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思维在钢琴教学中诠释作品的实践
2020-12-05姚岚湖南文理学院艺术学院
◎ 姚岚 (湖南文理学院艺术学院)
引 言
首先,聚合思维指的是学生以自己为主体,通过对已知内容的了解以及自身能力所提供的辅助,对知识进行深层次的学习分析,进而掌握的思维过程。相比于死板的教学思维来说,聚合思维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个性以及学习自主意识,促使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效果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共同发展。因此,在当代钢琴教育工作中,教师就需要适当的调整教学模式,对聚合思维进行有效应用。
一、聚合思维在钢琴教学中的作用
首先,聚合思维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在利用聚合思维开展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对所接收到的教学信息进行有效的筛选,整合结合实际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需求,对能够应用的学习过程中的知识进行合理分配,从而降低自身的学习压力,增强自身的学习效果。除此之外,在借助聚合思维对钢琴教学作品进行诠释时,教师可以全面地将与钢琴曲相关的信息展现在学生面前,比如钢琴作品的创作背景、钢琴作品、作者所渗透的情感等等。这些信息的有效融入能够充分加深学生的学习感悟以及理解,进而帮助学生形成专属于自己的演奏风格以及技巧,增强学生的演奏基础以及创造基础。
其次,聚合思维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将情感与技巧进行整合。在钢琴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个最重要的禁忌就是:重技巧、轻情感[1]。当演奏者在演奏一首钢琴曲时,如果其没有全身心底投入进去,与钢琴曲的内容形成同样的情感,那么即便其具备较强的演奏能力,也无法演奏出惊人的效果。然而在当前的钢琴教学领域,很多教师都会存在过分重视技法教学的问题,在课堂上也会将教学侧重点放在如何提升学生的演奏能力上,导致学生自身也产生了错误认知。然而聚合思维的有效应用却能够充分地对这一问题形成缓解。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聚合思维帮助学生分析钢琴求的理性价值以及感性价值,帮助学生合理地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强化学生的演奏效果。
二、聚合思维在诠释作品中的应用
在钢琴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聚合思维的有效应用能够充分加深学生对于作品内容以及内涵的理解,强化整体的教学质量,奠定学生的学习体验。综合来说,对于钢琴教学而言,聚合思维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理念。除此之外,当教师在组织学生对钢琴作品进行诠释解析时,也可以对聚合思维进行全面的应用。具体来说,可以展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应用聚合思维,明确演奏风格
在对一首钢琴作品进行分析时,学生首要的任务是要对作品的风格进行确定,以此奠定后续的分析基础以及诠释方向。同时,对于一首钢琴曲来说,所形成的风格以及其所营造出的演奏氛围之间具备着直接的联系。风格是学生确定曲子理论基础以及知识体系的先决条件。除此之外,在一首钢琴曲中,其所包含的知识信息也相对较为复杂,比如这首曲子的创作背景、钢琴家在演奏过程中所蕴含的内在情感、所表现出的演奏技巧等等。这些信息凝聚在一起,升华了曲子的价值,也增加了学生的演奏难度。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渗透聚合思维,借此帮助学生全面、清晰地了解曲子的风格以及知识脉络,加强学生的诠释深度以及理解深度,提升整体的演奏效果[2]。
例如,当教师在组织学生诠释《法国组曲》中的第3钢琴曲这一作品时,就可以进行如下教学指导:首先,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可以提前对该曲目的背景资料进行查找以及收集,对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文化特点、风格进行注意分析,以此为切入点,进行教学导入,奠定学生基础;在正式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与该作品相关的信息,并组织学生在了解信息的基础上重点分析这首曲子所展现出的美学特征、音乐思想以及乐曲特点,深入探究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所产生的情绪变化以及曲目中所营造出的内涵氛围。当这些信息被综合到一起之后,学生可以凭借自己的思维认知以及理解,对其进行综合性分析,形成自己的理解,与作者达到灵魂上的共鸣,加强自己的学习效果。
(二)借助聚合思维,设计作品角色
站在客观角度上来说,音乐并不单单是一种文化形式,也不单单是一种曲调,更多的时候,在音乐中都会蕴含一些故事,也会创造出一些角色。为了加强这些角色的真实性以及具体性,在演奏的过程中,演奏者必须要深入到音乐深处,对音乐中的元素、技巧以及情感进行全面的挖掘。
在钢琴演奏中,音色是会决定演奏效果的最直接的一个因素,同时也是影响效果最明显的一个因素。由于钢琴本身属于键盘类的乐器,所以其自身的模拟性相对较强,演奏者可以借助钢琴演奏出大量的音色。
