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产动画基于民间文化创作的传统与创新

2020-12-05曹云龙

影剧新作 2020年2期
关键词:民间文化动画电影动画

曹云龙

动画艺术自诞生之初就与民间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全球化、多元化的文化冲击中,国产动画电影走入了迷失的困境。新时代的政策与市场引导下,国产动画电影复归至基于传统文化为内容资源供给的创作道路。近年来,基于民间文化资源供给的动画电影创造了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也再一次给国产动画电影创作带来信心。本文论述了国产动画电影基于民间文化资源供给的传统,分析了国产动画电影基于民间文化资源供给的创新发展策略。

一、国产动画基于民间文化创作的历史传统

民间文化主要指的是由社会广大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流传于民间普通大众之间的一种通俗文化。[1]《大闹画室》(1926)宣告中国动画诞生之后,《铁扇公主》(1941)开辟了与欧美动画截然不同的国产动画民族化的道路。手绘动画《骄傲的将军》(1956)、木偶动画《神笔》(1955)、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1958)、折纸动画(也称“折偶片”)《聪明的鸭子》(1960)、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1961)等动画作品借鉴民间传统文化形式,为中国动画实验出富有民间艺术特色的创新形式,将国产动画的民族风格推向了新的高峰。1979年,改编自民间文学《封神演义》的动画作品《哪吒闹海》(1979)是继《大闹天宫》(1964)之后再一次运用民间文化资源创作出的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动画长片。可以说,早期“中国动画学派”的动画创作从民间文化中汲取养分,开始了本土化的发展之路。中国动画电影创作了一大批基于民间文化资源供给的优秀作品,形成了独具中国文化色彩的动画电影风格与传统。

二、国产动画基于民间文化创作的迷失之路

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时代文化传播的多元化发展,日美动画迅速占据了中国动画市场,中国动画渐渐偃旗息鼓,步入“民族性失忆、国际性失语”的式微状态。一方面,国产动画背弃了民族化传统,对强势的西方文化有着盲目的崇洋媚外心理。深圳环球数码公司拍摄了大型3D动画电影《魔比斯环》(2006),耗资1.3亿人民币,票房惨不忍睹。该片败北的最主要症结在于,对自身文化传统认识不足,缺乏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影片从故事情节到人物设计上完全是西化的,中华文化再次从这部影片中缺失。”[2]另一方面,国产动画如《宝莲灯》(1999)和《梁 祝》(2003)等 作品,在对中华民族文化题材的作品处理时的机械“效仿”使其丧失了原本的艺术特色与本土价值,国产动画在内在焦虑与商业浪潮冲击中丧失了国际竞争力及全球对话权。

所以,国产动画创作不应盲目迷信和效仿,而应该从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历史长河中去挖掘资源,植入更深的文化历史和思想内涵,重拾传统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民族独特的创造力,保持传统民族文化,发扬民族艺术风格,走出一条独具民族风格的动画道路。

三、国产动画基于民间文化创作的崭新机遇

新时代背景下,国产动画电影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指导思想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2018年,《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的意见》发布,要求实施“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画创作工程”,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开展“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画创作工程”扶持动画创作。除此之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开展也给动画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政策方针方面,自2004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关于发展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以来,一系列自上而下的帮扶政策迅速推行展开,国家“顶层设计”类政策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税收资金”类政策出台确保优惠到企和资金落地,“产业出口”类政策为国产动画“走出去”提供服务保障;“技术鼓励”类政策推动产业高新技术发展,“法律保护”类政策保护动画电影市场健康发展,以上各方面的政策方针对国产动画产业的良性发展意义重大。

在电影市场方面,整体电影市场的持续扩大,给动画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动画电影市场中,引进动画电影整体比列呈下降趋势,国产动画电影增长势头迅猛。同时,在市场的培育下观众的欣赏水平越来越高,对粗制滥造的动画电影容忍度越来越低,动画电影必须在观影人群定位、形象设定、故事、创意以及制作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升级,才能真正满足当下电影观众多元的审美需求。

四、国产动画电影基于民间文化创作的创新策略

1.文化价值与现代阐释的挖掘转换

基于传统的创新、用现代的方式表现民族、以现代审美的全新视点去重新审视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在现代动画中得到更新和拓展。中国的民间文化丰富多彩且充满戏剧性,民间文化包含着民间社会的劳苦大众自在状态的情感、理想和立场,也包含了民间社会日常生活的风俗人情、生活习惯以及民间文化艺术特有的审美功能。国产动画中蕴含的为征服自然、改变命运的自我牺牲、艰苦奋斗的精神,积极、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这正是具有审美价值的民间文化精神内核。在如今经济全球化、格局多极化的语境下,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应该结合现代生活中的新鲜的元素和概念,融入更新的现代生活中的价值观念,这样传统文化才能被当下的电影观众更为广泛的接受。动画电影这种与时俱进的发展路径,也使得现代动画影像中焕发着传统文化的崭新魅力。国产动画电影的创新发展,需要充分挖掘民间文化资源,寻找主体价值并付诸合理的现代转换与阐释。国产动画电影对于民间文化价值的提炼,也应注重结合当下电影受众的审美需求及生活现实,实现民间文化的合理现代性转化。国产动画电影创作对民间文化元素的重构与改编,主题的提取与优选,精神的提炼与注入,让民间文化拥有了“陌生化”的新奇意味。

