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在西藏的成功实践

2020-12-05余志坤

西藏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西藏中华民族

余志坤

(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当代西藏研究所,西藏 拉萨 8500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民族工作,高度关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科学总结并分析了我国民族工作的成功经验、基本国情、具体实际,明确回答了我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阶段目标、基本任务、主题主线,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民族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和基本遵循。

西藏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我国重要的边疆民族地区。西藏的所有工作都与民族工作紧密相连。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的正确指引下,西藏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不断开创民族团结进步新局面,确保西藏人民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随着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社会上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提出质疑的舆论屡见不鲜,其中不乏对党的民族优惠政策、民族识别工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种种非议。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同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民族工作做得都是最成功的,没有必要妄自菲薄!”[1]历史和实践证明,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开拓的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是尊重历史、尊重实际、尊重人民的选择,必须毫不动摇地予以坚持。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精辟概括为“八个坚持”,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维护祖国统一,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坚持依法治国。“八个坚持”揭示了我国民族工作的领导核心、基本道路、根本原则、基本原则、制度保障、最终目的、思想基础等重大问题,是对我国民族工作历史实践及其成功经验的深刻总结,对继续坚持走好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西藏坚持贯彻落实“八个坚持”指导思想,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切实把党中央的理论方针政策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建设。坚决贯彻党中央“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战略思想,坚持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坚定不移开展反分裂斗争,努力确保祖国统一、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原则,保障各民族享有平等的政治权利、生存权利和发展权利并承担相应的义务。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健全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法规体系,切实保障少数民族群众当家作主权利。坚持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提高各族群众生活水平,实现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美好心愿。坚持在各族群众中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积极开展“四讲四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决维护宪法权威和法律尊严,坚持依法治藏重要工作原则,认真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不断推进西藏法制化进程。

二、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由于自然、地理、历史和现实等因素的制约,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一般相对滞后,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普遍不高。为了改变民族地区长期贫困落后的状态,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调研时指出,“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核心是加快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2]。为了保证民族地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不掉队,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强调,“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3]。包括所有民族地区和“全民族”的全面小康,赋予了民族工作新的时代内涵和历史使命。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4]这一重要论述再次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全面小康和同步小康的坚定信心。

同全国其他地区相比,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起点低、起步晚、基础差、底子薄,总量规模较小,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极为艰巨。西藏坚持把自身摆进同全国其他地区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加快农业农村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高原生物产业、旅游文化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绿色工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数字产业、边贸物流业发展。实施以“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为主题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兴边富民行动、边境小康村等规划,持续推进协调发展,提升区域发展水平,加快边境地区建设,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加快提高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大力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消除绝对贫困,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2019年12月9日,西藏实现所有县(区)全部脱贫摘帽的壮举,创造了西藏扶贫开发史上的奇迹,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了基础。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保持就业稳定,优先发展教育,积极发展文化事业,着力提升社会保障,稳步提升社会救助标准。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水平,初步实现农牧区医疗制度跨省异地就医即时结报,加快建设健康西藏。实施“安居工程”,坚持改善困难群众住房条件。2019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分别为10%和13%,继续位居全国第一。98.1%的高校毕业生通过各种渠道成功就业。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2.5%以内。现代教育惠及千家万户,控辍保学首次清零。卫生健康事业进一步发展,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0.6岁。”[5]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加强自然生态保护与恢复,建立健全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工程措施和政策保障体系,启动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编制工作,大力推进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恢复、绿色发展等各项工作,积极落实中央环保督察整改措施,持续建设美丽西藏,不断夯实、稳固西藏是世界上生态环境最好地区之一的重要地位。借助中央政策扶持和其他兄弟省份无私援助的外部优势,进一步完善对口援藏机制,变“输血”为“造血”,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重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作用,积极搭建“双创”载体体系,实施优惠政策鼓励创业创新,提升创新成果的转化率和利用率。总之,西藏各族群众正日益接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

