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0-12-05马根顺张亚军刘建超张兴增
马根顺 张亚军 刘建超 张兴增
(聊城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 山东 聊城 252000)
在腔镜技术大发展和胆道镜等器械广泛应用的背景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aparoscopic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逐渐地发展为相对成熟实用的外科主流技术之一,得益于其诸多优点如对患者的创伤较小、痛苦较轻、对胃肠功能的干扰低、康复较快、住院时间较短,其被用作当前治疗胆石症的主要方法,美国在2008 年将其纳入了胆总管结石治疗的指南。但是对胆总管切开取石后是行一期缝合还是放置T管引流,目前仍颇有争议[1]。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分析我院普外科自2013 年1 月—2018 年12 月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150例,并均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联合胆道镜取石术,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病例数均为75 例,观察组行一期缝合,对照组给予放置T 管引流。观察组40 例女性和35 例男性,平均年龄(63±6.5)岁。对照组45 例女性和30 例男性,平均年龄(64±6.8)岁。全部患者在术前均完善腹部彩超、腹部CT 及MRCP 检查后明确为胆总管结石的,排除胆管癌、胆管囊肿等疾病的患者。术前患者不存在发热或者休克等症状,排除绝对手术禁忌的情况。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术前胆红素水平、术前并发症史(胰腺炎、胆管炎)、合并症等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全身麻醉,采取仰卧位,使用常规四孔法放置Trocar。实施进腹探查,以明确腹腔内不存在其他脏器病变,且没有腹腔致密粘连等手术禁忌,而后才能施行手术。将胆囊三角暴露出来,进行钝性及锐性分离,使胆囊管、胆总管汇合处得到充分的暴露。实施胆囊三角解剖之后,进行胆囊动脉的离断操作,使得胆囊处于游离状态,即仅胆囊管和胆总管连接,胆囊管上应当夹夹闭以避免胆囊内小结石掉落入胆总管等情况的发生。无需将胆囊管切断,因为要用其作牵引。然后,分离肝十二指肠韧带,将胆总管暴露,在其前壁中下段处切口1.0 ~2.0cm(具体长度应由胆总管结石的大小和数量而定),可使用取石钳进行取石、使用胆道镜取石,或者碎石后取石,其中以胆道镜取石较为常见。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疼痛药使用、住院费用、恢复工作时间等相关指标;(2)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19.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χ2检验,计量资料t 检验进行分析,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疼痛药使用、住院费用、恢复工作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情况
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临床症状3 日内不同程度的缓解,疾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康复为显效,存在一定程度的临床不适为有效,观察组患者显效56 例,有效18 例,总有效率为98.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2.67%,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讨论
胆总管结石发病往往较为突然,一般以右上腹部钝痛或绞痛并向右肩或胸背部放射,然后出现恶心及呕吐等相关临床表现。在发病早期可以不出现发热症状,如果有化脓性感染时,就会出现发热等症状。进一步会出现双眼巩膜黄染、腹痛加重不能触碰等症状,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日渐成熟,其在外科的应用也日益广泛。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达到了微小创伤、缩短住院时间、费用相对便宜及减轻患者痛苦的目的,成为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主要方法。
本次发现,观察组行一期缝合,对照组给予放置T 管引流,观察组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疼痛药使用、住院费用、恢复工作时间均明细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2.67%,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 <0.05),提示一期缝合有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减轻术后痛苦,恢复正常的生活。
总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后行一期缝合不仅能够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使患者快速康复;还有助于提高围手术期的生活指数。对于具有良好适应症的患者,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是一种更理想、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为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手术处理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