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将教学重点放在钢琴的触键技巧中。在引导学生诠释钢琴作品时,也可以重点组织学生观察演奏者的手部演奏技巧,帮助学生感受不同演奏方式所形成的音色,然后结合聚合思维,组织学生对差异进行分析,引导学生给予学生切身的体验以及感受,加强学生的音色区分能力以及演奏能力。除此之外,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也能够帮助学生设计出与作品内涵相贴合的角色,加强学生的角色设计能力以及创作能力。
例如,当教师在组织学生对技巧性的钢琴曲目进行诠释时,就可以重点组织学生对乐队式以及混合音响式的钢琴音乐进行对比,借此拓展学生的认知范围,丰富学生的触键经验。
(三)运用聚合思维,混合作品角色
在创作一首钢琴作品时,创作者通常需要提前进行完整的艺术构思,对作品中的内容、角色以及风格进行逐一确定,以此加强整体的演奏效果及质量,加强整体作品的感染力[3]。
学生在学习创作钢琴作品之前,需要聆听、分析、诠释大量的现有作品,借此丰富自己的思维,强化自身的体验。而在此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适当地渗透聚合思维,引导学生对现有钢琴作品中的角色进行适当混合,借此加强整体的研究效果。
当教师在组织学生对钢琴作品的技巧进行探究时,首要的任务是要对触键的方式以及指法的技巧进行了解。在这一基础上,教师可以导入聚合思维,组织学生通过综合分析的方式,对不同手指技法下所形成的作品角色状态、类型进行分析,尝试性地进行技法调整,改变表演的效果。
除此之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聆听乐曲时进行大胆的联想以及分析,站在聚合思维的角度上对其中的角色进行对比、诠释,加深角色的感染力度以及真实性,从而强化学生的综合学习体验。
(四)通过聚合思维,感知钢琴文化
综合来说,决定学生钢琴演奏效果的标准,绝对不仅仅在于学生的演奏水平或者是指法应用水平,而在于其是否能够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是否能够进行合理的情绪宣泄。同理,决定一首钢琴曲优秀与否的主要标准也不在于创作者的基础演奏能力,而在于其在进行作品创作时所展现出的情感表达力度以及是否能够透过音乐,揭露当时的社会现状以及历史背景等等。换句话说,钢琴音乐作品与其背后的故事之间具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只有具备较深故事内涵的音乐作品,才能够形成较高的情感高度,也才能够形成较高的质量。
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就需要适当的渗透聚合思维,组织学生站在聚合思维的角度上,对钢琴音乐的文化背景、文化风俗以及宗教色彩等信息进行接收整合,加深学生对于钢琴音乐的诠释深度以及理解深度,进而帮助其更好的体会曲调中所营造出的氛围以及所渗透的情感。在这一基础上,如果教师在继续引导学生进行作品创新,就能够获取更高的效果,对于学生创新思维以及钢琴演奏水平的提高均能够形成有益影响。
三、聚合思维在诠释作品中的创新
首先,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创新学习,而不是一味地对其他人进行模仿。钢琴演奏本身就具备较强的独特性以及开放性,即便是针对于同一首曲子,不同的演奏者所演奏出的效果也是不同的。而聚合思维的好处在于,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其为基础,合理地进行内容渗透,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的信息。在这一前提下,学生所感受到的内容以及所见到的内容都会得到丰富[4]。在演奏的过程中,也能够适当地渗透专属于自己的思想以及风格,既依托于原曲,又不同于原曲,有效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整体的教学效率。除此之外,在聚合思维的引导下,传统教学禁锢逐渐被打破,学生不再需要枯燥地坐在钢琴前,机械地模仿收音机中所传出的曲调,自身的学习积极性能够得到充分激发。
其次,教师应注意创新钢琴诠释教学的目标以及方向。具体来说,教师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美学认知以及美学素养。钢琴是一种“艺术美”的具象体现。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诠释作品的过程中感受作品中所展现出的美,然后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标准。在具体思维的应用过程中,教师需要适当地渗透“以人为本”,鼓励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上,以自己的实际情感为出发点,对作品的创作精神、创作情感以及创作理念进行分析诠释,然后借助聚合思维,对这些内容进行整合分析,逐步内化成专属于自己的东西,促使学生核心素养的稳定形成。
结 语
综上所述,在钢琴教学中,对作品进行诠释是教师必须要开展的一项教学活动。通过对钢琴作品进行分析,学生能够了解更多的音乐知识以及钢琴技巧,从而能够更深层次的对钢琴作品形成理解以及感悟。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就需要将聚合思维应用的钢琴作品诠释中的各个环节中,借助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对钢琴作品进行解析、对演奏风格进行明确、对作品角色进行设计混合,对钢琴文化形成感知,全方位的提高学生的钢琴艺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