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对歌”的表现形式与歌词特点
2020-12-05覃兰叶广西艺术学院
◎ 覃兰叶 (广西艺术学院)
壮族旧时称(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壮族对歌是指壮族人民用自己的母语来即兴歌唱的歌曲,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喊的劳动号子。虽然劳动号子不能算是歌,但它孕育出了壮族对歌的苗子。壮歌是原始社会活动中生产劳动和祭祀活动的一个有着文化艺术价值的产物。壮族人民素以“好歌”著称,壮乡素有“歌海八荒”的盛誉。壮族人民擅长以山歌来表现生活,抒发内心的丰富的感情。壮族山歌历史悠久,壮民从远古时期一直吟唱至今,人人能歌善唱也醉歌醉舞,用歌声代替语言。
一、广西壮族“对歌”的表现形式
(一)传统的表现形式
1、传统的服饰
传统式的对歌在服饰上要求比较严格,壮族的人们一般都会穿唐氏风格样式的服装,会利用本民族有限的材料进行制作。男性在对歌时多以平常生活朴素的坦胸对襟唐装,以本地土布材料制作,基本是中长裤,上衣短领对称,缝制对称布结纽扣,胸口袋对称,腹部有两个大兜对称,由此可与看出,对称和整齐在壮族服饰的制作中是一个很重要的使用点。而女性在对歌时的服装与男性相比较色彩斑斓。女性在重大节日、场合或歌圩时,主要的服饰是一身多色拼色几乎不用单色制衣,下身也不用平常生活化的宽裤,而是颜色艳丽的长裙,裙边一般都会做一个与裙身有对比的变色,女性多爱在身上穿戴沉甸甸的银饰,有(颈饰、手饰、腰饰、脚饰)依据个人喜好随心穿搭戴。
2、传统的场地形式
传统的“对歌”人们自发即兴歌唱较多,更多的“对歌”则是发生在不受限制较随意的场合之中,如:山中、田间、树林里等,壮族人民还会不定时的组织歌圩节,从小到大的模式进行组织,如由家族为一个组织单位,到屯再到乡到镇以此类推,其活动的组织和进行具有很大的弹性。
3、传统的传承形式
家庭传承:因在对歌在传统的模式上,一般都由男女对歌的居多。由女歌者先起歌,男性紧接着对歌,在一问一答的形式下进行。而这样的演唱形式决定了对歌传承为单性别传承及母亲传给女儿,再有女儿传给外孙女,也可以是姐姐传给妹妹的母系传承。父亲传给儿子,再由儿子传承给孙子这样子子孙孙的父系传承的模式。
师徒传承:传统的拜师学艺主要是上门以劳动为代价的学习技艺,因拜师学艺是一直以来最具有专业水准的教学,也是学者最崇拜的一种学习方式,所以这种师徒传承模式最能把对歌曲的文学性和艺术性推动最大。
(二)现代化的表现形式
随着现代化浪潮的日渐推进,无论是哪一种社会形态,将传统形态转变为现代形态已经是当下的大势所趋。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变革,都影响着社会形态的转变,这种影响在广西壮族的“对歌”上也十分显著,这对广西壮族民族文化来讲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挑战。对广西壮族“对歌”冲击最大的当属旅游业和娱乐业,其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将原本即兴歌唱的“对歌”转变成策划演唱的“对歌”。部分广西壮族“对歌”从自娱型转变为了娱他型,“对歌”原本是人们在辛勤劳作的闲暇之余,以山间、田间、水间为舞台,即兴歌唱自己的生活和情感,是为歌唱者自身的欢愉而歌唱,但是因为人民日益生活不断提高,其歌唱目的不再是单纯地只为自己的欢愉而歌唱,而是走上民间比赛,舞台演出,电视荧幕等等。
(三)多样化题材的表现形式
