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色在小提琴演奏与教学中的重要性研究
2020-12-05赵子瑜
赵子瑜
(四川音乐学院,四川 成都 610021)
随着社会对艺术人才的重视与培养,绝大多数家长早已把教育的重点转向从小对孩子进行文艺方面的培养。小提琴起源于16世纪的意大利,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它虽然是四弦乐器,但无论其声音还是音色都具有多变性。小提琴悠久的发展历程决定了它在乐坛艺术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也因小提琴的琴声优美、外观可人、体积轻巧,受到了大众的青睐与喜爱,这也使越来越多的小朋友对小提琴的学习充满了兴趣与渴望。
一、音色对于小提琴的重要性
结合当今舞台表现形式来看,在音乐艺术演奏的舞台上,若想对演奏乐曲进行完美呈现,就要依靠优美乐音与舞台灯光、各项舞美等进行完美融合,才能达到艺术舞台中最高级且不庸俗的表演效果。在小提琴演奏中,若想让音乐作品如梦似幻,就需要对小提琴正确的音色观念进行认知与学习,在诠释出优秀音乐作品的同时,还能对小提琴乐曲中的情感进行完美的表达与最佳诠释,以此增加作品的可视度。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当下,人们接触艺术的渠道与门类的方式呈多样化,但是,所有的艺术来源于生活。日常训练是艺术教学的基础,也是呈现完美演出的先决条件,只有在台下经过长时间正确的训练与锻炼,才能让表演者在演奏的过程中一直持有自然、放松、自信的状态。由于小提琴的音色与人类声线最为接近,因此,它与声乐的发声也有着很大的关联。音色的学习与掌握是小提琴教学内容的重中之重,只有从一开始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音色观,才能更好地提升小提琴演奏的“功底”,为日后教学与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提琴是一种四弦乐器,琴弦就是整个乐曲的音源,通过琴弦的震动,传入琴码内,再将其传到面板,再由面板传递到音柱、低音梁,最后传递到整个面板,通过这样一系列的程序,才能引起共鸣箱体的震动,最后发出优美的声音。由此可以看出,小提琴的琴弦震动对优美音色的产生具有重要的作用。小提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发展历史中,无论是琴体的形状、样式、体积、材质,还是琴弓的大小、样貌,在不同时代,一直处于不断发展、不断改革、不断创新、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从16世纪开始到现在,琴弓的外形、重量、琴体材质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此可以看出,琴弓与琴体发音相辅相成,完美的音色离不开琴弓的加持。对此,在进行小提琴演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演奏者在舞台上进行小提琴演奏时,首先要利用手部动作借助合理的压力,完美诠释出优美的音色,这也是一种音乐艺术的完美表达形式。第二,在舞台上进行小提琴演奏时,演出者需要对不同音色作出判断,这样在琴弓运行时,可以根据变换琴弓拉动的速度,让多变的音色尽情释放而出。若想达到这样的程度,就应加强对琴弓的使用技巧和方法进行研究与练习,并借助不同演奏技巧与多变的音乐形式,将每一首音乐作品进行完美演绎。第三,除了以上对小提琴演奏音色的呈现技巧以外,演奏者还可以尝试运用别致的演奏形式丰富小提琴音色展现的方法。例如,采用一些即兴发挥或是对音乐中想要表达的事物通过别样的音色来展现,可以发出各种动物的声音、打击感声音、律动感强的旋律等,以此增加舞台演出的趣味感与丰富性。与此同时,还能为观众带来一些传统音乐形式感受不到的惊喜与意外,为音乐舞台演出制造出更多的可能性与发展空间。
二、树立正确的发音观念
小提琴是众多乐器中最接近人声的一种乐器,因此,小提琴音色的发展方向也应该是以自然为主要特点,只要遵循自然的定律就能寻求出最纯正的音色规律。当琴弓与琴弦相接触时,应当充分掌握好琴体震动形式,通过此类震动产生强有力的共鸣,这样音色才会细腻又张力十足。[1]自然是音乐艺术领域追求的最高境界,它也是所有乐器之声都应当保持的一种特点,只有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才能让观众接收到演奏者流露的内心情感,通过声音的强弱展现情感起伏的不同变化。松弛且通透的音色能为听众带来极致的享受,这也是每一位演奏者追求的目标。
