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土变迁空间里的时代叙事
——评话剧剧本《草原鸿雁》

2020-12-05

影剧新作 2020年2期
关键词:木格哈斯鸿雁

姜 超

任青春的四幕话剧《草原鸿雁》秉承现实主义传统,直迎时代的风貌而显出振奋人心的诗意。该剧聚焦连环湖两个历史时期的故事,连环湖盛满了故事的空间,也帮助读者形成深刻的场所记忆、增强主体的空间参与度。剧作者注重底层生命经验的血肉表达,连环湖这个特定空间常常是作为打断“时间流”的描述,或情节的静态“背景”,或小说事件在时间中展开的场景而存在。本剧对草原普通人家的抗争与渴望跃然纸上,草原人们的革故鼎新最终战胜了保守观望。

一、小人物悲欢离合下的宏大叙事

一个北疆偏远的小水产养殖场,一群普普通通小人物的悲欢离合,背后牵动的却是一个深刻的主题和宏大的叙事。这是读了剧作者任青春的四幕话剧《草原鸿雁》之后的直观感受。

本世纪第二个十年之初,政治经济风云变幻,历史进入一个关键的节点——第一个一百年目标即将实现,扶贫攻坚进入收官阶段。《草原鸿雁》以小的切口进入,反映的却是宏大主题。它把后新农村建设时代、乡村振兴和扶贫攻坚结合在一起,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和揭示人物命运,再现了新时代农牧民的精神风貌。《草原鸿雁》作为一部体量并不大的话剧,间接提出了一个课题:后新农村渔业发展怎么办?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依靠一家一户出水打鱼根本不能在商品市场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进行社会化重组,改变经营理念,对新型渔民实行有序再分工,走集约化发展之路。但《草原鸿雁》毕竟不是政论性剧本,宏大主题寓于剧情之中,四幕剧人物众多,情节起伏跌宕,人物命运一波三折。30年前,主人公哈斯巴根是一位有志青年,他与“场花”其木格生死相恋,在其木格阿妈的强力干涉下,不得不分手。伤心至极的哈斯巴根背井离乡离开了草原,只身到广东打拼。30年后,他成为了拥有30家餐饮连锁酒店的老板,在“回乡创业”的新政策感召下,回到家乡连环湖发展水产业。他把发达地区经营酒店的发展理念应用于农村的渔业生产,却发现实施起来困难重重。从前的恋人其木格贫病交加,丈夫因经营水产业屡次受挫,已经心灰意冷,破罐子破摔,沦落为酒鬼。在一系列的事实感召与鼓舞下,酒鬼终于支持哈斯巴根,建立渔业联盟。《草原鸿雁》尽管并不完美,但对当下时代社会问题的关注与探索是值得肯定的,特别是作为一部篇幅有限的话剧,展现这样的内容是有一定难度的,某种程度上不能不说是一种探索。

二、三代人的心路隐秘折射道德伦理困境

一个特定年代,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政治的荒唐、人性的扭曲、性格的裂变,催生出了多少幕人间悲剧?有关那个特定年代期间悲剧起源与悲剧故事早已烂俗。《草原鸿雁》以那个特定年代为作品背景,埋下一个秘密,这个秘密涉及了后两代人。哈斯巴根与其木格其实是亲生兄妹,他们的父母亲当年都是北京来的,因为无法承受政治运动的冲击,一个选择了轻生,另一个得病而死。也许是瞬间,两个孩子成为了孤儿。命运的多舛,人生的巨变,好心人仗义出手——两个孩子分别被两个家庭领养。为了领养他们,这两个家庭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不仅仅在物质上,更主要的是为了给予这两个孩子更无微不至的关怀,使自己亲生的孩子遭到冷待,以致若干年后依然对他们产生误解。同时,领养家庭的父亲承诺不说出两个孩子的身世,所以他们陷于两难之中。

一部话剧,两条线索。明线是乡村振兴与扶贫攻坚。暗线,却是在大的历史背景下,个人的遭际与隐痛,在现实当中怎样前行?《草原鸿雁》以草蛇灰线般的踪迹,把一段本应永远尘封于历史空间中的隐痛揭示出来。这可能有些类似于曹禺《雷雨》的情节了,但又不同于那个时代。如果不是要出现第二代的“乱伦”现象和第三代的“近亲”现象,刚来玛会把这个秘密永远掩埋在记忆的烟云中。生存与发展、情感与人伦、历史与现实,纷纷杂杂交织在一起。剧作者巧妙地让两条明暗线索搭织,把历史的长度承载进舞台的维度之中,让情感、道德、伦理等相互碰撞、冲击与融合。当谜底揭开之际,惊恐、惊愕、疼痛、悲伤,让他们欲罢不能,欲语还休。三个时代,三种语境,三代人给出了不同的理解、反映与答案。剧作者准确地把握住了三代人的不同思想与现实表现。

