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提琴在管弦、民乐、戏曲乐队中的用法
2020-12-05童桦
童 桦
大提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世纪末,是由一种叫作“低音维奥尔琴”或“膝间维奥尔琴”的15世纪乐器演变而来,大提琴以其热烈而丰富的音色著称。大提琴最初在意大利语中被拼作Violoncello,后来逐渐简写为Cello。它是提琴家族中的中低音乐器,同低音提琴共同承担管弦乐弦乐器组的低音声部,是交响乐队中最常见的乐器之一。大提琴高音柔和有张力,低音深沉有弹性,能很好地与其它乐器相融合,适合扮演不同的“角色”,尤其在表达人物内心情感上容易触动人心,是所有乐器里最接近人声的乐器,所以备受人们喜爱,也因此在多种类型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并扮演了不同角色。
一、大提琴在管弦乐队中的作用
在管弦乐队中大提琴以其独特性、个性化的特征,为管弦乐队增添了特有的魅力。首先,大提琴音色浑厚丰满,拥有广润的音域,它虽然不像小提琴音质柔和、轻快,却也可以发出非常优美的高音,演奏出抒情的旋律,表达开朗明快的情绪;其次,大提琴随着力度和速度的变化,还能奏出比中提琴更低沉的声音和音域,来表现深沉而复杂的情感。
随着管弦乐队的编制从不健全到逐步完善,大提琴的作用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由于在管弦乐队中大提琴声部经常演奏旋律性很强的乐句,时而奏出抒情动人的旋律, 犹如温柔缠绵的少女;时而稳定全体乐队的节奏,像个坚强有力的勇士,所以大提琴以其丰富的感染力及影响力在弦乐器组中起到了承上启下、连接和支撑的作用,渐渐地大提琴在管弦乐队中占有了一席之地,并开始在各种音乐表现形式中扮演着非凡的“角色”。它既能作为独立乐器独奏,著名曲目有埃尔加《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奥芬巴赫《杰奎琳之泪》、勃拉姆斯《第一大提琴奏鸣曲》等等,还可以与西洋交响乐队中任何一件乐器合作,如三重奏、四重奏、五重奏和八重奏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弦乐四重奏中的大提琴演奏,由于弦乐四重奏有别于独奏及合奏,所以对于揉弦、弓法、节奏等不同的演奏技法,需要整体设计才能体现出四重奏的局部性与整体性特点。在弦乐四重奏里,大提琴是“基石”,有效地配合旋律,烘托旋律,起到托起整体音乐的作用,使各种乐器更加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和谐的效果。这种体裁的音乐以精致抒情为本,能营造出人与人之间亲切交谈式的音乐氛围,并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最具代表性、最受欢迎的室内乐演奏形式。其著名曲目有海顿68首弦乐四重奏、莫扎特23首弦乐四重奏、贝多芬16首弦乐四重奏等等。
除此之外大提琴还有其他音乐艺术表现形式,如组曲(含无伴奏组曲)、独奏曲、奏鸣曲和协奏曲等,进一步凸显了大提琴在不同表演形式中的作用。大提琴以优美的音色、性格多样、风格多变的特点,赢得了广大音乐人士的青睐,当之无愧地被称为“音乐贵妇”,在管弦乐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二、大提琴在民乐队中的应用
随着中西文化的融合,大提琴开始逐渐应用于民族乐队的演奏中。新中国成立以后,许多民族管弦乐队开始改革与发展,当民族乐队开始打破传统乐队的编制时,大提琴这一西洋乐器的加入正好填补了传统民乐队低音乐器的空缺,实现了“交响化”的民族管弦乐队特征。在我国民族乐队中,高、中音区所占比重较大,传统民乐音调都偏高,使得低音区较为空虚单薄。但一个完善的乐队离不开低音声部的乐器,相对较弱的低音区会使整个乐队缺少强有力的低音支撑。大提琴的和声音调低沉,音色运用灵活度也很高,几乎可以驾驭所有风格的音乐,加上大提琴在低音乐器中的演奏填补了民乐低音不足的缺憾,成为了民族乐器中不可或缺的完美补充,丰富了原本微弱无力的低音区,奠定了大提琴在低音乐器中的重要位置。在《喜洋洋》《迎宾曲》《瑶族舞曲》等传统民乐合奏曲中加入了大提琴后,乐队的整体声音变得饱满富有弹性,乐队的音色更加富有表现力。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如何将西方弦乐家族的重要一员大提琴的演奏技巧、风格与中国的民族音乐相融合,是中国民族乐队中的大提琴演奏家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大提琴在进入了民族乐队之后,演奏家们慢慢开始对中国的民族性、地域性音乐风格进行探索,从结构、定弦到基本演奏技法,保留着原本的西方文化载体,同时也吸取了中国民族音乐的表现形式及音乐的特征,并且丰富了中国民族乐队的音色,逐渐形成了“中国民族风格”的演奏思维及技法,使演奏的音乐作品更具民族音乐魅力,如民族管弦乐《春江花月夜》《北京喜讯到边寨》《庆典序曲》等等。虽然在外形上大提琴显得与中国民族乐器格格不入,但在发声原理、音质、音量、共鸣效果,声音的稳定性,演奏规范与感染力等方面,其他低音乐器都无法与大提琴媲美。因此大提琴这个西方外来乐器在中国民族管弦乐队中,将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及影响力。