壮族人民在对歌中使用的题材形式多样,韵律独特,语言形象生动,风格多变,艺术特色浓厚常在耕种、打柴、婚庆、佳节,求爱等都用对歌来表达情意,对歌的题材有请歌、敬酒歌、盘歌、情歌、送歌、猜歌等,壮族人民可谓是无事不歌,以歌代言。以下是常见的两种题材:
1、猜歌题材
由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祖国南疆,而在各个民族民歌的发展中较多地保留了许多传统的形式,因而广西壮族“对歌”中依然沿袭着“猜歌”这种形式,这也是广西壮族“对歌”中非常经典的形式。猜歌,在壮语中被称为“打讲欢”或者“团欢”,是一种形式特异、内容丰富的歌唱形式。其歌唱的题材和内容十分“接地气”,以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各种劳动工具、家庭日用品、农活等为主。“猜歌”用简短的语言表达深入的含义,即可用于农家的文化娱乐,也可用于男女初识的搭讪对唱,并以此来考察彼此的文化功底、思想状况等。
2、情歌题材
古今往来,情歌题材一直备受瞩目,赋予歌曲自由与向往的灵魂。它承载着一个民族世代的物质文化需求,它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描写壮族人民对美好理想生活的期望以及抒发强烈的志向,风格多强烈奔放,情感表达不受羁绊。情感,是人类共通的联系方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对情的理解和独特的表达方式。情歌给予人民情感的表达与依托。在广西壮族民间,有“以歌择偶”“以歌会友”的传统习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所以,在壮族情歌题材的使用率占了很大比例。情歌表达的内容丰富多彩,它有浓厚的思想情感包含着试探、初恋、求情、誓情、赞美、依恋、离别、相思、劝告等等情感色彩。深厚情谊蕴含其中,充分体现了广西壮族是一个善歌、好歌的民族,是一个诗歌礼书的少数民族。
3、敬酒歌题材
敬酒也可寓为祝酒,酒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酒在历史的发展史中也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还是文化的象征。酒文化是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所产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观看本地民间记录的影频《刘三姐》可以看到亲朋欢聚的酒会上言语两句不离酒,开口歌就来的情形,让人看了简直也大快一场。壮族民间流传着“饭养身,歌养心”“有客必有酒,有酒必有歌”的说法,因此,在不同的场合壮族人都喜以好歌配美酒用以助兴,或表欢欣,或表离愁,或颂祖先,或诉习俗。
二、广西壮族“对歌”的歌词特点
在广西每个地区壮语言有所偏差,比如在说话的语调、发音的平仄、咬字的舌型方面都会有不同的习性。桂南和桂北的状语发音相差甚远,在桂北一带,以我的家乡“来宾”这个地方的对歌为例,在对歌的音乐性能方面旋律基本遵循着语言化的歌唱,所以这就决定了歌曲旋律的平稳性和自由性,俗称“话如歌,歌如话”。在歌词方面惯用衬词、叠词等等,这在歌曲的开头、连接、结尾都会大量的运用,如:哎、哎呀啊、哪啊、呀啊基本音高都是大小二度引用这些语气助词。还有一个特别注意到的是词曲再现原则,就是在结束时把结尾句词和曲调再重复一次。这一系列特点都是采风本地壮族收获。
以下列举两种对歌题材的歌词特点。
(一)猜歌的歌词特点
