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视艺术教育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范式初探
——以《影视鉴赏之<流浪地球>》为例

2020-12-05张怀强李倩

影剧新作 2020年2期
关键词:影视思政艺术

张怀强 李倩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来都受到国家政府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因为它承担着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使命。随着世界的快速发展,一切都日新月异,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迭代,各类媒体各种信息充斥着我们的感官。所以年轻人需要提高辨析能力,而这需要他们持续加强自身学习,以拥有坚定的信念与明确的思想。高校的思政教育重担在肩,其他课程也应顺势而变。课程思政应运而生。各类课程如何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需要一个过程,不能生搬硬套,应当浑然天成。在此过程中,笔者认为艺术教育应该充当排头兵,身先士卒。

艺术教育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艺术教育主要是指为了培养专门的艺术人才而进行的各级各类的专业理论和艺术实践教育;广义的艺术教育则主要是指针对全体学生开展的各种概论通识与体验鉴赏教育,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美育。本文所探讨的影视艺术教育即属于广义的艺术教育——美育。

一、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的艺术教育

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各高校大都根据自身情况相继开设了品类丰富的美育课程作为公选课供同学们选修,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课程来完成学习获得必要学分。高校美育课程总体来说分为两个层级、九个类别。两个层级即概论通识课与鉴赏体验课;九个类别即美学类、文学类、戏剧类、音乐类、舞蹈类、绘画类、雕塑类、建筑类、影视类。《影视鉴赏》作为艺术鉴赏类课程,因其艺术本身的时代性与普及性等特点在高校公选课中广受欢迎,是学生们争相选修的艺术教育课程。

作为《影视鉴赏》的课程教师,笔者认为,影视艺术作为八大艺术中综合程度最高的艺术形式,不仅在美育开展中有重要意义,在课程思政教学中也有独特价值。在影视鉴赏中,从美育的角度,我们通常从具体影片出发,首先教会学生学会视听语言,能够准确领会影片的主旨,进而讲授影视的历史、文化、艺术等的变迁,使学生最终能够自如地欣赏美、爱上美以及运用美。但从课程思政的角度,笔者认为《影视鉴赏》课程,同样大有可为,并应有所作为。因为,首先马克思主义文艺观认为艺术是社会的上层建筑,是一种意识形态。它被存在所决定,也反映和影响着存在。换句话说,艺术创作是被社会现实所决定的,它的形式和内容也反映着社会现实。简单来说,有什么样的社会就有什么样的艺术。其次,作为意识形态,它与政治、哲学、道德等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他们之间相互影响又相互促进。比如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五四运动”中,文学、戏剧、电影等一同作为先进文化的代表,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扮演着开启明智、鼓舞人心的重要作用,它直接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结果是中国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这些艺术作品都是我们艺术史上的优秀之作。这些优秀艺术作品展现出的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既愉悦身心,更教人向善。各类艺术鉴赏课程的开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而且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同学们的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走向,由此实现美育与德育的完美融合。我们需要做的或许就是在讲授美的同时,更加自觉自知地讲授德。真善美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整体。为了抛砖引玉,笔者以具体课程《影视鉴赏之<流浪地球>》,并结合自身思考来初步探析影视艺术教育如何来开展课程思政教学。

二、通过解读影片结构与意义开展课程思政教学

(一)故事情节

人类对于故事的喜爱几乎可以追述到人类文明早期,语言的诞生更使得数千年前的故事得以流传至今。影视欣赏的第一步,就是带领同学去欣赏电影故事,去享受故事的源起、发展、高潮与终了。但我们是影视鉴赏课程,不能只是沉浸其中,喜过怒过哀过乐过就算了,而要有所思有所想。现实主义是优秀的影视作品惯常的表现方式,纵使看似与现实毫无关联的科幻电影也具有现实的某些影子,比如大受人民喜爱的《流浪地球》。电影中的地球正在面临自然灾害、物种灭绝等各项危机,刘启驾车时,北京第三区交通委提醒它,“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等等。无不让人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环境保护问题、交通法规问题。借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关心现实,对当今的时事政治、文化热点等保持关注。这一切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作为一个成年人不能置身事外。我们不仅要关心国家大事,更要身体力行身边小事。既要关心中美贸易战,也要劝诫他人不能酒后驾车。其次,故事总是不乏各类情节冲突,以及最终冲突的解决。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难题时,我们不能冲动盲目,以武力解决问题,更不能走旁门左道,这些不仅不会解决问题,反而会让问题变得更糟。同学们应该学会向先辈们学习,在中华传统智慧中汲取力量去解决问题。影片《流浪地球》里刘启无驾照驾车本就是个错误,他的外公韩子昂居然还送礼给看守请求通融,这是不对的。事实上,在电影中这也根本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将他们推入了更大的危险之中。影片最后,在这场危机解决的唯一机会中,是各位主人公团结一心,置之死地而后生,继而感动了世界人民,大家万众一心拼死一搏,最终推动了撞针,实现了发动机的发射。这一小一大,一前一后,两端情节的对比,应该如何解决问题,学生应该一目了然。这便是教师应该提请同学们学习注意的临危不乱的处世智慧以及舍己为人的美好品德,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二)思想主题

