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肾镜下碎石与输尿管软镜联合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0-12-05杨伟王平郑英俊杜明君

医药前沿 2020年7期
关键词:肾镜复杂性肾结石

杨伟 王平 郑英俊 杜明君

(上海电力医院泌尿外科 上海 200050)

复杂性结石是鹿角形结石、肾脏解剖结构异常等原因导致的多发性结石,治疗难度系数相对较大,且还会因开放性术式,增加机体创伤,引起结石残留问题。随着微创理念的逐步深化,经皮肾镜下碎石、肾尿管软镜等术式均是复杂性结石患者的首选,但二者联合治疗效果报道较少[1]。择取2017 年3 月—2019年12 月收治的复杂性肾结石患者共84 例,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7 年3 月—2019 年12 月收治的复杂性肾结石患者共84 例,随机分为单治组(42 例)、联合组(42 例)。单治组患者中,男女比值为22:20;年龄23 ~69 岁,平均数为(41.27±6.88)岁。联合组患者中,男女比值为24:18;年龄25 ~67 岁,平均(42.66±7.07)岁。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 >0.05)。

入选标准:B 超检查已确诊为肾结石患者;表现为肾外型肾盂、肾积水和息肉等症状的复杂性结石;未存在肾手术史;经本院理论委员会批准,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重症心脏和肝脏功能障碍者;泌尿系统局部感染病症者、全身感染性病症者;放弃治疗者。

1.2 方法

单治组为经皮肾镜下碎石治疗,即硬膜外阻滞麻醉起效后,协助患者保持截石位,于输尿管镜/膀胱镜直视操作,向输尿管内置入输尿管导管(F5)直至肾盂处;随后改为俯卧位,垫高患侧腰腹约为30°,将肋间腋后线、肩胛线定义为穿刺点,于X线机操作下对肾盂予以穿刺处理,再借助F6-22 施行通道拓展操作,置入经皮肾镜,取钬激光/弹道超声碎石系统予以碎石操作,术后置入造瘘管,缝合切口[2]。

联合组是在单治组的基础上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于B 超引导下在腋后线、肩胛线处刺入18 号穿刺针,直达肾盏处,随后置入斑马导丝,利用筋膜扩张器对穿刺点施行扩张处理,约为F16-18,拔除导丝,构建经皮肾通路,再置入肾镜施行碎石操作,借助超声复查评估结石清除情况。若结石残留>2cm,则可施行多通道联合碎石;若结石残留<2cm,则可施行经皮肾通道/二期经皮肾输尿管软镜碎石操作。术后5 ~7d 可复查,特殊情况下施行肾脏CT 检查;若未存在结石残留/结石残留<4mm,则可置入造瘘管,待引流液正常时可拔除[3-4]。

1.3 观察指标

(1)比较患者结石残留率。(2)比较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比较患者结石残留率

单治组结石残留率为23.81%(10/42),联合组结石残留率为4.76%(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222,P=0.0126)。

2.2 比较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

单治组术中出血量为(121.7±27.6)ml,手术时间为(416±38)min;联合组术中出血量为(61.1±5.6)ml,手术时间为(211±2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讨论

复杂性肾结石致病诱因较为复杂,但多是由以下因素导致:结石面积、形状、肾内分布状态等;结石成分;尿量感染状况。特别是在伴有集合系统感染、肾功能损伤等条件下,会增加结石治疗难度。传统医疗模式下,复杂性肾结石是以开放性手术为主导,虽可有效清除结石,但却存在术后感染、出血量多和发热等现象,而体外冲击波碎石需反复碎石,不仅会引起组织损伤,还会诱发肾间质出血,无法满足手术安全性的原则。经皮肾镜取石术是以要构建肾镜通道为前提,再通过超声和激光等操作,提高结石清除率,预防术后并发症,特别是在联合输尿管软镜的模式下,能够在预防结石残留的同时,保护肾脏功能组织,增强治疗效果[5]。本结果显示,单治组结石残留率为23.81%,联合组为4.76%,(P <0.05)。联合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优于单治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猜你喜欢

肾镜复杂性肾结石
不同通道经皮肾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研究进展
鬼针草水提物对大鼠肾结石改善作用
PFNA与DHS治疗股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对比
祛除肾结石,鸡中有内“金”
简单性与复杂性的统一
维生素D、高钙尿和肾结石的关系探讨
应充分考虑医院管理的复杂性
连续筋膜扩张法和球囊扩张法建立经皮肾镜通道在经皮肾镜碎石术中的对比研究
直肠腔内超声和MRI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经皮肾镜治疗肾结石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