三、大提琴在戏曲乐队中的运用
中国传统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门类,戏曲音乐是涵盖了唱腔设计、音乐创作以及伴奏艺术等诸多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的综合体。戏曲乐队是戏曲表演艺术重要的支撑体。早期的戏曲乐队伴奏人员很少,新中国成立以后,戏曲音乐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戏曲乐队发展的速度突飞猛进。当戏曲音乐开始摆脱过去的老腔老调、换词不换曲的来回套用时,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弦等极少的传统乐器伴奏,已经满足不了新的戏曲创作手法和戏曲音乐表现力,戏曲伴奏面临着革新和发展。这时民族乐器琵琶、扬琴、古筝等,西洋乐器的大提琴、低音提琴等陆续走进了戏曲后台。民族乐器“革胡”有一段时间曾作为戏曲乐队低音乐器伴奏,但其在演奏技法和音准上较难控制,音量上也显得不够。当大提琴作为低音乐器进入戏曲乐队时,是最引起关注、质疑和争论的,因为担心大提琴的音量会掩盖了民乐的音量,音色无法与民乐相统一。但在实际运用中,大提琴通透的音质,浑厚丰满的音色,加上中低音声部的完美运用,与民族乐器并无冲突感,且和谐一致,增强了整个乐队的厚重感,为戏曲乐队伴奏增添了新的活力,成为了戏曲乐队中不可缺少的关键成员之一,并得到了我国众多剧种戏曲乐队的广泛运用。现今我国五大剧种京剧、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其伴奏乐队均使用大提琴乐器。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发展,艺术形态的不断变化以及人民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戏曲音乐多元化的发展是必然的趋势。大提琴宽广的音域,极强的旋律性,平衡和弥补了戏曲伴奏中薄弱的低声部,满足了戏曲乐队发展的现实需求。如现代京剧样板戏《智取威虎山》“打虎上山”一段音乐中圆号吹奏主旋律过后就是低音声部大提琴的旋律进行,给人一种强烈的运动感,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当时的舞台视觉及音响效果。
当戏曲音乐开始以新型的艺术形式进行曲调创作,大提琴这一西洋乐器在戏曲伴奏中完美承接了中、低音区,成为了戏曲乐队中低音区的支柱。大提琴与传统戏曲乐队的有机结合,真正做到了“洋为中用”。大提琴用不同的技法与剧情的结合,既能奏出次中高音的欢快,也能奏出中音的沉稳,更能奏出低音的深沉。根据不同的唱腔,演奏出不同的风格,增强了音乐的渲染力,衬托出剧情的效果,为突出剧种特色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如黄梅戏《风尘女画家》“海滩别”一段唱腔中,使用一支大提琴独奏(solo)跟男腔配合演员的演唱,时而高亢,时而低沉,既可激情四溢,也可溪水轻流,让人物情感更加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有种娓娓道来的感觉。
今后我们要让大提琴在戏曲音乐的革新中逐渐本土化,在西洋器乐规范的基本演奏技巧上,同时借鉴中国弦乐的演奏技巧,真正依托于中国戏曲音乐,创造出适合中国戏曲音乐独特的演奏技法,更好地发挥大提琴在戏曲伴奏中的作用,更好地为中国戏曲服务,这也是未来中国戏曲音乐人不断探索的方向。
四、结 语
大提琴在西方音乐史上经历了上百年的历程,它的作用与影响力毋庸置疑。当大提琴来到中国时,由于早期的中国对西洋乐器缺乏真正的了解,并没有得到完全接受和大力推广。但大提琴以柔和有磁性的音质以及超凡脱俗的艺术魅力,在逐渐被接纳后,很快运用在了中国民族音乐、戏曲音乐当中,丰富拓展了中国的民族音乐。经过在中国半个多世纪的艺术实践,大提琴踏上了“本土化”“民族化”的历程。未来大提琴在中国的应用是无限的,它蕴含着潜在的文化力量也是不可估量的,大提琴在中国音乐创作与演奏艺术民族化的道路上,是值得专业音乐人士探究的。目前在中国,大提琴作品的创作日渐繁荣,优秀的大提琴演奏家、作曲家不断涌现,期待他们以中国的方式将中国大提琴的优秀作品带到世界的舞台,为中国大提琴艺术的发展开拓一片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