此外,还应多聆听专业性较强的音乐会,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对小提琴正确发音的判断,长此以往,小提琴学习者才能更好地对正确音色的观念进行有效掌握。虽然小提琴盛行于西方,并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它在中国的发展时间并不久远,这也使小提琴学习者在学习拉小提琴时,对正确音色观念的理解不是很透彻的主要原因。西方人从小在小提琴的音乐氛围中成长,自然对音色观念的掌握与理解很大程度上要超出我国学习者,这也是西方人先天条件的优势。由于小提琴在我国发展年限较短,因此,在小提琴教学的过程中,通常会存在一些误区,导致学生在接触小提琴发音时没有打下良好的基础,并难以形成正确的发音观念,由此可以看出“听”在小提琴学习中的重要性与重要地位。
三、练习方式与正确演奏的关系
在进行小提琴乐曲练习的时候,不仅要让全身处于放松且协调的状态,同时,还要保证演奏姿势的正确程度,例如,左手握琴的姿势、双手抓握的手型、右手握弓的正确姿势,以及琴弓的轨迹等。每一处的环节都很考究,并且演奏的正确姿势对音色的发音产生直接的影响。
第一,在学习小提琴音色的训练中,右手弹奏技巧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提琴音色的产生,只有保证琴弓的运行速度、琴弓运行的长短,以及琴弓运行力度等,并让它们相互间进行完美配合,才能演奏出优美的音色。因此,在小提琴学习者的实际训练中,应加强对琴弓速度与琴弓压力的训练与提升,在学生进行下弓与上弓的动作时,必须要对其技巧进行深入的研究,例如,在上弓时需要加快速度与力量,而在下弓时则要做好减速与减力,这样才能有效控制琴弓,让音色更加优美通透。
第二,在小提琴力度控制的训练中,小提琴学习者应掌握好琴体音量大小的关系,要知道当缩短与弓码之间的距离时,小提琴会发出很大的音量,而当向指板移动时,琴体音量会随之减弱,因此,加强力度的控制是非常有必要的。无论是在演奏时还是在平时的练习,都应该减少噪音的出现率。由此可见,为了削减小提琴的噪音量,学习者应在离近琴码时逐渐减慢琴弓的运行速度,反而靠近指板时应加大琴弓力度,来扩大琴体音量。此外,对于演奏曲风节奏偏快,且要求表现张力较大时,更需要表演者按照要求进行演绎,学会对琴弓速度进行科学、有效的控制。随着琴弓速度的变换,可呈现出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曲风[2]。对于轻快激昂的演奏曲风,需要演奏者加快琴体拉弓的速度,适合表现力大的舞台类演奏;对于悠扬细腻的曲风,则需要调慢琴弓运行速度,这样的展现形式更适合舒缓一些的乐曲。另外,若想进一步掌握正确音色的观念与概念,在琴弓运行的时候应加强对琴弦的控制,并对空弦的技巧加以练习,这样才能对正确音色进行更好的领悟与感知。
第三,需要学习者对上弓与下弓间的平衡进行有效的训练与掌握。众所周知,小提琴的琴体结构设计较为特殊,而上弓与下弓之间的重量分布也不平衡,导致下弓与上弓相比会重一些,因此,在日后的练习中,需要掌握好琴弓上下两部分的平衡,在琴弓运行到上部分时,应通过增加分量来更好地保持上下弓的平衡,以此提高音色的优美程度。
第四,在演奏的过程中,左手的演奏技巧在整体琴音的变化上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琴音的不同震动对精准音色的产生也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并且,细腻、柔和、丰富的揉弦也是增加音色表现力的基础条件,揉弦的加入不仅能加强音色对不同情感的表达,而且能使琴音更具魅惑力与穿透力。[3]
在日常对小提琴进行训练与培养时,不仅要重视对音色的处理与变化,还要提高对各环节技巧的练习,与此同时,过重的音色会影响现场听众的听觉感官,而过于偏柔和的音色又会让听众觉得有点压抑,因此,若想要对演奏曲风的情感进行完美诠释,就要对演奏时的音色进行准确的拿捏,这样才能将不同音乐中的情感更好地传递给现场的听众,从而与听众产生共鸣,做到琴人相通。
四、总结
根据以上总结得出,无论是小提琴学习者、演奏者,还是小提琴的教育工作者,养成正确的音色观念是学习小提琴的重要起始点,也是最关键的部分。将小提琴的不同音色合理地运用在不同的演奏曲风中,使两者完美融合,这是每一位演奏者的必备技能,只有通过不断加强对音色的训练,才能使小提琴演奏出更为优美的乐章。与此同时,还应加强对丰富情感的表达,让演奏者的音乐会“说话”,这样才能为广大听众带来更好的视听享受。本文基于这样的考虑,深刻分析了音色在小提琴演奏与教学中的重要性,使其能向着更长远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