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代地方戏中“地方性”与“现代性”的思考
——读现代采茶戏剧本《郝仁好事》有感
2020-12-05谢菁菁
谢菁菁
《郝仁好事》是一出现代采茶戏。所谓现代采茶戏,顾名思义就是将传统采茶戏进行现代性创作,其中不仅涉及如何“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地保留传统戏曲的精髓,还要兼顾传统戏曲的现代性表达。《郝仁好事》剧本创作取材南昌本土真人真事,其中大量使用南昌方言俚语,语言诙谐,情节设计轻松有趣,通俗易懂,十分“接地气”地贴近平民老百姓的生活,很好地保留了植根于本土文化沃土中的南昌采茶戏的地域特色。从题材内容与语言风格来看,可以看出作者保留传统采茶戏原汁原味的良苦用心,这个意图贯穿剧本始终。但作者在这方面的过于用力就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现代现实的本土题材与风趣幽默的地域性语言成就了《郝仁好事》浓郁的地方味;另一方面,作者于“本土化”“地方性”着墨过多,而对“戏曲的现代性表达”重视不够,在形象塑造的典型性、情节表现的张力与细节严谨度等方面都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让人略感遗憾。从《郝仁好事》剧本创作中反映出的“地方性”与“现代性”问题,对于思考当代地方戏曲应该如何在当下与时俱进地形成自身独特艺术风格具有启示作用。
一、“地方性”是地方戏曲发展的核心与灵魂
南昌采茶戏是江西传统采茶戏代表剧种之一,其雏形《十二月采茶歌》描绘了茶农生活与劳作的场景,之后在对其他地方戏曲的学习与借鉴中,逐渐发展成一种表演上符合江西当地文化特点,声腔韵味依托江西本地方言,为当地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南昌采茶戏的发生情状与发展成熟清晰地表明了传统南昌采茶戏深深植根于当地文化的特性。可以说,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与坚实的民众根基是南昌采茶戏的核心与灵魂。
《郝仁好事》作为一出现代采茶戏,在传统南昌采茶戏的保护和传承、展现“地方性”风格特色方面十分用心。
第一,讲述本土故事。诞生于乡间地头的传统南昌采茶戏,表演剧目多为民间逸事,具有本地风情。南昌市采茶剧团负责人熊亮在接受采访时说,“《郝仁好事》是市采茶剧团成立以来第一部讲述南昌本土故事的现代大戏”。现代采茶戏《郝仁好事》剧本取材于本土真人真事,讲述了一位市长退休回乡后,保护老屋(古建筑文化遗产),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带领乡亲脱贫致富的故事。该剧选取本土题材,通过讲述发生在当地百姓身边的故事,拉近了与当地观众的距离。
第二,弘扬地方文化。江西南昌作为中国革命的根据地,红色文化一直以来是南昌弘扬的地方文化。近年来,南昌采茶戏通过编排相关的红色经典剧目,成功融入红色旅游产业中,让两者皆获得有效的推动和发展。在《郝仁好事》中,通过村民洪英多次强调其老屋,“那一年,南昌起义后,队伍开进郝家庄。朱德军长住我家,睡在老屋大厅堂”“我爷听罢对娘讲,要跟军长上战场”“老屋在,亲情在,留住老屋等我爷回乡”。需要保护的古建筑老屋,被作者赋予了红色文化内涵,剧中要大力发展的旅游产业的模糊概念也具体形象化为要“古色红色美名扬”的红色文化旅游。于是,《郝仁好事》在表面讲述一位退休市长回乡做实事的主题之下,暗含了宣传地方红色旅游文化的意图。
第三,保留乡土乡音。传统南昌采茶戏依托南昌本地方言发展而来,保留了当地独有的地方土语音调和音律习惯特点。现代采茶戏《郝仁好事》采用了地道的南昌话,从几位主角的姓名:郝仁(外号“好吃价”,南昌方言“非常棒”)、郝德川(外号“好得转”,南昌方言“很机灵”)、郝赤香(外号“好吃香”,南昌方言“讨人喜欢”),到地道的乡村俗语,以及一些具有乡土气息的“哎”“唉”“啊”“哟”“嘿”“哎呀”等叹词的大量使用。该剧巧妙运用南昌方言的本土特色,表现出极强的地域风格与地方特性。
