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螺环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焦虑症的效果分析
2020-12-05许冰岚薛斌王艳玲
许冰岚 薛斌 王艳玲
(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焦虑症是一种常见心理疾病,对患者生活和工作造成影响,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相关研究发现,焦虑症与自主神经系统兴奋或谨慎紧密相关,睡眠障碍是常见临床症状[2]。目前,临床主要采用药物方案,为提高患者临床效果,本研究主要探讨焦虑症患者给予丁螺环酮与帕罗西汀联合治疗效果,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在本院收治的80 例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性24 例,女性16 例,年龄区间为30 ~60 岁,平均(41.16±6.12)岁,平均病程为(5.52±1.26)月;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区间为30~60岁,平均(42.14±5.13)岁,平均病程为(5.32±1.24)月。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无差异(P >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案,给予患者帕罗西汀(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50043)治疗方案,每天一次,每次20 毫克,在清晨餐后服用。根据患者病情,以10 毫克对药物的剂量进行增减,单日服用最大剂量为50 毫克,8 周为一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患者丁螺环酮,一天三次,每次5毫克,根据患者病情对药量进行调控,1 周后将剂量提升为每次10 毫克,每天三次。
1.3 观察指标和评定标准
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记录和对比。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若患者症状基本消除则判定为显效,若消除大部分症状,则判定为有效,若患者病情并未缓解,甚至加重,则判定为无效。并发症分为:头晕、便秘、呕吐。
1.4 统计学方法
资料均采用SPSS20.0 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t 作为组间比较,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 <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显效75.00%,对照组55.0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77.50%,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出现1 例头晕、1 例便秘,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00%;对照组出现3 例头晕、2 例便秘以及2 例数呕吐,对照组发生率17.50%,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130,P >0.05)。
3.结论
焦虑症是一种常见、发病较高的精神疾病,焦虑症状会影响患者生活工作,若不及时接受有效治疗,可能发展为抑郁症,导致患者出现自杀狂躁等过激行为,在危害他人生命健康同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3]。相关研究发现,基因遗传、不良事件、疾病或个人认知和性格是造成焦虑症的主要原因[4]。伴随社会发展,人们生活压力日益增加,焦虑症发病率日益提升。目前,对焦虑症患者临床通常采用药物治疗,选择合理药物方案,能够有效控制疾病发展。本文探讨给予焦虑症患者丁螺环酮与帕罗西汀联合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
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显效75.00%,对照组55.0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给予焦虑症患者丁螺环酮并帕罗西汀治疗方案能够显著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提升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原因分析考虑是:丁螺环酮是属于非苯二氮齛类抗焦虑药,同5-HT 具有较好亲和力,激发触发,能够对焦虑进行有效控制。药物对人体并未具有镇静催眠、抗惊厥和肌肉松弛等效果,因此患者对药物依赖性较低[5]。帕罗西汀能够提升5-HT 选择抑制功能,能够有效提升抗焦虑和抗抑郁作用。口服能够发挥较好吸收功能,药物利用率为50.00%,日常饮食并不会影响药物吸收。肝脏和肾脏代谢是排除药物的主要方式。两种药物协同使用,能够显著提升抗焦虑功效。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讲解健康教育,维持患者治疗依从性,禁止患者私自增加或减少药量。同时,临床要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情绪,帮助患者维持心态,进行生活管理,鼓励患者适当释放自身压力,降低疾病对患者生活、工作的影响,两种药物共同使用,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效果,且具临床用药安全性。
综上所述,焦虑症患者给予丁螺环酮与帕罗西汀联合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不会增加,在确保治疗效果的同时提升安全性,具有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