乘坐着剧情的过山车,情感得到了释放,同时我们还认识到这些故事都是有所表达的,他们往往指向现实,我们将之与现实对照,与我们自己的生活对照,从而使我们更加理性认识到了当今世界的复杂性,以及成人成才的紧迫性。但这样就可以了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教师应该对电影故事紧接着再做一次形而上的提炼,揭示出电影的思想主题,这既是电影的深层表达,也将是同学们借以面对生活、行走世界的方法论。《流浪地球》里的主人公们直到最后也没有放弃,直至众人齐心协力挽救了地球。这里,除了说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团结就是力量,不抛弃不放弃等共识或者道理外,难道这不正是习总书记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体现吗?“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需要学习或已经学习过的思政知识。在思政课上,这些对于学生来讲或许还有距离,需要他们认真思考慢慢消化,但如果通过艺术教育,结合教师此番总结与讲解,我想学生接受起来将会更加容易,学习起来也会更加到位。所以,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一体两面,相得益彰。

三、通过分析人物开展课程思政教学

(一)好坏与榜样

在以上结构与意义的解读之后,还需要对影片中的人物进行鉴赏与批评,这也是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一切艺术终归都是关于人的艺术,艺术作品如何表现人与处理人往往体现着该艺术作品以及作者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我们通过电影中人物的言行举止,一般即可判断其好与坏,我们认同并学习好人,厌弃并质疑坏人。但电影是时空的艺术,人物是变化的,也是立体的。坏人会变好,好人会变坏,没有完全的好人,也没有彻底的坏人,这才是复杂世界里的真实人性。一部优秀的电影必然有一些充满深度的人物,教师带领学生们对其进行细致分析,不光可以完成美的收成,更可以获得德的教育。《流浪地球》里的刘培强起初为了让儿子和岳父能够进入地下城获得活下去的机会,他放弃了重病的妻子并只身前往领航员空间站服役。我们知道这个男人不易,但不会完全赞同他,甚至佩服他,至多认为他很果敢、够理性,一如他出场时身穿的那一件橙黄色的夹克帽衫。这个安排并不简单,在色彩表意里,橙黄色代表着天真善良,一般只会穿在孩子的身上,这里穿在刘培强身上,意味无穷,它不仅形塑了刘培强是一个简单耿直的人,更为剧情中后来他放弃妻子、离开孩子等决定提前做了辩护。如果观众没有领会这层意思,就会像刘启一样暗自责怪刘培强。到了最后,千钧一发之际,刘培强为了世界人民与地球存续,慷慨赴死,我们对他的敬意油然而生,知道他的内心里,不仅装着亲人,他的小家,还装着天下的生命,地球这个大家,刘培强这个人物最终实现了成长,而过程并不生硬。这样的人,我敢说他一定是共产党员,他是我们的榜样。这里教师可以向同学们讲述共产党的由来,阐释共产党员的义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同学们应当学好向好,努力进步,成为一名共产党员,而对于已是中共党员的同学,这将会是提醒和再学习。共产党员就是吃苦在前,勇敢担当,为了人民的利益可以牺牲一切。在建国70周年之际上映的电影《中国机长》中,飞机出发飞行前,机长刘长健询问本次航程谁是共产党员时,共产党员站了出来,这是对党员责任再形象不过的阐释了。

(二)抉择与结局

在人物分析中,我们看其言行,观其思想,其中有两个关键,需要着重注意。第一个是主要人物在面临重大抉择时,我们应该关注。无论他们言说什么,无论他们举止如何,若要了解深层的人物性格,唯一的途径就是通过他们在压力之下做出的选择来了解。[1]比如刘培强为了地球存续,决定自己充当那根“火柴”。之前,刘培强所作所为,包括从休眠仓中醒来,都还只是为了他的家人,但到了此时,他为的已是全人类,并且不惜献出宝贵的生命。与之更甚,他不仅代表他自己,更代表自己的祖国。其中有风险,但为了我们过去的家园与可期的未来,我们应该竭尽全力。这里体现的就是“大国责任,使命担当”,这是新时期我国政府在世界事务中主张扮演的角色。借此,我们可以讲授给学生。此外,就是各个人物的结局了,好人有好报,坏人有坏报,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叙事方式。而本片中,却是好人离去,大家得救。此时,我们可以趁热打铁,提醒同学们不能忘记牺牲者,珍惜现在的同时,更要缅怀过去,包括缅怀和讲述我们党和国家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

结 语

由此可见,不仅主旋律影片可以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即便科幻电影如《流浪地球》等也同样可以。事实上,所有优秀的影视艺术作品鉴赏都是可以开展课程思政的,只是根据不同的需要与情况选择不同的类型影片或浅或深、或集一或分散罢了。同时,我们也需要明白课程思政总归不是思政课程,关于思政内容,我们既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也难以做到系统有序,说到底它都不可能代替思政教育,但在局部或者知识点上,我们还是应该做到正确透彻与灵动深入的。

当然,我们影视专业教师要做好课程思政教学,需要提升教师个人的相关理论素养:首先是提升教师本身的政治理论水平。这就要求教师要持续加强自身学习,特别是对重要论述的学习。比如《习近平同志关于“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重要论述摘编》《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等。这种学习非常必要,这是一种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养成,唯有如此,才能自信从容地开展课程思政。其次就是提升自己的影视鉴赏能力和审美趣味。我们在选择影片时,并非要一律选择主旋律电影。而是艺术与意识俱佳,方为甄选,切勿抛弃美学标准。因为,首先这仍是艺术教育课程,艺术水平高是基准。其次只有艺术水平高的影视作品,才能让价值观的传递润物细无声。这样选择出的影片面对一个文化水平高的欣赏者,甚至自己就可以完成思想意识的鲜活述说。美学低下、生搬硬套不仅不会起到好效果,有时还会起到反作用。

注释:

[1]罗伯特·麦基.故事:材质 结构 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M].周铁东,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4:113.

猜你喜欢

影视思政艺术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纸的艺术
中国影视如何更好“走出去”
对中国影视独特的爱
影视
因艺术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