第四,采用喜剧风格。传统南昌采茶戏反映的是本地群众的社会文化和生活风貌,在表演形式上十分符合江西当地文化特点。现代采茶戏《郝仁好事》采用了贴近百姓生活、家长里短的风趣幽默的表演形式。如第四场郝仁回城与妻子乔一萍商量借钱买下老屋,乔一萍拒绝“买山湖股票输脱魂”,郝仁回复“我也是山湖股票行不行?”。又如第五场郝仁与村支书杨芳故意在唯利是图的郝德川面前讨论保护老屋、申报国家保护项目、发展旅游业的种种好处与收益,令之前企图贩卖老屋文物的郝德川主动要求投资保护老屋。剧本中设计了大量这样风趣幽默的语言与桥段,活泼生动,幽默诙谐,充满生活气息。全剧以大众喜爱的地方喜剧风格作为叙事的表现方式。
二、“现代性”是地方戏曲发展的趋势与未来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传统地方戏曲的生存与发展面临严峻考验,传统地方戏曲向现代地方戏曲的转型过渡成为大势所趋。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伴随着戏曲艺术自身革命性的突破,即地方戏曲“现代性”的表达与呈现。
(一)现实题材与现代性意识
《郝仁好事》是作者根据现代本土真人真事创编的一出贴近当代人生活的现代采茶戏。该剧在立足于剧种自身独特的艺术基因与保留原有本土文化特征的基础之上,根据当地的民风民俗深入挖掘红色文化价值,既体现了地方特色又赋予传统剧种新的现实意义,为传统采茶戏注入新活力,在传统采茶戏向现代采茶戏的发展中做出积极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不过这种试探还是过于保守,作者所要表达与呈现的“现代性”仅仅停留在现实题材的层面,并没有更进一步地发掘与反映出更为深刻的现代性意识。现代性不只是一个时间或时代概念,现代性更是一种认识与价值观。现实题材本身并不具备现代意识,也不能理所当然地认为其具有现代性。只有在作者进行艺术加工之后,能表现出典型人物身上所蕴含的时代精神与先进理念,这样的现实题材才具备现代意识,才具有现代性。从这个角度来说,《郝仁好事》虽然是现实题材,但在现代思想意识的表达上却有所欠缺,因为主人公郝仁的人物塑造缺乏个性鲜明的典型性与时代精神。
1.主角个性不够鲜明。剧本中的主角郝仁是一位退休市长,也许作者出于要拉近与观众距离的考虑,将郝仁塑造成十分平易近人的形象。虽然全剧六场戏皆围绕着主人公郝仁展开,但在郝仁身上却并没有表现出鲜明的个性与坚定的品格。通读剧本,郝仁给人留下的最大印象就是没有官威,异常亲民,想说自己是打车回乡时被侄子郝德川捂嘴禁言,上厕所被众乡亲调笑调侃时不但不生气,还与乡亲们一起说笑。郝仁身上有许多普通人的行为特点,如棒打侄子郝德川,与妻子吵架争执,被村里妇女围追赠送霉豆腐时无奈表示“哎呀,人都被这些女人吵大了头哟”。当然,郝仁也有做实事的一面,他努力解决资金问题,并在老屋保护工程启动后当“村导”,帮助宣传山湖村旅游业。可见,《郝仁好事》剧本中的郝仁形象是多样的,作者想从多角度多方位将郝仁形象塑造得立体与丰满,可惜每一面的性格塑造都不够突出,最后造成了主人公性格不鲜明的结果。
2.主角在山湖村发展旅游业这个中心事件中的作用不够明显与突出。剧本中的“郝仁”是主人公,“好事”即帮助山湖村保护老屋、发展旅游业这一事件。按理说主人公郝仁与这一“好事”之间的关系应该最为紧密,但剧本呈现并非如此。
(1)郝仁认识老屋的文化价值迟缓。整个事件是由村民郝牛崽与母亲洪英卖老屋的争执引发的。起初郝仁在两人的争吵中摇摆不定,在村支书杨芳分析老屋是文化遗产之后才坚定老屋不能卖的判断,之后又在洪英、杨芳、五婶的逐个说服下充分认识到保护老屋的价值。在意识到老屋文化价值这个过程中,主人公郝仁显然是被动的。作为从小生活在山湖村的村民,郝仁对老屋的红色文化背景是知晓的,作为一位曾身居市长高位的领导干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了解的。但是这样一位有文化有眼界的人,却在村民的再三强调之下才充分意识到老屋的文化价值,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主角的光环与作用。