“对歌”中的“猜歌”采用的是一问一答的歌唱形式,歌词内容中的句式和结构都十分工整,问的歌唱者和答的歌唱者所唱内容只在答案处略有不同,其他歌词部分几乎没有变动。以下民间歌词材料中选取一段“猜歌”唱段歌词分析。此选段在工整的句式之上对其歌词内容进行观察与分析,针对这个唱段不难推断出两名歌唱者是在劳作出船时水上进行的即兴歌唱。“荷叶”、“鸭子”、“大船”都是水中的典型事物,回答的歌唱者唱到“鸳鸯”由此推断他可能是一名年轻男子,而问的歌唱者可能是年龄相仿的女子,考虑到“对歌”中通常是男女对唱的情况推断此唱段为一段年轻男女(阿哥与阿妹)的劳作间“猜歌”。“对歌”中“猜歌”还有一处魅力是听者能够从所歌唱的内容猜测到歌唱者所处的环境。当然,由于每个人的想象力存在着差异性,联想到的场景不尽相同,但这终归是其魅力所在。如下所示:
问:什么水面打跟斗(啰)群众帮合:嘿撩撩啰
什么水面起高楼(咧)群众帮合:嘿撩撩啰
什么水面撑阳伞(呐)
啊)什么水面共白头(咧)
啊)什么水面撑阳伞(呐)
什么水面共白头(咧)
答:鸭子水面打跟斗(啰)群众帮合:嘿撩撩啰
大船水面起高楼(咧)群众帮合:嘿撩撩啰
荷叶水面撑阳伞(呐)
啊)鸳鸯水面共白头(咧)
啊)荷叶水面撑阳伞
鸳鸯水面共白头
(二)情歌的歌词特点
其他形式的广西壮族“对歌”内容题材更加丰富,主题从生活劳作到历史典故再到国家大事均有,广西壮族人民通过形形色色的对歌在社交、恋爱中进行互相吸引、斗才、斗智、斗艺,并在对歌过程中增进彼此的感情以及获得欢愉。“对歌”它是以唱的形式进行,但是唱的调却舒缓婉转,易记易口口相传,能给人带来视听美感。总之,壮族人民都很喜欢以歌传情。以下对歌歌词唱段出自本地民间的情歌题材一类:
男:歌今对妹有真心(呐~),好比忠宝爱桂英(哪啊~)
(哎呀)哥今就像杨忠宝(啊),哥想带妹进朝廷(呐哦~)
女:阿妹有情哥有意(喔~),额~)有心情意甜像蜜(呐)。
阿妹我若是同哥共家住,给你吃稠我吃稀(呐啊)。
从这个唱段中可以看出“对歌”实际上是种很好的男女之间互相表达爱意的方式,男子向心爱的女子表达自己的爱意,用历史爱情故事引入其中,表达自己对女子的真心。由上歌词片段可男子所用语气助词稍多,而女子稍少一些。以此我们可以看出乐句有一个非常别致的音乐特点,那就是乐句的不方正性和不对称性的。正因如此,我们可以看出“对歌”的白话性和自由性,这样的演唱特征在对歌时常见。
如果说异性之间对歌更多是为了男女之情,那么同性之间对歌则更多是为了比拼技艺,当然,也有异性之间的技艺比拼。这种比拼内容广泛,包罗万象,而且可以随机应变,甚至能够唱几天几夜不重复。彼此对歌的时候,若是有一方唱的歌重复了,便会被取笑称为“炒旧饭”、“翻胎”。当一个主题被对歌发挥到了一定程度,就需要转调唱其他的主题,以防听众审美疲劳,感到冗长乏味,而会使用更多手法去即兴创作歌词的意境。比如巧用类比、比喻等文学手法,使转换主题的衔接圆滑顺畅。
结 语
“对歌”定义为:我一问你一答地歌,这是民间的歌谣文化。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不断受到冲击,广西壮族“对歌”也被卷入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之中。“对歌”是人们在辛勤劳作的闲暇之余,以山间、田间、水间为舞台,即兴歌唱自己的生活和情感,是为歌唱者自身的欢愉而歌唱。在壮族民歌艺术之中,“对歌”可谓是最有特性的艺术,它对广西壮族艺术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广西壮族“对歌”是易于上口、难于精通,也正因如此才使得它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的同时,又能够磨炼出优秀的歌唱者。在文化交流日渐繁荣的今天,遵循着自己的传统文化的同时,广西壮族对歌也在不断的发展并且吸纳、比如加强了演唱的情感特征和借鉴很多声乐唱法使对歌得到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