三、我国民族工作面临着新的阶段性特征

在不同历史时期,民族工作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随着经济全球化、网络信息化、城镇城市化的发展,相应地,我国民族工作领域也面临着一些新形势,包括境内外分裂、渗透形势日益严峻,城市民族工作问题日益突出,网络民族问题凸显等。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五个并存”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存,民族地区经济加快发展势头和发展低水平并存,国家对民族地区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和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仍然薄弱并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趋势增强和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上升并存,反对民族分裂、宗教极端、暴力恐怖斗争成效显著和局部地区暴力恐怖活动活跃多发并存”的论断,科学研判了新时期我国民族工作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优势与短板、内部与外部、主流与支流、整体与部分等重要问题,明确新形势下民族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和主要任务,为进一步做好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面临“五个并存”阶段性特征重要论述精神指引下,在综合分析和判断西藏发展稳定工作实际的基础上,近几年来,西藏积极推动落实党政机构、国企国资、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财税体制、投融资体制、农牧区等多项改革任务,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释放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层次与水平,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稳步推进综合保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以及境外园区建设,签订实施中尼友谊工业园等战略合作协议,广泛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同时,加强与对口支援省市、中央企业的经济技术交流合作,加强与内地省区市战略合作。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现代市场体系,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坚持用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坚持稳中求进、稳步发展,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主线,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不断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公路建设、铁路建设、航空建设,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水电站和骨干电源点建设,大力开发利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推进区内统一电网建设。研究建设输气管道、输油管道,完善综合能源体系。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通信网络体系。严格区分民族问题与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通过规范出版物与互联网环境等举措切实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群众在文化传统、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合法权益。树立法治思维,执法部门及执法人员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坚持一视同仁、一断于法解决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加强普法及政策宣传教育,引导各民族群众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坚决遏制和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分裂破坏活动,坚决贯彻中央对十四世达赖集团的斗争方针,坚持中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严守藏传佛教不受境外势力操控这一底线,有力确保宗教和睦、佛事和顺、寺庙和谐。积极开展驻村驻寺工作,通过人员、资金、项目的跨部门、跨区域调动,建强所驻村寺的基层党组织,牢牢抓住基层维护社会稳定这一“茬口”。建立健全维稳处突预警机制,提升针对社会突发事件的预警能力和处置能力,力争从源头避免突发事件滋生。实施网格化管理,构建治安防范“大网络”,形成具有西藏特点的社会治理模式。实施平安基层、平安社区、平安单位建设,鼓励社会主体共同参与社会治安防控与管理,营造全面安全、普遍稳定的社会环境。加强边境地区管控力度,逐步提高一线、二线边民补贴款额度,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鼓励边民巡边戍边,奠定维护边境地区安全稳定的群众基础。有力遏制和打击局部潜在或发生的暴力恐怖活动危险。

四、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

我国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各族群众共同开拓祖国疆域、共同创造中华文化的漫长历史进程中,各少数民族和汉族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中华文明和中华血脉几千年绵延不息的重要保障。把多民族当“包袱”、把民族问题当“麻烦”、把少数民族当“外人”的思想都是要不得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6]。这一新论断,既充分展现了我国“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传统,也强调了各族群众对于国家发展建设的主力军作用,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全国各民族间尊重包容、荣辱与共、团结奋斗、共建共享的交融热情,形成引导全社会理性看待民族问题特别是尊重民族实际这一民族工作逻辑起点的思想共识。

西藏从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出发,全面贯彻党中央制定和实施的民族政策,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统一与多样相结合、区域与自治相结合,进一步释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优势,依法行使自治权,支持和帮助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以“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团结带领各族群众致力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践行国家安全战略,筑牢西藏作为国家安全屏障的战略地位,以西藏的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全面稳定保障国家安全与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合理挖掘、保护、传承和发展《格萨尔》、藏戏、唐卡等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发展体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促进各民族在文化上互通互鉴互赏。扶持发展民族贸易、民族手工业,培育民族品牌,推动民族特色产业发展。推行“双语”教育,开展藏文等级考试,实施藏文字符计算机编码,在政府文件、公告及司法过程中使用藏文,保护和发展藏语言文字。挂牌成立国家民族医药临床研究基地,实施藏医药标准化建设。制定并实施文物保护相关法规、条例,加强文物资源保护力度。努力完善城镇特别是广大基层农牧区公共服务文化体系,实施农家书屋工程,丰富老百姓的文化生活。总之,西藏在祖国大家庭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不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五、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历史告诉我们,在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状况直接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局势,也关系到国家的安全与发展大局。只有民族团结,才能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才能实现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时指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7],这一重要论述,将民族团结上升到事关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新高度,凸显了在开展民族工作过程中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性。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显著优势,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高度强调民族团结的重大意义。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作出“西藏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必须放到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上来”的重要论述。同年,自治区成立50周年之际,习近平作出“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重要指示。2018年,习近平向西藏民族大学建校60周年致信祝贺,强调要“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近些年来,西藏高举民族团结伟大旗帜,不断加强和改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拓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的内容和途径,加强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建设,共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注重从各族群众真实情感、社会心理、现实需要出发,通过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凝聚人心,夯实民族团结的社会基础。以城市“社区”为平台,推动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氛围,实现各族群众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珍惜民族大团结的政治局面,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尊重民族感情,坚决反对一切伤害民族团结的言行。坚持把法治原则贯彻到民族工作中,加强民族工作法律法规建设,建立健全民族事务法治体系,用法律保障民族团结。设立“民族团结进步节”,颁布《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条例》(2020年5月1日正式施行),动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宗教团体、社会团体、各类企业、公共场所、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家庭等全社会力量协同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创建工作,力争把西藏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

