中的“四维”因素对顶岗实习期学生心理问题的消解作用

心理资本简称PCA(Psychological Capital Appreciation),是指个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标准的心理状态。心理资本的概念在2005年由Luthans提出,并获得社会认可。心理资本不仅会影响人的性格、习惯、行为、品质,还会影响到人的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自我接纳与自我调整能力的大小。在对众多实践案例研究中发现,心理资本对与增强学生个体的自尊自信意识,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缓解就业焦虑和工作压力等方面都有显著影响。[3]

(一)心理资本中的“四维”因素概述

心理资本通过四个维度来具体表现,即自信、乐观、希望和韧性。自信是对自身的认可及肯定,即坚信自己能通过必要的努力从而获得成功,进而达成目的;乐观是对待事物的积极态度,即个体成功有积极的因素倾向;希望是指通过适当调整方法和路径进而实现成功的目的;韧性是指坚毅的态度,遇到困难不退缩,能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战胜困难从而取得最终成功。

(二)心理资本中的“四维”因素对顶岗实习期学生心理问题的消解

高职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心理波动较大,导致一些学生无法实现预期的实习目标,进而引发心理问题。为避免这一问题产生,及时遏制住学生心理不良走向,笔者从心理资本的“四维”入手,针对209名顶岗实习学生分别从实习2周、实习1个月、实习2个月和实习3个月4个时间段进行跟踪问卷调查,通过四个维度的心理资本平均指数的变化分析“四维”因素对学生心理问题的消解作用。

通过图3数据分析可知:一是随着顶岗实习的时间不断延长,高职学生“四维”心理资本平均指数也在不断变化,最显著的特征是心理资本的“四维”指数全部都有所下降。二是乐观因素的平均值下降最为剧烈,主要是由于高职学生在实习初期对工作岗位、工作环境等抱有一定的憧憬,但在重复工作中,逐渐丧失兴趣,由最初的乐观态度转为消极、烦闷等态度,使得心理资本平均指数下降。三是韧性因素的指数升降较为平均,学生由最初实习时充满斗志,充满期望逐渐趋于平淡,在实习后期,通过3个月的顶岗实习,学生已经通过磨砺,在品质和意志上都得到了一定的锻炼,韧性指数得到一定的回升。四是希望和自信指数都是先降后升进而达到一个相对稳定值,经历过3个月的实习锻炼,学生自我蜕变后,得到整体升华,对工作岗位和环境有了新的认识,也逐渐适应环境,逐渐接受并趋于稳定,最终达到消解学生心理问题的目的。

图3 不同时间段高职学生心理资本中“四维”平均指数变化图

三、利用“四维”因素消解顶岗实习期学生心理问题的实践对策

(一)鼓励教育,增强学生自信观念

多项研究数据表明,高职学生较本科生而言多具有自卑、敏感、缺乏自信等特点。在心理资本“自信”因素的平均指数也偏低。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远离学校,进入企业实习,可能会遭遇一些不公平待遇和白眼等,这些因素都会深深影响学生健康发展。面对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心理亚健康现状,学校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联谊活动、优秀案例分享会等鼓励性活动,将舞台交给顶岗时期的学生,让他们充分展示与发挥,增加体验感,培育自信。教师应当在与学生沟通过程中多给予激励,多利用“心理小贴士”等方式,积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优点,同时要将心比心,把自己看作学生,帮助学生建立自我意识,积极引导,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树立信心,建立学生的自我认同感。[4]

(二)精准施策,学生学会乐观态度

在顶岗实习期间,由于学生不在校状态,学校未必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关照。虽然学校开设了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视频课来引导学生保持健康的心态,但就调研结果来看,效果明显有限。我们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也必须要遵循“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原则,既要看到高职学生在顶岗实习期心理亚健康的普遍原因,又要考虑高职学生在顶岗实习期的个别心理案例[5]。我们在对高职学生开展顶岗实习期心理教育时,可以根据心理资本“四维”因素进行分类区分,按照不同的类别的显著特性实施精准的关爱方式,实施合理情绪疗法(RET),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抛弃负面情绪,学会乐观生活态度。

(三)家校联合,筑牢学生成功希望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对于孩子心理发展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家庭作为学生心灵停泊的港湾,也是学生心灵上的屏障,影响着学生心理资本的建立[6]。在实际案例中,学生的心理资本或多或少都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顶岗实习期间,高职学生和家庭联系更为密切,学生在实习期间的不满情绪、苦闷情绪都会向家长倾诉,大多数家长成为这一时期学生心灵上的“救命稻草”,扮演了学生心理上的“救火队员”的角色。在顶岗实习的特殊时期,学校必须主动作为,与家庭建立联系,形成相互配合的良性协调机制,共同筑建起学生的希望,共同呵护爱护学生,帮助学生成长。

(四)加强辅导,深度培养学生韧性

在顶岗实习的特殊时间段内,应对高职学生的心理问题,必须要将团体辅导与个体辅导相结合。由于顶岗实习期间高职学生的心理问题集中爆发,心理资本指数整体下降,使得待干预对象增加,个体辅导这时候显得较为单一、资源有限、人力成本不足,而团体辅导恰好能够弥补这些不足。通过团体辅导,利用好心理资本四个维度的要素,实现个人与个人之间场的交互作用,可以在同质化群体中发现和体悟到认知模式、感受模式、情感模式的不同,相较于一般的个体辅导更加具有说服力,在团体辅导中,干预对象能够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顶岗实习期间,通过团体辅导与个体辅导相结合,透过心理资本的四个维度要素,开展例如朋辈团体论坛、心理沙龙等活动,更可以使用优秀人物事迹来激发学生的斗志,进一步磨炼其意志力,锻炼其韧性。

四、结语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顶岗实习期作为高职学生离开校园,走入社会的一段特殊时期,对其未来的发展意义重大。在这段时间内,高职学生的心理波动较为激烈,也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影响其健康发展,这使得顶岗实习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变得尤为重要。笔者通过鼓励引导,精准施策助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一定程度上帮助他们形成自信、乐观、希望、韧性的积极心理资本,对顶岗实习期间的高职学生心理问题起到了缓解作用,更为高职院校管理部门、企业和社会提供了可行的实践方式,同时期望社会和企业更加关注关照顶岗实习期间高职学生的心理问题,携手同行,呵护他们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实习期顶岗资本
资本支出的狂欢:投资潮即将到来 精读
新冠疫情影响下汽车学院顶岗实习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金茂资本 上地J SPACE
跟踪导练(五)4
资本策局变
高职大学生实习期党员管理创新研究
第一资本观
教育部要求保障顶岗学生实习安全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顶岗实习内容探析
高职煤炭类顶岗实习“421”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