(2)郝仁保护老屋的具体行动无力。在保护老屋一事上,涉及申报国家保护项目与筹集先期投入资金两个问题。在充分认识到保护老屋的重要性之后,郝仁豪言要买下村里全部老屋,却在资金上犯了愁。村支书杨芳向郝仁说起如果申报成功国家保护项目,就可能有近千万的资金,郝仁表示“我去找市里、省里找相关部门”,但此事后续结果如何,文中并没有交代。至于筹集先期投入资金,郝仁先后找妻子、同事、朋友商量,却没有得到明确的结果,最后与杨芳、郝德川一起才凑足了资金。在保护老屋一事,郝仁是有主动地去想办法解决问题的,但大多虎头蛇尾、有始无终,在剧本中他的努力并没有发挥与呈现出相应的作用与效果。
综上所述,主角郝仁的塑造是有缺陷的。相较之下,每次出场都必强调老屋红色革命故事背景的村民洪英,从始至终一直致力于推动保护老屋、发展旅游业并在其中起了关键作用的村支书杨芳,甚至唯利是图的商人郝德川等配角的塑造更为鲜明生动,而喧宾夺主的结果是主角郝仁仅仅表现出增加全剧轻松氛围和穿针引线、推动事件发展的实际作用。
(二)现代戏剧性与现代性建构
与西方戏剧相比,中国戏曲艺术具有强烈的抒情性,但在叙事性方面有所欠缺。虽然有些优秀的中国传统戏曲作品也具有强烈抒情性与叙事性,但在地方戏曲中普遍存在叙事性表现手段不够明确与规范的问题。中国传统戏曲通常是以事件为中心,通过情节展开故事。剧本《郝仁好事》就是由郝仁退休回到山湖村后,村民郝牛崽与母亲洪英就卖老屋发生争执这一事件引发了后来保护老屋、申请国家项目、筹集先期资金等一系列的故事发展。
在《郝仁好事》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中,有几处矛盾冲突:其一,郝牛崽与母亲洪英关于卖老屋的冲突;其二,郝仁与妻子就借钱买老屋的争执;其三,山湖村申报国家保护项目需要先期投入资金与资金从何而来的窘境。原本这几处情节冲突可以为全剧增添戏剧性效果,但为了不破坏全剧轻松诙谐的整体氛围,这些矛盾冲突被轻描淡写,冲突的解决也是轻而易举、不费力气。在最后一场戏中,山湖村老屋保护先期工程启动,妻子女儿来到山湖村与郝仁和好如初,村民看到希望纷纷要求入股、同心协力发展山湖村旅游业。毫无悬念的大团圆结局在轻松解决所有矛盾冲突、增强全剧喜剧效果的同时,亦进一步削弱了该剧的戏剧性。
传统戏曲的叙事性结构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方面限制了人物性格特征与主体性的发展;另一方面戏剧性的矛盾冲突被包裹于故事型结构之中,容易产生矛盾冲突不尖锐、戏剧性不强的弊病,缺乏对观众的吸引力,阻碍当代地方戏曲的良性发展。当代地方戏曲的现代性建构,需要在剧本创作上向“以人为中心”的现代戏剧性回归。戏剧冲突一度被认为是戏剧的本质,因为它是构成戏剧情节内容的基础,可以展现人物性格,反映生活本质,揭示作品主题。以人为中心的戏曲结构将人物关系、人物行动的冲突对抗作为主要内容,不仅可以增加剧目的戏剧性,还有利于塑造刻画人物性格,能更好地反映时代、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的本质问题。
三、结论
地方戏曲是反映中国各地域、各民族独特文化内容的一种艺术呈现形式,蕴含了当地民俗习惯、人文情怀、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地方剧种不仅要守住我们的故土与文化,更需要与时俱进地创新与发展。
现代题材的地方戏曲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其创作需要具有真正的现代性精神。在戏曲文本创作实践中,一方面创作者要敢于批判性地面对现实社会,洞察与挖掘当代人的精神世界和内心困境;另一方面创作者要敢于摆脱传统地方戏曲局限性的束缚,将戏曲的表现手段回归艺术本体,注重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与建构戏剧性的故事情节。只有戏曲文本在思想情感上与社会现实发展紧密结合,戏曲作品才能真正具有现代意识与理念。只有戏曲文本在艺术表现上契合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戏曲作品才能打动人心,成为经典。
现代题材的地方戏曲要带着现代性立场重新面对各自的民族与地方文化,在各自特定的文化背景中找到具有时代精神的题材与视角,形成符合当下审美意识的艺术风格与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