六、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我们的先辈为今人留下了两个最为宝贵的历史遗产: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而在多民族国家和中华民族的缔造过程中,中华民族共同体已经客观存在。近代以来,在各民族救亡图存的共同斗争中,都产生了强烈的中华民族归属意识和认同感,中华民族共同体从自在走向自觉。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中华民族在“强起来”的新征程中不断巩固和强化共同体意识。

2019年9月,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8]。这一重要论述为凝结起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广泛自觉和坚定行动提供了理论指南。

近些年来,西藏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通过民族政策宣传、新旧西藏对比教育等,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引导各族群众树立起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积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坚持把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形成全社会热爱祖国、勇于革新的良好氛围。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时代使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坚持走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坚持文化认同是最深层的认同,通过打造文成公主实景剧、金城公主舞台剧、唐蕃古道等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确保各民族间在思想上开放坦诚、经济上互利互惠、文化上交流互鉴、情感上亲近亲和、心理上尊重认同、命运上荣辱与共。广泛开展党员干部进村入户、结对认亲交朋友活动,在推进精准脱贫工作、实现共同富裕中增进各民族亲如一家的党群感情和民族感情。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安全责任,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十四世达赖集团反宣渗透活动,加强互联网意识形态工作,保障西藏意识形态安全,有助于各民族干部群众形成“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的思想共识。大规模检视、祛除乡村陈规陋习,结合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传统、民族风俗习惯,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乡规民约,不断推进乡村文明建设与乡村文化振兴,为建设富裕、和谐、幸福、法治、文明、美丽的基层社会提供共同的价值规范。

七、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世界各国民族问题复杂性、多变性、关联性大幅增强的发展趋势,以更加开阔的思维和视野研究我国民族问题,并发出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一道共建和平开放美好世界的时代最强音。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9]中国梦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美好梦想在一定程度上有着共同的美好愿景、共同的实践路径、共同的合作需要、共同的作用贡献。每个国家、民族在实现自己梦想的同时,推动了其他国家、民族的梦想,最终,共同助力全世界、全人类梦想的实现。

2019年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加德满都同尼泊尔总理奥利会谈时谈到,深入对接发展战略,中方支持尼方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努力实现“繁荣尼泊尔、幸福尼泊尔人”的美好愿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繁荣尼泊尔、幸福尼泊尔人”的尼泊尔梦息息相通,表达了人民群众对未来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基于共同的目标,中方与尼方愿意在互联互通、贸易投资、安全执法、科技交流等方面加强全面合作,真正将跨越喜马拉雅的友谊推向新高度,助力实现两国人民的伟大梦想。

近些年来,依托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西藏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同周边国家和地区广泛开展各领域交流合作。举办藏博会、中国西藏发展论坛、环喜马拉雅“一带一路”合作论坛、南亚标准化论坛、中尼经贸洽谈会等活动,在向世界展示西藏发展建设成就的同时,与大家共同探讨协商发展问题及对策建议。不断优化开放型经济发展环境,加强西藏企业与外国企业经贸交流合作。加快吉隆、普兰口岸开放和建设,大力推动包括桥梁、道路、铁路等配套设施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支持边民互市贸易和多元化贸易。当下,西藏各族人民群众对外交流的自主意愿、自信心态都得到大幅提升。西藏正在以更加积极开放的姿态同世界其他地区、其他民族开展交流对话、经贸合作,在平等尊重、互惠互利中努力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并为实现地区乃至全世界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民族和睦、生态良好提供支持。

八、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既包含了对我国民族工作经验的历史总结,也包含了对我国民族工作现状的科学研判,亦包含了对我国未来民族工作前景的时代展望,科学回答了如何正确认识我国民族工作的理论、制度、政策,如何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如何切实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事业等重大问题,是指引我们沿着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继续前进的思想和行动指南。西藏作为我国重要边疆民族地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民族工作取得重大成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西藏进一步做好民族工作,必须更加自觉、全面深入地领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不断提升解决民族问题、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稳定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创造前提。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西藏中华民族
都是西藏的“错”
·杨宁出席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现场推进会时强调·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民族团结之歌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民族团结教育融于数学教学的思考
神奇瑰丽的西藏
一个人的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