三、场景与台词的巧布局更好地刻画人物

《草原鸿雁》虽短,但场面不同,人物众多。剧作者对四幕地点的设置别具匠心。第一幕在朝鲁和其木格家,埋下伏笔的同时,展示矛盾与冲突;第二幕在公司,从朝格图与斯琴两个第三代人的角度,以及与“老油条”等众多小渔场主“开会”场景,以渐次递进的方式塑造人物、推进剧情,揭示矛盾,为最后的“抖包袱”奠定基础;第三幕仍然在朝鲁和其木格家,由刚来玛揭开哈斯巴根与其木格原本是亲兄妹这个谜底,把剧情推向一个高度。各色人物在这个谜底面前纷纷亮相,展露他们不同的状态。这不仅仅让剧情更跌宕,更深层次书写人的人性、命运与情怀,同时,也为朝鲁最终的转变——加入“渔业联盟”提供了可信的理由。可谓是“一石二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四幕在公司会议室,由小到大,各路人物登场,群体亮相,抖开包袱,实现戏剧的收官。

四幕剧,人物多达10余个,主要人物有8个,给剧本创作带来了一定难度。好在作者条分缕析,层层剥笋,逐步展露戏剧的内核。在展露的过程中,以台词的个性化塑造人物。精明于经营的哈斯巴根,自暴自弃的朝鲁,误会造成隔阂的其木格,正直无私的刘书记,热忱阳光的朝格图,单纯明朗的斯琴,油滑世故的“老油条”……就连小渔场那甲乙丙丁几个人,也都各具特点,虽台词不多,却形象跃然纸上,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这在一个小篇幅的话剧中是难得的。

更值得一提的是《草原鸿雁》的特色语言。由于这是一部反映蒙古族牧区发展渔业的剧目,剧中多处使用了蒙古族谚语。蒙古族谚语简洁凝练,以比喻、比兴、隐喻等手法,把一个深奥的道理解读给观众,让人明了其意的同时,享受到语言的魅力。如刘书记说岁月磨砺的时候说:“刀磨久了会钝,石头磨久了会平,还能剩多少怨恨呢?”刚来玛说到哈斯巴根回乡时说:“河水再大也在桥下,马儿再壮也跑不出草原。这不是,我们草原雄鹰又飞回来了。”刚来玛说到哈斯巴根离乡时说:“脱缰的马金缰绳难留住,出鞘的刀银刀鞘难留住。”当她说到哈斯巴根永远恋着故土的时候说:“鹰从天空上飞过,草地上也会留下影子。这里是你的家啊!”像这样的语言剧中比比皆是,运用起来,塑造人物有力,舞台效果也好。

《草原鸿雁》剧虽然整体上是一部不错的话剧,但也存在着艺术上的疏漏。首先,主题表达较为充分,而戏剧呈现度稍嫌不足。剧作编织了一个曲折跌宕的故事,把宏大的主题套在故事当中来展示,相当于一个身形很小的身体穿着一件肥大的衣服,处处都显得不合体。由于作者过于追求主题的宏大和深邃,要给乡村振兴和扶贫攻坚背景下的农牧民“开药方”,所以许多地方都流露出故意雕凿的痕迹,让人读来如鲠在喉。其次是戏剧安排的巧合较多,冲淡了故事的脉络走向,人物的情感逻辑展现不够丰富。《草原鸿雁》人物稍显多了一些,四幕剧中几个主要人物出场有些分散,难分主次。

此剧作展现了扶贫“一个都不能少”的激情,充盈着乡土气息、草原风貌、幽默情调,对人物价值体系的交锋与重建的呈现真实可感。

在当下农村剧较为缺乏,特别是农村题材话剧更为缺乏的情势下,《草原鸿雁》剧以其不俗的表现亮相在戏剧舞台上,为戏剧舞台无疑增加了一抹亮色。

猜你喜欢

木格哈斯鸿雁
DK SPACES AND CARLESON MEASURES*
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它就是塔哈斯克
时间
蛋糕和龙
那段悠闲的时光
雄鸡和鸿雁
以理驭算远离“陷阱”
换肾
劝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