2.文化元素与表现形式的更新重组

影视作品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其元素和表现形式相较于其他的艺术门类也更为丰富多元。从民间文化资源中提取文化元素丰富作品的内容和表现手法是一些中国电影常用的创作手法,而动画电影则更为依赖这种来源于民间的文化符号元素和表现形式。如《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白蛇:缘起》和《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国产动画电影作品创新运用民间文化资源中的文化元素符号、表现手法、场景构造,呈现出了国产动画电影独具中国特色的影像风格和美学意义。人物造型、服饰、故事、音乐等文化元素重新调度,在动画电影作品中组合成一个全新的文化复合体,这些文化元素重新融合出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幻化之境,具有悠长隽永的风格韵味,也形成国产动画电影独特的中国文化特质。再者,国产动画电影借助传统文化中水墨元素及手法创造出的黑与白、虚与实、书与画等之间的手法转换,扩张了动画电影的空间、造型、线条、色彩以及氛围等多个方面的写意特性,也给观众带来了一种超越写实、写意范畴,突破传统动画电影美学视域的全新视听空间享受。国产动画电影通过对场景、元素、空间的消解或再造,打破原有的视觉空间审美惯例,产生了全新的视觉美感。空间的创造性重组,拉近了电影观众与影像空间的体验距离,全新的视觉样式,活化了静止的山水画空间,拆解后的元素重新搭配组合,传统文化的刻板印象得到了释放。

3.民间文化与现代技术的有机结合

从最初的黑白动画到彩色动画,从手工逐帧绘制到数字技术融合,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立体,每一次动画艺术的突破与革新都与新的数字技术密切相关。近年来,国产动画电影在数字技术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当下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动画电影创作应与最新的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缩写为VR)、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缩写为AR)、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缩写为MR)以及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缩写为AI)等前沿技术相融合,衍生出新的动画艺术呈现形态。因此,当下国产动画在坚持以民间文化作为其内容供给的发展的基础上,还需要充分融入当下先进的动画技术。诚然,把握好传承与创新融合、民族和现代融合、艺术和技术融合这三组关系已经引起了重视。近年来,国产动画电影在技术呈现上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是在面向全球的动画电影市场中,国产动画电影在技术手段上依然还有很长的探索之路要走,新的技术的实现需要人才、设备、资源,也需要更新动画电影创作的观念和思想。当下国产动画电影除了需要从民间文化资源中挖掘内容宝藏之外,更需要强有力的动画技术支撑杆和更为坚实的产业平台支持。

4.突破低幼 走向全龄的创作视野

2009年,一部由低幼动画剧集衍生而来的大电影《喜羊羊和灰太狼之牛气冲天》登录贺岁档,以600万元的制作成本豪取将近亿元票房,这是国产动画获得市场肯定的开始。之后,《虎虎生威》《开心闯龙年》《羊年喜羊羊》等动画电影纷纷效仿这种先在电视剧集上累积人气,而后用大电影来收割票房的模式。但这种低幼向的动画电影“收割”本质很快就被观众厌倦。2015年,一部突破低幼,对传统文化题材精工细作的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创下接近10亿元的票房新纪录,可以视为观众对于“反智收割”的叛逆。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应该突破“动画电影”即“低幼内容”的固定思维,打破传统的动画题材观念,创作面向更为广泛年龄层次受众的“全龄向”动画电影。民间文化的宝贵资源可以为国产动画电影提供丰富的内容供给,国产动画电影迈开突破低幼的前进步伐,国产动画电影的创新之路,首要的便是基于民间文化的宝贵内容资源供给,拓展更为宽阔的全龄向动画电影创作视野。

结 语

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之路有过辉煌成就,也在全球化、多元化的文化冲击中走入了迷失的困境。在新时代的政策与市场引导下,国产动画电影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将面对更多的挑战。国产动画电影创作应再次明晰基于民间文化资源供给的传统优势,在创作上注重文化价值与现代阐释的挖掘转换,文化元素与表现形式的更新重组,民间文化与现代技术的有机结合,突破低幼、走向全龄的创作视野,从而肩负国产动画电影不忘传统、面向现代的创新发展重任。

注 释:

[1]黄灿.媒介技术与中国民间文化的复兴[J].现代传播.2009(5),145-146.

[2]杨时旸 刘鹤翔.魔比斯环:中式动画大片搁浅之谜[N].财经时报.2007-01-20.

猜你喜欢

民间文化动画电影动画
Clifford hits the big screen
文化强国语境下的文化学研究新探索
乳源再获命名“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电影大导演养成记
动画电影
我的动画梦
没有一位观众曾看过这样的动画电影!
我想拍一部动画电影
贾平凹民间文化意识与中国新时期文学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